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所画的乾隆的12名妃子中,哪个最好看?

用户58846870319


在谈到奶茶妹妹时,东哥直言说不知道她漂亮,一时“不知妻美刘强东”霸占头条,这次又问我,严格意义上,是11个妃子,一个皇后,而这12个女人谁最好看?恕在下眼盲,她们差不多都长得一样?



冒昧问一句,你就不怕乾隆砍头吗?当时,乾隆正好问过郎世宁这个问题,乾隆笑着,指着身旁的一群妃嫔,问郎世宁:“你说她们之中,谁最美丽?”

郎世宁恭敬回道:“皇上,您身边的女人个个都很美丽”。似乎乾隆不满意,又问:“昨天几个妃嫔之中,你最欣赏哪一个?”郎世宁偏偏不上当,拒绝受骗,认真道:“臣当时在数瓷瓦”。

真是个老滑头,乾隆又说:“那你说说,都数了多少瓷瓦啊?”郎世宁道:“一共30块”。之后,乾隆派遣人去验证,果真如此。

然后,郎世宁便奉旨画下了“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图”,它的画题叫“心写治平”,在乾隆一生当中,仅仅拿出过三次,一是画毕时,二是七十大寿时,三是退位时。其余时间,一直被封存盒内,放于圆明园。








1860年,爆发了“火烧圆明园”,因此,流落海外,现今在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从这些画中,不难发现,最明显的是与我们古代的传统肖像画相背驰,而且全都长得大致一模一样。但也怪不得谁,因为这是郎世宁和其余人一起画的,郎世宁是意大利人,画风西方,他画过三幅,七个人是他徒弟,剩余三个是宫廷画师。





加上郎世宁主张“西画中用,中西结合”从而走出了一条画法的新道路,所以不足为怪。12个图也是真实写照!

图中的乾隆是不是很年轻?没错,那时的他刚刚坐上皇位,这是在没有历经政变、血雨腥风的条件下。

值得一提的是皇后,她可是乾隆的初恋女人,好比“长孙和李世民”,乾隆一生的挚爱,就是这个女人,富察氏!

乾隆以及后宫女人们的故事,最近《延禧攻略》在热播。


非常茴香豆


先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歪果仁郎世宁。

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688年生于意大利米兰,意大利宫廷画家、修道士。清康熙帝五十四年,来中国传教,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逝世于1766年。

再次普及一下提问中所说的这幅画的资料,此画作名为《乾隆帝后妃嫔图卷》。据传原藏于圆明园,现藏于克利夫兰美术馆。图卷为绢本设色。画卷由右向左展开,依次呈现了乾隆皇帝和他的皇后以及十一位妃嫔的半身画像,每个图像的右侧都附上榜题。乾隆皇帝画像的榜题为:“乾隆元年八月吉日”。十二位后妃嫔的顺序为:皇后(孝贤纯皇后)、贵妃、纯妃、嘉妃、令妃、舒妃、庆嫔、颖嫔、忻嫔、惇妃、顺妃和循嫔。图卷展出时的文字说明为:“乾隆元年(1736年)郎世宁等为乾隆皇帝和皇后、十一位妃嫔的画的像。其中皇帝、皇后、令妃为郎世宁所画,其余七人为郎世宁的弟子所绘,最后三人是宫廷画家续画的。”

中国古代有个古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乾隆皇帝在此画的开端用心写治平这四个字来为这个画作题写了这样一个名字,故而《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又称《心写治平图》。

在准备绘制这幅《心写治平图》的档口中野史中传说有个小故事:某天,乾隆皇帝带着后妃们来到郎世宁的画室中,看他作画,第二天,乾隆特意召见郎世宁问他,昨天那几个妃子哪个最漂亮?郎世宁说哎呀,陛下在看画的时候我在数地下的瓷砖有多少块,后来乾隆皇帝就叫太监去数了一下,果然跟郎世宁说的完全契合。不过最末了,乾隆皇帝还是把这个作画的任务交给了郎世宁。安心踏实的把他的女人们给郎世宁做模特作画了。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老猪把这个画作的真品原作发出来,给大家上眼,至于那个好看,那真的就看你们的眼光了,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老猪的碎碎念


