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越多,养老越难?

经典热点


有人说儿女越多,养老越难,但是独生子女,养老也存在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有儿有女,却没人养老的现象,我举几个例子。

这个故事是我婆婆和我说的……我婆婆说“只要不死,自己的钱就不能给儿媳妇……”我婆婆是一位特别实在善良的人,但是她经历了不善良的事情。

我婆婆说在村里有个大丁,二丁,按理说就这哥俩,所以大丁的父母没有偏心过谁,心想着大丁娶媳妇儿盖了新房,二丁娶媳妇也要盖新房,所以就翻盖了老房子,问题来了,大丁一家新房,二丁一家新房,老房子没了,老两口却住上了厢房,老两口生病了,大丁儿媳妇对外说“有二丁媳妇儿伺候呢,我管那干啥?”二丁儿媳妇对外说“有大嫂子在呢,我才不管”,后来老两口喝毒药死了。


我知道婆婆说这个事是说给我听的,她的意思很明显,老人手里不能没有钱,否则到老到老就没人管了。

我认识一位大姐,大姐经历很悲惨,大姐还有个妹子,因为结婚时候,大姐的母亲看不上女婿,号称“只要你敢嫁给她,咱们就断绝母女关系。”最后大姐嫁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在她三十多岁死了,大姐心脏不好,自己拉扯个孩子过日子,按理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娘家妈应该帮一下,而且娘家妈还有退休金,然而娘家妈依旧认为“他们已经没有母女关系了”。还把自己名下的房子早早的过户给了二闺女,然而等娘家妈老了,二闺女二姑爷不待见她,她去法院起诉要求大姐赡养!


我想,有的老人是非常偏心的,这种偏心深深的伤害了其他子女的情感,当然即使子女被伤害,依然不能法律赋予的赡养责任。

有一次高中聚会,老师说“你们这些学习好的都在天边,反而这些差学生开了修理厂,面包店的,对我们帮助很大。”其实,想想这和老人一样,谁都盼着儿女有出息,但是真正有出息后,离自己十万八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回来都赶不及。


有一次去看病,正好旁边坐着一对高知夫妇,俩人七十多岁,互相搀扶着看病,我以为是失独家庭,原来有两个女儿,都远在美国,老人生了很重的病,却无法顾及,但是二老说起女儿一位是律师,一位是医生,满脸的自豪。

我想,老人养老不只是钱的问题,更多地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有时间的人没钱,无法给老人更好地生活,有钱的人没时间,也无法给老人更好地关怀。

我总是想,等我老了,要找个世外桃源的地方,每天种种花,看看风景,静待生命的终结就好,但是我也知道这就是奢望,孩子工作忙,你不可能不帮忙带孩子,而且老了身边也不能缺少人照看了。


幸福妈妈的秘密


儿女越多养老越难,这种现象很普遍。这给父母也有一定的关系,常言说人多事多,儿多没寿。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一对父母养五六个孩子,还要照顾老人,不是一般的很辛苦。清官难断家务事,孩子多了顾了这个顾不上那个,大孩子都结婚有后代了,小孩子还没有成人。等孩子们的事办完了,自己也老了。特别是农村,干不动了都是到儿女家轮流吃住,有的时候儿女平均每月每年给父母多少钱,多少粮。

问题就在于父母年轻时一碗水没有端平,有的吃亏了有的沾光了等等意见不同意。导至儿女相互扯皮,所以出现养老难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道德缺失了。


火起来才是硬道理


子女多,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总的来说,子女多了问题也就多,可以肯定的是很少有子女多还能心系一块,就算儿子闺女没有问题,媳妇儿之间也会出现不统一,当然不是说媳妇儿们不好,不是谁的亲生父母,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孝心,甚至有的儿女还做不到孝顺,再加上父母在处理儿女问题上的态度也是关键,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矛盾,老娘能养活五个子女,五个子女还真不一定能养活了一个老娘,谁都知道百善孝为先,可要是真的让自己去伺候老人,未必就能做好,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还是很有现实意义,就拿这一家人来说,老太太自己生活,儿子有时间遛狗,却没时间去陪陪老人,从外表看来,确实有点不孝,但是内情未必就是这样,或许是老人喜欢自己住,而且儿子也要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在对赡养老人这一方面,几乎都是一面倒的遣责子女,但是家庭矛盾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老人在处理家务时,一旦发生偏差,就会在子女家庭之间造成巨大的矛盾震荡,结果就会在赡养老人问题上体现矛盾。我觉得一个家庭,不仅仅是要求互相理解,更应该自身严谨,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年轻的时候多替别人着想,老了问心无愧,孝心也是接力棒,你善待长辈,你以后也会被善待。子女再多,没有孝心,孝也就变成仇。我们今天的年轻要做有孝心的人,未来我们老了也要做宽容大度的长辈,我们都不是圣人,不用指责别人的不孝,自己能做到就是父母修来的福份。


