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星廖仲恺被暗杀后,谁成了最大受益者?

讲史论教


廖仲恺被杀是国民党早期三大暗杀事件之一。廖仲恺的被杀。实际上,凶手是谁,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标志着国民党左派的的彻底失败。国民党右翼掌权。至于谁是受益者,都是受益者,从短期来看,汪精卫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而长远来看,蒋介石才是最大的收益者。



廖仲恺,生于1877年,原名恩煦。字仲恺。在美国旧金山出生。祖籍广东。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此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就此伴随孙中山一生。长期处于国民党高层,主要负责和执掌财政经济,从来没有涉及到政治,组织和军事。因此上说,廖仲恺不是孙中山的接班人和继承者。

在1925年8月20日的上午,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一起去广州参加国民党政府会议。途中窜出一伙刺客,持枪对他们进行了袭击,廖仲恺身中数弹,在尚未到达医院的途中便离世了。

在当时执掌国民党最高权力的是三个人 即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主管军事。但廖案发生以后,胡汉民受嫌疑最大。(我个人认为至少胡汉民知情,但肯定不是主谋),许崇智败走香港。汪精卫当选国民党最领导者。蒋介石崛起。进入国民党核心阶层。为日后掌控国民党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

在8月20日廖仲恺被刺后,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成立三人特别小组,授予“警察全权”调查案件,蒋介石随即就任广州卫戍司令并宣布戒严,许崇智丧失了对广州控制力和兵权。而胡汉民由于受嫌疑最大而被排除在外。这也是蒋介石正式进入国民党核心阶层。而汪精卫就此排挤了最大的政治对手胡汉民。都是获益者。

随即汪精卫和蒋介石立即开始政治联手。首先蒋介石以调查小组的名义宣布,粤军将领有涉嫌廖仲恺案件案为由,将粤军缴械,同时派部队包围“盟兄”许崇智的官邸,形成逼宫之势。许崇智无奈,拿着蒋介石给的二万元路费离开广州赴上海转香港。胡汉民由于其兄涉案。被迫出走苏联。就此,国民党四大巨头只剩下了汪精卫,就此来看,汪精卫无疑是最大的政治获益者。但汪精卫引为援手的蒋介石就此一跃成为国民党核心阶层。并且最终成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者,而汪精卫最终失败。最后沦为可耻的汉奸。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交易。蒋介石帮助汪精卫剔除胡汉民,是为了帮助汪精卫夺取最高地位扫除障碍,而汪精卫帮助蒋介石罢黜许崇智是为蒋介石掌控军权作为回报。但这一切都有一个总导演,那就是苏联顾问鲍罗廷,而汪精卫和蒋介石不过是演员和执行者罢了,只不过是两位执行者而已。但事情的走向和历史的发展则完全出乎鲍罗廷的意料。

在廖案之前,蒋介石的职务是黄埔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他既不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也不是国民政府委员,他正式由于廖仲恺案件才进入国民党核心阶层。这无疑是蒋介石的关键性的起步,从武力驱逐许崇智、掌控粤军开始。是蒋介石扩张军事实力、进而篡夺国民党最高权力的发端。此后蒋介石发动高超的政治手段,囚禁熊克武,驱逐王懋功。借中山舰事件逼迫汪精卫去职。蒋介石终于问鼎成为国民党的最高统帅。攀上了国民党权力的巅峰。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1925年8月19日上午9点,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前,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和财政部长廖仲恺身中四枪遇刺身亡。

在此之前,因为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国民党决定把总理这个称号永远留给孙中山,国民党实行集体领导制。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汉民担任中央执委会常委和军事委员会常委。廖仲恺则担任中央执委会常委和财政部部长。



国民党迅速分成了左派和右派,廖仲恺和邓演达为左派领袖,胡汉民和孙科为国民党右派领袖。

这一次的廖仲恺遇刺案,就是双方矛盾激化的标志。



这起案件本来应该由广州市市长孙科和市公安局局长吴铁城等人主导侦破工作。但汪精卫考虑到这两个人是右派,就把他们排除在外,和许祟智、蒋介石组成了特别委员会,统一军政警大权调查此案。

