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十年前都还能登月球,而现在却不行了?

迷乱的小八戒


现在不是不能载人登月,而是现在这样做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这是因为载人登月任务很烧钱,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而短期内很难会有较大的经济回报。也就是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载人登月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在大约半个世纪前,美国先后成功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任务。那时距离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不过大约十年的时间,美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载人登月,是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在太空竞赛上开展激烈的角逐,他们在宇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超过对方。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率先实现了载人登月。

虽然月球上储藏着丰富的氦-3,但目前的可控核聚变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些资源还不可利用,所以成本极其高昂的载人登月任务很难得到经济回报。因此,载人登月已经成功了,就没有必要再把大量的资金浪费在重复工作上,而是应该用在更需要资金的太空项目上。

此外,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很多工作可以交由无人探测器来完成,这样不用让人类去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而且成本也要比载人登月低得多。我国现在也已经开展了无人探月任务,在今年将要把无人探测器送到月球背面,这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首次。

有了载人登月的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任务。从长远角度来看,月球是人类通往深空的跳板,人类可以在表面重力弱得多的月球上建立基地,这将会使人类在太空中走得更远。


火星一号


1800多年前,西晋有两个巨富,一个叫石崇,一个叫王恺,他们在史书上留下了一段斗富的“佳话”。

那他们俩究竟有多富呢?根据记载,王恺家里刷锅用的都是饴,也就是麦芽糖的糖水;石崇一听这还了得,就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接着跟进,用丝绸编织了两道马路栏杆,石崇就搞了个更长的。因为王恺是外戚,就是皇帝娘家的人,所以后来干脆司马炎都出动了,给王恺站台……

这些斗富的经历,放到现在还有人做吗?马云和王健林如果斗富,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吗?显然不会,恐怕脑残富二代炫富,都不会这么low。别的不说,单是丝绸浪费在道路上,哪怕是迎接重要外宾,都是一件会被普通百姓咒骂的行为。更不用说,饴糖水刷锅,根本就刷不干净,还会造成细菌滋生。

可这是因为这些斗富的事情,现代人做不起吗?恐怕一个千万富翁就能秒掉石崇和王恺吧?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看待近半个世纪前的人类登月,必须要考虑到当时的背景——美苏争霸。

这个背景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一个结果:非理性。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是牛X的,其中最关键的两条,一是政治阵营,二是科技与军事。政治阵营是为了拉拢小弟,而科技与军事则是实打实的叫板。

这种叫板是不考虑实际收益的,和石崇与王恺一样,以斗气为主,那就很容易做出一些超出自己所在时代的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送人上天的技术才刚刚开始发展,送到月球并返回,就更加不容易了,即便对于美国而言,我们目前已知的一些信息也告诉我们,他们为了载人登月,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与金钱,至于换回来多少价值,who cares?这倒不是说登月就没有价值,相反,登月成功,让人类的科学与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对当时而言,这些真不是什么考虑的筹码,最重要的筹码就是,要赶在苏联人之前完成。

这其实也就能解释,美国人在多次登月之后,为何会自己放弃这个工程,把宇宙探索换到其他方向。

这绝对不是说现在就不行了,只不过除了中国还在尝试以外,美国没啥动力,而其他国家确实没这个能力。就算是我们在努力登月,也和当时的情形不同,我们并不需要掐时间,不用和任何人竞争,只要慢慢地根据自己的节奏走就可以了,少犯错,少花钱,多想想怎么收益,这才是最优选的考虑。


分子美食家


现在是技术更新,人类已经采用更先进智能和经济的方法来登陆月球了。

四十年前,美国人为了和前苏联进行太空优势的竞争,由载人飞船阿波罗号率先登陆了月球,这次载人登陆月球,花费巨大,当时花费了数百亿美元登陆月球,目前已经没有国家能负担起这样的消耗,而且随着技术发展,登月的难度肯定降低了很多,无人探测成了主流方向。将会不断有更多的无人或载人航空器对月球进行登陆和探测。各个国家现在都有自己的探月和登月计划,中国,日本,德国,印度都有探月计划的发布。

最近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国家的嫦娥工程

中国嫦娥工程已经发射了一系列航空探测器,其中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对月球的软登陆,嫦娥三号完美登陆月球,在月球的实施了探测,嫦娥三号和月兔月球车的配合,获得了大量高清图像,还对月球地表成分,所含资源进行的精密的分析,这为下步登月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018年,嫦娥四号将发射升空,登录月球背面

今年我们国家要启动探月计划的第四期工程,将会对月球上更多地方进行深入探测,重要的是将探测和登录神秘的月球背面,月球背面据说隐藏着巨大的秘密,有着外星人的军事基地。今年我们的嫦娥四号将揭开这些秘密,也许真能发现霸天虎的基地呢。

为了实现对月球背面的登陆,我国会在2018年上半年首先先发射中继通讯卫星,提供对嫦娥四号的通信支持。在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在月球背面的登陆和巡视。

同期参与的还有日本等国际竞争者

日本JAXA已经宣布的探月计划,将同样采取无人飞船登陆月球,采用机器人巡游探测月球。德国,印度也都宣布了登月计划。

中国,印度,日本都准备一起奔月,你看好哪家呢?


