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汽车为何在中国市场以一元收场?

禾颜阅车


【导语:长安汽车以1元人民币现金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股权及10%股权。收购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股权。铃木全线退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不是轻易可以做出的决定。我们不禁要问,全球销量超300万,铃木汽车为何独在中国市场丢盔卸甲?】

9月4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达成协议,以1元人民币现金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股权及10%股权。收购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股权。这意味着,铃木汽车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相比于全球322万辆,日本66.8万辆,印度165.4万辆的销量,铃木汽车在中国2017年仅11万辆的销量显得无足轻重。但是,退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不是轻易可以做出的决定。我们不禁要问,全球销量超300万,铃木汽车为何独在中国市场丢盔卸甲?

6月15日,北汽昌河官网宣布铃木将正式从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昌河铃木)中完全撤资,铃木和昌河长达23年的合作宣告中止。之后不久,日本媒体NHK就报道称铃木汽车和重庆长安汽车就解除合资协议达成一致。不难看出,这一时刻,铃木决心已定。

铃木踏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很早,也曾经辉煌一时。铃木的小型越野车在中国也吸引了不少的粉丝,铃木也是较早在中国国产的汽车企业,1984年开始与中国展开技术合作,1993年与长安汽车合资成立长安铃木,1995年与昌河汽车合资成立昌河铃木,2005年在国内累计销售的合资汽车就达到了一百万辆。虽然起了个大早,但铃木从2013年至今都没有在国内推出新车, 2015年在销量开始下滑的情况下也无动于衷。看样子,铃木早就做好了离开中国市场的准备。业界也心知肚明,并不太令人惊讶。

值得思考的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上,在大家都为了瓜分一块蛋糕而拼得头破血流时,铃木却选择退出,其中原因究竟是为何呢?

主要原因在于铃木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铃木的销量就开始持续性下跌,虽然在2014年有过短暂的回光返照,却仍抵挡不住下滑的颓势。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滑之后,2017年,长安铃木表现继续走低,低至销量仅为惨淡的83,896辆,同比下降27.3%之多。而铃木总体销量更是同比下滑了30%以上。

铃森在2012-2014年在华销量都是年销22万以上的品牌,2015年也有20万销量,但2018年前7个月累销26132辆,相当于2014年销量的十分之一。对比国内一派蓬勃的汽车市场,铃木显得尤其惨淡,那么退出中国市场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客观方面,中国的汽车市场虽然庞大,但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除了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合资制造商步步紧逼,近年来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也强势崛起。在经济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需求面前,发展稳定的老牌合资品牌们不断优化配置和创新,而在下线市场又有蓬勃向上的自主品牌通过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铃木的可以说是遭遇了两面夹击的境遇。

另外随着中国汽车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市场也日益成熟,白热化的竞争已经渗入到了细分市场当中。制造商们不仅局限于拼技术、拼质量、拼价格,更在高颜值,自动化等方面发起攻势。 消费者选择越来越丰富的同时,铃木的生存空间则被压缩。此时如不积极发起攻势加固自身地位,必将面临被用脚投票的消费者逐出市场的风险。

主观方面,面对竞争和挑战的应接不暇也是铃木存在的一大问题。现代消费者的喜好瞬息万变,在不少厂商已经开始提前研究消费者的喜好变化趋势以应对未来挑战的时候,铃木却动作寥寥,面对竞争反应迟缓。虽然曾经以“精品小型车”打下过一片天,也曾借着超高的性价比席卷过全国,然而近年来却面临车型老旧,产品线十分单一的问题。除了维特拉,启悦,骁途是较新上市或刚改款,销量较好的奥拓和雨燕却几乎不换代,而且不肯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优化车型。美其名曰专攻细分市场,实则有过于执着于小型车的嫌疑。虽然这种固守品牌定位的执着值得尊敬,但从另一种角度看,也可以说是缺乏变通思维的固步自封的体现。

有意思的是,铃木在印度也几乎从不对产品升级,但铃木在印度的市场却是节节攀升。或许这可以解释铃木不更新车型的原因,一款车型的研发成本可以平摊到每一辆车上,当然时间越久成本就越低,越大的市场保有量也意味着用车成本的降低,遗憾的是,这招儿在中国市场不太灵。

不过,中国并非铃木放弃的第一个大市场,同样钟情于大车的美国人也遭到了铃木的抛弃。早在2013年2月,铃木美国汽车公司就在美国获准破产,离开了经营28年的美国汽车市场。

