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在华山论剑前,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shine胡杨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三十八期:《射雕英雄传》前传之黄药师的江湖往事。


羽菱君在之前的一期曾扯过东邪黄药师的师承,这几期扯到“华山论剑”,有朋友让我再扯扯黄药师。这一期借此机会延续“五绝”话题,来扯扯黄药师的江湖成名路,看他的邪侠故事。

据羽菱君在《黄药师的师承之谜》中探究,黄药师是在大理琅環福地,得到了当年阿碧整理留下的逍遥派和各派的武学典籍,练出了一身武艺,后来又经过自己的磨合整理创出了“桃花岛武学”,此后以桃花岛主身份行走江湖,人称“邪侠”。



非圣毁祖,邪怪大侠

当年在其二十岁时,黄药师从无量山琅環福地学成之后,并没有返回大理,而是一路北上,来到了他的江浙老家。在浙江西路,非但不应科举,还去打毁了庆元府明伦堂,在皇宫里以及宰相与兵部尚书的衙门外张贴大告示,在衢州南迁孔府门外张贴大告示,非圣毁贤,指斥朝廷的恶政,说该当图谋北伐,恢复故土。

当其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岳飞被冤杀后的十几二十年中,朝廷对为岳飞翻案和鸣冤的声音十分敏感,更对北伐抗金的呼声采取镇压措施,南朝百姓是敢怒而不敢言,北国沦陷区的故国遗民翘首盼望王师有北定中原之日,但无奈南朝当权者自私自利,苟安江南,致北国故民于不顾,也是怨声载道。此时黄药师非圣毁祖,谤骂朝廷,肆无忌惮,说的是老百姓心里想说却不敢说的话,明显就是犯了朝廷的大忌。于是朝中反战派进言皇帝,派兵捉拿黄药师,皇帝惧怕金廷问责,一道圣旨,京城“六扇门”派出几百人马昼夜捕捉,誓拿黄药师。



那时黄药师的武功已有所成,极其自信,他不躲来也不藏,明着现身与那捉他的官兵纠缠。有时将这批官兵引入郊外林中,进入他设计已好的“五行八卦阵”之中,那些官兵不懂奇门,找不着生门方向,在阵里晕头转向,生生就被困在林中;有时又将另一批官兵带到街头巷尾,故作疑兵之计,在街头刚看到他,刚赶过去,他又出现在巷尾,这个巷口有他,另一个巷口还有他,都是一身青衣,头缠青巾,不慌不慢,悠然自处,等抓到他,却又不是黄药师,原来只不过是他找了几个与他身形不差,统一着装,估计戏弄官兵而已;即使是直接在酒馆之中,故意等那官兵来捕,也能让他们一个个从窗门掉出大街,骂他们有心思来抓他黄药师,却没胆量去北伐,等那些官兵爬起身来,再进酒馆,黄药师又已不知去向了又怎捕捉得到他。

几百官兵,劳累了个把月,始终没能耐他如何,临安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送了一个名号给黄药师,称他为“邪怪大侠”。朝廷见徒废人力,奈何不了他,也只好做罢,任他言骂了。

此后几年,黄药师在江浙行侠仗义,多做江湖救急等义举,与全真王重阳就是这时深交,还为王重阳解开了当年林朝英能用手指在石壁上刻字之谜。往后也开始收徒,不过他所收之徒,大多都是孤儿小孩,只有一人只比他小几岁,这人就是他的大弟子曲灵风。

匡扶正义,收授首徒

这曲灵风乃是个出了名的孝子,父亲早亡,他母亲独自一人对他供书教养,他聪明好学,满腹经纶,人叫曲秀才。二十岁那年中了举,本可富贵腾飞,却因为奸臣要招他为婿,其母大义不允他与奸臣有所牵连,污蔑门庭,他就弃官回家,侍奉母亲。那奸臣势大,见曲秀才不从,竟然派人去他家中,将他母亲杀害,又将曲秀才抓住,污蔑他杀了自己之母,就要锁行问罪。



