格力“一骑绝尘”藏了啥 董明珠误判芯片棋局?

提起格力和董明珠之间的关系,总会让我想到聚美优品CEO陈欧的一句话,我为自己代言。确实董明珠和格力之间的关系正是如此,相互为对方代言着。董明珠与雷军的赌约日期将近,不过过格力手机的销售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格力手机和新能源不乐观?

格力手机和珠海银隆还未见起色,董明珠又蹭起了芯片的热点,迅速组建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这也许不是一时兴起,因为董明珠曾经透露,格力空调每年芯片采购的成本就接近50亿,绝大部分为进口。中兴的前车之鉴,更促使了董明珠下定研发芯片的决心。不过,与之前的观望态度不一样,这次大佬们纷纷表示不看好,就连董明珠的"伯乐"格力前董事长朱江洪都觉得悬:"格力做高端芯片,我没有太大信心。"

格力肯定是有准备的

对此有网友表示称,个人觉得格力投身集成电路并没有太大问题。集成电路产业大致分三个环节,五个方面。三个环节是设计、制造和封测,五个方面是在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增加设备和原材料供应。格力目前来看应该只是投身设计环节,即设计与自身产业紧密相关的控制芯片。从降低成本、减少进口依赖的角度考虑,没有大的问题。而芯片设计也并非就是一定要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CPU,这是大众的误解。

这个环节最大的成本在于试错。芯片设计好后,首先要在模拟(类似虚拟机)下实验,没有问题后就要去代工厂(中芯国际或者台积电)流片,这个成本很大(一次流片,和用钱打水漂没啥区别),但是实际出来的芯片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是模拟环境怎么也模拟不出来的,只能用经验教训累加)。不过以格力的身段体量来做这件事情,个人觉得应该能够消化试错成本,对此表示谨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