这起案件的具体操办人是蒋介石,他的办事效率特别高,很快就抓到了凶手。凶手是许崇智手下的旅长朱卓文。

经过一番审讯,朱卓文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是在报复断他财路廖仲恺,顺便把背后的主谋也揭发了出来,那就是右派胡汉民的弟弟胡毅生。



抓到了朱卓文和胡毅生,背后的胡汉民和许崇智就逃不了干系。

最终胡汉民辞职去苏联考察,许崇智则被蒋介石免去了军队的职务。



有人说这次刺杀案件的最大受益人是汪精卫,其实根本谈不上,他本来就是国民党党政军的第一把手,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也多次被淘汰出局。当前失控的局面对他谈不上有利。

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蒋介石。孙中山在生前对军人非常警惕,重用的大部分都是广东人。因此蒋介石只有军权,不能插手党务和政务。

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的离开,让蒋介石成为了国民党中仅次于汪精卫的2号人物,接管了许崇智的军权,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和国民革命军总监。


汪精卫虽然是最高领导人,但他缺乏军事经验和政治平衡能力,很快就被蒋介石打败,失去了对国民党的控制。


第二个受益人是宋子文。

宋子文是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但此前他并没有政府工作经历,只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和中央银行的行长。

这次事件之后,宋子文接替了财政部部长职务,迅速成为政界精英。

宋子文出身显赫,毕业于西方名校,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国内最出色的金融人才。这次能够成功的进入国民政府,让他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为中国打造一套统一的现代经济制度。

但他的这个理想过于超前,将介石更需要的是有求必应不问出处的自动取款机式的理财好手,对如何发展经济和建立经济制度没有兴趣,这也是他们后来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然而在这时,他们还处在蜜月期,还是可以合作的。


新知传习阁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遗憾的是临终前却没有确定继承人和留下只言片语的遗嘱。5月,由国民党元老汪精卫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政治会议,决定将广州革命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采用集体领导委员制,设国民政府主席为最高领导人。

7月初,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汪精卫担任政府主席和军委会主席,成为孙中山的继承人。另外两位党内资深元老胡汉民和廖仲恺,在担任中央委员和军委委员的同时又分别担任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成为汪精卫的左膀右臂。新成立国民政府没有搞太多的新思想和新主义,一如既往地坚持孙中山留下的三大政策,坚持走以武力统一中国的道路。

但是,在苏联顾问支持下的中国共产党自国共合作之初就看到了自身与国民党在政治上的分歧,因此在帮助国民党进行党内改组时也坚定了其争取无产阶级在国民革命中领导地位的决心。这样一来,在国民党党内就出现在对待苏联顾问和共产党问题上两个不同的派别。

以廖仲恺和邓演达为首的左派支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胡汉民和孙科为首的右派则主张限制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及地位。这就出现了两条激烈斗争的不同政治路线,而作为党政军一把手的汪精卫显然缺乏孙中山那样的威望,对于两派和两路线的斗争根本难以制衡,以至于斗争愈演愈烈。

左派在汪精卫、苏联人和共产党支持下逐渐处处占上风,右派中一些中下层激进分子决定用暗杀的手段教训教训气焰嚣张的左派。

1925年8月19日上午9点,正准备进入国民党党部大楼的廖仲恺被一伙突然窜出来的暴徒开枪射击,身中四弹,在送医途中身亡。

堂堂中央常委光天化日之下居然在党部大楼前被暴徒杀害,完全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暗杀行动。中央高度重视,最高领导人汪精卫随即与粤军总指挥许崇智、国民革命军总监蒋介石组成特别委员会,并成立专案组,由蒋介石担任组长,彻查此案。

蒋介石自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之初就备受廖仲恺关照和支持,能位列中央委员之一,完全是廖仲恺一手栽培的结果。加上蒋介石介于左右派间偏左的中间派,因此是审查此案的不二人选。在蒋介石高效率的工作下,很快锁定了几个杀人凶手,并将此案定性为政治仇杀案,种种证据都指向了胡汉民和许崇智这两位党内和军内元老。

