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物种灭绝”的定义

在亚欧大陆北部生存超过十万年的洞熊在大约24000年前消失了,可能是由于狩猎,自然气候变化以及与人类争夺栖息地而导致的。

虽然这种动物在2万多年前就灭绝了,但是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他们的DNA依然存在。”现代棕熊的体内大约0.9%~2.4%的DNA可以追溯到这种已经灭绝的洞熊。

这标志着研究人员第二次在活着的物种身上发现了一个已灭绝的冰河世纪的物种基因。人类是第一个已知的例子:现代人类还保留了大约1.5%~4%来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研究小组试图研究这个物种的种群如何生长和缩小,这可以从洞熊的DNA中推断出来。首先,研究人员比较了洞熊与北极熊和棕熊的整体基因组。果然,后两种生物物种彼此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洞熊。 但是,一旦研究人员开始计算熊的个体基因变异,这个图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当研究人员通过梳理物种的基因组块时,他们发现棕熊和洞熊都存在着对方的DNA片段。证实了这两个物种有杂交的迹象。毕竟这两个物种在外观上非常相似,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也都有重叠。

在人类进化中,来自远古人类的DNA会影响我们的免疫力,头发结构,以及我们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能力和其他特征。但是关于洞熊的有限数据使得很难推测棕熊是否利用洞熊的基因发生变异。不过即使数据有限,研究人员也惊叹于洞穴熊在他们死后数万年仍能让科学家重新思考“物种灭绝”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