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出一上聯調戲寡婦,不料寡婦的下聯更絕,罰他當了一天牛倌

在那個沒有電視沒有WiFi的年代,人們總要找點什麼樂子來解解悶。在那時,一些有才學的人總愛邀上三五兩伴去遊山玩水。而這些文人雅客往往也是很有情志的。每當他們看到令人稱讚的景色的時候,往往會吟詩作句。

而與之同行的文人們也是不甘沉默,並主動接出下句。就這樣,慢慢就延伸出對對子這一活動。每當他們聚在一起就會開始這個高雅又有趣味的活動。他們通過對對聯來比試文采,贏了的人甚是高興了。後來,這個活動逐漸的普及開來,上到帝王,下到普通的小孩子都經常玩。甚至還將這個活動換一種形式,演變成測試或者考試。

當然,經過這麼多年的傳承,這其中當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趣事。而今天就要講到關於對對子的一個故事。浙江的一個秀才,他仗著自己的肚子裡有幾滴墨水,就想憑藉自己僅有的一點知識去喜弄周邊的百姓來取悅自己。

他在知道村子裡有一對母子比較聰明後,邊想著到她們面前去炫耀一番自己的才學,並順便調戲一下她們。終於有天機會來了,在路上湊巧遇到了她們母子二人,便挑釁到。而在村子裡,大家都知道秀才其實沒什麼才學,就一副空架子而已。就爽快的答應了他,兩人並立下了賭注。

這位表面秀才的秀才開口就用一句指桑罵槐的話戲弄到她們,而作為寡婦的母親肯定是受不了自己的唯一親人,自己的親骨肉兒子被別人欺負,於是脫口而出一句工工整整的下聯罵了回去。接著母親就想帶兒離開,秀才見調戲不成,她們馬上又要離開了。

於是十分著急,就出了很長很長的一個上聯,只記得上聯最後一句說到:乾哥實愛嬌。母親一聽,這就是明擺著的調戲。在自己的兒子面前怎麼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調戲,不料她想出了一個更絕的下聯以一字不差工整的下聯對了回去,在最後一句也戲弄了回去道:親兒莫想娘。

秀才最後成了別人兒子,還被罰幫忙幹活,最終當了一天的牛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