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有钱在世时不给子女分了,非要等自己离去再让子女分财产,你认为对吗?

用户95110445829


如果子女惦记着老人的财产,聪明的老人,一定不要在自己没有离开时就把财产给分了。原因就在于,有强烈拿父母财产的子女,一定会在拿到财产后,从此再不理老人,看人则要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事实证明的结果,也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老人的财产再多,是老人的。老人想给谁,也是应当由老人说了算。如果是一名有孝心的子女,不把心思放在老人的财产上,不挖空心思地想把老人的财产变成自己的,老人一定会在经过认真观察后,把财产留给子女的。相反,则老人必须通过守着财产让子女保持对自己的照顾。

眼下,有一种保险叫做以房养老,如果面对的子女是一帮不孝之子,不如通过以房养老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圆满幸福一些。不然,真的会让自己的晚年很痛苦。因为,孝顺的子女是不会惦记老人的财产的,不孝顺的子女原本就没有资格继承遗产。老人的幸福,真的不能寄托在用财产换来的“孝心”上。不然,会过得很惨。


谭浩俊


先别说对不对,说说我邻居老太太吧。她老公是工伤死的,国家每月给她八百元生活补贴,四个儿子都已成家,各过各的,她独住一院。这老婆特扣,孙男弟女,儿子媳妇,谁也别想花她一分钱。所以,除了儿子们隔三差五的去看看她,像孙子孙女儿媳妇就没人登门,最后死了三四天,儿子们才知道,因为知道她手里有钱,儿子们把她的衣服,被子等全部找了一遍,在枕头里找到四万多元,除了埋葬费用,剩下的弟兄分了。我们想一想,一个老婆没人理,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如果不扣,媳妇孙子孙女谁去了给谁点钱,那就谁也去看她跑不极了。


水寨山人


首先我认为老人最后给子女分财产是完全正确的,但问题是老人活的好好的,把房产过户子女名下这个怎么说?举个例子,我邻居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姑娘,姑娘是老大,老人退休也高工资,俗话说:姑娘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这个不错,这位老人名下有一套房子,另有一些存款,这个姑娘平时也会动脑子,把父母哄的团团转,老人也偏爱,姑娘觉得她就是这个家的老大,她说了算,而后,把父母名下的房子在和其他弟兄没有商量的情况下,过户在自己姑娘的名下,这一点说明一下这两个老人脑子清晰,房子过户在女孙子名下的,老人也是愿意的。就那一段时间,这个家好紧张,其他几个媳妇看情况不对也找着借口跟老人要钱,老人一个一个臭骂,后来才知道老人的存款也被姑娘拿去买房了,正当这个时候,老人住院了,要做手术,但老人拿不出住院费怎么办?三个媳妇没一个出钱的,最后老人给其他几个弟兄说,这次住院多亏你姐姐,住院费都是你姐垫付的,三个儿子只有听着不敢发言,现在,姑娘也装着身体不好,很少回家看父母了,两个老人就留给儿子了,老二老三也不管事,现在,有事情姑娘包括父母都给老大安排,儿子老大家天天为不知情父母过房子的事情吵架,但儿子不能不管啊,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83667522


就你的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肯定地说,老人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老人还在世,也需要用钱,如过把钱都分给子女了,自己需要钱时,子女不愿意拿出来,老人向谁求救啊,这是其一。

其二,老人在分给子女钱产时,不可能分配得很公平,如果子女中有人斤斤计较,还会跟老人闹,最后是老人拿出自己的钱给子女,反而让子女恨老人。到了晚年子女们还要推来让去,没有人赡养老人。

上述两种情况,现实生活中多的是,我们几乎天天在网上可以看到子女们因为老人对钱产分配不公而吵架,可以天天看到因为分配不公,不愿意赡养老人的。

老人自己掌握着自己的钱,晚年有病住院不需要向子女伸手,子女愿意去医院护理老人更好,假如子女不愿意,或者因为忙,没时间护理老人,老人完全可以在医院请护工来护理。

老人自己掌握着自己的钱,晚年子女不赡养老人,老人住家可以请保姆管理家务,费用不需要子女承担;住养老院,费用照样不需要子女承担。老人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生活,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何乐而不为呢?