由意大利人郎世宁等绘的乾隆帝后和11名妃子图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心写治平图。

其中郎世宁本人只画了乾隆帝后和令妃,七人为郎世宁弟子所画,最后三人为宫廷画师所画,不过可惜的是,“心写治平图”现保存在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说起郎世宁这个人的一生来,是既悲催又幸运。郎世宁出生于1688年的意大利米兰,1715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向康熙传教,可惜康熙只对西方的艺术和科学感兴趣,于是郎世宁成为宫廷画师,由皇帝指定绘画题材,郎世宁作画,期间也收了一些徒弟。

郎世宁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为宫廷画师的身份,并未与其他传教士一样遭遇厄运,但他也只能以宫廷画师的身份在中国行走,他每次试图向皇帝传教都遭到拒绝,甚至后来乾隆命令他进宫要接受搜查。

关于“心写治平图”有一则趣闻,真假不重要,写出来纯当一乐。1736年,乾隆继位的第二年,有一天,乾隆召见郎世宁,郎世宁奉命前来的时候,见乾隆身边围绕着一群妃子,正有说有笑,郎世宁脸上掠过一丝尴尬,被乾隆捕捉到,遂捉弄于他,问他他们之中哪个最美,郎世宁倒还机智,回以“陛下的妃子个个美如天仙。”

乾隆还不打算放过他,又问:“昨天朕的那几个爱妃,爱卿最欣赏谁?”

郎世宁答到:“微臣当时并未看她们,而是在数宫殿上的瓦片”

乾隆问有多少瓦片,并命人去数,果然和郎世宁说的一样,乾隆这才放过了郎世宁。但给郎世宁布置了作业,画乾隆帝后和11个妃嫔的图卷。12位妃嫔分别为:皇后(孝贤纯皇后)、贵妃、纯妃、嘉妃、令妃、舒妃、庆嫔、颖嫔、忻嫔、惇妃、顺妃和循嫔。

1.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皇后)

满洲镶黄旗人,李荣保之女,生于1712年,16岁嫁给宝亲王弘历,弘历继位后,富察氏成为皇后,先后生下皇长女,皇二子永琏,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皇七子永琮,但孝贤纯皇后福薄,除去固伦和敬公主平安长大外,其余一女二子都夭折了,这也间接促成了孝贤纯皇后的去世,1748年,年仅三十七岁的孝贤纯皇后去世。

2.慧贤皇贵妃 高佳氏(贵妃)

大学士高斌之女,通过包衣选秀成为弘历的使女,后被提拔为侧福晋,乾隆帝继位后,成为贵妃,后又进封为皇贵妃,没有子嗣。

3.纯惠皇贵妃 苏氏(纯妃)

苏召南之女,母凭子贵,1735年生皇三子永璋后封纯嫔,后为纯妃。又生皇六子永瑢和皇四女。1760年,成为皇贵妃的第九天去世。

4.淑嘉皇贵妃 金氏(嘉妃)

正黄旗包衣,武备院卿三保之女,生皇四子永珹,成为嘉妃。后又生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1755年去世,被追封为淑嘉皇贵妃。

5.孝仪纯皇后 魏氏(令妃)

汉人,内管领清泰之女,生于1727年,后抬入满洲镶黄旗。1745年被封为魏贵人,1748年成为令妃。生皇十五子颙琰(嘉庆帝)和皇十七子永璘。1775年去世,生前最高位份为皇贵妃,之后颙琰被册为皇太子,令妃被追封为孝仪皇后。嘉庆帝继位后,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6.舒妃 叶赫那拉氏(舒妃)

满洲镶黄旗人,侍郎纳兰永寿之女,纳兰明珠的曾孙女,生于1728年。14岁入宫封为贵人,1749年成为舒妃。后生皇十子,早夭。

7.庆恭皇贵妃 陆氏(庆嫔)

