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八阿哥不是非常聪明么?那他为什么送康熙死鹰?

beyondwusheng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剧情莫过于九子夺嫡了,但是到了九子夺嫡最关键的时刻,也是康熙帝寿辰那一天,每个皇子本该尽力讨康熙帝欢心,让老人家快乐过寿。

可是老八胤禩却把老十四进献给康熙帝的寿石调换成了死鹰,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

在解释《雍正王朝》中的死鹰事件之前,我们先谈一下真实历史中的“毙鹰事件”:

这件事发生在康熙五十三年,当时康熙帝去承德避暑山庄狩猎,因为老八胤禩的母亲二周年忌日,于是没有前往。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过了几天后,老八胤禩托人给康熙帝送了两只海东青,结果送过去以后,两只鹰都奄奄一息了。

结果惹得康熙帝大怒,认为胤禩在诅咒他,于是招来其余皇子,斥责胤禩:

“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这就是比较有名的“毙鹰事件”,这件事以后,老八胤禩一蹶不振,不再见人,没多久就病了……

其实,我们很容易分析出来,老八胤禩绝对是被冤枉的!他不可能傻到用这种方式惹康熙帝生气,那么是谁在陷害他?还是他故意为之?

存在几种可能性,一种是太子胤礽的人故意栽赃,虽然此时太子已经被废,但是他提前就布下了人在老八胤禩身边;一种是老四胤禛的人干的,因为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所以清史中雍正帝好像从来没有参与过竞争,且被选为了继承人;另外一种可能性,或许是旁观者老三胤祉做的。

当然,排除掉有人故意陷害后,也就只剩下运输问题了,或许两只海东青水土不服,或许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又或许生病了,长途跋涉导致奄奄一息。

其实这些都是客观原因,即使送的是死鹰,康熙帝也不应该这么生气,之所以这么生气,说到底还是他内心就不喜欢老八胤禩!

他跟老八胤禩断绝父子关系,或许只是单纯的为老四胤禛铺路而已。

二、

在《雍正王朝》中,送死鹰的变成了老十四胤禵了,当然,这是被老八胤禩陷害的。

那么老八胤禩为什么要送死鹰给康熙帝呢?

要解释清楚这件事,我们要看一下这个时候的老八胤禩已经处于什么地位了?

雍正王朝中从老四胤禛江南赈灾开始,到康熙六十大寿为止,一共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江南赈灾,老四胤禛接活,赢了一局,康熙帝好感增加;追缴户部欠款,老四胤禛接活,被处罚,康熙帝跟他说了孤臣一词;刑部一案,老八胤禩接活,陷害太子,让康熙帝反感;八大山庄围攻事件,太子被贬,大阿哥被贬,老十三被贬;举荐太子事件,老八胤禩再次被康熙帝反感;“百官行述”事件后,太子再次被废;西北战事,老十四胤禵当了大将军王……

其实自从老八胤禩审理刑部一案后,他的夺嫡梦想就彻底破灭了,只不过他自己不清楚而已。当康熙帝知道老八胤禩让肖国兴诬陷太子以后,跟汇报的图里琛大呼两声: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再到后来的举荐太子一事,老八胤禩算是彻底知道自己夺嫡希望很渺茫了,尤其是康熙帝一直耿耿于怀的是老八胤禩的身份:

“系辛者库贱妇所生。”

等到后来众臣都认为,谁当了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所以老八胤禩也抢了一下,但是最终没有抢过老十四胤禵。

三、

此时对于老八胤禩来讲,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那么他该怎么做才能险中取胜呢?

那就是把这潭水搅浑,最好其余的皇子一个也别干净!

要想把水搅浑,那么现在一个好机会出现在自己面前,那就是老十四派来送寿礼的人登门拜访八爷……

于是老八胤禩把寿礼替换成了死鹰!

可是老十四明明也是八爷党的成员,为什么老八胤禩不换一个人整呢?

