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人老了不要过生日”?

Mzk卡卡


我以前听过这样一句话:人到了一定的岁数最好忘记自己的年龄。这句话其实是很有深意的,意思是说,别总想着自己的年龄,比方说今年八十八了,明年八十九了,后年这不就奔九十了吗?而且往往来说,岁数越大好像越恐惧,总觉得快离开这个世界了,除非糊涂到不知道恐惧了,整天活在恐慌当中反而折寿,有好多百岁老人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什么都太过“清楚” ,什么都太过计较,是活不到一百岁的,也就是说首先要想得开,看得开,心胸要开阔。

至于过生日,应该是世界范围的传统习俗吧,有条件的,讲究的,重视的可以把生日搞得很隆重,很浪漫,甚至大操大办兴师动众的。家里条件差的,或是不怎么讲究重视的,可能简简单单过一下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甚至连个生日蛋糕都不买。

而我们家,属于把生日看得相当淡的那一种,我从小到大48年没过过一次生日,每一年的九月七日我都会忘记已经到了自己的生日了,根本没有这种意识。我不过生日,我姐我妹自然也不会过了。主要原因是我父母不重视生日,不讲究这个,没拿这当回事,我妈亲口对我说 ,她从小到大就没过回生日,我爸也是这样,我们也没为他们过,甚至我父亲当年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的时候,我们当儿女们也意识不到,也没有人为他献上祝福,都在心里默默祝福和祈祷。

不是我们不孝顺,平常对父母挺好的,除了我以前喝酒惹父母生气,不过后来戒了,彻底戒了,主要为家庭考虑吧,我甚至觉得父母的意识很超前,我觉着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顺着父母来就算孝顺了。主要习以为常了,当然我也不希望我的儿子为我过生日,他不需要记得我的生日,只要平常听我的话,我说的对他得听,知道尊敬我就行了。甚至有一次我还告诉他说:“将来我不在了,不需要墓地,那一座座坟头看着挺渗人的,我喜欢亲近大海,那就海葬吧,想我的时候就到海边溜达溜达,如果不想我、不怀念我就不用去了,心里要是没有我,人去了有什么用?有意义吗?证明什么?即使过清明也不要去。”嗯,在我的观念中生日和忌日都无需记得,只要在父母健在的时候,潜意识当中有这样一种概念:老爸老妈过得还好吗?身体好吗?钱够花的吗?就可以了。



海岛鹅卵石




做为人之生日,曰之寿诞,什么时候开始过最好呢?各地风俗恐有所不同。

在我们这里,只要有老人在,孩子是不准过生日的。那怕你七老八十了,只要上边还有老人健在,那就只能给他们过生日,做小辈的是无权过的。

老人过世三年内,是传统的守孝日,这三年之中虽然上无老人了,但守孝时是不允许搞娱乐活动的,所以生日也是不能过的。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风俗,只要过了一个生日,以后就必须年年过,中间如果有间断,则家中易出事。参加寿诞的人数宜逐年增加,主家庭兴旺之意,如果逐年减少,则有家道败落之嫌。

老寿星中午要吃一根面,有福寿绵长之说。并吃鲜桃或面蒸寿桃数口,即可成仙成神,长生不老。


民谚民俗民间故事


人老了不要过生日?反正小编是没听说过的,无论多少岁都可以过生日。不过,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别人给自己过生日,这可以理解,可能是这些人比较内敛,所以怕麻烦、怕矫情、怕尴尬、怕难为情,或者对自己的生日并不在意,归根结底这是各自的性格导致的。但人老了就不要过生日这个观点,小编认为没什么道理。

在任何年龄,生日都是有意义和值得纪念。特别是六十、七十、八十、九十这样的大寿。而为老年人庆祝生日,首先要保证的是让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受到关心的,是有很多人陪伴的。所以,小编认为老年人每年的生日,应该是一个难得的聚会。因为老人的儿女、孙子、孙女们都可以在当天齐聚一堂,共同为老年人献上祝福,这是一年中难得的机会,甚至是一年一度的聚会。老年人可以见到平时各自忙于工作的子孙们。大家可以在庆祝美好生活的同时,期望未来有更多快乐的时光。

