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統領「無當飛軍」的蜀漢名將,並非趙雲、姜維,而是這兩位

三國之際,名將輩出。而與之相匹配的,便是精銳部隊。眾所周知,曹魏政權的精銳部隊是虎豹騎,呂布集團的精銳部隊是陷陣營,而蜀漢政權的王牌精銳部隊則是無當飛軍。那麼,無當飛軍究竟從何而來?它的統帥又是哪幾位蜀漢名將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所謂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所組建的一支勁旅,為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具體如下:

經過七擒孟獲之戰後,諸葛亮充分認識到了南中少數民族的英勇善戰。於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為此為蜀漢建立了一支勁旅。諸葛亮對此實施了一箭雙鵰的有利政策,就是徵召少數民族戰士加入蜀國政府軍,而經費問題,就由當地地方豪強解決。

無當飛軍的士兵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於防守作戰。事實上,無當飛軍不愧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戰,在蜀漢的歷次戰爭中都有著出色的表現。可以說,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北伐時的核心精銳,在《華陽國志》中更是給以“所向無前”的極高評價。而由於蜀漢不置史官,所以正史中連諸葛亮北伐都記載不詳,對於這隻飛軍部隊記載也就更加簡略了。這隻飛軍非常善於野戰,而且在三國志中也有些許記載。此外,無當飛軍由於山地作戰的特點,常被用於討伐叛亂少數民族。

由上觀之,無當飛軍的確堪稱是蜀漢的王牌部隊。然而,真正統領這支精銳部隊的,並非忠肝義膽的趙雲,也非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姜維,而是以下兩位蜀漢名將:

第一位:王平

字子均,三國時蜀漢中後期名將,無當飛軍第一任統帥。

王平最初投奔曹操,在漢中之戰時與徐晃不和投降於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王平隨馬謖防守街亭,因其卓越的見識和在撤退時的出色表現被諸葛亮賞識,得到破格提升。之後,王平在第四次北伐時成功防守住了魏將張郃的進攻,在諸葛亮去世後幫助眾人平定了魏延之亂。蔣琬執政初期,王平協助吳懿(又寫作吳壹)防守漢中,後升為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成功防禦了魏將曹爽的大規模伐蜀行動。

縱觀王平一生,官至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封安漢侯。事實上,王平是諸葛亮的第一軍事接班人,也是當時蜀漢中後期三大邊防名將(王平、馬忠、鄧芝)之一。

第二位:張嶷

字伯岐,三國時期蜀蕩寇將軍,無當飛軍的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統帥。

他出身貧寒,但從小豁達豪壯,弱冠時為縣功曹。劉備定蜀時,山賊趁機搶掠縣裡,張嶷揹著縣長夫人,將其救出,張嶷因此得名。後諸葛亮預備北伐時,張嶷平定了在廣漢作亂的賊寇。其後任馬忠部下牙門將,北討汶山羌族,南平四郡蠻夷,籌劃方略,立功無數。官至蕩寇將軍,封關內侯。

延熙十七年(254年),他帶病與魏將徐質交戰,殺敵過倍,但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後主劉禪聞之,為其張嶷死後,越巂郡民無不流涕,併為其立廟,四時祭祀。

而正是這次戰役,使得無當飛軍的結局極為悲壯。正是在姜維第七次北伐中,無當飛軍為了掩護主帥退卻,其在末任軍官張嶷的率領下進行了最後一戰,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但它"殺敵輩之",與兵力二倍於己的魏軍同歸於盡,而張嶷本人也實現了他“殺身以報”的承諾。之後,雖然還有飛軍之名,並且在防守陽平關等戰鬥中有所表現,但作為一個整體的無當飛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由上可知,王平、張嶷二人才是統領蜀漢精銳之師無當飛軍的三國名將。事實上,無當飛軍在這兩人的統率之下,的確是屢立奇功,戰績輝煌,成為了蜀漢一支名副其實的天下勁旅。歷史已經證明:無當飛軍的功績是輝煌的,王平、張嶷二人的戰功也是卓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