胡汉民有个弟弟叫胡毅生,觉得哥哥被左派打压心生不爽,便伙同右派骨干邹鲁和因利用职务之便违法乱纪被廖仲恺夺职罢官的原粤军旅长朱卓文共同制定了一起暗杀行动,目标直指左派领袖——廖仲恺。

这样一来,胡汉民和许崇智便背上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巨大嫌疑。为了摆脱嫌疑,胡汉民以出国考察、许崇智则因生活问题自我批评为由,相继卸去本兼各职。

加上廖仲恺被刺,国民政府一下子空出了三个中央委员及财政部、外交部、军事部等若干职位,等于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地带。蒋介石因功跻身于中央常委,主管政治军事,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二号人物,无疑是廖仲恺案最大的获益者!孙中山的小舅子宋子文则继承了廖仲恺中央委员兼财政部长的位子。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孙中山病逝北京时并没有留下关于接班人选的明确政治遗嘱,所以当时广州革命政府是一个“集体领导”,即以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为主的领导小组,以粤军领袖许崇智为军事领袖,注意四位都是广东籍。而蒋介石校长还远没有接近权力中心,廖仲恺被刺案,让蒋介石在苏联顾问鲍罗庭的支持下,经过一系列动作“鲤鱼跳龙门”,成为国民党的核心人物。



廖仲恺是国民党内的“左派”领袖,坚持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自然为右派所不容;而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当时是个“伪左派”,仍然被苏联方面和国民党左派们所信任;更重要的是,1925年的广州,真正说了算的是鲍罗庭顾问,因为广州政府是在苏联的经援和军援下撑起场面的。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刺后,鲍罗庭提议以“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成立三人特别小组,授予“警察全权”调查案件,蒋介石随即就任广州卫戍司令并宣布戒严,开始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政治表演,将所拥有的权力发挥到极至。



第一步,蒋介石与汪精卫合谋,以粤军个别将领涉案为由,命令黄埔党军将部分粤军包围缴械,同时派第一军部队包围“盟兄”许崇智的官邸,名曰警卫,实则逼宫。许崇智无奈,拿着蒋介石给的二万元路费离开广州赴上海,从此,广州方面军权尽落蒋介石手中。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就有杨立青等黄埔学生军包围粤军驻地并缴械的故事描述。

第二步,以胡汉民之弟胡毅生涉案(这个倒是真涉案)为由,将胡汉民拘留审查,最后逼其离开广州出使苏联,广州政府排名靠前的“四巨头”一死两逐 ,只剩一个没有兵权的汪精卫。

一石三鸟,蒋介石的政治野心和政治手腕终于显露出来,成为“廖案”最大的获益者。



第三步,主持隆重下葬廖仲恺,以孙中山虔诚信徒的身份,获得了广州政府各界的支持,同时就任总司令进行第二次东征陈炯明,到东征胜利结束时,蒋介石在广州的声望达到顶峰,并在国民党“二大”上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央执行委员,问鼎最高权力层,年40。

这还不算完,1926年蒋介石借机发动“中山舰事件”,又一次“一箭三雕”:完成了对嫡系第一军的清洗、打击了苏联顾问和我党、逼走汪精卫远赴欧洲,在北伐战争开始前,蒋介石终于攫取了国民党的主要权力,尤其是军队控制权。


度度狼gg


毫无疑问,廖仲恺死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蒋介石。在廖仲恺被暗杀后,蒋介石几乎青云直上。孙中山的两个亲信廖仲恺,胡汉民一个被暗杀,一个被逼走。后来汪精卫也被逼走,蒋介石基本上成为国民党的权力中枢。

我们来说一下廖仲恺,他是国民党左派的领袖,广东人。廖仲恺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是,他出生于美国华侨家庭,但是16岁回到了祖国。25岁的廖仲恺,为了救国救民,赴日本留学。1903年的时候,廖仲恺和夫人认识了孙中山,并被孙中山的革命道理所折服,从此积极投入民主革命运动,这一年他26岁。



