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見安徽:安徽古橋在說著自己的故事

在古代建築中,橋樑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幾千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修建了數以萬計、奇巧壯麗的橋樑,這些橋樑橫跨在山水之間,即便利了交通,也裝點了山河,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標誌之一。

安徽山川眾多,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穿境而過,時代以來,能工巧匠逢山開路、遇水建橋,留下大量古橋,有的迄今保存完好,有的仍在發揮作用,它們不僅服務當地百姓,也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寧國永福橋

寧國素有“小小寧國縣,大大河瀝溪”的傳說,而河瀝溪最顯著的標誌就是永福橋,現名河瀝溪大橋,自古就是橫穿“江浙之孔道”。

從古至今,永福橋可謂是命運多舛。

休寧登封橋

登封橋坐落在休寧縣齊雲山巖前鎮的橫江之上,為登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齊雲山的必經之路,因此登封橋便成為吉祥之地,俗諺語稱“登封橋上望一眼,高瞻遠矚福不淺;登封橋上走一走,延年益壽九十九”。

歙縣太平橋

太平橋又稱河西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為16孔拱形石橋,全長268米,寬7.1米,高13米,是目前安徽現存最長的古石橋,素有“千里江南第一橋”美譽,它是古代婺源、祁門、黟縣、休寧等縣進入徽州府治的要道。

歙縣紫陽橋

紫陽橋位於徽州城南漁梁壩下游約150米,橋的北端是新安關,為安徽第一關,因地處紫陽山麓而得名,橋全長140米,八墩九孔,寬10米,橋高14米,目前尚是安徽最高的古石橋。

歙縣萬年橋

萬年橋建在歙城北門外,過去是通往太平,抵達省府安慶的要道。明代萬曆元年興建,橋洞九孔長150米,高10米,建有9孔。

滁州廣惠橋

廣惠橋,俗稱西橋,在今滁州市區四牌樓街和古樓街交界處,自西向東跨西澗之水。相傳建於東晉,記載始建於唐代永徽年間。廣惠橋為三孔石橋,中孔跨徑8米,兩邊孔跨徑6.3米,橋長33米,兩端寬9.8米,頂寬3,米。

渦陽遺履古橋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安徽省文物局派專家專門來到現場考察,認為此橋是皖北地區規模較大的一座石拱橋,確定其建成年代為明中期。

宿州九孔橋

九孔橋坐落在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唐河上,是宿州市最古老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石拱橋。九孔橋,設計巧妙,全長達到120米,寬5米,每拱跨度3.5米,文物保護價值較高。

青陽南流橋

南流橋位於青陽縣陵陽鎮東街,自古就是來往徽州、安慶、黃山、九華山的要道。南流橋始建於宋代,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全長45米,寬5米,高7米,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