其实,此时的老十四已经不能算是八爷党的成员了,这当然是拜老四胤禛所赐!

本来八爷党商量好的是推老八胤禩出任大将军王,结果素来跟老十四不合的老四胤禛既然举荐了老十四当大将军王。这个举动让老十四感动不已,因为此时大家都认为出任大将军王的人就是储君。

老四胤禛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利益举荐老十四的行为,让康熙帝大为高兴!同时,又分化了一下八爷党的内部统一。果然后来的老十四胤禵不再听从老八胤禩的指挥,并且设计杀掉了插入的眼线,至此,他们关系开始出现裂缝。

本来八爷党的火力是冲着老四胤禛猛轰的,这一下子主要矛盾转移到老十四胤禵身上了。并且老十四胤禵违背老八胤禩的按兵不动的命令,而是不停的出击,结果是节节胜利,也导致胤禵在朝中的威望日盛。

对于老八胤禩来讲,自己的竞争对手又多了一个,而且是最有希望的一个。最重要的是老十四的寿礼还选的这么好,如果送到了康熙帝手里,自然会龙颜大悦,那么到那时,对自己将会更加不利!

于是老八胤禩在反复思考以后,出了一计,那就是死鹰计!

四、

此计策非常的阴毒,可以达到三个目的:

首先,可以试探康熙帝的传位意向,当时的情况下,康熙帝到底想传位给哪个皇子尚不明确,最有可能的是老十四胤禵,但也只是猜测。

借此次“死鹰事件”来试探康熙帝对老十四的态度,也就是验证出任大将军王的就是继承人这句话到底真不真?如果是真的,那么康熙帝一定袒护老十四,反之,则必然会处罚老十四。

其次,不管康熙帝查不查此事,都会对老十四的印象变差。假如老十四确实是送的死鹰,那么这老十四就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如果老十四不是送的死鹰,那么老十四办事不力,连给皇帝的寿礼都不能妥善保管,能堪何大用?

不管康熙帝是信不信死鹰是老十四送的,都会对老十四的形象造成严厉打击,毕竟送寿礼的时候可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家是眼睁睁的看着上着封条和锁的老十四盒子里出现一只死鹰!

最后,如果康熙帝选择彻查此事,不管老十四是不是清白的,自然会导致朝局大乱。而老十四又是老四胤禛举荐的,他自然也脱离不开干系。

以老十四的火爆脾气,一旦逼急了他,他可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王,真的玩一次逼宫大战,对老八极为有利。

总之,对于老八胤禩来讲,朝局越稳定,对自己争夺皇位越渺茫,而朝局越乱,对自己越有利!

只是他的策略被睿智的康熙帝一眼就识破了,所以康熙帝选择了引而不发,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不光康熙帝识破了谜题,连老四胤禛府上的邬思道也破解了谜题:

“送死鹰,八爷正是瞅准了,才走的这一步棋。八爷要的就是一个乱字,而皇上要的却是一个稳字,只要不乱,皇位就能顺利传承,这也是皇上的良苦用心啊。”

被人看破了局的棋,也就沦为了一步臭棋!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康熙53年年末,为了“太子”之位,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已经是非常明显,以争夺大将军王为分水岭,八阿哥胤禩让眼线处处给十四阿哥设置阻碍,双方开始了激烈的明争暗斗。


首先,是在康熙大寿的时候,八阿哥胤禩让人在康熙的寿宴上,把十四阿哥的寿礼换成一只“死鹰”,气的康熙差点当场就昏死过去——这样的“老八”不可谓不歹毒。

寿宴上送一只“死鹰”,是啥意思呢?

