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来屋厨柜、诚丰家具两大巨头倒闭,是否在为门窗企业敲响警钟?

扉曳殇


前几年,索菲亚上市后,定制家具让更多人认识到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定制家具是发展趋势,与传统家具相比。更有需求优势。


并且,行业门槛看起来很低。所以,很多公司开始进入定制家具,特别是定制橱柜的小公司,遍地开花,就连我老家小镇,也挂牌一个定制橱柜工厂!然而实际规模化运作,并不是容易的事。

一,柔性化生产的差异,小公司没条件做。所以效率低。成本就高。

二,设计师,需要懂定制的设计师为客户量身定做,定制家具的设计师,没有现成的人才,需要从零培养,小公司,别人不愿意去。因此缺少设计师,勉强凑合设计,结果就是客户会不满意,造成口碑差,口碑差,市场越来越小。

三,原料。大公司有固定的上游客户,配合生产,小公司没有,找小厂做配件,质量难以保障。原料是大厂优先小厂靠边。

四,安装。小公司一次安装成功的几率远远低于大公司,没有大公司专业。这些都是靠长期积累做起来的。

有公司跨行做定制家具,很难成功。定制家具的运行模式和传统制造流程完全相反。

今年正好遇上定制家具行业增速减缓,行业景气度下降,不专业的、小公司最先没生意。

去年尚品宅配,欧派家居,金牌橱柜,顾家家居等行业前列的定制家具公司上市,他们拿到了融资,必然会带来更激烈的行业竞争,其中最小公司和不专业的跨行入行公司最先顶不住,不得不关门。

未来定制家具会洗牌,目前行业前十名的有以下公司。

索菲亚,欧派,尚品宅配,好莱客,顶固,皮阿诺,志邦橱柜,客来福,金牌橱柜以及新进的顾家家居。

现有定制衣柜产能最大的是索菲亚,定制橱柜最大的是欧派家居。这两家是行业前两名。

顾家家居其实并非做定制家具,做软家具。上市后才进入定制家具。

按照行业分工的发展规律,未来定制家具行业中,上面的十家,只有其中两三家可以做大,垄断行业,其它公司只能占小小的市场份额。

按照我的观察,索菲亚最有潜力成为巨头。其次是欧派。但也可能欧派成为巨头。其它公司可以找出明显成不了巨头的理由。

所以,好来屋橱柜的停业,是行业竞争的一个必然事件,更多类似的公司会在行业竞争中被淘汰。


西格玛的化学


确实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大材研究有一篇分析诚丰家具的文章,对它的破产做了详细总结。

估计诚丰家具的创始人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打造的品牌,在最风光的时候都没有引发舆论密集关注,却在破产清算时,上了百度的搜索风云榜。

而且还是以“最大家具企业破产”的名义登上热搜的,搜索指数一度突破18万。引爆社会关注的背后,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等重量级媒体的报道,以及“最大家具企业”的噱头,是关键的促成因素。

一篇标题是《国内最大家具企业破产:苦心经营20年 资产做到30亿》报道,在网上疯狂扩散。

有人甚至下了一个结论,认为家具行业倒闭潮来了。

真是这样?

大材研究整理各方报道后发现,情绪化的文章太多,不利于我们从中总结有价值的经验教训,还是客观冷静地看看诚丰家具破产清算事件,以便从中发现一些可以警醒老板们的素材。

/ 壹 /

我们先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同时澄清一下媒体报道里的错误。

8月21日的时候,《每日经济新闻》有一篇报道是,根据国家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8月15日公告显示,诚丰家具(中国)有限公司,已于8月14日交由管理人负责破产债权登记与审核工作,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管理人江燕苹律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还在债权人申报阶段,审查也将陆续安排。

根据福清市人民法院的安排,将在今年9月29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地点选择在福清市清昌大道101号福清创元千禧大酒店三楼。

这家公司的倒闭多少有点出人意料,毕竟是上世纪90年代的老牌公司,曾经颇有实力。

在很多公开宣传里,诚丰都被定义为国内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之一,办公家具行业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而且2015年的时候,由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名企排行网办过一次评选,诚丰进入了当时的“2015中国最具投标实力办公家具供应商百强”榜单,排在第10位。

同时入围的公司里,不乏知名度较高的角色,比如圣奥、震昊、至盛冠美、天坛、新冠美、珠海励致、美时等。

在网上的一则介绍里,诚丰家具的简介提到总资产约30亿元人民币,于是网上很多文章都认为它资产做到了30亿,这是非常不专业的。

作为非上市公司,诚丰具体拥有多少资产并没有经过审计,自己说的数字,外界怎能当真。

再者,凭30亿资产,怎么可能是“国内最大家具企业”?