量子实验室,欢迎评论和关注。


量子实验室


为什么,四十年前都还能登月球,而现在却不行了?

这应该是很多人都在疑惑的问题。要知道,人类上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71年12月11日,至今已有46年了!

就在2016年12月中旬,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

那么,当年美国为什么要突然叫停“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40余年的讨论,人们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探索太空只是其次,与苏联对抗才是关键

1947年至1991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冷战”可谓全球闻名,两者在“太空竞赛”方面更是都的如火如荼。

但太空竞赛并不是那么好维续的,它对资金、人力等的消耗实在巨大,而1955年至1975年间的越南战争,更是那个时间段美国耗时最长、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场战争,实在难以让美国继续维续地球以外的竞赛。

二、原本登上月球就是假的,后面没精力再编下去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阿波罗11号登月造假这一传言。然而,如果你看过详细的分析论断后,你会真的开始怀疑,阿姆斯特朗究竟有没有登上月球?

2000年,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阿波罗”登月拍摄的登月照片和录像提出质疑。

从文章看,戈尔多夫一共提出了六大质疑点:

1.美国宇航员插在月球表面的国旗正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是没有大气的,因此根本不可能有风,更不会把国旗吹的飘起来;

2.在所有影像和照片中,没有任何一个太空背景画面中有星星;

3.在有“物品影子”的画面中,各个物品的“影子”朝向是不同的,而因太阳照射所呈现的阴影应该是同一方向;

4.所有影像和照片中,宇航员登陆月球瞬间的动作的全景画面并没有被记录;

5.影像中,宇航员行走的感觉与在地球上一样,而月球上实际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如果普通人在地球上跨一步的长度为1米,那么宇航员在月球上每跨一步应该有5至6米;

6.影像中,登月设备在月球表面移动时,其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落地速度与在地球上的落地速度是一样的,而这一现象如果真的发生在月球上,其落地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

除此之外,有人发现,当时拍摄相机使用的是胶卷,而当温度达到66°C时胶卷就会卷曲失效。月球白天的表面温度可达121°C,不可能拍的出照片。

最致命的是,2007年,日本月球探测卫星“月亮女神”探测器在经过阿波罗15号和17号着陆区的上空时,没有发现任何登月设备和人类活动的痕迹。这一发现,几乎直接判定,美国在登陆月球一事上,造了假!

而如果真是造假,那么,就不存在题中所提到的,人类四十年登上月球而现在登不上去这一说了。


镁客网


1969年阿波罗11号宇航员们第一次踏上月球。到现在已经快50年了。阿波罗登月工程的背景是美国和苏联的太空竞赛,而这场竞赛的背景是美苏争霸。或者用时下的话来说,发展尖端的航天科技探索太空这件事儿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双方各自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了赢得竞赛,双方都动用了举国之力,不惜成本想要获得成功。

航天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它,凭借的不止是基础理论,更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去实现。它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几次发射,宇航员在月球漫步和采集样品。我们看不到的是数千位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千个工厂、数十万工人忙碌有序的努力。

美苏太空竞赛的结局,也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和技术之间的一些区别。就航天方面的科学发展水平而言,苏联并不比美国落后逗号,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苏联总工科罗廖夫,都是天才型的科学家。美国的总工则是从德国抢来的冯布劳恩。可为什么苏联最终没能赢过美国呢?这就要考察工业基础和运行体制。苏联航天工业都在国家的控制之下。美国则把许多环节外包给企业去做。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并且能够收到集思广益之效。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技术升级。

今天我们的航天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抄袭复制,因为有很多的资料仍然是保密的。虽然作为后发国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通过他们的公开资料里透露出来的信息避免一些弯路。但是要实施如此复杂宏大的工程,仍然是对于中国的工业体系的巨大考验。因为有很多新的材料,新的技术需要重新攻坚克难,从无到有逐步去建立航天工业体系。很多的技术难关只能通过试错逐步去找到正确的路径,付出足够的成本才保证航天活动的安全。

