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斌,何小鹏的“一台车”赌约?

何桂贤


日前,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的掌门人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就交付量产车一事进行了“约赌”,这场赌局的看点是“蔚来在年底前能不能做到交付一万台”。而赌注则是:蔚来赢了,何小鹏要买一辆ES8;蔚来输了,李斌要买一辆小鹏G3。此举被业界揶揄为“两个超级有钱的人,打了一个超级穷的赌”。

2018年被业界称为造车新势力的造车元年,此前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等车企均表示将在今年实现量产和交付。但随着乘联会公布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这些新造车公司仅交付4500辆,各自的交付困局开始显现。

交付大战前的“约赌”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7月底,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的一条朋友圈说起,他表示“今年没有人可以交付10000台。”他此前曾指出,新造车公司第一辆车最好只交付内部和少数用户,做一个中改以腾挪时间和空间来大幅度提高品质和平台体系,“要努力实现说到做到,才可以更持续的发展。”

此番言论迅速引起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的回应,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以和小鹏打一个赌,在年底前,不用去到12月31日,蔚来肯定能做到(交付一万辆)。谁输了,就输对方一辆蔚来ES8或一辆小鹏汽车。按照李斌此前的承诺,这10000台创始人版ES8,原定于国庆之前交付,而根据其最新的公开说法,整体延迟交车一个月,但影响不大。

8月6日上午,针对李斌前一日的说法,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这个赌局我接下来了,等年底看结果。”何小鹏称,蔚来汽车在新造车势力中是第一个对大众交付的,在前面的肯定是最艰难的。“不过我一直认为规模交付比产品发布的难度要大好几倍,虽然蔚来和小鹏都正在努力一步一步的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但是需要的时间、资金和难度真的比我之前设想的最难还要难得多。”何小鹏不无顾虑的说道。

赌局背后的交付困局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包括蔚来、威马、小鹏、拜腾、奇点等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共带来了20款左右的新车竞秀,一时风头无两。然而风光的背后,这批造车新势力却遭遇到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目前被视为行业“领头羊”的蔚来,最早提出在今年4月量产交付,到后来北京车展时李斌亲自承诺5月初开始交付,但这期间都是磕磕绊绊。直到6月28日,蔚来汽车才正式向普通用户交付了首批新车,但具体交付的数量官方并没有透露。李斌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多次被问起ES8的具体交付问题,他对此表示:“我们不愿意谈数字,谈数字容易自取其辱。”

除了蔚来之外,威马汽车也面临类似问题。根据规划,首款车型威马EX5的预订用户将在9月份开始交付,首批1万辆左右将在年底前完成交付。不过,受5月份一辆与威马汽车电池同款的野马汽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的事故影响,威马汽车遭遇了退订风波。

据威马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威马EX5的整体退订率在10%左右,原因包括无法等待、不想换车、电池问题等。在此风波阴影下,威马能否在年底前顺利实现1万辆的交付目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此外,小鹏、奇点和前途等也已实现首款车型的量产下线,即将面临产品的交付大关。据小鹏汽车目前计划,小鹏G3将会在今年广州车展前上市和年底首批交付。而奇点汽车iS6车型则预计在今年年底量产上市。

据乘联会统计的44个厂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为35.188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20%。然而,这其中由造车新势力贡献的销量仅4544辆,占比1.3%。

乘联会数据中,上半年有销量的造车新企只有云度新能源汽车、电咖汽车以及小鹏汽车,而蔚来和威马虽然已陆续交付,但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中并没有出现。

“量产快,交付难,规模交付更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指出,“量产快,交付难是所有造车新企所要面临的问题,从贾跃亭的FF,再到蔚来、小鹏、威马、电咖、拜腾、前途等等一众企业皆是如此。即便是成立已经15年的特斯拉,在Model 3的交付问题上也一直是焦头烂额。”