1905年,廖仲恺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以后,他积极的协助孙中山。后来从事,反对袁世凯专制,护法运动,不辞劳苦,不避艰难险阻。 1922年,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捕。经过夫人何香凝多次营救,得以脱离险境。脱离危险以后,廖仲恺积极的辅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他曾担任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工人,国民党工人部部长等职务。1925年孙中山逝世,他忠实的实行三大政策,坚持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同时也被国民党右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25年8月的时候,有人提醒过廖仲恺,要他去中央党部开会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但是廖仲恺说:“我时时刻刻都是准备着死的,有什么关系呢?”廖仲恺在去开会的路上,遭到了国民党右派的暗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就这样牺牲了,现在在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旁有着廖仲恺和妻子何香凝墓,环境幽静,气势恢宏。


红雨说历史


最后受益人是蒋介石。但是其中是阴差阳错,波澜重重。

廖仲恺不是新星,是元老。孙中山在东京的信件收发联络处就设在廖仲恺家里。只因廖仲恺不是单身,有何香凝在身边。何香凝是女子,不惹人注目。

廖仲恺是完全拥护和执行三民主义的。尤其是民生主义。好多国民党人不支持民生主义。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而国民党要人恰恰拥有很多土地。这也是后来国民党分左派、右派的原因。

1914年,是孙中山最落魄的时候。他从临时大总统,到全国铁路督办,再到流亡海外,成为通缉犯。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宣誓效忠领袖,而黄兴不愿这么做。这时依然有一批人忠于孙中山。廖仲恺就是其一,他任财政部副部长。财政部长是张静江。

孙中山在广东稳住政权后,张静江身患残疾,行动不便,廖仲恺成为财政部长。廖仲恺的地位相当于汉初的萧何。

1924-1925年,孙中山重新整理了国民党。他手下人才济济。他突然因病去世,没来得及选择继承人。如果硬要排个坐次的话,如下:

1.汪精卫,他是孙中山的贴身机要秘书长。

2.胡汉民,孙中山生前职务是大元帅,胡是代理大元帅。

3.廖仲恺,当时孙中山正北伐和东征,廖仲恺为后方(广州)总负责人。

4.张静江,元老,但是身有残疾。

5.许崇智,粤军总司令,孙中山的嫡系部队。

6.冯玉祥,国民军总司令。

7.杨希闵,滇军总司令,孙中山哼哈二将之一。

8.刘震寰,桂军总司令,孙中山哼哈二将之一。

9.谭延闿,北伐军总司令兼湘军总司令。

10.李烈钧,大元帅府参谋总长。

11.蒋介石,黄埔军校校长兼东征军总司令。

12.朱培德,大元帅府巩卫军总司令(属于另一部分滇军)。

13.梁鸿楷,粤军第四军军长(原邓铿的部队包括孙中山警卫团,属于另一部分粤军)

14.樊钟秀,豫军总司令,手下有几千人。

15.胡景翼,国民二军军长。

16.熊克武,川军总司令。

17.孙岳,国民三军军长。

其余,如程潜、杨虎城、黄绍竑等,均加入了整编后的国民党,势力还很小。

蒋介石大约排在第11名。

这其中包括很多是广东政府之外的势力。比如冯玉祥、熊克武、胡景翼、樊钟秀。孙中山死后,这些势力不愿居于广东政府下,而变成了盟友关系。而李烈钧则进入冯玉祥的部队。这样蒋介石前进2名,排第9。

广东政府内部首先被消灭的,是杨希闵、刘震寰。这二人的罪名是谋反。他们打算奉唐继尧为首领,被廖仲恺得知,廖仲恺和胡汉民、许崇智商量后,调回东征军蒋介石和北伐军谭延闿,再联合巩卫军朱培德,一起剿灭此哼哈二将。蒋介石再进2名,排第7。

廖仲恺被刺杀,是有风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廖仲恺对资本家、地主、商铺所有人和商人,一向是课以重税。他严格执行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政策,将土地、商铺升值部分收归公有。1924年10月便发生了商团暴动事件,被蒋介石镇压了。征税到后来就征到粤军军官头上,这些军官大部分是有产业的,他们不愿意上交升值部分。于是军官们喝酒后,便扬言杀死廖仲恺。不同的酒桌上,都有这些说法。这其中真有人当真了,于是买凶杀死了廖。