从客观的角度讲,我支持老人在世时有钱不分给子女,直接自己掌管。到最后一个老人去世后,子女们哪怕是为了老人的遗产,打得血里捞骨头,跟老人都没有关系了。因为老人已经看不见了。免得老人在世时,因为钱的问题经常跟老人闹,让老人的晚年过得不安生。

总之,老人离世前还是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比较好,这样做看似无情,其实是对老人、对子女都好。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牵住夕阳的手


老人的财产,由他们自己支配。至于怎么处理,完全是他们自己说了算。只有好与不好,没有对于不对。

老人有钱自己拿着,可以让他们把保障攥在自己手里,在有病之后,他们用自己的钱付费,觉得心安理得。如果把钱分了再给孩子们要,一是怕万一拿不出来耽误自己看病,二是觉得本来是自己的钱反而象用孩子们的钱一样,张不开嘴了。

我的父母很早就给我们几个人分了家,只是钱没有分。他老了以后,我们只管伺候,不用拿钱,还时不时的给我们买点东西。他们百年之后,我们弟兄将其遗产清理了一下,大致分了一下,没闹矛盾,觉得也是挺好的。

如果兄弟姐妹不和,老人在生前将财产分割清楚比较好。老人分配,即使不公,孩子们也没得话说。如果等到百年之后由孩子们自己划分,往往会引起矛盾,发生冲突,闹的兄弟姐妹不和气。

最好的办法就是老人把存款和财物以及具体分配方案用遗嘱方式固定下来,百年之后由本族人士按遗嘱进行分配,省的兄弟姐妹你争我抢,把家闹的四分五裂。


民谚民俗民间故事


老人这么做真是太明智了,活着时候不分钱,死了之后依法继承,不偏不倚,晚年幸福。

我们必须要见到很多历史的经验的教训,很多老年人在财产处理问题上存在很多毛病,也因此产生很多后果。

1、未死先分财产的,导致老人无人养,经常寄人篱下,像打乒乓球一样被儿女推来推去,因为钱财全都分给儿女,自己身无分文,只能看儿女眼色生活,这是悲剧之一。

2、生前财产分配不均,儿女矛盾重重,人为制造家庭矛盾,破坏和谐的氛围,古人讲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些老人偏向儿子,把财产分给儿子而让女儿养老,这样是一定会产生矛盾的。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人只有有钱了,子女才不敢怠慢,自己才能自由的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有钱子女孙辈才愿意上门,老人的晚年才会相对幸福。

4、有的老人时常在想要给儿女留点什么,其实大可不必,老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安慰,有时候钱对子女不是最重要的,而对老人是最重要的。

老人去世,房子和地,子女愿意怎么分就怎么分,至少还有继承法,两眼一闭,无忧无虑,这是最明智的。


韩东言



心仪晓晓


当然对了,遇到不孝顺的,早早地分给他们财产,自己没留,老人瘫了往养老院一送,每个月交钱去看一会。呵呵。不要问我为什么,应为我姥姥家就是这个情况,2儿2女,财产早早地给了儿子,结果老人偏瘫,媳妇不伺候算了。当女儿的就接到家里,4年了,两个儿子谁也没给过赡养费。我妈病了住院,把老人送到大舅家,没有5天他女儿就在群里叫唤说老人只有他家照顾不合适吧。。。。。最后没办法把老人送到养老院,我妈上午在医院输液下午就去养老院,和我二姨倒替看姥姥,当媳妇的他们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去一回,最最可笑的是,没有财产的女儿拿大头给养老院,大舅只出500。。。。


亲亲宝贝幸福快乐


我独生女 怎么说呢 要看个人 老人和老人还不一样 我妈妈今年69 我98年结婚给了我4万 04年买车给了4万 14年换车又给了几万 忘了 当中还给了2万 15年买房给了72万 她说了 明年再给我老公20万换车 最后一次了 留点钱养老 和爸爸百年后叫我把他们的房子卖了 妈妈一句话说的很聪明:老头子 女儿要办大事花钱的时候我们有钱不给 等死了给几百万 要给她说的 老个老不死 以前不给 死了没办法了。。。多么好的妈妈 拎的清!


最爱库里3分无敌


你看过墙头记吗?你一定没看过才会这样发问。

就说一去海外拼博了一辈子的老人,到年纪大了,有了点积蓄就叶落归根,回来给两儿子各建了套带院子的宽敞的房屋,置办了家业,两院中间只隔一道墙。还替他们各讨了媳妇,连两家的孩子都带大。两混帐儿子,开始嫌父親人又老钱又没。就商量要他在一个儿子住一个月,多一天都不成。一次弟弟过了时间还不来接,哥哥怕弟弟不接过去。就把父親扶到墙头上。想你还能不接,但弟弟真的没见来。

老头在墙头上坐上半天都没见小儿子来接,很伤心,这时当年在海外的一老朋友路过把他接了下来。一打听并替他想了一办法,治治这两不孝子。

一天,这老友,只当路过找老头,对两儿子漏了口风,说不该呀!你爸我熟,当年他有很多金块的。置办了这些应还远远没用完。那一头他教老头在床底的木箱里放两三块石头,偶到半夜,神神秘秘地鼓捣一下弄出一点点动静来。给孩子听到到信以为真,那态度都来了个Ⅰ80度大转弯,变着法子争着好酒好肉伺候着老头,直到终老,当两不孝子打开箱子只看到了三石头和一张老头留下的字条。

所以旧社会有句话说,親生仔不如近身钱。不管仔孝与不孝,自己手头阔绰些总比全交了出去要好,到时自己想刮痧都找不到个钱,反过来要去问晚辈要,看人脸色很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