为何造车新势力都难过“交付关”?盘和林认为,造车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而且回报周期长,是一场持久战,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技术缺一不可。除此之外,产业链等因素也十分重要。新造车势力的优势在于速度快、效率高,其中整车的研发周期相较传统车企要短很多。

以传统车企研发一款新车型的周期为例,从研发到最终量产上市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也就是36~60个月之间。拥有泛亚技术中心,完全可以自主研发的上汽系目前开发一款新车大概所需的时间为45~50个月,拥有广汽研究院的广汽系则需要50个月。如果以这些新造车企业从成立时间到首款新车的交付作为研发周期去计算,威马汽车为36个月,蔚来汽车用了43个月,奇点汽车为48个月。

这个过程中,其要经历品牌创立、组建团队、产品设计、测试以及最后量产数个过程。特别是在量产和测试方面,这些新造车企业并不像传统车企那样拥有相对丰富的经验以及完备的基础设施。“如果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的话,这些新造车企业的研发周期确实高效。”某位车企老总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

“最大的掣肘来自于量产车发布后的规模交付,这里面的问题极为错综复杂。”亿欧智库副总裁由天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限制国内新造车企业产能的主要原因还是供应链产能的问题。目前,国内没有几家新造车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生产线,和代工厂配合的过程中,可能双方在口头沟通时都会比较好,但是到了真正合作生产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新造车企业的车型往往创新性比较大,同时它们自身的经验和积累又不是那么丰富,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会不管出现各种新的问题,从而影响车辆的使用体验。”

除了量产规模之外,新造车企业还要面临很多其他问题。国内知名造车新势力企业中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的产能和交付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通病,所有人都预估不足。另外,对于新造车势力来讲,规模是一道坎,品质规模又是一道坎。”

另外,车辆交付给用户之后的售后服务同样也是重要的一环。目前蔚来汽车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相继开设了服务中心。售后服务方面,现阶段已经收到车辆的蔚来车主也能够享受到非常便利的售后服务,不过,这些完善的服务只是建立在现阶段小规模交付的情况下。等到未来大规模交付之后,蔚来势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建设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这同样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对于互联网造车来说,资金可能不是问题,但汽车研发技术积累、产业链以及售后配套,造车新企业都处于劣势,而真正考验他们的第一关,是能否规模化地交付。“盘和林总结道。

对此,作为新势力代表之一的何小鹏此前的看法就颇为客观,他认为“2018年还处于产品磨合阶段,2019、2020年大规模交付才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汽车与互联网产品不同,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交付都有必要成本,因此新造车势力如果完全只想通过互联网卖车会非常困难。”

业内观点

“汽车研发技术积累、产业链以及售后配套,造车新企业都处于劣势,而真正考验他们的第一关,是能否规模化地交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

“2018年还处于产品磨合阶段,2019、2020年大规模交付才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汽车与互联网产品不同,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交付都有必要成本,因此新造车势力如果完全只想通过互联网卖车会非常困难。”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记者观察

兵马未动,资本的粮草已到位

造车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而且回报周期长,是一场持久战。交付大战的前夕,造车新势力再度掀起融资热潮。

本月初,小鹏汽车宣布完成签约总额4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继今年1月底B0轮融资22亿元之后,小鹏大B轮融资达到62亿元;今年6月,恒大正式入主法拉第未来,拜腾也宣布获得包括一汽集团、启迪控股、宁德时代在内的5亿美元B轮投资。

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B轮融资的近10亿美元,将主要用于G3的生产、销售等方面,为今年年底交付量产车型提供充裕的资金。此外,还有部分资金投入到下一代汽车的研发。

目前,造车正处于投资风口。大量涌入的投资方,看中了传统燃油车朝电动车转型的发展契机。移动出行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人才、资本、政策往汽车领域倾斜,最优质的资源越来越集中到这一行业,加速推动汽车的发展。

信时记者 梁斯君


大洋网


1,在50多家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中,无论是从融资额还是创始人的背景来看,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蔚来都是广受媒体人关注的,蔚来汽车的李斌和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本来就是互联网出身大佬,当然很懂得造势,也很善于事件营销,而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则原是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有着近20年的汽车行业经验,更擅长汽车的全过程及系统把控吧!