所以并不是说别人已经做过了,我们就可以迅速地去复制。这样去理解,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在50年前美国人已经登上月球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经过比较长时间发展技术、积累经验,才能够最终安全地把中国的宇航员送上月球,并且安全返回。其实在阿波罗11号登月之前,美国宇航局已经秘密地为总统准备好了两份讲话稿(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科学需要试错,反复实验才能发展;技术进步的代价其实要更大更现实,尤其是向外太空。目前比较成熟的只是地球轨道上的短暂、小规模停留,要到月球、火星上去长期存在,尤其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的技术困难需要克服、突破,也许这个时间还会挺长。


松鼠老孙


首先,讨论美国登月是否是个骗局是个很幼稚的想法,美国作为最现代的国家,拥有极其成熟的政府和无孔不入的监督机构,如果质疑这样的国家的航天行为,那简直是滑稽。阿波罗登月工程前后耗资几千亿美金(按现今汇率大致测算),占美国当年全国科研经费的五分之一,这笔钱的支出,美国有立项、审批、审核等极其繁琐的审批流程,岂能作假?这项工程调集了美国大量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数十万人参与,几乎是美国史无前例的“举国办大事”。

登月行为,说白了就是美苏争霸、激烈竞争下的政治行为,而且面对苏联的威胁和载人航天的突飞猛进,美国朝野、政治精英、社会舆论都取得了惊人的一致,举国参与,当然也获得了大量的月球一手资料,其中很多科技成果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人类至今受益。但也就仅限前几次登月。

登了几次月,美国炫耀国力、彰显实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已经和苏联远远的拉开了距离,然后美国又搞了星球大战等计划,航天飞机、火星探测、国际空间站、旅行者号……都远远地甩开了苏联,倒是苏联,最终在各种竞争中不堪重负,轰然倒地,解体了。

一句话,探月工程实在太烧钱了,几十年前获得的很多资料还锁在美国NASA的库房里没研究,啥时候NASA把这些好好研究透了再说,不过NASA两手一摊,每年就那么点预算,我还能干嘛?一次登月,至少是千百亿美金的投入,现在的美国,根本承受不起。而且美国人也不是太关注了,那国会也不可能再增加对航天事业的拨款。

当年的登月,除了科研,就是一种形象面子工程,但登月的实际价值真没什么,至少现在看起来没什么,登月看不到现实利益,月球上就算有资源可以用,但怎么带回来?那就要花更多的资源和金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那更是一笔看不到希望的巨大投入,美国国会怎么可能同意,反正炫耀实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适可而止吧,难不成再烧几万亿美金?那美国人还过不过日子了。

接下来登月,就只能寄希望于我们的系列探月工程了,当然如果我们在这个方面有了巨大进步,美国人肯定会加速搞火星计划,美国人看来一直需要有个对手刺激。


云中史记


其中有一个细节很容易就能说明登月是假的。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6次登月,次次成功,第一次还对全世界进行了实况转播。实况转播中一个最明显的漏洞被当时的狂热和欢呼给忽略了。当时计算机技术还不成熟,大部分的数据是靠手摇计算机进行的,图像、音频等数据还是模拟的,实况转播是用电影胶片记录的。登月成功后,地面指挥人员和宇航员有个直接通话,一问一答就好像是面对面一样,这是编导者们的疏忽大意了。别说是模拟时代,就是现在的数字时代,月地间的直接对话也得有5至6秒的滞后时间,可以这样推断一下:月亮距地球有38万公里,纯粹电信号也得延迟1秒多时间,来回就是两秒多,加上四次模拟转换,延迟5到6秒是正常现象。别说月地间的通话,就是在地球上的两地间进行实况转播,也有很明显的延迟现象呢,所以说,登月是一场骗局,是当时美苏争霸时的产物,主要目的是展示实力,获得在国际上的霸权而已!


一笑象害虫



人类现在登上月球可以说轻而易举,四十年前都做过了,已经了解了月球的基本情况,没有必要再做其它的资源浪费了。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干什么?第一次是多么的重要,当你完成伟大的创举之后。下面的只有追赶的脚步了,没有多大意思。

现在还有人怀疑美国登上月球是假的,以及看出了许多登月照片上的漏洞,连美国人都质疑登月有假。其实这个问题,美国人一直没有人出来澄清,他们认为提出这样问题的人,非常的幼稚,不值得回答。直到我看到有个主持人采访中国著名科学院的两院院士对此作了说明(出于避免争论,就不姓名了),这两位都是中国顶级的航天技术专家,对载人航天技术有很大贡献。他们认为从技术层面上讲:美国登月是真的。面对质疑,他说:在失重的环境下,拍出那样的照片很正常。也作了其它专业的回答。我感觉站在专业角度说话,应该没问题。

现在的社会讲究的是后期的效益,如没有发现和利用出好的效益,再好的事情也不会有人去做。同理,“冷战思维”已过,没必要在到处秀肌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已经证实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再求证一下了。


