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到底谁大?

秦时明月导演沈乐平


日本天皇比日本首相大。确立日本现行政治体制的是1947年施行的日本国宪法(又称为和平宪法),该宪法并未明确日本国家的元首,只是说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日本天皇不能干预日本国政,但行使以下国事行为:公布宪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条约,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法官,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召集与解散国会,出席礼仪性的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并且天皇的上述国事行为必须有日本内阁的建议和承认,由日本内阁负责。说白了,日本天皇的国事行为就是礼仪性和程序性的,一切都得听日本首相的。尽管日本国宪法并没有明确国家元首,但从日本天皇的职权来看,实际上日本天皇承担着虚职元首的职责。

1947年日本国宪法规定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是日本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行政权属于内阁,内阁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为日本行政机构首脑,首相可任命和罢免国务大臣。那么从实际权力上来,日本首相作为日本政府的首脑和日本主要军事力量自卫队的最高统帅,而天皇的权力就是纯粹的一个礼仪性质的功能,日本的首相权力要比日本天皇大,然而在日本国民看来,日本天皇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日本国家的象征。世界上任何一个君主制国家或者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在本国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与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都是无法比拟的,虽然日本首相的实际权力很大,但是在日本国民心中,他就是个职务最高的“办事员”而已,日本首相的更换频率在世界上都是数的着的,可以用“走马观花”来形容。

日本第一任首相产生于明治维新时期(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了新政府,终结了日本的幕府统治和封建割据,对政治经济等各领域进行西化改革),第一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是1885年就任的伊藤博文。自从1885年日本内阁制建立以来,日本首相与日本天皇的权力关系分为两个阶段: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首相的权力被严重分化,权力被其他内阁成员严重制衡,日本天皇拥有很大的实权和影响力,此时期强调崇拜天皇思想,为天皇尽忠。这时的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只是国务大臣(内阁阁员)之首,并没有权力任免其他阁员,当内阁总理大臣与其他国务大臣意见有严重分歧时,大家就有一块辞职回家,由此日本军部的实力严重膨胀。1947年以后,天皇成了虚职,日本首相拥有了对其他阁员的任免权和对军队的控制权。但是在日本国民心目中,首相就是他们的高级办事员而已,天皇才是他们最崇敬的“神”。从1885年日本内阁产生以来,共产生了98任内阁,共有62人担任过首相,在任时间超过3年的有12位,在任时间在2年到3年共12位,在任时间在1年到2年的有18位,在任时间短于1年有20位,日本的首相用走马观花来形容不为过。1947年的日本国宪法规定议员的任期为4年,但是对于首相的任期没有规定,日本的首相不是由国会或者民众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在议会中议席占多数的议会党团的党首担任。1947年以后,日本经常执政的自民党规定自民党总裁每3年选举一次,可连任1次,2016年,自民党修改了党章,规定可以连任2次,这样在理论上,自民党的总裁就有可能在首相的职位上担任9年。

简单说一下日本皇室,日本皇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皇室,没有之一。从首任神武天皇(前660年—前585年,据说是日本神话中天照大神的后裔)到现任明仁天皇共125代,在这大约2700年里,日本这个皇室家族就没换过别家,日本皇室可谓“万世一系”。第十任天皇崇神天皇(前98年—前30年)是首位在考古学上可考证的天皇,从第十五任天皇应神天皇(200年—310年)开始历史的可信度才大大提高。公元1到3世纪,日本列岛上小的邦国林立,邦国的统治者被称为王,公元4到5世纪,大的邦国逐渐形成,大邦国的统治者被称为大王。

3世纪中叶,位于本州中部的大和国(现今的奈良地区,大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当时叫大王)兴起, 大和国家形成初期,以近畿(日本本州中西部)大和地方为中心,逐步征服了周边各部,到4世纪末控制了九州以及关东一带,到5世纪初,基本一统日本列岛,建立起了日本第一个统一的政权,今天日本的主体民族叫大和民族。公元645年,天皇皇室中的大兄皇子(后成为天智天皇)联合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权臣苏我入鹿,天皇家族重新掌权,并向当时周边某大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全面的学习,称为大化改新,它与后来的日本明治维新一样,给当时的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大化改新后,大和国正式改名日本国。

