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的今天,一名年輕僧人縱火燒毀京都金閣寺

1950年,7月2日凌晨,京都市的消防局接到火警報告:位於上京區的“鹿苑寺”起火了。

等到消防隊員趕到現場時,鹿苑寺裡的舍利殿正燃燒著熊熊大火,向外冒出股股濃煙。火勢太大,已無從下手救火。

1950年時的火情警報器,雖然不像現在,普通人家安裝到戶,但鹿苑寺內安了7個警報器。發生火災的兩天前的6月30日,這7個警報器的電池剛好都因燒焦,導致使用故障,未能在後面起到火情警報作用。

鹿苑寺住持與警方在火災現場

警方對火災現場進行調查取證:最初的起火點,平時存放寺裡的被子褥子,沒有火源。因此懷疑人為縱火,逐一調查鹿苑寺的僧人、工作人員。發現一名叫林承賢的見習僧失蹤了。

7月2日當天傍晚,在鹿苑寺的後山找到他。找到時,林承賢已經吞服安眠藥,並切腹圖謀自殺。警方以縱火嫌疑將他逮捕,送往醫院急救,後傷勢好轉,留下了一條命。

有大字型的左大文字山裡找到縱火犯

這場火災沒造成人員傷亡,但鹿苑寺720多年的歷史幾乎全被葬送在大火裡。

說鹿苑寺,可能一時想不起是何方神聖。它有一個世界級知名度的別稱——金閣寺。

在中國觀光客心中,金閣寺還有另一個特殊意義:一休哥故事的發生地。

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和一休哥

雖然1994年,金閣寺順利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但作為室町時代前期北山文化代表性建築的舍利殿,以及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木像,兩大國寶級文物均被燒燬於那場大火。

足利義滿木像

對照火災前,金閣寺原本的樣子,怎一個唏噓可了。

著過色的金閣寺老照片

實習僧林承賢為什麼要縱火?他後來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林承賢的父親也是一名僧人,在鶴舞附近小漁村的一座小寺廟裡當主持。常年體弱多病,到林承賢上中學時,病情惡化。為了兒子今後的生活,父親給素昧平生的金閣寺住持寫了一封信,懇請將兒子收作徒弟。

金閣寺不僅在宗教、文化層面獨領風騷,明治大修過後,它通過向遊人開放創收,是如假包換的“金”寺廟。當時的金閣寺有一項新人培養制度:徒弟中的佼佼者,可由寺裡出資,供他上大學。

著過色的金閣寺老照片

金閣寺住持收到信函後,同意收下這個沒見過面的徒弟。林承賢就這樣,以見習僧人身份進了金閣寺。不久,林父過世。

主持沒有食言,林承賢從相國寺內的禪門學院花園中學畢業後,寺裡出錢,送他去大谷大學繼續學習佛教專業。出身僧侶家庭;從小由寺方培養;佛學成績優秀,住持和尚對他報以厚望。

電影《炎上》裡的林承賢與老和尚

只是林承賢有個與生俱來的缺陷——嚴重口吃,為此沒少被同齡孩子欺負。口吃令他自卑、內向,不善交際。

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格缺點非但沒能改善,反倒更加嚴重。上了大學後的林承賢,覺得自己一定很不招周圍人待見,寺里長老們也肯定很討厭他。本來成績優秀的他,到了大三,成績掉到墊底位置。再之後,他去上學的日子越來越少。

做功課的僧人們

曾經,學業優秀是林承賢的唯一武器,可讓他在諾大的金閣寺裡擁有一塊棲身之地。

什麼時候起,學業一敗塗地,在他的眼裡心裡,周圍沒人看得起他。偏偏母親自從喪夫後,搬家來京都,將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

電影《炎上》中的林承賢

對揹負著父輩期望,潛心學習佛教的林承賢來說,他既是金閣寺資助制度的受益者,又是金閣寺經濟創收機制的質疑者。

靠著眾多遊客帶來的鉅額門票收入,金閣寺紅紅火火。然而內部,僧人們的地位還不如運營創收的工作人員。與他所理解的宗教信仰、僧侶作為之間,出現無法填滿的溝壑。

電影《炎上》

孤獨、焦慮、困惑、迷茫……所有一切交織一起,林承賢的內心彷彿剎車失靈。他想報復社會,震驚社會。他選擇放火,毀掉金閣寺,也毀滅自己。讓世人知道,他厭惡這個世界。

電影《炎上》

不過,等他把火點燃後,又害怕了。沒按原計劃,在舍利殿裡,與那座國寶級文化建築同歸於盡。他逃出火場,奔去寺廟的後山,情緒稍平緩後,吞下安眠藥,剖腹自盡(未遂)。

電影《炎上》中的林承賢

案發後,警方將林承賢的母親請來警局問話,以便更加詳細瞭解他的作案動機。得知兒子犯下滔天大罪的母親,精神遭受重創。警方見她狀態堪憂,為防止出事,把她親弟弟叫來陪在旁邊。

可惜,在回去親弟弟家的路上,林母撞火車自殺身亡。

電影《炎上》中的警察

1950年12月28日,京都地方法院判決林承賢服刑7年。林犯案時,就已患上精神分裂症。入獄後,精神分裂症狀愈發嚴重,同時,肺結核病發。他被預警送往監獄外醫院就醫。

1956年3月7日,沒能等到27歲生日的到來,林承賢病死在接受治療的醫院。

林承賢入獄的那幾年,時任金閣寺住持和尚的村上慈海,為重建金閣寺四處奔波籌款。他斷不能接受金閣寺毀於自己這一代的結果,而當時社會多是批判他的冷言冷語。因為那個毀掉國寶,毀掉文化縱火犯是他親自收下,並培養多年的弟子。

金閣寺住持:村上慈海

慈海兩年多的奔跑沒有白費。通過國庫撥款、京都府補助、信徒善款、京都本地經濟界捐贈,共籌得3000萬日元(現在價值6億日元),重建工程終於得以正式開工。

幸運的是,金閣寺在被縱火燒燬的46年前,也就是明治年間,曾經歷過一次大規模解體式維修。當時的圖紙被完整保存了下來,給重建金閣寺提供了重要參考。

掃地僧人與不遠處正重建的金閣寺

在當時最權威的建築學家與傳統建築工匠們的智慧結合下,剔除掉後世修復時,有違創建之初設計的地方。讓重生的金閣寺接近最初的樣子。

運木材進京都

老工匠指導監督木料組合搭建

重建中的金閣寺

被燒燬前的金閣寺,看上去黑乎乎沒有光彩,只當是陳舊使然。被燒燬後,在遺留下來的古木材上發現,創建初期的金閣寺外壁是有金箔的。

於是,耗費3年重建的金閣寺,忠實再現了它“金光閃閃”的本來模樣,成為我們一般認知裡的京都金閣寺。

火災中倖存下來的鳳凰像,被工匠們精心修復。

涅磐重生的它,現在佇立在金閣寺頂上,端詳人世間的痛苦快樂。

林承賢與其母合葬於老家舞鶴的墓地,有人打掃拜祭放花。

時任金閣寺住持的村上慈海,1985年圓寂,享年83歲。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瞭解更多島國新鮮內涵八卦,敬請關注!

這裡是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