2,小鹏汽车在朋友圈认定没有一家可以在年底交付1万台,恰恰说明了造车确实比互联网难上上百倍,一个小小的设计更改,可能会波及到供应商的改变,制造流程及工艺的改变,测试流程的更改,周期实在是太长了!更可怕的是可能会涉及到物料的报废!

3,蔚来汽车敢于主动提出打赌,说明了初出牛犊不怕虎,也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也可能出于营销的需求,名人名企业之间打赌,吃瓜群众当然喜欢看,比如小米的雷军和格力的董明珠,至今还让大家津津乐道!


4,创业者肯定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比如蔚来汽车特别关注用户(端咖啡很快很勤,但和产品质量及痛点是两回事),敢于花巨资搞新产品发布会,敢于将城市展厅设置在北上广深最昂贵的核心地段;而小鹏汽车一直在宣传自动驾驶以及自动泊车,正如做财务的突然改做研发了,早期难免失误,第一代车型还没有批量被砍掉,重新更换设计师,重新更换80%的供应商!而威马汽车就显得比较老道,将续航里程作为重要的突破点,宣传自己的自建工厂,以及各种严酷条件下的汽车测试!而且价位也定得比较适中,走质优价美路线!


5,时势造英雄,天时地利人和,新能源汽车的春天来了,在传统汽车领域我们和欧、美、日存在较大的差距,核心专利以及关键配件供应商都掌握在他们手里,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大家的差距不会很大,期待上述三家在惊涛骇浪中把握好方向,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作出贡献!

沃尔沃、奥迪车友会群主,玩越野,玩飘移,利用休息的时间亲自码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车主的各类问题,认为有用的请点赞并关注,想发私信提问的也可以一对一解答!


车问诊


造车新势力之间的较量并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在国内汽车市场普遍低迷的当今,造车新势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与传统车企相比,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成熟的造车经验,还缺少市场的认知度,说白了就是品牌小众,多数人都没听说过你这个品牌。而此次两家的对赌也可以看做是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一个噱头。


同时也在向消费者传达一个信号,向市场交付一万辆车并不是无稽之谈,看我们在打赌,消费者可以放心。但是说的再多做的再多还是看结果,本来定好得向市场交付得期限,一直在后推脱,造车新势力个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些人圈钱的一个手段罢了。


那么对于蔚来与小鹏的对赌,消费者完全可以当成一个乐,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听闻刘大仙


如何看待李斌,何小鹏的"一台车"赌约?谢谢悟空!我对李斌,跟何小鹏的赌约,其实是他们只两家汽车制造商的一种互相进争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说句实在话,我们国家也才刚刚起步还末成为历史优久,特别是对锂电池的使用寿命还有待于验证,当然耍从汽油改为充电的汽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他只里面还需要改装,调试,动力的受热,所以说李斌的年内要赶上万台车,我估计他是为自己生产的品牌造势而已,仅仅是一种进争模式而已,我的观点要树国内品牌首先还是要质量第一,首先新能源电动汽车是世界发展方向,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预祝他们二位早日能攻克原来末能解决问题在他们这代汽车制造商手中得于解决,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好了,互补优势,共同前行!


顾云孙



50975033165


绝对是一种博人眼球的噱头。在全国近300家电动汽车制造商,除了原始的汽车内燃机制造商外,其余的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在资本市场拉虎皮,摇大旗,圈地,圈钱的玩法是不会长久的。没有任何基础,凭空就造好汽车,简直是不可思议。

无非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在这里呐喊助威。同时也不忘去圈一些民间资本进来,一定要谨慎投资,不然你的血汗钱就要打水漂了。

纯插电电动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及后期费用,并不比内燃机低,谨慎购买。实话实说的汽车知识,今日头条搜索:阳智库。

大家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