日本天皇原本的称号是大王,唐朝的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自称“天皇”,武则天称为“天后”,受此影响,日本第四十任天皇天武天皇(673年—686年)就将天皇当成了自己的称谓,日本天皇名称最早文字记载是689年日本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从公元10世纪开始,日本贵族中的门阀权贵开始掌握朝政,有的天皇甚至气的剃度出家,自称法皇。从公元1185年开始,日本进入了幕府时代,天皇沦为了彻底的傀儡,1867年,倒幕运动取得胜利,江户幕府的第15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称为大政奉还,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开始进行西化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1946年,日本昭和天皇发表的皇室诏书否定了天皇作为“现代人世间的神”的地位。但是日本每个时期的历史却都与日本天皇家族有着联系,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尽管二战以后天皇的权力都是礼仪化的,但是在日本上至首相下至百姓,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对待天皇的态度都是毕恭毕敬的,而对于日本百姓而言,首相不过是他们的职务最高的服务员而已。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天皇的地位也越来越偶像化了,仅仅是作为日本的象征,实际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比如现在的日本天皇明仁天皇与其父亲就不尽相同,明仁天皇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曾多次表示要对过去的历史深刻反省,然而日本右翼势力对明仁天皇的和平主义态度似乎根本就是充耳不闻和不予理会。

欢迎指正和关注


十三叔看历史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实行由天皇总揽统治权的君主立宪制。

于是大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日本,天皇和首相究竟谁大呢?

首先,有书君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到底是什么。

日本的统治者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从明治时期开始的。而日本天皇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近代更是在明治维新后宣称“万世一系”并写入宪法,即日本从古代起没有改换朝代,始终都是皇室一系的。

1946年,美国迫使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弃历史上其被赋予的“神性”,承认天皇也与平民无异,但多数日本人仍认为天皇代表着“国家”。于是,二战后,根据1947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日本开始实行议会内阁制,但天皇还是被作为国家的象征而保留了下来。

现今,天皇是作为日本的国家象征而存在的,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日本宪法也并没有明定其国家元首的地位。现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职责是任命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性的外事活动和国家典礼等等。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简称为日本总理大臣、日本总理,通称未日本首相,是日本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首长,也是日本国政府首脑,领导各行政机关运作。

二战前,《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没有关于首相的规定,最初的时候,日本首相是由推翻德川幕府的明治维新有功的人担任首相的,日本的第一任首相便是明治维新元老——伊藤博文。他曾四次出任首相,其累计的任期长达八年。

而二战后,日本首相不是像美国总统制那样由全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而是采用政党提名、国会众参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一般来说是由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来担任首相一职。

而这二者之间,虽然都是“最高”,但是实际上,日本首相更大一些。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说,日本天皇自古便是一个虚有其名的统治者,而实际掌握实权的,则是和天皇有姻亲关系的那几大家族,源氏、平氏、藤原氏、北条氏等。而平安时代末期的源平合战后,从镰仓幕府开始,日本的实权便一直是由幕府将军掌控着,天皇不过是“花瓶”一个。虽然在明治维新时期,天皇通过“倒幕运动”大大加强了自己的权利,但是二战的战败使得天皇再次做回了“傀儡”,只不过掌控实权的人从幕府将军变成了内阁首相。

其次,从权利上说,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天皇只是一个虚位元首,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由议会产生的责任内阁手里,而作为内阁总理大臣的首相,无疑是实际的掌权者,而这就是君主立宪制的实质。不仅是日本如此,全世界除了极个别的君主制国家还保留有君主专制之外,其他有君主存在的发达国家比如英国,都是这样。

第三,从地位上来看,日本国民对日本天皇无疑是具有极高的尊崇,这一点是内阁首相无法比拟的。日本天皇拥有两项任命权:一是可以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二是可以根据内阁的提名任命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法官。但是日本天皇只能行使本宪法所规定的有关国事行为,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而且一旦发生大事,天皇只能根据法律规定,对其国事行为进行委任。而这就说明,表面上看,天皇可以任命首相,但是日本天皇任命日本首相,只是一个形式,他无权拒绝任命由选举产生的日本首相。

