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一天的时间却做不了多少事,有什么好的时间管理建议么?

叶昌辉


题主说总觉得一天做不了多少事,那么你想做什么事呢?

首先,你需要列出自己每天有多少事要干。将它们写在本子上,然后规划时间。先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

第一次做规划的时候,你可以先少给自己安排点事情,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每件事情需要花多少时间。如果你安排的事情多了,自己做的事情非常匆忙,又没做完,你会有挫败感的。后面你就可以不断缩短时间,给自己一点压力。

其次是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就可以尽可能更多的做事情。比如做基础性的工作应该是轻车熟路了,我们应该找到一个通用的简便方法,缩短工作时间。如果是创意性的工作,那么我们需要先思考,找到正确的行动方向。

接着是少干无用的事情。比如闲聊、看电视剧、打游戏等。这些事情非常容易使我们沉迷其中,干完你就会很难集中注意力到正事上。因为正事的难度一般比较大,你就会想要逃避。

最后,如果你做的事情是没有多少价值的,那么可能你干再多的事,尤其是琐事,你就会觉得好像啥也没干。所以,建议多找点价值高的事情做,最好是能长期坚持,这样能给自己一点鼓励。

你一件一件地去做你写下来的事情,不要总是想着后面还有好多事情没做,你越想心情越烦躁越不想做,于是需要花费的时间越长。你就会印证自己最初的想法,觉得自己果然不适合努力,慢慢与他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时间管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意志力和智慧的体现,我们要学会去控制自己,学会成长,接纳成长。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忙碌了一天,当工作结束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做好。

因此我给大家三个解决方案,

第一个就是要去查看一下自己的时间到底浪费在哪里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每天的很多时间都是用刷微博看微信聊天,或者说会在不断的开会和无谓的沟通中度过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首先将自己的日程表拿出来,去看一下自己到底在哪些事情上花了多长时间,而花的时间到底有没有成果?如果成果显著,那么以后要继续这样做,如果发现,成果非常的差,那么就要去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并且避免那些在我们工作过程当中刷手机聊天的动作。

第二个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会发现每一天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杂事,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到底哪一些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大,对我们自己提升,效果好的事情,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将这些不费脑子的杂事做完,然后集中最大的精力去完成这些对于我们效果更加有效的事情。

第三个就是要制定自己的长期目标跟短期目标

每个月的月初去制定,我这个月到底要完成哪些重要的性格事情,然后进行目标分解。

我每周每天到底要完成什么样的事情,例如每天上班前就将今天必须要完成的三件最重要的事项写下来,然后再将其进行了拆解,然后每天完成一件事情,就划掉一件事情直到当天所有的重要事情全部完成。

同时也要满足月度目标,那么这样的话,当你有了目标,当你有动力。

你每天完成的工作量都一定会令自己满意的。

关注“人生逆袭”,一起超速进步!


朱少锋


每个人的工作环境和情况各不相同,所需要的建议也不太一致。尽量从大的方面聊上几点:


以周为单位进行规划


在进行日程安排和事务规划时,不要按日来安排任务,尽量以周为单位进行规划时间。确定每周的工作重点,去分配任务到不同的时段中。

尽量列出下周能想到的所有工作任务,按80/20法则来划分任务的权重等级。估计出每个任务所需的大概时间。

重要任务

常规的日常任务

突发紧急任务

各种琐事(标记出可以拒绝、拖延)


一周是168小时,常规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一般可以额外增加20-40小时工作时间。计算一下当前任务所需的工作时间,进行任务和时间分配。

在进行日程安排时,优先以重要任务为主,不要把时间安排的过满,在留出三分之一的弹性时间来用应对意外。

每周结束时,需要对本周的日程安排做下回顾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想出解决办法,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下周的日程安排中去。


留出不被打扰的整块时间


每天一定给自己留出几个固定的整块时间(半小时、1小时),原则上要求这几个整块时间,不能被干扰,包括网络、手机和人物的干扰,利用这几个整块时间来完成本周的重要任务。

在这几个整块时间中集中注意力,一次一个任务,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只要你开始习惯这种工作方式,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明显的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最容易安排出来的整块时候是早起后的半小时到1小时以及到工作公司后的一个小时,在这个时间段,一定要远离社交媒体、新闻等网络干扰,手机电脑都要取消各种通知提醒,静音。