曲秀才手无缚鸡之力,眼看母亲被杀,心中悲痛欲绝,就想一头撞门,一死百了。那奸臣之人,本来就是要折磨他来泄愤,哪能容他自寻短见,曲秀才寻死不得,无能为力,只有被扣上刑具,琳珰被抓上路了。行至密林,黄药师刚好路过,见此惨状,当下就解决了那几个奸臣爪牙,又帮曲秀才购买棺木,安葬了他的母亲。此事既然被他黄药师所遇到,就没有轻易放过的事情,他虽然漠视传统礼教,然却最敬重忠臣孝子,据他所说此乃大节。他看曲秀才是个忠孝之人,就想替他报杀母之仇,但那奸臣势大,走司法已是不能,就只能以江湖手段来了结此事了。

这奸臣平日欺压良民,没有此事,黄药师也早想教训他,此次大事,草菅人命,就更非杀他不得。当晚,他就潜入那奸臣府中,将那狗官的人头袅下,不知不觉,直至天明,他府中之人才发现他早已毙命,呼告官府,城中百姓却无不称快,只是不知道是黄药师所为罢了。

黄药师回到曲秀才那里,曲秀才看他武功高强,看自己熟读圣贤之书也不能为民谋福,就想随他学武,他日也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只是这曲秀才只不过小他黄药师几岁,黄药师起初并不答应,但后来他认为拘于礼节不是他一贯的行事作风,又想到那奸臣一死,这曲秀才肯定脱不了干系,倒不如带他离开,于是就答应了曲秀才,收他为徒,并为他改名曲灵风。此后他在江湖救急中,又收留几个小徒弟,分别就是陈玄风、武眠风等人了,这些徒弟无一不是孤苦无依的孤儿,像武眠风被他收留时只有七岁,冯默风更小,因此他跟这些徒弟情同父子,弟子们对他始终尊敬,即使是后来被他赶出师门,依然无怨无悔,而他所收的梅超风却是在他“华山论剑”获得“东邪”称号之后。

师徒之恋,若隐若现

这梅超风原名梅若华,不幸父母相继去世,她的伯父、伯母收留了她去抚养,在她十一岁那年,用五十两银子将她卖给了上虞县蒋家村一家有钱人家做丫头。梅若华年纪虽小,却是长得亭亭玉立,第二年,蒋家老爷因看中梅若华美貌出手调戏,却被那蒋家夫人给撞到,说她梅若华勾引老爷,不但恶打她还要将她毁容。所幸黄药师此时外出,路经此地,救了梅若华,教训了蒋家,又已一百两银两帮她赎身,收她为徒,为她改名为梅超风,将她带回桃了花岛。



只是随着梅超风长大,三年中对黄药师又侍奉关心备至,黄药师此时尚无妻室,对梅超风甚是依赖,渐渐竟爱上了这个徒弟。黄药师虽然历来轻蔑礼教,但在当时理学盛行的年代,此等越轨之事为世人所不齿,他也担心在江湖中有毁清誉,因而只能压制心中之情,时常感叹,对欧阳修的那首“江南柳,叶小未成阴。十四五,闲抱琵琶寻。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也不知书写了多少遍。(注:当年欧阳修道德文章,举世钦仰,然而就是因为这阙《望江南》带有爱他小外甥女之嫌,给朝里御史们攻击,最后辞官。)

黄药师最终还是压制住了这份情爱,又三年之后,在梅超风十八岁时加,梅超风跟陈玄风暗生情愫,被同是喜欢她的曲灵风吃醋告破。黄药师却一气之下,打断了曲灵风的双腿,将曲灵风赶出师门,这其中多有他袒护梅超风之意,这情意直到他娶回了冯衡(黄蓉之母),才多少终结。