廖死后,蒋介石排名第6了。

在苏联顾问的建议下,成立廖案调查小组。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

很快就调查出结果了,子弹、手枪的主人都找到了,是胡毅生的手下,而胡毅生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汉民一贯不赞成征收土地增值款,他酒后说过对廖仲恺不满的话。当调查组要传唤审问胡汉民,是否指使胡毅生的手下作案时,胡汉民选择了出国。蒋介石升为第5名。

调查中,粤军军官酒后说的话都被一一记录下来。包括他们扬言杀死廖仲恺的话。其实他们也是蒙在鼓里,因为他们只是说说,谁也没真动手,他们都以为是酒桌上的别人动的手。这些人有师长、旅长,还有军长。蒋介石把他们一一抓起来审问,做笔录。然后把这些笔录交给了许崇智,蒋介石同时给许崇智写了封信,指责许崇智对部下管教不严而放纵他们,蒋介石甚至要把许崇智抓起来审问。蒋介石说他相信许崇智没有参与其中,但是现在证言已经牵连到许,那最好还是学胡汉民,先出去躲一躲。于是许崇智出走了、梁鸿楷被抓了。蒋介石升为第4名。

正在查案期间,川军熊克武带2万多川军投奔广东国民政府。蒋介石主张将川军缴械,他说广东内部已经很乱了,熊克武若不服从怎么办?所以缴械是没错的。于是谭延闿诱骗熊克武来,蒋介石抓住他逼迫川军缴械。

剩下的4人。汪精卫、张静江、谭延闿、蒋介石。张静江瘫痪不能行走,他是蒋介石的大哥,同是浙江人。谭延闿为人平和,权力欲望不强烈。便只剩下汪精卫和蒋介石斗法了。


草墨之家




在说廖仲恺案的受益者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事: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蒋、廖成为黄埔军校头、二号人物。同时,廖仲恺还身兼数职,且皆是要职,比如大元帅府秘书长。

1925年,廖仲恺任黄埔军校“青年军人社”社长,掌握军校笔杆子,且又是党代表,在军校影响力成倍增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此时,最有可能也是最有实力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是汪精卫、廖仲恺以及胡汉民三人。

1925年8月20日,声势正隆的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遭到暗杀。廖仲恺案发生后,汪精卫、许崇智与蒋介石组成特别委员会调查此案,最终嫌疑人指向胡汉民,胡汉民因此被剥夺“争位”的权利。



在廖仲恺案发生中,廖亡,胡汉民受到牵连,孙中山继任者人选瞬间便去两人,可谓是“一石二鸟”,那么,谁又是廖案最大的受益者者呢?是汪精卫,还是蒋介石?

汪精卫会是廖案的最大受益者吗?

汪精卫是成名已久的少年英雄,1910年,汪精卫慷然北上刺杀清政府摄政王载沣,随后败露被逮捕,在狱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的豪壮绝命诗。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释放。正是因为这次经历,让汪在革命党中声名鹤起,开始了他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汪精卫深受孙中山的器重,1924年跟随孙中山北上并任秘书,显然是孙中山在着意培养汪精卫。1925年,汪精卫在孙中山临终前为孙中山记录遗嘱。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孙中山病逝后,谁的呼声最高?是汪精卫!那么,对于廖仲恺和胡汉民两位竞争者,他有必要行此险计吗?如果这事暴露了,他的政治生物基本上便可以确定结束了。


然而在1926年,蒋介石便制造“中山舰事件”,破坏国共合作,造成汪精卫政治破产,最终汪精卫被迫辞职。汪精卫与蒋介石的首次正式政治交锋,以汪精卫的落败告终。



蒋介石显然才是廖案最大的受益者。

蒋介石与汪精卫相比,具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便是蒋介石起步较晚,在政界的影响力远不如成名已久的汪精卫。蒋介石真正发达是在黄埔军校成立以后,可是军校又不是蒋介石一人说了算,还有一个廖仲恺在与他分庭抗礼,或者说是蒋介石不得不与廖仲恺争权。廖仲恺在政界已经颇具影响力,如果继续待在黄埔军校,那么以后的廖仲恺势力必然遍布军政两界,在政界影响力较低的蒋介石还有机会?

