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如果德国和日本两面击苏联,美国不二战,苏联会败亡吗?

这个假设非常到位,因为当时的德国和日本确实有这样的计划。

二战爆发初期,中国广大国土迅速沦陷,极大程度刺激了日本扩大战争的野心,关于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日本国内分为“北进”及“南进”两派,日本陆军主张北进,以东北为基地对攻击苏联远东地区,而日本海军则坚决主张南进,对东南亚以及美国英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下手。

双方的争议在1939年得到平息,当年日本在蒙古试探性的挑起与苏联军事冲突,这就是著名的“诺门坎战役”,但日军对苏联军事实力和作战决心明显估计不足,而以朱可夫为代表的苏联新一代将领却对远东的局势洞若观火,为了打消日本人的野心,不惜全面动员,以海量的后勤弹药补给和六倍于日军的兵力狠狠的教训了一把日本人,让日本人明白,在远东地区广袤的原野上和苏联陆军作战就是死路一条。

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日本就此打消了北进的计划。

但苏联并没有就此掉以轻心,即便是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时刻,依旧对远东地区报以警惕的目光。1941年日本见德国在苏联节节胜利,又燃气了攻打苏联的野心,但据前线侦查汇报,苏军在远东地区总兵力超过130万,远远大于关东军的人数,且日本在中国投放了太多兵力,一时难以脱身,缺乏全力对苏作战的实力,夹击苏联的计划再次放弃。转而南进,对美开战。

其实这130万人有很大的猫腻,当时苏联的精锐全部集中在莫斯科城下,远东地区不过是苏军的老弱病残,甚至数量都有很大水分,而日军在诺门坎战役失败后,对苏联的军事力量十分恐惧,宁可高估,不敢冒进。

如果日本联合德国在1941年全面对苏联开战,放弃偷袭珍珠港,而美国又不支援苏联,苏联是无法应付连线作战的。

诺门坎战役虽然苏联取得了胜利,但却是建立在强大的火力配置后勤保障和兵力投放的基础上的,从战役损失来看,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9703,损失了280辆坦克,90辆装甲车,而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只损失了30多辆战车。单以损失而论,苏联甚至出于劣势。

如果日军从一开始就全力准备,胜负未可知。而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也是苏联能够战胜德国的一大保障。

根据美国对苏联的“特惠援助”统计,美国从1941年10月1日到1945年9月20日,共向苏联运输了1642万吨的战争物资,其中包括飞机1.4万架,汽车49.5万辆,装甲战车1.2万辆,摩托车3.2万辆,列车1.3万台,各种防空火炮7944门,冲锋枪10.8万支。炸药,钢材,食物以及各种战略物资更是不计其数,物资总价高达110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物资援助对苏联抗击德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苏联能够在战争初期的溃败中快速反击德国,美国的援助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