其实,意思再明白不过——将康熙比喻老鹰,说老鹰再厉害,也是死的人,意思是康熙再厉害也是一只快死的老人了;让十四哥送过去,即意在挑拨老十四与康熙之间的关系,使其失宠


那么,八阿哥胤禩号称“八贤王”,可就是这个八贤王怎么会做了这一件如此歹毒的事情呢?其实,这时所谓“八贤王”,“贤”名已经失效,并且在康熙面前也已失宠。

这事还得从“平叛西北战乱”的事情说起——当闻听尔丹兵败的消息后,康熙皇帝勃然大怒,便决心从皇子中挑选一个最有能力的前去平定叛乱。这时,邬思道给四阿哥的建议“举荐十四阿哥担任大将军王”;但是,这时的八阿哥也非常想去担任大将军王,但却苦于自己却没有从军的经历,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十四阿哥去了。这时他便知道十四阿哥的势力已经强过自己,便对此怀恨在心,便想尽一切办法去陷害对方。终于,做出了“死鹰事件”!


那么,在康熙大寿的时候,八阿哥送“死鹰”究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至少有以下3个利益:

1、八阿哥胤禩知道康熙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所以,他要在康熙死前掀起一场大乱。因此,他送死鹰的目的,就是要造成朝局的动荡与一切不安因素,自己好从乱中取利。



2、其实,经过当年推举太子的风波之后,八阿哥胤禩已经康熙眼里失宠了,这一点八阿哥自己心中非常清楚——因为,当时很多大臣推举八阿哥为新太子,而被康熙视为“结党营私”,从而进行了无情地打压。八阿哥对此早就怀恨在心,因此就使用了这个非常的手段。

3、死鹰是经过十四阿哥的府上才送给康熙的,如果要查,肯定先从十四阿哥查起。

这样一来,八阿哥胤禩就会趁机诬陷十四阿哥,载脏一些早已准备好的事件。



其实,这一招非常高明。不料,康熙则更聪明,竟以不变应万变,轻轻放下了“死鹰案”,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八阿哥的出奇招数。

那么,清史上真的有八阿哥送“死鹰之事”吗?

据相关资料记载:康熙53年年末,在发生胤禩送死鹰事件后,玄烨传谕旨给众阿哥:“谕诸皇子允禩因伊母二周年往祭,事毕、理应趋赴行在,乃允禩于朕驻跸遥亭之次日,以将毙鹰二架、遣太监一名、亲随人一名、来请朕安,言伊在汤泉等候回京……”


可见,还确有其事,为了争夺皇位,一些阿哥们真是别出心裁,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超能古博士


电视剧中的死鹰是以老十四的名义送的,八阿哥嫁祸于老十四,是一箭双雕的计策,老八很有城府。

用邬思道的话说:万岁爷(康熙)眼看已是灯干油尽,禁不起折腾了。若是康熙下令彻查此事,十四爷率十万精锐在外,正好给他清君侧的口实,八爷在京城联络呼应,立时就是天下大乱;如果查办八爷,礼物又是十四爷的,老八叫起撞天屈,老九老十推波助澜,立地萧墙祸起,恐怕康熙想善终都难!所以老八这一次送死鹰虽是走险棋,却是瞧准了才走的,他要的就是一个乱字!


简单点说,老八送死鹰就是两个【目的】:

一、如果康熙查老十四,老八就配合老十四一起造反,赶康熙下台;

二、如果康熙派人查老八,他就来一个死不承认,联合老九老十造舆论,气死康熙。

不管哪一条,目的都是【篡】康熙的皇位。

请注意我上面说的那个【篡】字,因为这就是老八送死鹰的真正【原因】。

原因就是:

老八已经知道了,康熙不会把皇位传给他。既然合法继承皇位已经不可能了,那就只能一些想歪门邪道的办法,逼康熙把皇位传给自己。也就是所谓的把水搅乱!

————————分割线————————

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老八是怎么在康熙面前失宠的。下面再多说几句,把老八的问题说清楚一点。



老八第一次让康熙失望,是清缴户部欠款的事件。康熙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替他分忧,结果没有一个儿子愿意干。特别是老八,他自己就兼管户部,国库空虚他要负首要责任。结果老八自己主动请辞,把责任全被甩给雍正,完全没有责任心。

从演员的表情就可以看的出来,康熙对老八的行为很意外,甚至对他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其中有什么内幕?

