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朋友看到朋友圈的是什么一种心态?

老大哥36266934


七夕那天,有个同学结婚,几个同学就打算给她发个微信红包祝福一下。

正准备给她发红包的时候,才发现通讯录根本就找不到她了。

她已经把我删除了。

告诉了其他几个同学,大家都很意外,有一个朋友忍不住去问了她,然后截图告诉了我原因。

“她呀,我早就删除了。天天发朋友圈,不是秀四处旅游的照片,就是发各种美食。这种人啊,太虚荣了,总是晒生活,生怕别人不知道她过得好一样。”

看到她这样的评论,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觉得很无厘头。

我发朋友圈,什么时候就变成了一种虚荣了?

本来想电话问问她的,转念一下,实在是没有必要。

没有必要,跟一个有偏见的人讲道理。

没有必要,向一个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人解释自己。

更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好心情在一个讨厌自己的人身上。

成年人的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矫情,你把我从你生命里拉黑,我真的也没必要挽留。

各自过上各自的生活,互不相干,也没什么不好的。

“你发什么朋友圈,就是什么样的人。”

还有很多人像我的那位同学一样,喜欢对别人朋友圈评头论足的人:

天天秀恩爱的,都是假装恩爱;

天天发美食、旅游的就是炫耀;

经常发加班,发工作广告的都是为了讨好老板。

你的朋友圈,就是你这个人的名片。

真是这样吗?真的未必。

我发朋友圈不是代表我的全部,我一时的朋友圈,只是代表我一个阶段的状态。

我发朋友圈不是特意为了让谁看见,我发朋友圈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取悦谁。

很多时候,发个朋友圈,没有任何目的,只是简简单单地记录一下我的生活,表达一下当时的心情,仅此而已。

我的朋友圈,只是我私人空间,发什么内容看心情就好,无论如何都还轮不上别人评头论足。

朋友圈,只是一个圈子。

不是加了好友就是好友,不是在朋友圈就是朋友。

点赞之交也好,真心关注也好,我都可以欣然接受。但是不屑我的生活,反感我的朋友圈,不愿看的也请不要随意评价。

我的圈子,你若喜欢,欢迎参与,你若讨厌,欢迎屏蔽和删除。

除了朋友圈,我们的生活,也总是被各种人评头论足。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中年女人在路边摆地摊,到了饭点老公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满脸歉意地笑着对妻子说:“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

女人看到老公高兴地回答:“不急,还早呢。”

然后男人一脸宠溺地说要陪妻子一起吃饭,两人就这样幸福地吃着饭。

后来,来了一个胖女人,看了看这个女人盒饭里,惊讶地大声说:

“你可真苦啊,这菜这么差,你怎么能吃得下去啊。”

听了她的话,中年女人委屈地哭了,身旁的老公也心里堵堵的,两人顿时没有了吃饭的兴趣。

原本简单的小幸福,就这样轻易被他人的一句“差评”给浇灭了。

生活中,泼冷水的人总比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要多。给你差评的人,也总比给你好评的人要多得多。

但生活是我们自己的,过得好不好我们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把别人的话太当真。

嘴长在别人身上,你无法控制别人的言论,但你能控制自己的耳朵,听或不听,入不入心,都是你可以决定的。

只要你愿意,主动去忽略不重要的人的不重要的评价,你的心情就不至于像做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不会因为别人的好听的一句话而高兴,不会因为别人一句不好听的话而生气。

以平常心生活,简单的生活也可以别有滋味:

微末时斗米的爱情,只要彼此同甘共苦也很美好;

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即使在大排档吃烤串,也抵得过山珍海味;

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即使住在狭窄的房子里,也胜过空荡荡的大屋子。

木心说:“人生在世,就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凡事别太计较,心宽世界就宽了。

不随意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

可是,很多人能做得到不评价他人,却做不到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看到一个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了?

答案有很多,但最让人心疼的答案是大家都在努力扮演好一个戒掉了情绪的成年人。

前几天和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吃饭,上菜了,大家都还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拍好了美美的照片,只是大家不会像以前一样兴致勃勃地发朋友圈了。

问了几个从前爱刷屏的老同学,最近怎么都没有看见你们发朋友圈了。

其中,有一个回答说:“上次出去旅游发了美食美景,结果领导冷言冷语说我工作不饱和,还有时间玩,后来就不想发了。”

是啊,成年人的生活,连发个朋友圈都是小心翼翼,思虑再三的。

有些负面情绪,发在朋友圈怕别人觉得矫情,幼稚;

有些抱怨,不适合给领导看见,怕他们觉得你工作不努力;