日本首相被日本天皇任命后,就要宣传内阁成员的名单,而任命谁进内阁,完全是日本首相一个人说了算,日本天皇只负责盖章。就好比曹操从不称帝,但是他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日本天皇的地位看起来非常高贵,但其实早就一落千丈了。

综上所述,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的并存,完全可以看作是在社会变革过程中达成的相互妥协,天皇让出实际管理权给首相让其管理国家,首相则承诺赡养天皇一家老小世代享受贵族待遇。所以实际上首相比天皇大。


有书快看


要看时间段,不能一句话堵死所有。

日本天皇的说法由来已久,其传承的时间也是相当的长。有人说日本的第一任天皇是神武天皇,而神武天皇的真身则是当年东渡日本的徐福。

▲神武天皇

不仅如此,日本天皇用来历代传承的三大神器——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根据考证,很有可能是当年徐福带来的物件,后被日本奉为神物,而且至今在日本还有神武天皇的墓穴。

另一种说法则是日本天皇来自中国的吴姓后人,这种说法则是要追溯到春秋时期吴、越大战,越王勾践在经过卧薪尝胆之后,卷土重来推翻吴国。因此吴国后人四处逃跑,有的人乘坐船只出海来到日本。带来了最先进的文化技术,因此被日本土著推选为王。

当然上面的两种说法有点自相矛盾,然而无论怎么说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很大一部分的文化都离不开中国的影响。天皇经过千年时间的发展,中间也曾经被推翻过,但是总的来说在相当长时间里面,都是作为日本最高的权利机构。

▲始皇帝

而且相对来说中国的皇帝与日本天皇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只是日本天皇在日本民众的心中,要比中国皇帝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地位高的多。两者虽然都是号称“天选之子”,但是日本天皇在日本民众中更多的是一种信仰。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下,日本民众对于天皇有一种疯狂的迷信,也因此才让日本纳粹主义得以执行。尤其是在日本军营当中,这种情绪更是被发展到极致。很多失败的军人要剖腹以向天皇谢罪,可见日本天皇在日本人中的地位。

而日本首相产生的时间要比天皇晚得多,他的出现还要多亏了幕府时代。幕府时代的出现是天皇时代的空白期,因为德川幕府推翻了天皇统治。但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天皇推翻了幕府时代,重新回到了天皇时代。

▲伊藤博文与李鸿章

不仅如此伊藤博文在明治维新中也多有建树,为了表彰其功劳,将其任命为首相,正式名称为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也是在甲午战争后,作为日本方面的代表,与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

伊藤博文作为第一代首相,其在日本政府的地位也是相当之高。但是再高也高不过天皇,因为他的很多权利都是来自天皇。首相在当时日本起到的作用,其实和我们的宰相在中国的作用差不多。但是这种地位的差距,在第二次战争之后发生了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日本时任天 皇裕仁天皇作为日本最高首脑,一手策划发动了侵华战争。然而在战后对于战犯的审判当中,裕仁天皇不仅逃过了应有的惩罚,甚至是保留了其皇位。只不过其权利被大大的削弱,这一切都是美国在背后操控。


▲裕仁天皇与美国总统

在二战胜利后的44年时间里,日本裕仁天皇稳坐皇位,对于当年犯下的罪过只字不提。但是也有人说裕仁天皇曾经对二战作出过道歉,然而这句道歉的话语只是出现在日本天皇与美国将军麦克阿瑟会谈中。

1945年9月27日美国驻日军的司令麦克阿瑟,要求日本裕仁天皇前去大使馆进行会谈。麦克阿瑟在后来回忆道,当天见面的时候,裕仁天皇显得非常紧张。在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说:

“我使得国民进行了战争,对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全部决定和行动负有全部的责任,这次来访就是把我自己交给您,以及您所代表的诸同盟国进行审判。”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日本裕仁天皇确实有点慌了。在后面的东京第一次审判当中,日本裕仁天皇自我辩解过程中“口误”承认了犯罪事实。但是庭审被人紧急终止,在第二次回庭审判中改了口供。把自己所有的罪过,几乎全部推给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军高层。