陆士隆之女,生于1724年。1751年成为庆嫔,生前最高位份为庆贵妃,无子嗣。但曾经抚育过嘉庆帝,固嘉庆帝继位后,将其追谥为庆恭皇贵妃。

8.颖贵妃 巴林氏(颖嫔)

蒙古镶红旗人,都统纳亲之女,生于1731年。1751年成为颖嫔,后为颖妃,无子嗣。乾隆为太上皇时,成为颖贵太妃,居寿康宫。1800年颖贵妃去世。

9.忻贵妃 戴佳氏(忻嫔)

满洲镶黄旗人,总督那苏图之女,1753年进宫封为忻嫔。先后生皇六女和皇八女,均夭折。1763年在成为贵妃的前夕去世,只能追封为贵妃。

10.惇妃 汪氏(惇妃)

满洲正白旗人,都统四格之女,生于1746年。17岁入宫被封为永常在。1774年成为惇妃。生下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颇得乾隆喜爱,本应封为和硕公主,却被进封为只有嫡女才能享用的固伦公主,后来嫁给了和珅长子丰绅殷德。惇妃仗着乾隆宠爱十公主,娇纵蛮横,在宫中活活打死一个宫女,被降为惇嫔,1806年去世。


11.顺贵人 钮祜禄氏(顺妃)

总督爱必达之女,生于1748年。18岁进宫被封为常贵人,一直升到顺妃。12年后降为顺贵人。后抑郁而终,未有子嗣。

12.循贵妃 伊尔根觉罗氏(循嫔)

满洲镶蓝旗人,总督桂林女,生于1758年,18岁进宫被封为循嫔,后为循妃。1798年去世,以贵妃礼葬。

说实话,郎世宁等画的十二妃嫔画看起来真的没有多大差别,傻傻分不清楚。依四姑娘看来,纯妃是最好看的,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

最后附上乾隆:


萧晓四姑娘


前段时间我在吃饭的时候,偶然间从家人所看的电视上看了一点现在正在热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当时我在看到女主角的长相时还曾经感到过疑惑。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一般这种宫斗剧选女主角要不选长相极为美艳、要不就是长相极为端庄的,而这部电视剧为什么在选女主角的时候会选这种脸型比较狭长的女演员呢?那个时候疑惑在我的心底里埋下。



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乾隆各大妃子的画像,这个时候我的疑惑才开始有了答案。

那部剧中的女主角是以乾隆皇帝的妃子令妃为原型的,可能在拍这部电视剧前导演有参考过历史中令妃的长相,所以为了尊重历史,他们才选择了那位长相比较有特点的女演员演了令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位令妃以及乾隆其他11位妃子的画像。

令妃,魏佳氏,出身清朝汉八旗,祖上是投靠满清的汉人,她生前地位最高的时候曾经被封为过皇贵妃,在她去世后,她的儿子嘉庆被乾隆封为皇太子,她也因此被乾隆皇帝追封为皇后。

皇后,富察皇后,满清镶黄旗出身,祖父在朝廷中位居高职,曾经担任过户部尚书,她的父亲更是曾经担任过一地的总督,她的家族在满清八旗中地位非常显赫。

循嫔,乾隆皇帝宫中最晚入宫的妃嫔。

慧贤皇贵妃,她的父亲是大学士高斌,是满清的汉人包衣。

纯惠皇贵妃,满清八旗汉人包衣出身

淑嘉皇贵妃,满清汉人包衣。

颖妃,满清蒙古镶红旗出身,在晚年的时候被乾隆封为贵妃。

祈嫔,满清镶黄旗出身,在他死后被乾隆封为贵妃。

惇妃,满清正白旗出身,她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和珅的儿子。

舒妃,满清正黄旗出身,纳兰明珠的曾孙女。

顺妃,钮枯禄氏、满清正红旗出身。

庆嫔,满清八旗汉人包衣出身,对嘉靖皇帝有抚育之恩,死后被追封为皇贵妃。

以上就是乾隆十二个妃子的画像,这些妃子中皇后、令妃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外国画家郎世宁所画,还有七个人是他的弟子所画,剩下三个人则是其他皇宫内的画师所画。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时候副画像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反正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个感觉,乱!