冯衡是个才女,满腹经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其实也只有她才能配得起黄药师傲人的才华。她跟梅超风同年,甚至比梅超风还小几个月,黄药师带回了她,也带回了他俩刚从周伯通手里骗来的两本抄录的《九阴真经》。但这《九阴真经》却引来一场大变,致使了桃花岛的最终没落。

一次醉酒后黄药师吐言“再没人胡说八道,说黄老邪想娶女弟子做老婆了吧?灵风呢?我不怪他啦!他人好吗?腿怎样了?”梅超风听到这句话,转告了陈玄风,他们的重点却是在后半句。他们担心师傅要带回曲灵风,曲灵风一回,他陈玄风肯定没命,于是就跟梅超风两人偷出了那下半部的《九阴真经》,逃离桃花岛而去。黄药师失去半卷《九阴真经》,梅超风背他而去,迁怒他人,冯衡为了丈夫不顾临盆,再次凭记忆默写此经,心力衰竭,最终产下黄蓉之后,命丧黄泉,黄药师一怒之下,竟将门下弟子,全部挑断腿筋,全部逐出了师门,桃花岛自此中落。周伯通追逃经书而来桃花岛,也被迁怒,打断双腿,困在桃花岛十五年。后来梅超风因救他而死,黄药师重新收她为徒,也后悔当年将弟子赶出桃花岛,致使后继无人,那就是后话了。



黄药师自负多才,行事诡异,蔑视礼教,却在女徒弟上甚难自拔,后来还因为杨过敢娶师傅小龙女而对他钦佩不已,实是多有感叹。倘若没有此事,门下弟子自始至终,那桃花岛是否又会另是一种光景呢?

前期回顾:

第三十七期《南帝段智兴的江湖往事》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金庸小说的“世纪新修版”修订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小说中此前产生的一些BUG,另一方面,老爷子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好的传世,主动放弃了一些价值观,将作品看起来更加政治正确。在这个系列的修改中,黄药师故事的始末,让我们真正觉得,世纪新修版更像是老年痴呆版的改写。

相信在世纪新修版出来之前,黄药师如果说自己装逼是天下第一,恐怕没人会否认。为什么这么说呢?

1. 黄药师来历不明。

在三联版中,没有人知道黄药师此前是干嘛的。所以在《剑桥倚天屠龙史》一书中,作者曾经开过脑洞,认为黄药师其实是逍遥派的后人,至少从专业上说,金庸小说没有一个人比黄药师更适合当逍遥派门人。

2. 黄药师足够痴情。

在三联版中,黄药师只爱老婆阿衡。为了这个黄药师又是造船,又是吹箫。设计了一连串殉情的方法。

3. 黄药师其实不爱说话。

我们会发现,黄药师的内心戏其实非常足。

比如在烟雨楼,柯镇恶一口唾沫吐在黄药师脸上,这时候大家都十分不安。但黄药师只说了一句话:我黄药师是何等人物,岂能和你一般见识。然后就走了。

可以说在《射雕》里,和黄药师互动最多的,其实是洪七公。

但是,新修版将这份高冷直接弄垮了。


首先 就是黄药师和梅超风的爱情:

被曲灵风撞破他和梅超风的“感情”之后,黄老邪气急败坏,不停的解释自己和梅超风没关系。还赶梅超风和陈玄风出门。甚至后来曲灵风还回忆了这么一段:

有一次黄药师喝多了,趁醉说了一段“再没人胡说八道,说黄老邪想娶女弟子做老婆了罢”