上面说到,要让老年人感受到有很多人在陪伴自己。毕竟,人到晚年,已经退休很久,对财富、社会等等的看法已经是云淡风轻。但他们对亲情却是越来越看重的,毕竟男性大半生都在为事业打拼,为了养家糊口十分辛苦;女性照顾了儿女大半辈子,同样不容易;在儿女都成家立室之后,老年人肯定想享受天伦之乐,想要儿女的陪伴,想有个孙子、孙女抱一抱。

作为子女,我们在忙于工作之余,应该抽出时间陪着老年人,听听他们讲述以前的经历。毕竟老年人有大半生的经验可以提供,我们会发现这些经验都非常有趣、实用,从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处理问题。

至于有些老年人的思想上还是保持封建迷信,觉得人老了过生日是禁忌,会折寿之类的。那么子女在这时候也不应该强迫。毕竟老年人活了大半辈子,这些思想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老年人过不过生日,还得先问问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

关注“颐福来养老”悟空号,或者微信关注公众号(颐福来养老),获取最专业的养老知识!


颐福来养老


“人老了不能过生日“,这题目咋一看起来有些不对劲,都细细想起来也对劲。

“人老了,上了年纪,都希望过上有人赡养的日子"。

这句话是实话,圈起来要考,世间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因为人人都会变老。

老人只想过上有人赡养的日子,这是重点,也是初心,从养儿防老哪一天开始,含辛茹苦就是为了老的这一天。

由此得出:老人的心愿就是过好“日子“,而不希图什么"生日“。所以说,老人过不过生日真的不重要,但也得不出“人老了不能过生日“的结论。

春种秋收,儿童是春天开的花,老人是秋天结的果。儿童过生日是迎接盛开的花,老年过生日便是庆贺丰收的喜悦。所以“家无余钱过日子,家余万贯过生日。"

不过老人的确不同于小孩,小孩是成长的时节,老人是衰退的年轮;小孩需要历尽风雨,老人却需要平和安乐。

正是这种明显的不同,老年人的确需要一个平和舒心的环境,不需要仪式性的喧嚣与热闹,不好动喜安祥,注定了“老年人不宜过生日。


北国风向


人的生日就是母亲的苦难日。一年一度的生日警示我们:“感恩母亲九死一生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生日时最好是不要庆祝自己出生的快乐,而是要我们带着感恩之心去体验困苦与艰难,加重对母亲孝顺之情!

其次,人们特别是老年人清楚的认识到,生、老、病、死是痛苦的本性,有生就必有老,有老必定病,有病必有死,所以,「生老病死」是一个需要担忧和谨慎面对的事,没有值得庆祝之处。

再有,人老了最好是忘记年龄,难得糊涂。保持年轻的心态,快快乐乐过好美一天。古人有云:“五十岁活年年;六十岁活月月;七十岁活天天;八十岁活时时!”现代的儿女们为了尽孝,喜欢给老人做生日,实则对老人起了暗示作用——你今天滿六十岁了,活一月算一月了;你今天滿七十岁了,活一天算一天了;你今天滿八十岁了,活一时算一时了!

听说有个老人刚刚做完八十岁生日3天就离开了人世,他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老死的,而是做完生日后一直唠叨着自己有八十岁了,就快死了,是被吓死的。其实老人家做生日意义不大。尽管儿女们大肆操办,热闹非凡。真正老了的人还不一定感觉得到。有一80岁老爷爷,儿女们为他操办生日,大讲排场,唱了七日七夜土台子戏。老人身体欠佳趟在床上,首先几天有人记着给老人送饭菜茶水,最后儿女们忙碌中忘记了趟在床上的“寿星”!老人家实在饿不过了,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出来问道:“家里为什么这么热闹呀?我都两天没吃饭了!”

