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再次出手解了我国燃眉之急,美叫嚣冻结援助,乌议员强硬回怼

近日,一艘来自乌克兰,载着军用喷气发动机的军火船抵达中国,为我国的首批JL-10教练机送来了发动机,解了我国燃眉之急。预计在JL-10海军型正式入列后,其将成为我国新一代舰载航空兵的的摇篮,培养一个飞行员需要的费用往往比一架战斗机贵得多,优秀的教练机可以加快飞行员的培训进程。

从这个角度看,乌克兰“航发沙皇”马达西奇公司为我国JL-10高教机提供的这批发动机,对我国航母的战斗力可谓是如虎添翼。当然,这首批给教练机使用的发动机只是“开胃小菜”,我国和马达西奇公司签订了总值3.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亿的订单,后续还有200余台各型发动机将运抵中国。

这自然就引来了美国的不满,美国多位“专家”认为这是“拿着美国援助,背后捅美国刀子”,叫嚣要冻结援助,并且应用各种手段制裁“帮助中国飞行员更快学习在航母上起降”的乌克兰。

对美国的所谓不满,乌克兰的一位议员使用了强硬态度回击。这名议员的发言非常实际:美国人批评马达西奇公司为中国出售发动机,然而如果美国真的不想要乌克兰向中国出售发动机,他们就应该自己来买,禁止向中国出售,美国自己又不买,最后的结果便是,马达西奇公司将破产倒闭,数千拥有高超技术水平的乌克兰专家和工人失业。

马达西奇公司方面则表示,就算马达西奇公司放弃中国市场,也不会影响中国的战斗力,但有可能导致本就风雨飘摇的乌克兰航空业迅速恶化。

除了订购发动机外,我国和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有过多次合作。我国曾斥200亿巨资,收购马达西奇公司41%的股份,解其燃眉之急;去年马达西奇公司还欲向我国转让全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25“梦幻”的部分技术,可惜这些好事最终都未能善终:乌克兰安置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冻结了我国在马达西奇公司的所有资产,安-225的技术转让也遇到了阻力。

背后作梗者是谁?不用猜都能知道。美国的这些发言者没想到,如果真的制裁乌克兰,导致乌克兰航空业崩溃,这些技术高超的专家和工人也只会有两个去处:

语言习惯相近的俄罗斯,和有恩在先的中国。单纯出售发动机没法影响我国战斗力,那一个个专家们脑子里带着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应用在我国的战机研发上,可就确实能提升我国航空战斗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