你让全友、顾家、欧派、宜华、索菲亚、喜临门等公司怎么混?放到家具行业里,诚丰连前50名能不能排上,都成问题。

即使缩小到办公家具行业里,诚丰也不是国内最大的。它前面至少有震旦、美时、圣奥、优比、冠美、百利、科誉、励致、天坛等。

/ 贰 /

不过,对比起近年来倒闭的家具公司,诚丰算得上比较大的、资格比较老的。

大材研究查询发现,诚丰家具在大陆的起家可追溯到1993年,当时香港诚丰集团进入内地,在福建福清市注册成立台港澳法人独资企业,创始人何善祥,担任诚丰的董事长。

在福清成立公司前,诚丰已经设立了第一个家具生产基地——深圳观澜诚丰家具厂,产品主要卖到东南亚各国,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埋下了诚丰日后主做出口的伏笔。

在福清注册公司后,诚丰建了第二个生产基地:诚丰装饰家具(福建)有限公司,还有配套工厂诚丰五金钢具厂。

直到2002年时,公司才更名“诚丰家具(中国)有限公司”,开始力推诚丰家具这一品牌,并且陆续扩张产业,仅家具品类,就同时开辟了中高端办公家具、红木古典家具、钢木家具、真皮沙发及家具五金等战线。

如果说,诚丰能够专注把家具做好,即使在家具版图上多开辟几个细分品类,也很正常,可能事情不致于像后来那样糟糕。

问题是,诚丰走了另外一条路。

20年间,这家品牌的知名度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在机构层面还是赢得了一些高级别的认可,比如:

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办公家具指定供应商,国务院侨办评选为“百家明星企业”。

甚至在2006年时,便入选政府制定的家具采购“绿色清单”。

与此同时,老板的野心也在渐渐萌生,可惜的是,它的梦想不是要做最强的家具品牌,而是瞄准了多元化产业集团的目标。

更可怕的是,它的多元化步伐没有边界,居然涉足了物流、石化、地产、矿业等多个领域,完全跟家具产业没有密切关系。

举几个诚丰扩张的例子,比如:

2001年6月,诚丰房地产开发(福清)有限公司成立,福清“诚丰世纪园”房地产项目于2004年全面启动。2005年、2006年,诚丰集团又在兴安盟和沈阳两地做了地产项目。

做新业务、跨品类经营、扩张版图也不是错误,但问题是,诚丰的新业务做得并不成功,就拿地产来讲,根本没有做几个像样的楼盘出来。

诚丰的本意可能是借助产业扩张,化解单纯依靠家具业务的风险,毕竟很多公司就败在业务过于单一。

结果节奏没有把握好,大肆扩张,分散了公司对主营业务的专注,影响了诚丰在家具行业的竞争力提升。同时,有可能导致了资金链趋于紧张,现在的破产清算,估计就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诱发的。

大材研究注意到网上流传的一个数据,据说高峰时期,诚丰员工增加到5000多名,可想而知,如果新业务创收能够跟不上,光是人力成本,就足以压垮很多公司。

单靠家具业务的造血功能,肯定不足以支撑跨度如此大的扩张。诚丰可能更多的是依靠金融借款与民间借贷,后来发生的事情证实了这点。

援引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据说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后,发现诚丰集团近年陷入了大量诉讼纠纷,涉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纠纷、与员工的劳动争议等。

在今年1月18日判决的陈娇与诚丰房地产、何善祥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中,原告表示诚丰房地产因公司缺乏资金先后向陈娇借款共计1800万元,但到期未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背后是否有没有其它债权债务,目前尚无定论,毕竟还在债权人申报阶段。

我的预料是,存在更多债务的可能性很大,大多数情况下,债务催还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叁 /