所有老人们都有个共同的心理,都想自己万寿无疆。但又不得不承认,世上没有“青春泉”,“长生不老”药。人一定会死掉,只是寿命延续长短的问题!所以,就害怕有人说他(她)老了!一句礼貌的用语:“您这么老了,该好好休息了!”有的老人就会生气的说:“我吃了你的饭老的么?我才不老呢!”所以,老人是不喜欢过生日的。





心如莲花173349538



哈!因为怕泄露机密……

人老了,还有什么机密?当然是年龄,年龄让阳间的人知道没什么,但让阴间知道了就不大好。阳间人这么多,而且同名同姓的多,阴间管理人寿命福禄的人就很有可能疏忽,也许寿年已尽该去阴间报到了却因为失察而漏网,依然活得蹦蹦跳跳。

你活就就活了,逃就逃了,你还不肯低调点,便要大张旗鼓庆什么寿,俗话说不怕你露脸,就怕你埋头,你这么得意忘形一出风头,得!暴露了,黑白无常常在人间公干,哪能不摸到你释放的线索?人家回去一核对,明白了:原来是漏网之鱼!立马就派人拘了你去,落得个乐极生悲……



乡里人有这说法,也许你认为是迷信,但我以为有一定道理。黑白无常如果有,他们也不可能工作会有疏漏,而要等到老人庆寿才获得信息,乡里确实有大庆之后就死亡的例子,但他们的死亡主要还是自身疾病所致。倘若说大肆庆祝一点坏的影响也没有,肯定说不过去。

首先一条,大规模的庆祝费心劳力,虽说有子女儿孙操办,但作为寿星也得全程在场吧?接待贺客、发放红包,虽说轻微琐碎,但也劳心,时间一久势必疲劳,身体好的也许没什么,差一点的可能就受影响了。

第二条,为了人的长寿,却要伤害许多动物的生命,这分明就很矛盾,跟有好生之德的老天是相违背的,老天允许人追求长寿、追求快乐,但老天肯定不允许这个结果牺牲在其他生命的基础上。所以庆寿杀生是不够吉详的,有损寿星的福报。

我舅舅就从不过生日,他说他生这天却是母亲的受难日,母亲生他吃了苦、遭了罪,所以每到生日就纪念母亲,缅怀母亲的恩德。舅舅死时没满八十,但却死得很安详,没有一点痛苦。

我父亲快八十了,他也坚决不同意庆什么大寿,平常的生日还是过,因为这是儿女回家团聚的由头,虽说不一定非得老人生日才回家,但那一天看不到儿女他心里是不高兴的。所以亲戚朋友可以不来,但儿女在父母生日缺席的话就有点不孝顺了。

不过我也赞同舅舅的观点,生日这天别只想着自己,而要多想想生下自己的老娘,如果说生日这天作什么有功德的话,那莫过于去孝顺父母了!