别闹了,黄药师根本就不在乎和人解释好吧。

最直接的在桃花岛,黄药师明明和洪七公更投缘,但又如何呢?反正不待见郭靖也不明说,想办法把女儿嫁给欧阳克是正经。

于是我们看到,在老爷子的努力下,三联版的黄药师其实并不是新修版的黄药师。狸猫,换太子。

新修版的黄药师才是正儿八经的政治正确,爱国青年出身,性情还十分温和。

只不过这么一来,除了黄药师的逼格倒塌之外,

跟着一水的曲灵风、冯衡、陆乘风……这一群人跟着黄药师形象的变化,也开始倒塌了。


酒骑风


跟着羽翎君凑热闹。在看过一诺以前文章的朋友应该记得一诺曾经讲过,黄药师的师傅乃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篇论证。

我们今天就按着这条思路往下说。话说黄药师从辛弃疾那里学业有成之后。见到辛弃疾一生郁郁不得志。一腔热血也就慢慢被磨灭掉了。本来按着他师傅的思想,要报效国家的,现在看到暗弱的南宋朝廷,不仅没有重用一些有能力的武将,更将他们一个个贬谪。满足于一味求和,赔款的状态,二十多岁的黄药师心里收到了不小的打击,脾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辞别师傅之后,黄药师想的是既然报国无门,无法兼济天下,就只能独善其身。这时候的他想的是王维那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曾经到过秦岭也想在这里了却一生,但是此时的秦岭已经属于宋金两国主要战场,想在此处安安静静弹琴吹箫,写诗下棋显然已经不可能。在这里他看到了士兵们对待金国的态度,也看到了士兵对待宋人的态度。黄药师一生不好杀,遇到不平的事,就喜欢教训他们一下。

他在游历过程中,时常教给一些贫弱的百姓一些拳脚功夫以让他们得以自保。如此寻找几年之后,不经意间黄药师已经名满江湖。而此时正是江湖出现了一部九阴真经,许多江湖人物为了这本经书送了性命。这倒是勾起了黄药师的兴趣,暗中探听各种有关九阴真经的下落。在这时他认识了一位叫冯蘅的女子,此女过目不忘,博闻强记。几次对弈,弹曲下来二人渐渐有了好感。黄药师对冯蘅说了自己的来历和想法,冯蘅说找到隐居的地方这有何难。汉口转船,不需一日功夫便可到达,那里有一处无名小岛,几年前无意间我曾经到过那里,那里风景秀丽,倒是一处隐居的好去处。黄药师听从冯蘅所说,二人来到桃花岛。黄药师喜出望外,由于冯蘅特别钟爱桃花,黄药师便在岛上,遍种桃花,并把岛以桃花为名。

一日二人闲聊,说起江湖人物,冯蘅说,你可知当下武林谁最厉害。黄药师摇头。冯蘅说当今武林,有四位最近几年名声鹊起,但是这四位却不在一处。南垂以大理段智兴为最,西域以白驼山欧阳锋为首,黄河以北历来为丐帮所据,当下新任帮助,姓洪行七,无人知其真实姓名,只以洪七来称,江南一带有终南山王重阳最省,如按当下来说唯独东方无人称是。黄药师此时已经明白冯蘅的心思。于是决定再出江湖,争夺这九阴真经。

随着在江湖走动,名气也越来越大。一日游历到华山,不禁感叹北宋寇莱公的,诗句之精妙更感叹天公之作的华山之险。为时已晚不得不下山投宿,决定明天必上华山之巅,正此时有几位在酒楼上说起九阴真经,原来四个人正是冯蘅所说的几位人物,为争夺九阴真经而动起手来。黄药师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热闹。跳出来哈哈一笑,几人见有人来。便停住了手。黄药师说,既然为争夺九阴真经,如此至宝只能天下第一的人物才配拥有。而此处恰在华山脚下,我们何不约定日期,在华山之巅来一次,君子之争。得胜者不仅可以得到九阴真经而且可以公认天下第一。比如此争来夺去岂不更好。几人见黄药师气度不凡。话也颇有道理,于是各自称是。并约定七月十五华山之巅。

以后的故事就不必细说了,大家可以参看射雕英雄传。从这次华山论剑之后正式命名为五绝,王重阳公认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