在上班过程中是否能安排出不被打扰的整块时间,要看具体的环境和工作习惯,比如以前我经常喜欢,把手机留在办公桌上,拿着笔记本电脑找到空的会议室,工作1-2个小时。

不被打扰的整块时间越多,你的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在这个时段内,尽量只做重要任务,而不是突发的紧急任务。

要是你一天中一个不被打扰的整块时间都安排不出来的,你的工作效率会很成问题,任务完成的质量也会比较差。

让你的同事们了解你的工作习惯,不要整块时间来打扰你。


优化好你的日常事务


每个人都有大量必须完成的日常工作存在,合理的优化和控制好日常事务是时间管理的基本项。

列出你的日常事务,想办法去量化每个任务,比如标记出每个任务所需的资源、场景、人员、时间、步骤和完成质量。

看看这些日常任务,安排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哪个更适合。是否可以进行优化或合并,在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减少任务完成的步骤和时间。

比如:

把某一类别的事务批量完成(批量打电话/发邮件)

通过模板、脚本等方式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执行。

EXCEL的公式和VBA编程的功能很强大

哪些任务可以授权、指派给别人,或者请人帮助完成某一部分

同事之间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协作或办公

拒绝跟你无关的工作

用新的软件或方式来节省时间

你可以开动一下大脑,从量化你的事务开始,用各种方法进行优化。


最后


这三个建议,都是可以反复的进行迭代和复盘的,只要找出自己的不足,几个月之后,工作效率很容易会提升几倍。


欢迎关注,我是战隼,时间管理/习惯和阅读专家,帮忙你从阅读到行动,通过100天培养好习惯,每个回答都是干货。


战隼


作为一个进行了六年时间管理的人,我真切得感受到,虽然时间管理的方法,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很多都不太好用,主要是太繁琐,实施不了多久就会放弃。

那么,找到一些真正有效且很容易实施的时间管理方法,就很有必要性了。因为很容易能形成习惯。



要事第一

这条你一定已经听烂了,而且看了标题你就知道讲什么。

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必要讲,或许会比你原先理解的深刻。

怎么使用:

当同时有多件事的时候,重要的事优先做。

当同一件事有多个环节的时候,重要的环节优先处理。

也可以和二八法则同时使用。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进行评估。

你可以这么问自己:

001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002我想达成什么效果?

003我是否达成了我希望的效果?

004如果没有达成,我为什么还在做它?

005我做的事情中,哪些事情给我带来了80%(主要)效果,哪些给我带来的效果很小?

006我每件事分别投入了多少时间?

007效果高的事情上,我投入的时间够高么?

008效果差的事情上,我能减少时间投入么?

009效果不好,投入时间多的事情,我是不是要放弃?

010效果又好,投入时间又不算多的事情上,我是不是要进一步增加时间投入?


毫不夸张的说,用好这十个问题,效率能提升十倍以上。


列清单

这条一定也听烂掉了。

但你一定没有理解准确,也没有用好。

不列清单的坏处?

001大脑缓存有限,同时把太多东西堆在大脑里,大脑会死机的

002如果不把事情写下来,大脑根本无法分析

003一堆事情都放大脑,大脑会一直感觉非常焦虑,总觉得还有啥没做,总觉得还有好多事

004这种感受,会让你无法专心做当下的事情

005人的记忆是有缺陷的,很容易健忘

每一条,都足以让你开始列清单了。

列清单的好处?

001解放了大脑,让它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大脑是cpu,不是硬盘,是用来运算分析的,不是用来存储的

002清空大脑,你才能高度集中地做手头的事

003避免大脑健忘的问题

如何列清单?

001清单分为检查清单和执行清单

002当一件事有很多注意要点的时候,把这些点罗列下来,做这件事的时候,一件一件比对,就是检查清单

003日常要做的事,全部罗列下来,就是执行清单

004执行清单罗列完后,先划掉没啥意义的事情,从投入时间和产出效果上,进行评估

005五分钟内能做完的,立刻先做,能增加成就感

006做掉一个,划掉一个,能增加成就感,看着都爽



流程化

是什么?

经常要做的事,都是会有一定流程的。写下这些事的流程。

怎么做?

001当做一件会反复做都事时,脑中想想,会有哪些明显的步骤。

002按顺序写下这些步骤,越细越好

003每个步骤都能根据实际执行时的情况,进行闭环优化

004越多的环节,越容易进行优化

005将同类型的事情一起做

006能省略的环节,果断砍掉

007能被替代的环节,选取更好的方式替代

008能批处理的事情,批处理

流程化的好处?