她们实在长得太像了,像到我的脑子都有点转不过来了,以至于到现在都是一片糨糊。

而她们之所以长得这么像我觉得有几个关键的原因,首先是当时美术水平的问题,因为当时乾隆的那些画师们都还没有掌握立体的画法,所以在他们平面的临摹下,自然就出现了让我们难以分辨的错觉。

第二个原因,我觉得也很关键,之前看到有人说因为她们都是满人,所以长得像是不奇怪的,但是在乾隆的这些妃子中,可不仅仅只有满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汉人的包衣以及少数的蒙古人,所以她们之所以长这么像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跟当时后宫筛选嫔妃嫔的审美有关,在清朝,皇帝们选妃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不是他们觉得哪个漂亮就可以选哪个成为妃子的,在当时挑选妃子,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长相端庄。

至于这个端庄,只是一种概念,我们现代人眼中的端庄是一个模样,在满清人眼中的端庄可能就是另一个模样,我们通过这些画像以及清朝后期留下来的妃嫔照片,就可以确定那个时代的审美与现代的审美是有很大差距的。

可能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乾隆的12个妃子们才会如此的相像吧。

所以说这就是乾隆12位妃子的画像,如果真要说到她们哪个最好看的话,大家请恕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根本没有从她们中寻找到美的眼光,她们的美只应是天上有、人世间难以品位的。


孤客生


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郎世宁,郎世宁跟郎咸平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莫说五百年前就是五万年前也难是一家。因为郎世宁他一不姓郎二不叫世宁,他姓伽斯底里奥内,名朱佩塞,他是米兰公国人,那时还没意大利,但在今天属于意大利米兰。郎世宁是耶稣会士,但他多才多艺,能设计会画画。像圆明园的设计和施工他都参与其中,还有那闻名遐迩以至于拍成成龙主演的电影《十二生肖》雕像就是他设计的,而他的画作更是中西结合,自成一家,最具代表的画作就是乾隆和他的老婆们,原名很诗情画意,意境深远《心写治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仅圆明园成为废墟,圆明园的珍宝比如十二生肖雕像、《心写治平》的画作,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耻辱,而流落到海外。这副52.9公分宽,688.3公分的绢本图卷现存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美术馆。这副画做于1736年八月吉日(初六?)画作图像的顺序依次⑴皇上⑵皇后⑶贵妃⑷纯妃⑸嘉妃⑹令妃⑺舒妃⑻庆嫔⑼颍嫔⑽忻嫔⑾惇妃⑿顺妃⒀循嫔。

此时的乾隆(1711年8月13日-1799年2月7日)刚刚登基,英姿勃发,器宇轩昂。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富察氏。

慧贤皇贵妃(?—1745年2月25日),高佳氏,本为汉人姓高,后改为满姓高佳。

纯惠皇贵妃(1713年6月13日 - 1760年6月2日)苏氏,苏召南之女,汉人之女。

淑嘉皇贵妃(1713年-1755年)金佳氏,乾隆帝妃嫔,汉人金氏。

孝仪纯皇后(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汉人。

舒妃(1728六月初一-1777五月三十) 叶赫那拉氏,明珠曾孙女。

庆嫔(后升为恭皇贵妃)(1724年8月12日 - 1774年8月21日)陆氏,陆士隆之女,汉人。

颖嫔(后升为贵妃1731年-1800年)巴林氏,蒙古族,蒙古镶红旗人,都统兼轻车都尉纳亲之女。

忻嫔(后升为贵妃),戴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总督那苏图之女

惇妃(1746年3月27日—1806年),汪氏,满洲正白旗人,都统四格之女。

顺妃(1748~1788)钮祜禄氏,清高宗乾隆帝妃嫔之一,总督爱必达之女。

循贵妃(1758年10月29日-1798年1月10日),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总督桂林女。