▲审判法庭

然而两次审判中间隔了将近一周时间,其实这是美国在背后的操纵,用了一周时间商量好了所有的对策。即尽可能的为日本裕仁天皇洗脱罪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第二次庭审过程中,日本天皇就如此洗脱自己:

日本战前所遵循的《明治宪法》规定,日本天皇有权过问国政,但是没有义务回复大臣的上奏,从而没有必要承担引起的相应后果。也就是说日本所有的侵略行为,几乎都是陆军司令部为首的一群人蒙蔽天皇所为,和天皇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这次庭审的大法官则是美国的约翰·帕特里克·希金斯,他竟然相信了他的一套说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存在任何直接证据证明天皇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因此就在这样多方的努力之下,日本天皇逃脱了最后的审判。

▲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

美国之所以出如此大的力气,当然是有他们自己的小算盘。因为美国打算在二战之后“占领”日本,所以急需日本国内的稳定。而日本天皇在日本国内的意义非同凡响,用麦克阿瑟的比喻是:

天皇之于日本如蜂王之于群蜂。蜂王死群蜂散,天皇死日本散。所以为了在战后尽快恢复日本国内稳定,裕仁天皇必须保留下来。

当然日本方面也费了相当大的努力,因为日本相对于美国更加了解天皇对于民众的重要性。在日本民众的眼中,天皇不可能犯错。而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国体稳定性,也必须保证天皇的存在。所以相对严格来说,日本也不是完全的无条件投降,保证天皇的地位则是众多条件之一。

▲宣布投降

然而面对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过,美国也不好顶着舆论压力直接宣布无罪,只是尽可能的去为他开脱罪过。当然也不可能继续保留天皇之前的位置,只好寻找一种折中的方式——立宪制度。依然保留天皇的名称,只是像英国一样作为一种象征,真正的权力还是在首相里面。

除此之外美国还要求裕仁天皇将自己从神坛下面拉下来,因此裕仁天皇在1946年元旦发表了《人间宣言》。在其中强调自己人的身份,但是并没有直接否定自己的神格,说话内容更是模棱两可:

“朕与尔等国民之间的纽带,始终由彼此之信赖和敬爱所结成,而非仅依神话和传说而生;也不是基于‘认为天皇是现世神、同时日本比其他民族更加优越从而被赋予应当成为世界的支配者的命运’这种架空的概念。”

之后在1947年5月份,日本废除了《日本帝国宪法》,重新颁布了《日本国宪法》。日本正式确立了天皇只是象征,真正的权力则是由首相继承。从此之后首相的权力大于天皇,但是每次首相的任命还必须得到天皇“象征性”的授权。


▲时任日本天皇与首相

总之从实权上来说日本最高权利是首相,但是从精神地位上来说则是天皇。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把天皇奉为神明,对其进行供奉等行为。可惜我们被残害的如此多的同胞们,还有多少人在供奉着他们?


史之策


日本天皇家族与我国的孔子家族一样是世界上唯一传承了两千多年岁月的家族,孔子家族之所以能经历两千多年不见衰亡,是因为他们沾了孔子的光,孔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独尊儒术时代到来之后,孔家就拥有了非同寻常的地位。

而日本天皇家族之所以能传承那么久,是因为他们通过编撰自己是神灵的后代,蒙骗了日本人两千多年,在那些民智未开的年代里,很多日本人相信了他们编造的谎言,他们怀揣着对神灵的敬畏,始终对天皇家族保持着崇敬。


所以在历史中无论谁掌握了日本的大权,日本天皇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在日本天皇掌控所有权力的时候,他们一边掌握着民间的权力、一边掌控着信仰的力量,而在他们失权的时候,他们就会失去民间的权力,独掌着信仰宗教的力量。

裕仁天皇人生权力的大跌宕

在明治维新后出现首相这个岗位后,日本天皇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一般是和首相势均力敌的。