001流程化,让一件事变得极为可控。你想把一件大的事情优化,会难以下手

002但是当你流程化以后,针对每个细分环节进行优化,就会很容易

003流程化出来以后,你的大脑才能针对性地思考、分析、优化、迭代。从而很好地发挥大脑功能,而不只是摆设



其它时间管理方法,我的使用感受:

其它方法

001时间日志

方式:把每天做的所有事情所花时间,记录下来。

评价:有很大好处,但太麻烦,几乎不能坚持下来,弃。

002四象限

方式:把事情分为,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

评价:效果不太好,也不容易分析,过程太繁琐,弃。我想没什么人坚持用这点吧?

003晨间日志

方式:每天早上写日记

评价:对于很多人来说,早起尚且困难,不迟到尚且困难,还写日记???弃。

004番茄钟

方式:把大任务分割成一个个25分钟的时间块。定25分钟时钟,连续沉浸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

评价:这个年代....别说25分钟,5分钟的无干扰时间,都找不出。虽然道理没错,只是几乎完全无法实施,很容易做几次就懒得做了,弃。



顺便介绍些时间管理工具:

时间管理工具

001Things - 老牌优秀的 GTD 神软

确实很好用,每个细节都很完美。除了价格有点贵。。68元。

002锤子便签

界面十分优美,也很简洁。支持待办事项。支持富文本编辑。编辑性很强,很容易分享。

适合用来列清单。

003幕布

结构化思考利器,一键切换思维导图。适合写做事流程。很简约,很好用。而且免费的基础功能基本能满足所有需求。


你的赞很轻,给予的鼓励,却很重。


学霸文彬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会遇上一个问题,也是大众都想解决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情况所有不同,所以很难给出明确具体的答案,但是下面给出的一个书单,相信觉得对大多人来说都是很多帮助的,如果您想改变现状的,就一定要花上几分钟看完这篇回答。

第一、首推便是《番茄工作法》。

很小的一本书,不是很厚,但是书中提高的番茄工作法真的很实用。对于有拖延症的人来说,可谓是一剂良方。

第二、《精力管理》

这本书详细告诉大家什么是精力、精力的特征、我们又当如何利用精力和恢复精力。

第三、《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

记得有网友写过一句话对它的评论:读过它,可以再生。

这本书主要介绍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第四、《搞定:无压力工作的艺术》

这是一本经典的时间管理书籍,这本书会指导你走出规划和执行工作的泥沼,教会你合理规划和细分任务,让工作走上良性、高效运行的道路。

第五、《习惯的力量》

这本书告诉大家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如何改掉坏的习惯、培养好的习惯。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sunny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事实,做的事情多并不代表就做得好,看似忙忙碌碌,也有可能是因为抓不住重点,所以效率低下。
真正高效的人关注的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事情的数量,所以如果想要利用好时间,你必须清晰明确地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然后用自己精力状态最好的时间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方法。
我给你的建议有以下三点:

1、为你所做的事情赋予重要意义

你之所以觉得一天的时间没做出什么事情,其实是因为你做的事情都太没有成就感了,有时候甚至会怀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有句话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的你也永远没办法说服一个没有动力的人。

你只有想清楚了自己做这件事情背后的真正意义,才能促使你产生更多的动力。

2、删掉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每天虽然看起来做了很多事,其实都是像救火队员一样到处奔波,这样只能是低水平的勤奋,最后感动了自己,但效率仍然很低。
那些对自己目标没有直接意义的事情都删掉吧,一张脏乱的桌子会让你忘记桌面本来的颜色,你只有把不重要的事情删除了,才能发现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

3、从小处着手,不断调整

不要总是想着“憋大招”,小的行为也可以让你有大的收获。
当你把任务进行拆分后,你会看到自己完成每个小目标的喜悦,这种成就感会代替原本那种无所事事、低效无聊的一天。
看见自己的进步,是激励我们不断行动的最好方法。
没有目标的时候,哪个方向都是逆风,你不搞清楚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学再多时间管理方法也是没用的。
所以停下来,好好反思总结一下,然后再次出发吧~
我是头条号作者欧阳芊双,专注于个人成长和效率提升,如果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关注。

欧阳芊双


一天的时间做不了多少事,我猜题主说的是周末咯?