山人道语


最早登月的是苏联,苏联的月球2号于1959年9月撞击了月球,是首个登陆月球的探测器。美国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成功登陆月球,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历史上最早登陆月球的人类。


美国登月计划实际上是一个有着政治和科学双重目的的计划。这个计划出台的背景就是美苏争霸,这是为了展示自己实力的行动。


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是苏联人得的第一分。

随后在1959年9月,苏联用探测器撞击了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将人造物弄到其他的星球。苏联人得到第二分。



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苏联人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航天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10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29分。苏联人第一个进入了太空,得了第三分。

美国人于1961年5月宣布阿波罗登月计划,从这个时间点上来看,双方较劲的意味非常明显。美国人想利用登月计划一举翻盘。阿波罗计划至1972年12月共进行了6次成功的登月,共耗资255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的0.57%,约占当年美国全部科技研究开发经费的20%。


阿姆斯特朗的脚印

放置在月球上测距用的激光反射器,这是5块中的一块

虽然有很多人站出来说阿波罗计划是一个“世纪大骗局”,这些观点被NASA一一用证据驳斥。甚至NASA想出一本书来驳斥这些谣言,但由于很多人去信反对说“太瞧得起这些谣言”,而作罢。

这些谣言确实是不值一驳,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脚印还在上面,放在月球上的5面激光反射镜还在那里为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服务,我国在中美建交时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月壤,这还在博物馆里面放着呢……

为什么不继续进行登月呢?

一是花费太贵,在一些研究成果还未转化为经济效益前,美国也是承担不起的。当然,登月计划最终效益是非常明显的,这些科技成果现在还在为我们服务,例如:互联网。

二是登月计划的目的已经达到。政治目的和科学目的都已圆满达成,甚至超出预期。这就不详细介绍了。


阿波罗13号的三名宇航员

三是当时技术的安全性在今天看来,确实是风险很大,阿波罗十三的事故差点让三名宇航员回不来。

我们现在还登月吗?

这个回答是肯定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深空的向往(月球作为一个前往深空的中转站再合适不过了),再加上技术的成熟,再次登月的计划已被提上日程。


月球殖民地想象图

中国、美国、欧洲、印度都提出了自己的登月计划。中国载人登月工程分为“三大步”。如若计划实施顺利,我国将会在2025年~2030年间实现中国航天员登月。当然,再次登月的目标将会更高,我国甚至计划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有人的月球站,为人类最终殖民月球做好准备。


讲科学堂


我认为美国宇航员登月是成功了的(可能阿波罗11号,也就是阿姆斯特朗那一次除外)。

对美国人登月造假的传闻由来已久,并且美国一直有这么一些民间组织坚持搜集、分析和发布NASA造假的证据和报告。相比之下,最相信美国人没说谎的恐怕就是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了。

至于说美国40年前登陆了月球为什么现在不去了,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技术。以前的技术过时了,新的技术又没有研发出来,所以现在没有登月所需要的大推力火箭和飞船了。

二、必要性。40年前人类登月实际上是国力和国家制度的竞争,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可以举全国之力卯足劲发展火箭、卫星、飞船和空间站,相互比着谁先发射谁的卫星重谁打得高,一旦赢得一局太空竞赛必定举国欢腾,因为那是国家的面子。然而当大家钱花得差不多了都理智下来的时候,就会检讨,我们为什么要登月?我们从月球带回来的土壤和石块里面发现什么了吗?如果这些东西没什么价值,还有必要花那么多钱送人上去吗?

三、成本效益。上面说了,美国人从月球上带回了样品,不管它是人手挖回来的还是机械手挖回来的,总之科学家们对这些样品是翻来覆去研究了几十年。如果发现了这些样品中有可开采价值的战略性物资的话,登月任务还是有可能继续下去的。据说月球上有丰富的核材料氦-3,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开采和提纯难度也将是空前的。所以说继续送人上去探矿在经济上不划算。

四、没钱了。苏联消失了,这美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连座空间站都是拉了一大帮国家凑份子才搞起来的,到现在都快失效了维修的钱还不知道找谁出,宇航员自己都送不上去接不回来,你叫他再送人上月球?!

就以上四点,美国人现在登不上月球也是一点都不奇怪了。

现在来说说中国。有人说送我们的宇航员上去把星条旗拔掉。我们能行吗?

我觉得当今的中国,更加实际了,不会再头脑发热出风头干傻事。探月工程三步走计划就是证明。咱们一步一步来,绕、落、回。探测器带回样品后我们会自己分析研究,看值不值得送人上去做进一步的采样。如果机器采样几次都没有有价值的发现,也许我们就不再送人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