只有那个发动了侵华战争、率领日本卷入了二战风波中的裕仁天皇实行了弯道大超车,地位大过了首相,在其他时候,天皇的地位要么和首相相当,要么直接被首相给压了一头。

裕仁天皇在战争期间,对自己神灵后裔的身份上大肆做起了文章,建立起了民众们对他深到极致的信仰,也通过培植的少壮派将领将原本被内阁首相掌握的权力夺到了自己的手中。

所以在战争爆发的那段时间内,日本天皇手中掌握的权力是绝对无人能比的。

裕仁的这一生经历过高峰、也跌入过低谷,他曾感受过天堂的繁华、也感受过地狱的炎凉。

他年轻的时候,曾被日本首相死死地压住了一头,在中年之后,日本首相成为了他脚下一条温顺的犬,而在二战失败之后,在麦克阿瑟的有意打压下,他成为了一个被摆上祭坛的圣器,外表看着华丽万分、身份尊崇无比,但从此与权力形同陌路,又被首相反压了一头。

二战后,首相的权力开始大过天皇

麦克阿瑟当时不仅占领了日本,他还开启了日本的民智,揭开了天皇家族身上所披着的神灵外衣,使得两千多年来一直坚信天皇家族是神灵后裔的日本人开始破开迷雾,看到了一直被掩盖着的真相。

日本人这才知道,原来天皇跟平常人是差不多的,甚至比平常人面目还要丑陋、猥琐,当看着那一张滑稽的脸时,不少人心中对日本天皇的敬畏、崇拜瞬间变得荡然无存。

所以说在二战之后,日本天皇虽然如同历史中一样变得没有了权力,但是他们失去的却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权力,他们失去的是他们赖以生存两千多年的根本:信仰。

因此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就开始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摆设,不仅失去了他们民间的权力,还失去了他们神灵信仰的力量。

单纯从权力上来说,二战之后直至如今的日本首相们,他们的权力都是远胜于日本天皇的。

不过因为日本战后律法保障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所以从法理、从精神地位上来说,日本天皇的地位又要高于日本首相,日本首相虽然掌握着日本最大的权力,但是他们面对日本天皇的时候,他们仍旧要保持着对天皇应有的尊敬。

日本天皇仍如皇帝般的生活

不过在有一点上,日本首相是比不上日本天皇的,那就是平常生活的花销以及待遇上,在这些方面,日本首相的待遇只比得上日本天皇的一个手指甲盖。

据西方的媒体报道,日本每年要给天皇家族提供2亿多美元的资金以供他们的各种花销,换算成我们的人民币,也就是每年十二亿多民币。


不过大家要注意,这些钱是给整个皇族用的,并不单单只是给日本天皇的,在这些钱中,日本天皇所能自主掌握的零花钱只有将近两千多万人民币。

其他的钱要给一部分给除天皇一家之外的其他皇族,还有平常天皇宫殿、庄园、陵墓的修缮打理以及各种祭祀活动所要花费的金钱,以及将近2000多号仆人的工资,还有日本天皇接待外宾所需要用到的庞大花费也包括在里面。

虽然日本天皇只能掌握这笔庞大金钱中的其中之一,但是他们的待遇却不是日本首相可以相比的。




日本首相的工资以及退休金

日本首相的工资每个月在数万到十来万人民币左右浮动,前些年日本首相的月工资高达14万人民币,但是现在的首相安倍晋三工资却只有7万人民币左右。

日本的首相在卸任之后,他们会有一笔退休金,日本首相的退休金是按照他们在首相位置上工作的时间计算的,一般时间短的话,基本都有十来万人民帀的退休金,在任时间长的话,最多的时候能有40多万人民币的退休金。

不过大家要注意一点,这些退休金是完完全全一次性的,在日本首相卸任的时候,这些退休金会全部发完,然后在以后他们的任何日子里,他们都将无法得到任何一笔来自于国家的钱。

而他们的保镖、私人医生、司机、配车、首相官邸一切所有的待遇,都将烟消云散。

日本有一个名叫村山富市的前首相,就被人拍到了独自骑着自行车外出给妻子买药的照片,相信大家从这方面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的孰轻孰重了吧?