无忧们,看完这十二位美女。脑子有个大大的惊叹号。她们全都是一母同胞的姐妹吗?怎么大部分长得像双胞胎,不,是多胞胎啊?福垊以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郎世宁很为难,画的真实的话,肯定有嫔妃们不高兴,他们不高兴。郎世宁就在也不安宁了,甚至要命。福垊以为还有个原因就是如同网上所传那样,郎世宁无意间看到乾隆的嫔妃,乾隆问谁最美?然后郎世宁说他在数瓦,一问瓦数还真对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让他对哪些嫔妃只有一面之缘就作画。他也只能弄得千人一面,如同复制粘贴一样了。

那么这些后宫佳丽谁最美啊?福垊反复查看了好几遍,越看越茫然了,就他们的帽子弄得字。然后鸡蛋里挑骨头,费了好大的劲,才评出一个最佳。她就是嘉妃。那么您认为谁最漂亮呢?请评论区里告诉福垊吧。谢谢大家。


福垊


郎世宁(及其徒弟、徒弟的徒弟)所画的乾隆皇帝、皇后和11妃肖像,燕肥环瘦、姿态各异、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个个闭月羞花、人人沉鱼落雁,兼容了中国画的写意和西洋画的写实风格,蔚然一体,自成一派。

我来大胆点评一下这12名妃子的郎氏新体画:

皇后:温文尔雅,品貌端庄,秀外慧中,人淡如菊。

贵妃:相貌标致,眉目传情,丽质天成,秀色可餐。

纯妃:质纯无邪,美目含春,面如银盆,眼似杏子。

嘉妃:绝色佳人,娇俏玲珑,粉面朱唇,眉清目秀。

令妃:娇嫩年轻,一派清纯,白璧无瑕,吊眼流俏。

舒妃:韶颜稚齿,风姿绰约,含苞欲放,楚楚可人。


惇妃:鲜眉亮眼,网红锥脸,玉软花柔,人见人爱。

顺妃:表情庄重,面色恬然,朱唇轻启,目光灵动。

庆嫔:月画烟描,粉妆玉琢,眼若桃花,檀口轻盈。

颖嫔:柳叶弯眉,剪水双瞳,鼻若琼瑶,唇似绽桃。

忻嫔:姿容闲雅,兰蕙温柔,清秀绝世,容色照人。

循妃:粉妆玉琢,仪容柔媚,风情月意,姿态娴雅。

可惜乾隆妃子太少,那么多好词,愣是没用完,金瓶梅真是一本好书呢。大家还有什么好词赶紧也砸过来。否则怎么对得起她们12人这么风格迥异的绝世容颜?

总体来说,意大利人郎世宁所画的系列肖像画中,我觉得乾隆的最成功,面部较12后妃更有立体感,25岁初登大宝的乾隆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样子跃然纸上,气质非常像刚上任的大学生村官。

公布答案,看来看去,还是觉得乾隆更好看。您认为呢?


历来现实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自己看画像!



















史里有料


郎世宁意大利人,1715年来到中国传教,是清朝宫廷十大画家之一,还参与了圆明园的设计工作,从事绘画50多年,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郎世宁所画的《乾隆及后妃图卷》,作为清朝最出名的皇帝乾隆也是很喜欢书画的。

不过我在此要解释下,这乾隆和12名妃子中只有乾隆皇帝、皇后、令妃是郎世宁所画,而其余7个妃子都是郎世宁的弟子画的,还有三位是宫廷其他画家所画。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手动滑稽)”,在我眼里那就是一个哈利波特,哪怕是乾隆皇帝。

一:郎世宁所画

乾隆、皇后、令妃

二:郎世宁弟子所画

贵妃、纯妃、嘉妃、舒妃、庆嫔、颖嫔、忻嫔

三:宫廷画师所画

惇妃、顺妃、循妃

如果把乾隆也看成是女的请举手,留下你们心目中最美丽的妃子。反正我脸盲,觉得都差不多。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羽评历史


 

  郎世宁(出自电视剧《宫廷画师郎世宁》)

  

  乾隆(出自《乾隆帝后妃嫔图卷》)

  

  贵妃(出自《乾隆帝后妃嫔图卷》)

  “爱卿,你昨天看朕的这几位妃子,哪个最漂亮?”