大材研究查看了诚丰最近几年的情况,光看表面,发现情况并没有糟糕到了破产清算这一步,比如:

有媒体披露,2015年时,诚丰拥有厂房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将近500亩,当时的员工还有3000人左右。

事实上,有可能在这之前的时候,诚丰就在走下坡路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诚丰家具主要是贴牌加工,主打出口,市场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和中东等,曾与意大利“NICOLETTI尼古拉蒂”、“caliaitalia卡利亚”公司合作。

但是,出口市场的竞争强度与日俱增,仅国内就有恒林椅业、永艺家具等一线高手,以办公椅、按摩椅、沙发作为主要产品,同样是做出口市场,这两家公司抢先在上交所上市,2017年营收都已超过18亿元。

其中的恒林椅业,净利润也不赖,从2014年到2017年,分别是为1.24亿元、1.897亿元、2.637亿元、1.657亿元。

相比之下,诚丰的优势并不明显,准确地讲,应该是在竞争中逐渐被甩开,订单被抢夺,营收与利润遭遇挤压。

几年前就有一种说法传出,因国际经济形势疲软的波及,诚丰的业务受到了影响。与其是国经济形势,不如说是竞争压力。

大材研究认为,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不可否认,根本上只是次要因素。

更关键的原因应该是,诚丰在出口市场没有打响知名度,未来建立起强大、稳定的大客户合作网络;在国内更没有知名度,10年前入选政府采购清单,并陆续拿到一揽子荣誉,但近五年里,诚丰几乎没有出色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诚丰为摆脱困局,2011年初,与澳洲三艺集团(3ARTGROUP)合作,主推意迪亚品牌沙发,推广至澳大利亚市场,进一步扩大外销,结果显示,仅有小成而已,不足以力挽狂澜。

到2016年时,诚丰的问题估计开始爆发,因为2017年时发生了一件事情,福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中,七起案子,诚丰家具因涉嫌拒不支付拖欠劳动报酬而名列其中,移送福清公安局侦查。

多少劳动报酬没付呢?32220元。

一个企业被3万多块钱难住了,你说还能好吗

/ 肆 /

有一种分析认为,导致诚丰破产的众多原因里,不可忽视的还有家具行业不景气,竞争加剧,亏损面扩大等大环境的影响。

大材研究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很难成为一家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上半年,家具类零售额达1053亿元,同比增长10.1%。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2018年第一季度、上半年家具类上市公司的财报,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公司并不少,比如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等,尤其是尚品的增势非常迅猛,营收增长33.64%,净利润增长居然高达87.46%。

可见,只要经营谋略可行,依然有大小公司的用武之地。

问题在于,大材研究发现,大部分市场正在被头部品牌猎食,一二线龙头品牌们的增速动辙就是20%以上,有些还突破了30%,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意味着又有一些中小公司的日子不好过,那些品牌影响力不高、产品优势不突出、服务缺乏特色、口碑平平的公司,将面临市场下滑的风险。

一旦营收跌了,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这样的公司还不少,到2018上半年,全国家具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加到了6217家,可能还有一些中小公司没有统计进来。

但是,就光是这6217家企业里,亏损就有958家,亏损面高达15.4%,亏损总额达20.6亿元。

危机重重,2017年底的时候,亏损的公司数量是608家,半年时间过去了,增加了350家。

估计这些亏损的公司里,有可能会继续倒闭一部分,下一个诚丰的出现并不令人奇怪。

有人要问了,不是说家具零售额增长了10%吗?怎么亏损的公司数量还增加了,亏损面扩大了,这是什么道理,从哪里增长的?

同学,看看那些头部品牌的增速吧,20%以上增幅的上市家具企业一大把。

而且陆续有多家创业公司入局,走新路径,采用新模式,比如小米投资的成都趣睡,光床垫众筹这条线,今年就是上千万的销售额,毫无疑问,他们正在抢走越来越大的蛋糕。

如果无法在品牌影响力方面爆破,或者建立起强悍的销售渠道, 或者塑造起好评如潮的口碑,那么,在如今这个市场上,你的日子会越来越难受,直到破产清算。

大材研究,泛家居老板经营决策内参,实战精英们的每日读物!

专注装修、建材与家居等泛家居行业,有用的洞察与见解,建材家居与装修人正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