所以说在掌握的权力中,日本天皇只是日本首相脚下一只微不足道的蝼蚁,而在生活的水平、国家给予的待遇、单纯的身份地位高低上来说,日本天皇要远远强于日本首相。


孤客生


许多历史达人已经说了,二战前日本天皇和首相的关系,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当今日本政治体制下天皇和首相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民主国家的政治体制内,国家最高统治者已经从人变成了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法治。按照这个标准,目前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应该是1947年成文的《和平宪法》。那么日本天皇在和平宪法当中是什么地位呢?答案可能出乎意料的尴尬,那就是没地位。虽然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就是这么的骨感。包括瑞典、泰国在内的其他君主立宪制国家,宪法当中都会明确说明君主是国家元首。然而在日本《和平宪法》当中并没有这条规定。和平宪法第一条说,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在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问题来了,什么叫象征?举个例子来说,大熊猫也是中国的象征,那么天皇跟大熊猫的地位是不是相似的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根据《和平宪法》第2条至第8条的规定,目前天皇所掌握的权力仅仅是一些形式上的仪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橡皮图章。其地位也跟大熊猫类似,稀有、珍贵,但是没啥用。


再看首相,其实首相这个称呼只是一个代称,正规的称呼应该是内阁总理大臣。和平宪法第65条规定,日本国的行政权属于内阁。第66条第一项规定,总理大臣是内阁的首长。所以,可以说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政长官。

由此可见,一个是政治上的宠物和象征,另一个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二者地位和作用悬殊之大,已经没有比较的必要了。

当然,在实际政治体制下,由于战后日本的国民思想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加之日本天皇千年的统治传统,可以说在很多国民内心深处,天皇的地位还是要重于首相的。这可能也是日本这个所谓民主国家法外治理的另一种注解吧。


鱼渊观沉浮


要说现代日本的话天皇除了是名义上的日本的元首之外没有任何权利,这个与英国有点类似,不过日本天皇能支配的东西完全不能跟英国女王相比。为什么说现代呢?因为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的权利是很大的,实际上天皇的想法左右了日本。


在二次大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美国占领军对日本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所以日本人把麦克阿瑟当作现代日本之父。日本人对美国是又恨又爱,恨是因为美国击败了日本的霸权之梦,爱是由于美国给日本再次崛起的机会。


由于日本天皇在二次大战中扮演的不光彩的一面,麦克阿瑟当局势必要削减天皇的权利,所以战后的日本天皇除了冠个天皇的名号其实没有了任何可以调配的资源,天皇实际仅仅是日本的一个形象而已。



日本的首相是由获胜的党派的党魁担任,日本不直接选举首相,在日本首相的权利明显超越日本天皇,日本首相拜见天皇也就是礼节性的动作,不代表天皇的权利高于首相。


航空爱好者AMR


大家知道,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这个国家的主席或者总统,然而在日本,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都是日本地位非常高的人物,很多人不清楚,天皇和首相究竟哪个更大一些呢?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天皇就是日本最大的一号人物,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皇帝,只要是天皇下令,没有人敢不从,日本所有的权力,统统都在日本天皇手中。并且,在日本国民心中,天皇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们就是为天皇生,为天皇死,心甘情愿保护天皇,天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日本人的精神象征。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加上中国长期的抗战,导致日本惨败,之后,日本投降,但是却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保住当时天皇的性命,另一个是保留天皇制。如若这两个条件美国不答应,他们就会举全国之力誓死抵抗,哪怕日本全军覆没,也绝不投降。

美国觉得天皇在日本国民的心中地位超高,二战的罪魁祸首本应是天皇,但为了利用天皇控制日本人,便免了日本天皇的罪名。但是,美国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造日本,既然不能废了天皇,就得想办法再立一个高官,这个高官就是首相。美国对日本实行的这一模式实际上是参考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当时英国刚实施不久,美国觉得这一模式很适合日本当时的形势,便借鉴了。

在日本,所有大事统统由内阁处理,而内阁的首领,就是日本首相。所以说,日本首相才是日本具有最大实权的人,而此时的天皇,就只有一个称号,其他什么权利都没了。日本天皇的地位就相当于英国的国王,而日本首相就相当于英国首相。日本首相的选择,是由日本国民选举产生,而日本天皇,却是世袭制。并且,日本首相每四年,就要重新选举。除此之外,美国还在日本设立了议会和多党制,跟英国极其相像。