禾颜阅车点评:

铃木是一家做纺织机起家的企业,造平民车一直是铃木的追求。便宜、实用、耐用的家用车是日本很多百姓的选择。铃木是日本“k-car”里的老大。将小型车做到极致的铃木,其实有一种自己的坚持。比如,10万元的小型车,大部分的成本都耗在了看不见的动力和安全系统,这与那些外观华丽,内饰豪华的国内品牌理念并不一样。在求变和坚持的平衡中,企业当下的选择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也是一种发展和生存之道。

对于那些仍在中国市场拼杀的汽车企业来说,尝试不一定成功,但不尝试则一定会失败。铃木在中国市场上的消极态度其实早已注定了它离去的命运。这不仅敲响了中国市场上外资品牌的警钟,更需要引起品牌商们的思考:固然许多品牌都有属于自己的坚持,但情怀可不能当饭吃,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无法遏制的变化浪潮之时,品牌商们不仅需要反思坚守原则与不思进取的红线到底在哪里,更要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竞争也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如出一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THE END


禾颜阅车


大家好,我是乐见花,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汽车。

铃木汽车是一家以制造小型车为主的日系品牌车企!进入国内的时间也非常早,早期是以微车打拼天下,当时大部分的国产微车企业所生产的车型都是以铃木的车型开发而来,或者根本就原封不动的生产!后来铃木的小型轿车奥拓也掀起了一股销售的热潮!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台家用轿车就是铃木奥拓!当然,除了铃木奥拓之外,铃木所生产的车型也大多是小型车,只是体型相比奥拓要大一些罢了!像雨燕,天语SX-4也都是如此!



但随着国内消费者的钱包越来越鼓!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铃木这种小型汽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慢慢的,铃木的销量开始逐渐下滑,直至出现亏损!但这时的铃木仍在苦苦支撑!但市场已经有了唱衰的声音,一时间市场传闻四起!万在几年前,很多媒体就披露铃木即将退出中国汽车市场!但彼时的铃木却是以推出全新的小型SUV车型维特拉来应对!这款铃木全新的小型SUV几乎是全球同步上市!并且上市时,长安铃木还非常高调!那时很多长安铃木的高层都对维特拉寄于了厚望!希望它能取得与本田缤智那样的销量!以9.98万元的起售价入市的维特拉,也确实具有这样的实力!

但造化弄人,颇具实力的维特拉并没有挽回铃木的颓势!结果这又成了目前市场上一款叫好而不叫座的小众车型!原因何在?追根究底,还是铃木之前那些车型所面临的问题!虽然维特拉品质上乘,质量可靠,动力强劲,燃油经济性超高,性价比也极高!但没有实用的空间,在中国汽车市场其他一切都是枉然!就好像是0前面的1,后面拥有再多的0,没前面的1!最终也还是0!但铃木这个以生产小型车为主的品牌,自然有着自己的坚持!只是这种坚持在中国汽车市场并没有换来好的结果!一如之前铃木在同样注重空间实用性的美国汽车市场里所遇到的问题一样!这一次,铃木仍然无力回天!



最终,就在前几天,铃木要退出中国市场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几年来的所有传闻都变成了现实!只是作为那些对铃木品牌充满挚爱的用户,未免有些心酸!虽然更多的中国人喜爱大车,但毕竟也有些人更注重品质!油耗!最后,希望铃木的退出只是暂时行为,也期待铃木的华丽归来!


乐见花


了解更多选车养车资讯,关注60秒懂车!

铃木在中国混了这么多年的铃木销量却越来越差,甚至要比一些二流车企还要差劲,连续4年销量上的下滑,连续断崖式的下跌让铃木心灰意冷。所以选择退出中国市场。

有人认为长安铃木的衰败完全是它自找的,与其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定位低端有着直接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市场的盲目自信,产品线的混乱有很大关系,丰田本田都那么努力得去颠覆自己,铃木凭什么这么久基本原地踏步,而且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国内消费升级使得铃木在中国更无立足之地。


更重要的一点是铃木的销售策略不符合现阶段中国人对车的理解,铃木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造车理念的是对成熟发达国家,人们对车的概念比较成熟,觉得车也是代步工具,只要能满足基本代步需求,车越便宜越省油,就应该卖得更好而铃木往往秉承着这种理念。

中国人现阶段的消费理念是,车越大玩越漂亮,越能彰显身份。这次退市是铃木的一种悲哀,也是国人的一种悲哀,因为我们又少了一款性价比比较好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