康熙的想法,我不是猜的。因为电视剧的剧本就是这么写的……下面截一张电视剧剧本的截图:



如果说户部追款事件,康熙开始对老八产生了失望之情。那么刑部冤狱案,则直接宣告了老八与皇位无缘了。

事情经过很简单,老八为了拖太子下水,故意诱导相关涉案人员,让他们把污水往太子身上泼,借以搬倒太子。


康熙之前并不知情,还让老八代替太子接待蒙古王公贵族。仿佛有要废掉太子,让老八取而代之的意思。

只不过康熙留了一个心眼,让图里琛去调查刑部案件的幕后背景,在得知老八就是幕后黑手后。连骂两声“其心可诛、其心可诛”,虽然嘴上没再多说什么,其实在心里,已经宣告了老八的“死刑”。



从刑部事件之后,康熙从心里就已经不再信任老八了。只不过他一直没有说出口,都在静观其变,让老八自己跳出来,最后在一锅全部收拾掉。

果不然,不久后太子被废。康熙让文武官员推举新太子的人选,结果大部分幸而官员都推举老八。

【王】字之上加【白】字是什么?

【皇】字也……

这一下,老八一党就触犯了康熙的红线:任何人都不能威胁皇权,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满朝文武都推举同一个皇子,这是要结党营私吗?

况且自己还没死,就开始觊觎皇位了?是想害死寡人吗?



在此之后,胤禩虽然没有受到很重的处罚。但其实康熙已经不在重用他了。

六部之中,雍正主管户口(追缴欠款时,老八主动让给他的);老十四主管兵部;老十三主管刑部;吏部、工部、礼部,电视剧里面没说是谁兼管,但是肯定不是交给老八管……

老八此时,既不受康熙的待见,又不掌管任何实权衙门,他不想点歪门邪道,怎么可能继承皇位呢?

所以,送死鹰才是老八最狠的一招,他已经丧失做哥哥,做儿子起码得天良了,眼睛里只有皇位。

————————分割线————————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人要骂我了。整天不务正业,拿着小说当历史研究?

为了避免挨骂,我再多说几句。其实历史上的老八,比电视剧里面还要惨,康熙都没把他当人看,而且死鹰事件就是老八干的。

第一次挨骂

康熙47年11月,废掉太子后。康熙搞了一次民意调查,要求群臣上书,从诸阿哥中举奏一人为皇太子。

结果群臣共举八阿哥胤禩……最关键的是猪队友大阿哥也推举胤禩……

这就让康熙很没有面子了。气的直接在上谕里面,用讥讽之词讽刺胤禩:

胤禩获罪于朕。身撄缧绁,且其母家微贱,岂可使为皇太子。况胤禩乃胤禔之党。胤禔曾奏言请立胤禩为皇太子,伊当辅之。可见伊等结党潜谋,早定于平日矣。其日先举胤禩者谁?尔等各据实陈奏。

康熙这个话,说的很重。有点鄙视胤禩和他母后身份低贱的意思。而且康熙认为胤禩蓄意结党营私,自己迟早要收拾。并且要追查第一个推举胤禩的人!

这个历史的康熙上谕,电视剧中没有提,导演和编剧还是给胤禩留了点面子。

第二次挨骂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第二次被废。这个变故对于胤禩来说,仿佛中了彩票一样,再次燃起了希望。他在没有请示康熙的前提下,就擅自跑进了宫里,对康熙说:

“我今如何行走?情愿卧病不起。”

康熙听了莫名其妙,对此非常生气,再次用讥讽的语气回复胤禩:

“尔不过一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语!以此试朕乎?伊以贝勒之身存此越分之想,探视朕躬,妄行陈奏,岂非大奸大邪乎?”

国家大事,跟你这个区区贝勒,连郡王都不是的东西有什么关系?