  “臣不敢看,臣一直在数房上的瓦垄呢!”

  文 余夕雯

  在前一阵子刚刚结束的香港保利秋拍中,郎世宁所绘制的一幅《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以1.374亿港元成交。画里的纯惠贵妃是乾隆皇帝众多妃嫔中颜值最高的一个。那么问题就来了,你郎世宁,一个男性洋画家,要在宫廷里见着娘娘并且给她们画像,这可能吗?郎世宁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铺垫:搞定大BOSS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放在郎世宁身上绝对行不通。这个金发碧眼的意大利人情商高得超出你想象,他在北京紫禁城呆了51年,成功玩转这个当时中国的最高职场。先后侍奉了清朝康、雍、乾三朝皇帝,一路晋升,官至三品,他成为清廷画师中最受荣宠的一个。死后也葬在了北京(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北京行政学院欧洲传教士墓地)。

  【康熙时,画太监】1715年,那年27岁的郎世宁来中国,当时中国的掌权人是已经年逾60岁的康熙帝。在封建王朝,一个外国人要想获得皇帝的赏识并不是件容易事,初来乍到的郎世宁一开始也不是顺风顺水的。他的身份是个传教士,当时朝廷对外政策相对严格,传教是绝对不允许的,但如果有一技之长,外国人也可以进入京城为皇帝服务。好在郎世宁在意大利已经是初露锋芒的画家,他幸运地受到康熙皇帝的召见,并留在紫禁城里成了一位宫廷画师。

  在电视剧《宫廷画师郎世宁》里,有这样一个桥段,说当时郎世宁奉旨在宫内为中国画师开设西洋写真课,为了保证讲课效果,他坚持要找个人体模特来画。这个惊世骇俗的想法,一下子震惊朝野上下,然而康熙也不生气,只是批示,“不许画男,亦不许画女”,就让他带着学生在密室画了裸体的太监。戏说还是真实历史,无从考证,但至少有一点,在当时郎世宁还不能为皇帝妃子们作画。

  康熙皇帝说,不要“阴阳脸”,郎世宁就只画平面,不再采用西式油画的立体画法,史称“郎世宁新画体”。随之,他自己也从汉语都说不顺溜到慢慢变成一个中国通。

  【雍正时,画祥瑞】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上位,刻苦勤奋型前优秀员工郎世宁的处境堪忧。对外国人的态度,雍正比康熙更加严苛,人们就开始纷纷猜测,这位“前朝洋画师”一定要被冷落了。然而,高情商的郎世宁早有准备,他在新帝登基的时候进献了一幅精心绘制的画作,令雍正龙颜大悦,一举稳固了自己在宫廷画师中的地位。

  这幅画名为《聚瑞图》,光听名字就已经赢了。郎世宁在上面画了一束插在瓷瓶里的荷花,取“荷瓶”谐音“和平”,这还不止,他又在荷花丛间斜出两株稻穗,这种一根茎上长两株稻穗的,叫“嘉禾”,传言只有圣明之君出现的时候,田地里才会长出这样的“祥瑞之兆”。两株稻穗,也就是“岁岁”。“岁岁和平”,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了。不得不佩服,郎世宁把中国传统文化吃得透,讨好主子功力一流。