梦绕丹阳湖


养老不是问题,问题是人的认识出了问题。

谢谢《悟空小秘书》老师邀请。

埸景描述:这位母亲40岁守寡,把三儿两女养大,儿子有时间遛狗,却无时间照护老妈。这位老娘的养老成了问题。

从表面上看是问题。必竟老娘孤家寡人,年老体弱时,需要帮助,需要亲情,更需要自立。

但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一些人的认识出了问题:

一是发视频者有故意搏人眼球之嫌。仅凭一个老母守寡养育三儿两女成人的本身,足见这位母亲的高贵大气时尚。这位母亲是中国女人的典范,更是母亲的伟大胸怀使儿女茁壮成长成人。可以断定:母亲的品质已经潜移默化进入儿女之心。虽然儿女成家立业,还有遛狗者,老母仍寡居,并不代表儿女不孝,老妈无人瞻养。发视频者以此认为养老出了问题,是小题大作,故弄玄虚,搏人眼球也!

二是娘生三子两女,虽有遛狗者,并不证明老妈晚年必定孤单,无人瞻养,这是不可能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制度下,甭说国家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即使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国家也给予了最低生活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居已经不是个人行为,且是国家行动,并纳入中共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在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组织的殚精遏虑及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努力奋斗下,我们的养老不是问题。

三是怎么看待这一娘三子两女呢?只要快乐生活着,就必定幸福着。都说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

作为旁观者,首先要把自已的心放平放正。不要戴着变色眼镜看人,更不要人云亦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自已该做的事做好,该管的事管住。举手之劳,与人为善,能帮者扶一把,多干雪中送炭的事,不做落井下石的人。

尤其是对待母亲,她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尊重母亲的选择,当老妈不能自立时,甭说五个儿女齐上阵,至少有一个儿女尽孝心,老妈定是乐开花!

管见了。











商世好


难不难都看父母当初怎么教育的,跟子女多少无关。见过多子女互相推诿谁也不管的,也见过多子女互相协商轮流照应的;见过独生子女一力承担毫无怨言的,也见过独生子女一味啃老死人不管的。所以,多子女看父母是否公正,天下没有绝对公正,但一视同仁爱每一个的家庭里,兄弟姐妹多半也是互相关怀的,独生子女关键在不溺爱,宠爱过度的孩子自然自私,自私的孩子习惯坐享其成不劳心劳力,他怎么会照料父母。天下父母自己好自为之才是。


月黑风高204206589


父母老了就跟一个父母比较喜欢和习惯的孩子一起生活,其他人都是按每个月的生活费给那个照顾父母的孩子


吕阿花


不是绝对的,这要看你的家庭教育,如果家庭和气夫妻幸福,敬老爱幼,那这样的玍活会影响到晚辈们,那么长大后也会继承这样的美德,就会很懂事的去孝敬他的父母,相反,做父母的自己都做不到上敬老下爰小,孩子们又怎么能做到,所以,儿女不论多少,只有好的家风才有懂事的孩子们。


温暖人生205039925


儿女多养老问题往往与父母平衡子女关系互为因果,加之社会大环境有养小不养老的情形越演越烈,更为明显的是子女多了容易犯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无水喝的毛病。从古到今多子女养育不了父母的例子不胜枚举,目前由于社会发展较快,社会压力加大,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也是年轻人和社会的头痛问题。


南波万52


切实国民生子养儿只是一种基因遗传而,只是人的本能,并没有遗传子女非要进养父母之老的义务基因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从愚昧的人性中解脱出来,并非是子女越多越好,而是越多越贫,在住房,医疗,教育都市场化压力的今天,子女们压力以大啊,他们又拿什么来养父母的老呢?更应该理解他们不能养老的养老压力啊,


孚朗页


说心里话,我不愿回答这类问题,您说的这种现象己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老来准己成大势,(无论城里还是乡村)城里的老人还好些,他,她有退休金,生活尚可。而农村的老人一生都在为儿女奔波,干其血泪,最后无依无靠。为什么?说到底一是社会风气败落,二是道德教育失传。贫富只有借口。有时间养宠物,没时间看父母,象这样失德丧伦的儿女多又何用。恰恰应了农村的一句老话:好虎一只能拦路,耗子再多遭人恨。真希望中华美德永远光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