这次口谕,康熙的语气仍然很重。他对老八基本就是各种嘲讽,讥笑,就没把他当儿子看……

第三次挨骂

这一次就是著名的送死鹰事件了,历史上也被称为“海东青事件”。

具体的事件经过可以去查百科,这里不做详细的赘述。只说一下相关人员的遭遇,其实也不用说,自然是胤禩又被骂了一顿。

史料记载,康熙在见到死鹰后,公开发上谕斥责胤禩:

“党羽甚恶,阴险已极,即朕亦畏之。”、“朕深知其不孝不义行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义绝矣!”

看见没有?老八这已经不仅仅是要失去继承权了,甚至连皇子的身份都可能被剥夺。

历史上的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就此一蹶不振,到处潜行,不愿见人,并于翌年病倒。而康熙对此非常冷漠。潜台词仿佛是说,胤禩病了?那就病死算了吧……

与历史上胤禩相比,其实电视剧里面的老八还算幸福的。至少,他在康熙时期就已经是廉亲王了。而历史上的胤禩,一直到康熙驾崩时都只是一个贝勒而已。


Mer86



真实历史上老八胤禩的确送过康熙死鹰,只不过是单纯一送的意外,或许有阴谋那也是别人暗算他的阴谋,史称“毙鹰事件”。

这个题目是要求分析雍正王朝的,那么接下来我们以雍正王朝的视角来分析此事。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八送给康熙老鹰最大的意图是诬陷大将军王老十四。因为他并没有直接向康熙送死鹰,而是将老十四的祝寿礼物调换为死鹰。

至于为何要诬陷老十四因为想要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是使当时诸人认为是皇位继承人的大将军王老十四因为此事而失宠甚至退出夺嫡之争二是借康熙清查此事造成朝野动荡之时来趁乱浑水摸鱼。

老十四身为老八的支持者,八爷党的核心成员之一。老八竟然如此对老十四,主要还是因为皇位之争,因为皇位只有一个,而老十四在康熙末年出任了当时众人以为的默认皇位继承人大将军王一职,而且又在西北时清除了老八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摆脱了老八控制,老八就开始与老十四反目为仇了,老八不甘心老十四就这样平步青云,于是就制造了死鹰事件。

也有可能是两个人的苦肉计,老八搅乱局势,手握重兵的老十四借机以清君侧的口实造反,(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两人遥相呼应以达成掌控大权的目的。

当然这种可能很小,因为老十四担任大将军王在大家心中就是默认的皇位继承人,他以皇位继承人自居,没这个必要冒风险发动兵变的。


老八的计划很高明,死鹰事件很是严重,如果康熙查起来重则会真的造成手握重兵的老十四发动兵变回京逼宫,轻则会搅乱局势使老八的八爷党一党浑水摸鱼来夺取嫡位。

当时的局势对老八而言,越乱越有机会,不管怎么个乱法都有机会,因为早在一废太子之后再立太子时老八就彻底出局,为康熙所讨厌。

对于失去继承人希望的老八来说,只能通过不正当手段乱中取胜了。

而康熙的应对方式的更高明,那就是不追究,使老八的计划落空,有力发不出。这跟一废太子时,康熙不追究伪造太子手谕的人方法一样,可见康熙的手段之高明。

其实康熙最初抛出这个大将军王职务,以其暧昧的态度让人以为大将军王等于皇位继承人,就是为了对付八爷党。因为西北六万大军全军覆没就是因为八爷党在背后搞鬼,想借此安排自己的人来掌控兵权!但康熙直接抛出大将军王的重量级职务并且让老十四担任,彻底分化了八爷党,使老八与老十四对立起来。

至于康熙这一招还有老十四如何利用假信清除老八的眼线这些具体分析,宋安之前面几期雍正王朝分析里就具体说过,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翻翻看。

但老八也并非泛泛之辈,康熙没想到的是两个人的斗争会波及到自己。(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老八为了乱中取胜,造成了送康熙死鹰事件,还好康熙采取了不追究的应对方式,使局势没有乱起来。