但是!如果廖仲恺死了呢?可以预见的是,黄埔必将成为自己的“家底”,他将会成为军界的首脑,既然在政治方面先天不足,那么他也只能从军界弥补了。蒋介石只有彻底掌握了军界,依靠军界的力量才有机会“争位”,那么,廖仲恺便成了挡在他前面的绊脚石。

于是,廖仲恺死了。

然后,胡汉民因受到牵连而出走苏联,蒋介石成为“序列”人物;再然后,汪精卫被蒋介石以“中山舰事件”打趴。

最终,蒋介石成了廖案最大受益者。


吾与吾国


民国时期好几个暗杀案,都是中级军官或者某些人自行其是,比如邓铿、廖仲恺。邓案更不好说,现在把凶手栽赃给陈,邓和陈多年战友,私交甚好,陈重情重义,会下得去手?陈当时也想缓和与孙的关系,邓铿是最佳调和人选,不会杀他,孙中山也是信任邓铿的。

陈不会去做,相比来说,廖案反而更清晰一点。是因为邓铿查烟,粤军里有中级军官利益受损。邓铿说他好人难做,应该是指查禁烟土的事情。

廖仲恺案是清晰的,搞包税,粤军里有些人不满至极,中级军官动的手。廖仲恺重新划分防区,重新划定税收范围,不许胡乱收费,廖这个财神爷,是真把粤军得罪了。廖案看起来最大的受益者是蒋介石,那是因为老蒋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了。

许胡牵涉其中,汪受到了惊吓,三驾马车分崩离析,老蒋后来居上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最大受益者只有一个。就是常凯申。

表面上看汪精卫成为蓝党第一责任人,但接替的也只是原蓝党左派,被暗杀的廖仲恺的政治地位,实际权力并未得到显著扩张。

廖案之前,蓝党呈现右大左小局面,代理大元帅胡汉民是蓝党的党政军一把手,右派的许崇智控制粤军。但是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任政府主席与军事委员会主席,实际已经取代胡汉民的军政地位,胡汉民只剩党主席。

廖案发生后,廖案检察委员会中许崇智只有一票,汪蒋密切合作,在CCP的协助下率先解决许崇智,剥夺其职务,所部被蒋分化瓦解,整编吞并。

其次,火越烧越旺,胡汉民兄弟被牵连,在鲍罗廷,汪精卫,常凯申的合作下,胡汉民辞职出洋。

所以,真正获得利益的是常凯申。

案前常凯申只是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空头职务,总司令是大哥许崇智),没有任何党政职务。案件后,常凯申掌握的第一军得到极大扩张,实力位居第一,4个月后的1926年1月就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国民革命军总监。再过两个月,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蒋全面上位。


四川達州


谁会想廖仲恺死?最大的嫌疑是胡汉民,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三人在孙中山死后都有可能上位,但是最后廖仲恺支持了汪精卫,胡汉民因此权力旁落,他弟弟多次组织集会扬言杀死廖仲恺(人证物证俱全),胡汉民也是知道的,并未阻止,可见胡汉民嫌疑最大。

其他有嫌疑的包括原来广东的各路军阀,党内反对联俄联工的右派等。

真正受益的蒋介石,发生廖仲恺事件后,蒋介石走进国民党权力中央,并完全掌握军权。而且从两年后蒋介石中山见事件,后来的屠杀共产党事件可以看出,暗杀容共的廖仲恺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是蒋介石暗杀廖仲恺的可能极低,一是,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证明他参与了这件事,二他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是走上国民党的权力巅峰。蒋介石是个权术家,他非常明白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在那时候,他需要做的,是把自己打造成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嫡传弟子,让他立马做出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事情,那绝对无助于这一形象的打造。而两年后他发动“清共”,那时是因为反对共产党已经成为当时国民党的主流,他迎合这种主流的一种权变而已。

所以,我认为他就是踩了狗屎交了好运,而他抓住了这个天载难逢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