有些疲劳,不适合给父母亲人看,怕他们担心。

我们在心里想了又想,打在键盘上的字删了又删,最后决定算了不发了。

又或者是发出去以后,发现忘了屏蔽谁,要不就是发了不适合的内容,所以发了以后又迅速删除了。

因为害怕被评论,害怕被贴标签,害怕被责备,害怕被担心。

明明几百个人的朋友圈,却变成了独角戏。

成年人的不易,是身份叠加的重担,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中间还有平行又不平等的客户和领导。

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小心翼翼;因为想太多,所以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可是这些压力,一部分是生活给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给的。其实,你不必事事小心,你更不必时时活得那么小心翼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很多时候,别人真的不会那么在意你,别人的意见也真的没那么重要。

很多时候,认可自己,你的心态就是你的运气,做好自己的事情,你的实力就是你的底气。

有人说:“最高级的整容,其实是整心。”

最高级的幸福感,也是如此。

内心富足,不轻易被被人干扰,不取悦他人,认可自己,过自己的生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他人,改变自己,不因为他人,否定自己。

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无论如何,不要做自己生活的差评师。

余生很贵,悦人不如悦己。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怎么生,怎么死,但我们能决定自己怎么爱,怎么活。

生活的趣味,你得自己去找;生活的温暖,你得自己取暖。


十点读书


朋友这个词怎么说的,很多都是表面的,客套的,一年见一次或者几年见一次,自己的朋友圈想分享给的并不是所有的朋友。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朋友圈,有的就干脆不发朋友圈,都发微博,有的就会选择分组可见,每次选一组让那个分组里的朋友看到自己的动态。


健康一线


屏蔽朋友圈的原因是有很多种,

首先就是可以肯定这个屏蔽的人不是做微商或是做销售的,不然也不会屏蔽朋友圈,因为需要客户,除非另有一个号,不过这种可能不大。

其次,可能是因为朋友圈的事情受到过挤兑,或者是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

再有就是是个比较内向的人,有更多爱好,不喜欢朋友圈发自己看的东西。

总之,原因方方面面,主要是不想把自己的事都给别人看。



戲子無淚



希望中的明天171


现在发朋友圈都会分组可见。①家人一个组,平时发一些正能量、积极的内容;②朋友一个组,平时发一些生活日常、工作、吐槽的内容;③同事一个组,平时发一些关于公司的消息、转载公司公众号文章等内容;④不经常联系的人一个组,这个组基本上处于就不开启的状态,唯一的区别就是还在通讯录里,没有删除。

其实这种心态没什么不对,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让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看到自己的状况,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和对别人的尊重。比如你发了一条很丧的朋友圈,如果不屏蔽家人,家人看见了肯定会担心,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多数人会选择对家人不可见;再比如你发了一条吃喝玩乐的朋友圈,你的朋友肯定会点赞评论不会有其他想法,但是普通朋友或者跟你不太熟的人会觉得你是在装逼,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仅对自己想让他们看见的人可见,没什么不妥。


梵高的太阳花


或者是一些负能量的发泄不想让熟悉的人知道,又或者性格内向不愿意表现真实的自己。。。很多原因吧。都会过去的,不用计较这些,眼光放长远点。

我们以为现在拥有的就会一直在,其实都会过去的。微信过两年也会被淘汰,被取代,那么朋友圈还有什么意义?就像qq已经过气了一样。你所执着的,都会过去,都会失去,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享受和珍惜眼前,过好今天就行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样,失去了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时光909


发朋友圈是我的权利,你无胸怀不愿看是你自己的事,无胸怀的人不交往也罢,你爱怎的就怎的,你把我拉黑更好,身边少了个小人。


微笑123540316


之前是没有设定的公开行 后续有三天设置 我选择了三天设置 我喜欢关注的朋友互动 没有互动的就淡化在我的视野之外 一段时间后我就会屏蔽了 不让看朋友圈的 大多数是关系不到位 小部分是刷圈平凡 ..




毛衣新美学


在现在信息飞速爆炸的时代,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发布朋友圈。有时候可能是需要引流,有时候有些事情不想让别人知道。就比如我会不让一些亲友看见,不想让他们担心,想让他们看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也许有时候我们害怕别人看到我们的认真与努力,我们现在的社会,不知道是深陷病态还是怎么回事。当别人努力时,总会用言语去进行攻击,心里有羡慕别人的成功,所以适当的屏蔽,给自己一定的成长空间。对于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很容易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适当的关闭,会让他心情更为舒畅一些。


大学生来发声


那发朋友圈干嘛呢,自己在朋友圈发信息,本应该是将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分享给朋友看,如不希望看可以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