而稳定的局势自然利于康熙内定的继承人老四顺利继位了,最后老四借着稳定的局势设计放出老十三有惊无险的登基成功。

第61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宋安之


康熙末年,适逢康熙六十八岁大寿,普天同庆,喜大普奔,朝中的寿诞宴席上,热闹非凡,各皇子依序向康熙敬献寿礼,十四阿哥胤禵人在边疆平叛,特地派人送来了一块天然带有一个寿字的陨石,意味着为皇阿玛增寿,装在锦盒里,郑重其事的献给康熙,康熙龙颜大悦,亲自迎接这祥瑞的寿礼,结果打开一看,竟然是只死鹰,顿时如遭重击,瘫倒在地,至此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悲壮地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我们都知道是八阿哥胤禩把寿礼调了包,给他的皇阿玛送上了死鹰,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总的来说是胤禵风头过盛,已经引起了胤禩的警觉,胤禩要遏制住胤禵的强势,固有此举。此前,朝廷重将传尔丹在西北平叛中轻敌冒进,致使朝廷六万大军全军覆没,朝廷急需一位阿哥出任大将军王,统领大军远赴边疆平叛,由于康熙已明显来日无多,此时出任大将军王,握有兵权,无疑会对即将到来的夺嫡之争大有裨益,所以围绕大将军王的人选,诸阿哥开始了激烈的明争暗斗。八爷党决定推举八阿哥胤禩参与竞争,他们对此位置更是志在必得,而四阿哥胤禛在乌先生的指点下放弃党派斗争,以朝廷大局为重,力保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应该说此举高明以极,第一胤禵一直是朝中公认的能打仗的阿哥,他的出任又可以避开八爷党对边疆部队的掣肘,最大限度减少朝中乱局对用兵的影响,对朝廷而言再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第二在国家危难时放弃个人利益,以国家大局为重,力荐平素与自己不慕的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此举会在康熙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不言而喻,第三,胤禛此举相当于在八爷党内部打入了一个楔子,甚至相当于把老十四从八爷党那边拉出来,加入自己一方,此举也势必造成一直以来都是铁板一块的八爷党内部的混乱猜忌,第四,胤禵的上位可以成功的转移八爷党的注意力,极大吸引八爷党原本对准自己的火力,从战略上减轻对自己的压力,成为自己面前一道挡风的墙,所谓一石四鸟,此其谓也。



果然,胤禛的举动让胤禵大为意外,大受感动,相较于八哥的非我莫属,舍我其谁,更是高下立判,令胤禵发出了毕竟还是一母所生的亲的感慨。康熙在知悉胤禛的举荐后未置可否,只是简单的“哦”了一声,康熙真的是觉得胤禛的提议可有可无吗?我们知道胤禛举荐的人选其实正好符合了康熙的心意,可以说是正中下怀,按说康熙对正合己意的举荐即使没有大加称赞最少也应该是颔首致意表示赞许,现在康熙的如此表情只能说明他在试图掩饰什么,那么问题来了,康熙到底在试图掩饰什么,他为什么要掩饰?我认为,康熙此时的表情正是此段的点睛之笔。而胤禩是做梦也想不到胤禛不但自己不争而且还把机会让给老十四,偏偏自己对于胤禛的提议却无法表示反对,霎时脸上阴晴不定,进退失据。就这样,老十四胤禵顺利出任了大将军王,投桃报李,胤禵举荐年羹尧任陕甘总督,这样,胤禛也第一次拥有了外部势力。



随着胤禵领兵的节节胜利,胤禵在朝中的威望日盛,胤禩等人内心失落不已,怅然若失,此时他们感到,对自己大位的最大威胁已经不是胤禛,而是来自胤禵,胤禵直接升级为对手了。恰逢此时,老十四派人送来了寿礼,胤禩得知胤禵的寿礼为何后立即断定此一寿礼必然会令皇阿玛大为高兴,老十四的风头将会更盛,自己觊觎已久的大位将会离自己更加遥远,自己能让这种势头继续下去吗?当然不能,一不做二不休,胤禩终于做出了换死鹰的连畜生都不忍为的事情。