不过,日本天皇仍然是日本人心中的精神领袖,日本上上下下都对天皇极为尊重,这其中也包括日本首相,日本天皇在日本国具有十足的号召力。虽然日本首相才是掌握实权的那个人,但是每次见到天皇,首相也是要行礼的。






PaulGeorgeJr


天皇是日本国家的象征,但也只是象征,在战后就被剥夺了实权,平时从事的都是礼节性的公务。而日本首相则是日本国家的第一实权人物。


你要说谁大,可能所有日本人都会这样回答你,而不会给你一个具体的方向。


在日本宫内厅的网站上,日本给天皇规定的公务主要分三大类,一个是宫中公务,一个是国内巡幸,一个是国际亲善。


宫中公务主要包括(相信大家看汉字都看得懂)



而国内巡幸既包括在东京都内参与全国戦没者追悼式・日本学士院授賞式・日本芸術院授賞式等活动,也包括赴日本各地慰问受灾群众,或者出席植树节,国民体育大会等。


至于国际亲善,则包括各种会见访日外宾,或者去国外参与访问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多是礼节性的公务。不掌握具体的行政实权。


而再来看看日本首相的工作,主要是制定国家战略方针,制定施政计划,对各种政府事务制定行政安排,接见外宾,在国内赴各地参与各种交流、指导工作。


日本的天皇和中国的皇帝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皇帝基本上掌握着绝对的权力,虽然历史上常出现外戚专权、宦官专权而导致的傀儡皇帝,但大部分时候,皇帝有名有实。但日本的天皇,无论在战后,哪怕在战前,很多时候也都是象征性的存在,不掌握实际的权益。


比如历史上的德川幕府时代,200多年里,天皇住在京都,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直到尊王倒幕运动兴起,15岁左右的明治天皇登基,才又把大权给揽回来。


在日本,不少人对皇室充满敬意,但也不是所有人对皇室都有感。比如左翼,一直主张废除天皇制度。


至于对于首相,日本人对政治普遍比较冷漠,对首相的支持率常常也是过山车,一旦支持率跌破了30%,首相一般都会改组内阁,以求民意恢复。



北京不冷东京热


二战以前日本的天皇是实际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无论对内对外重大决策,都是由天皇做出的。包括二战期间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就是日本的欲仁批准和发动的,他是日本侵略者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最大的刽子手!之所以日本战败后,国际法庭没有判处这条恶狗死刑,是美国从其国家战略考虑和日本做的交易而已。二战结束后,日本保留了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其政治架构和英国差不多,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天皇只是国家的象征,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不参与任何对内对外的重大决策,并且实行世袭制。日本的所有实际权利,则完全掌握在由议会产生的责任内阁手中,作为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首相则是实际的掌权者。


晚秋6280960


当年武则天把皇帝改称天皇,她的皇后改称天后,这是为了抬高她的地位,以便垂帘听政,日本人也仿效把自己的皇上称为天皇,而且一直叫到今天,


在二战以前的日本,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威,所有日本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天皇,为天皇而生,为天皇而死,谁不听天皇的被整得很掺。

二战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的前提条件是保留天皇的性命和制度,美国人妥协了,不然他们就跑到山里打游击了,那美国将付出更大的伤亡,中途岛战役美国可是尝过地道战的滋味了,所以日本的天皇,美军决不能动,那是日本人精神力量所在,日本没有了天皇,人还为什么活着?还不如和美军长久战,所以美国妥协了。


美国人让你保留了天皇,但为了避免日本卷土重来祸害人间,天皇被迫宣誓放弃一切世俗权力,而美国决定从宪法开始彻底改造日本,为日本制订了和平宪法,从此日本被限制为一个不许打仗的国家,既然不打仗,那就不能有军队,所以只允许日本建立类似民兵性质的自卫队,虽然现在变质了,大大超出它的职能范围,而它们的安全交给美国保障。

天皇还保留有一些有特权但是已经没有任何实权了,只是日本精神上神的象征,国家交给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处理,民选出首相,然后首相组阁,四年选一次。所以天皇比首相相比,论世俗权力全在首相为首的内阁,论精神号召力,天皇更有号召力,现在首相四年一换,要是古代的世袭将军们,能把天皇在内的皇族整得像乞丐一般,留他一条命就是需要它授权仪式才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