下面是我父母的像片,在此祝二老健康长寿,也祝天下的老人福寿双受。


ii小小孩


生日,是岁的开始。此日吉祥,一岁吉祥,此日快乐全家快乐。

老人生日为寿,过去,普天穷困,人们大多为了生计而忘了寿日,即是不忘又会如何过也。今时不同了,人们的生活大多美满幸福,老人欢娛,儿童快乐。且子孙多孝顺,节日之时,工作之余,儿女总能陪老人谈天说地,观山看河。想法给老人以开心,安慰,让老人有家的维从,爱的感觉,实乃幸福也。那么生日如何过呢?这看各家的实际情况。儿女只要有心,哪有不过之理?只是根据家庭闲忙而视情也。有些中午,有些晚上。有些在家小酌,有些酒店排场热闹。几个菜几个汤二瓶红酒以示庆贺。有些自家欢娛,有些则亲朋好友同來为老人上寿添岁,图个吉也。一般人家会早起在家中主位前进香三枝,红蜡一对,黄表三张,向神坛跪拜叩三头以示为老人消灾祈福,添岁添寿。有识之家还挂寿联,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仙鹤延年等。老人过寿一般以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等均为过大寿,八十以后称高寿。平常年岁生日为过小寿。过大寿一般提前一天,不过寿上(寿上易压运)。也有过忘(旺)寿的。因儿女较忙,寿日难闲,提前抽一双日给父母添岁,是为旺寿,而到八十九十一百寿诞年,必提前一年过寿,不能过到整岁上,比如九十九岁过一百岁生日。意即图吉旺之意,表示已经过一百了。而九为进(尽)之意,过九十寿必说是过九十一岁大寿也。也有老人不过生日之俗,特指九十岁以后者,属高寿之人。不过者是为让老人忘记岁数,让老人没有老的感觉,还年轻吗,不必过寿。这是一种儿女为老人精神添寿的一种方式。比如老人问子女今年我多少岁了?儿女可说:你刚过了某某岁生日,离某某岁生日还早着呢。主要是让老人认为自己还没老的感觉,从心理上能让老人开心快乐,在世上多待几年是也。

愿天下父母大人们;健康,快乐,平安,幸福,晚辈今天给您上寿了。

谢谢。


福自福地來wjf


生日是人诞生一整年的日子。人老了不要过生日都是无端邪说,没有半点科学依据,勿需为此烦恼。

人老了过不过生日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女能经常回家看看,让老人不在孤独,这比什么都会让老人家高兴的,孝敬需要从点滴做起。



现在生活好了,儿女有孝心也有孝敬的能力。给老人过生日,是图得老人家高兴,也给自己尽孝的机会。其实,孝敬老人首先得了解老人,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求,尽孝其实就是在尽心。


这辈老人年轻的时候都过过苦日子,平时喜欢节俭度日,生厌浪费。现在日子好了,他们也不喜欢天天大鱼大肉,平日里仍喜欢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即便是为老人家过生日,他(她)们也不喜欢铺张浪费,讲排场,招摇过市,图有虚名。


别让老人过生日时儿孙满堂,气氛鼎沸,热闹非凡。过了生日门庭冷落,树枯叶落,悲凉惨淡。尽孝要尽早,更要尽心。细水长流,延绵不断。给老人一个愉悦的幸福晚年。

(插图来自网络)


聆听者知天下


过生日和不过生日以及怎样过生日的问题,一方一俗一人一性,都应当得以尊重,没有对错无可厚非。我个人认为,无论哪一方哪一俗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毫无悬念地认准,生日是母难之日,每个人都必须记住这一天。至于这一天怎么过,怎么纪念,随各人所好,悉听尊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觉得对十岁以下的孩子每年过个生日,一方面是留下他们的成长纪念,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成长动力,“啊!孩子你长大了,你懂事了,你能干了……”,让孩子信心满满的。给孩子们过生日也可视为成长的加油站,多鼓励重点拨,到了二十岁(十八岁)生日有可能的话也要庄重地度过,祝贺他们成长大人了,让他们感觉有担当有压力,要像袋鼠一样开始离开妈妈的袋了。总之,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理念,不同的个人,对生日就有不同的认识,过不过生日怎样过也就各不相同。


郭宪明1


人老了不要过生日,不是不要过而是不愿过,一是因为麻烦,人老喜欢安静。二是体力不之,八十岁老人过完生人一个星期都休息不过来,三为孩子们着想,老一辈人兄弟姐妹多,孩子们大多都在外地打拼,没有太多时间,如父母姑舅姨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等长辈还有好多,都是至亲,并且小夫妻还得是双方的,要过那方不去也不合适,那家不到都有意见。要都照顾到孩子们就不要工作了,因为没那个老板会用一个经常请假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