  这以后,逢年过节,或是雍正寿辰,他都会献上一幅寓意美好的画作。这样一个身怀高超画技,又懂得审时度势哄人开心的人,换哪个主子都会对他荣宠不断吧。

  【乾隆时,画各种】这份荣宠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乾隆时代,他最受宠的巅峰时期到了。乾隆皇帝钟爱书画艺术,继位当年就立马提拔了郎世宁当首席画师,他甚至每天下了朝,就要到如意馆里去看郎爱卿画画。

  乾隆改建“圆明园”的时候,还特地找来郎世宁一起商量设计图,并命他主持圆明园里“西洋楼”的设计工作,非常著名的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就是郎世宁设计的。

  郎世宁为乾隆绘制了大量画作,从记录他的日常生活到大阅兵、出宫狩猎、南巡各种事件。终于等到乾隆下旨让他为自己和后妃画像那一刻。

  高潮:见娘娘去咯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清朝,除了皇帝本人,正常男人哪里有机会见到后宫佳丽?太医给妃嫔看病也要隔着纱帘,或者用一根线“悬丝诊脉”。可是郎世宁牛啊,不仅混成了官方指定肖像画师,还能一边看着后宫的娘娘们一边给她们画像。

  浙江省社科院清史研究员吴蓓说,郎世宁画的帝妃肖像中,最有名的一个系列,是现藏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的《心写治平图卷》,也叫《乾隆帝后妃嫔图卷》,据传原来是藏在圆明园里的。长卷中是乾隆皇帝和他的11位妃嫔的半身画像,从头上戴的冬季服冠和脖子间的海龙皮领,可以看出来,画像的时候北方已经是冬天。妃子们按照地位高低,穿着缎绣彩云金龙纹样的正装前来画像,很像现在跑到照相馆里拍证件照。

  在哪里画呢?吴蓓说:“如意馆、画院处这些地方都是宫廷画师们聚集地,为后妃画像应该不会选择这些地方。”当然,郎世宁一个大男人也不可能随便出入各位娘娘的寝宫去画像,大胆猜测一下,极有可能是皇帝把娘娘们召集到某个地方,圆明园又或者御花园,再让郎世宁挨个画像。

  还有,画像的时候必须是机械式的,不能投入太多个人情感。不画画的时候,郎世宁也是不敢多瞅娘娘一眼。据说有一次,郎世宁在御花园里写生,突然就碰见了乾隆皇帝和几位妃子在散步,郎世宁问完安后就站到路旁边,把头别到一边去不看。

  第二天,乾隆皇帝就故意问他:“爱卿啊,你昨天看朕的这几位妃子,哪个最漂亮?”

  郎世宁立刻回答:“禀告皇上,臣不敢看,臣一直在数房上的瓦垄呢。”

  乾隆就乐了:“真的没看吗,那你数的瓦垄有几个啊?”

  郎世宁不假思索答:“30个。”乾隆派太监去数,数出来果然就是30。这件事让乾隆觉得这个洋画师很懂礼法,也就更放心他给自己的爱妃们画像了。(瓦垄:瓦屋屋顶一行一行的瓦铺成的凹凸相间的行列)

  吴蓓说,郎世宁给后妃们画像是奉帝命行事,并非个人行为,这些画像在当时也都是不外流的。因为乾隆皇帝绝不可能让朝臣们去窥探自己老婆的画像,这些画像犹如皇太子传位诏书一样被密封起来,谁如果私自去偷看,那可是要杀头的大罪。


精彩爱视界


《乾隆及后妃图卷》高52.9厘米,长688.3厘米 。自我感觉这个慧贤皇贵妃高氏最好看。

这位贵妃就是慧贤皇贵妃高氏,是大学士高斌的女儿。初隶内务府汉军旗,后入满洲镶黄旗。初侍藩邸为侧福晋,乾隆二年十二月封贵妃,画卷就是在这年所绘。乾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病逝(命真是苦),追晋皇贵妃。谥号“慧贤”。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随孝贤皇后梓宫,自静安庄送往胜水峪地宫安葬。

这张图看起来悠闲贞静,与世无争的样子,个人感觉很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