关于周末的时间管理,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答案,介绍了新东方艾力老师提出的“34枚金币管理法”,这个方法非常适合上班族在周末合理规划时间用度。

刚刚忽然又想到一些关于周末时间管理的关键点,是很多人都容易忽略的,跟题主分享一下。

学会早起

白领上班族们到了周末就容易一睡不起…… 在周末的两天格外的骄傲放纵,恨不得下午起床。我看过一本书叫《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是个日本人写的。

4点起床的事情我并不陌生,以前看村上春树自传,他说自己每天四点起床,已经坚持好多年了。凌晨4点-上午9点是他的固定写作时间,然后一整个白天和下午都是听听音乐、跑步、处理工作室事务……这样度过的。

当时看完之后非常佩服村上的意志力,而《4点起床》那本书里写到:

成功人士与不成功人士之间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我夺么想当一个成功人士啊啊啊啊)

所以我也学着早起,但是4点实在是过于变态了……

经过训练,我现在可以做到6点起床,也已经养成了习惯。

每天早上有时间亲手做营养早餐,有时间画个美美的妆,有时间挑选、搭配衣服,甚至还有时间看电视……

而周末6点起床,能撬动的好处更大。

本来周末就有大块的时间可以利用,早上忙活完早餐之后也就8点,我的一天从8点就开始了!

别人还在睡大觉,我已经开始成长,提升,赚钱辣!!!!

有木有觉得好赚啊!!!

学会统筹

我一般是这么统筹规划周末时间的:

早饭后我会抽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规划一下今天干什么。

把一天的行程列好之后,考虑一下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如:

如果要坐车出行,那我可以带个Kindle在路上看,这样“读书”就不用另做规划,在路上就完成了;

如果要开车出行,那我会提前下载好自己喜欢的有声读物,在开车的时候代替广播来听。

其实统筹这件事,就跟泡茶差不多。

设想一下,你想喝茶,现成的茶叶,茶具没洗,没开水,这时候最优方案是什么?

先拿水壶去烧水,在等待水开的过程中,洗净茶壶茶杯,准备茶叶,这时候水刚好开了,将开水倒入茶壶,就有茶喝了。

统筹与其说是一种方法,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你对时间有多重视?是不是在珍惜每分每秒?

弹性管理

我们的生活是不可能每天都按照计划进行的,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干扰,就算没外人干扰,我们也会自己干扰自己,比如我呢,我总想吃东西……稍微干点什么事情就饿……烦死……

“小插曲”是不可能完全离开我们的生活的,不能反抗,不如好好接受吧。

就像我们互联网公司很多都会实行弹性工作制一样,我们周末在家也可以模仿这种方法。

举个例子。

我写着写着东西,忽然有不能得罪的金主爸爸要跟我沟通事情,那我肯定要放下手头的东西去应付他,但是,我会记录下这一截被打断的时间,在紧急的事情处理完毕之后,把这段时间再加到原有的计划中,继续进行。

所以弹性管理可以这么理解:

在公司里,弹性工作制,弹性的是时间点(8点还是10点打卡不跟你计较),但是工作量和总的时间长度并不弹性,这些是必须完成的,没得商量的。

周末在家也是一样。如果你有必须完成的事情,中间被迫打断,也不必过度懊恼,在当天把这段时间加上就OK,只要那件“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能做完就好。

就补充这么多罢,祝好~

作者:吉姆妮,一个心里只有工作的女子

微信公众号:吉姆妮( jimuni369 )

年轻人的逆袭干货 || 成长秘籍 || 实用书单 || 升职技巧 || 励志暖文
都给你准备好了,快上车~~~
求赞 ❤ 求关注 ❤
微信公众号:吉姆妮( jimuni369 )



吉姆妮成长日记


其实想做好时间管理,首先必须先清楚,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时间管理的目的除了要决定你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什么事先做什么事后做。

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变动性。 知识经济时代,有各种时间管理的方法,比如书籍,课程和工具等等,无论哪种方法,你都必须意识到如何去合理分配、有效利用时间,最终达到目的!下面提供一些适用的且很流行的方法:



1.三只青蛙法

三只青蛙法则是美国作家博恩·崔西在他的一本书《吃掉那只青蛙》中首次提出的。他在书中把青蛙比作我们面临的最大最重要的那一项工作,同时也是我们往往会拖延不做的事。所以他在书中建议我们,每天早上先列出今天的三只大青蛙,然后安排在早上最有精力的时候,把这些丑陋的青蛙按照最丑,次丑,一般丑的顺序吃掉。今天的一天,你就会感觉无比顺利。 也就是说,如果一天中安排的太多任务和目标,稍微有些外部影响,就很难把所有的事情落实下去。而如果你在这一天中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完成了,那么你就会觉得信心满满,且对自己也有重大的帮助。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要计划得太满,适当地为生活留出一些空白。



2.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原理也很简单,给自己设定一个25分钟的闹钟,然后在这25分钟时间内,你就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情,25分钟过后,休息5分钟。等过了3-4个25分钟之后,就可以休息15分钟。 这个原理就可以高效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不至于经常做着事情,又玩玩手机,刷刷朋友圈。



3.四象限分析法

我们的工作通常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紧急程度,一个是重要程度。通过这两个维度,我们就可以构建一个象限。那按照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先把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处理了。紧急不重要的可以先放一放,或者委托别人去做。还有重要但不紧急的,都需要你合理分配好时间,但是首先要将自己的事情合理地进行分类。

掌握合适的度就好,磨刀不费砍柴工。不磨刀上去就砍并不一定速度快,但一直磨刀,考虑怎么磨更快,哪把刀更好,总不砍柴也是问题。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慢慢学会,总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前期投资的自己!

以上这些方法你都用过么?欢迎留言交流。


许悠然


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最实用的就是便利贴法。


因为基层员工常常没有主动安排自己时间的自主权。

老员工安排你去拿快递,你就得停下手上做了一半的PPT。

上级可不管你写报告正HIGH,就让你去机场接人。

甚至走在路上,上司的上司见到你,也会很平易近人地告诉你:某某秘书病了,你临危受命,下午做个集团会议记录,这会一开没有三四个小时停不下来,全然不顾你今天就是要交月底统计报表的DEADLINE。

基层员工最有效的时间管理法就是:记住之前我做了什么。

别以为只有喝酒才会断片,工作中只要千头万绪的事情一多,你一定会断片的:

记不起刚才我做到哪啦?

我今天好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惨啦惨啦,上午答应财务张总把数据报给他,我都忘记这事了。

当老员工安排你去拿快递,你把手上做了一半的PPT存个盘。然后在便利贴上记录,XXX周报PPT。把便利贴贴在屏幕边上,拿完快递就回来继续。

其次,先把手上的事情做一段落,再继续下一项工作

你写报告正HIGH,上级让你去机场接人。

你可以说:

领导,飞机是4点降落的,现在才1点,我2点出发完全来得及,现在我正在写XXX报告,还有半小时就可以写完。我想先把报告写完,2点钟再走。

领导同意之后,你在便利贴上写上2点去机场接顾客A先生。

最后,每完成一项工作,休息5分钟再开始下一项工作

磨刀不误砍柴功。

每完成一项工作,不要急急忙忙地投入到下一项工作中去。

但是站起身来,运动运动僵硬的四肢,抬头看一看所有的便利贴,有哪便利贴是又重要又紧急的,优先做这项工作!

一刀职场,让你懂得更多的职场套路,关注我,查看更多干货。

一刀职场


我关于时间管理的几个认识:

1)做好规划

规划是将未来的事情带到现在,从现在开始做什么事情,才能到达未来。

这就需要通过WBS工作分解,把事情进行分解。

2)要事优先

我们每天会面对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所以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事优先。

要事的判断原则就是有利于实现你制定的某个目标的事情。

你自己必须心里清楚什么事情是非做不可的:日常的工作、领导突然安排的临时工作、和同事要讨论的工作计划。这些事情的排序,因人而异,需要你自己去制定一个判断规则。

但不管你怎样做,在当时的环境下,你要相信自己做出的任何决定和排序都是正确的,都要义无反顾的执行下去。

3)每天早上安排2-3件你认为今天最应该优先完成的事情。

4)保持积极的情绪。

5)每天抽10分钟时间来总结一下一天的工作。

6)当你决定优先做某个事情的时候,就专注的把一件事情做完,不要受中间一些突发事情的干扰,即便是有事情,也排在这个之后。

虽然我们做时间管理,但我们不需要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的分秒不差,按照列表,在规定的时间、用规定的流程来完成规定的动作,这样的机械行为,又有多少乐趣可言呢?

虽然我们做时间管理,但实际上,我们真的能管理时间么?

我们管理不了时间,时间就在那里,不多不少。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应该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就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倾注在某个方面,主动去管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