微风山谷1381


纠正题主一个错误,《雍正王朝》死鹰是十四阿哥送的,历史上“毙鹰事件”也叫“海东青事件”死鹰是八阿哥送的。


历史上“毙鹰事件”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前往热河巡视,胤禩本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八阿哥母亲二周年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没有陪侍和请安。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鹰。康熙因此大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甚至说出了父子之情绝已的话。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六十大寿,十四阿哥担任西北大将军无法回朝,送了一份贺礼,寿礼上打开一看是一只死鹰。对于这只死鹰是谁弄的人们一直怀疑。



嫌疑最大的就是八阿哥,当时十四阿哥在西北拥兵自重,如果康熙怪罪,十四阿哥打出“清君侧”口号,八阿哥趁机作乱,夺下皇位机会最大,并且通过此举,他也成功的让康熙一气之下病倒,但是他却低估了四阿哥,康熙的谋略。也有说康熙为了打击八阿哥势力,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毕竟我们看过电视剧就会发现面对这样的情况,康熙一直说着“乱不了,乱不了。”还有说是四阿哥做的手脚,毕竟这次事件以后四阿哥个基本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八阿哥基本彻底远离了皇位争夺的机会。


红雨说历史


按照老八的盘算,这是一箭四雕之计,唯一得利的是老八。太子二度被废之后,夺嫡的人马分成了三股,八爷党,老四,老十四,而这三股势力之外就是老康熙了。这次死鹰事件,除了老八获利,其他几股势力都在打击目标之内。

第一箭,降低老十四在康熙那里接班的可能性。

本来老十四很受老康熙宠信,太子复立那次,老十四跟老十三打了一架,还口出狂言顶撞,悖逆之言都说出来了,康熙本来要拔刀砍他,可是最终并没有追究他,还让他主持兵部,可见康熙对他的看重,后来又让他做大将军王,去西北平叛,人人都以为未来接位的就是他了。

这次西北平叛获得大胜,接位就更十拿九稳的了,结果老八弄了死鹰,无论老康熙知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都气的不行。然后让老康熙得出一个结论,老十四这个人心胸狭窄,做事又胆大妄为,所以没有传位给他。

第二箭,打击了老四。

有人说死鹰事件老四没受什么影响啊?那只是老康熙稳住了局面,其实根据老八一开始的计划,打击范围是涵盖了老四的。那就是老四安插在西北的年羹尧。

上次传尔丹战败就是因为后方粮草被掣肘了,这次老十四带兵,老八他们也不想让他打胜仗,但是想掣肘却做不到了,因为老四安插了一个年羹尧在陕甘转运粮草。由于老四的默许,年羹尧及时把粮草运给老十四,才打了大胜仗。

老十四打胜仗对老八是不利的,意味着老八当太子的可能性又变小了。

而死鹰事件之后,老八预料,老康熙一旦彻查,就会对西北做人事调整,此时老八就可借机换掉年羹尧。失去了年羹尧在西北的这个位置,意味着老四就无法钳制西北十几万大军了。

所以,死鹰事件如果彻查,对老四也是一种打击,可惜康熙姜是老的辣,控制住了局面,没有动西北。

第三箭,打击了老康熙活着时立储的决心,加重了老康熙的病情。

因为两次废除太子,老康熙对立储就开始犹犹豫豫,尤其是太子第二次的行为,让康熙对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特别提防,证据是他深居简出,藏进畅春园,让儿子们见不着他摸不透他怎么想的。

此时康熙一心培养孙子弘历,可是西北叛军是一块心病,搞得他听戏都听不好。为什么康熙听戏的时候,点了一出《空城计》?因为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无人可用,无兵可用,只能唱空城计了。

外面的大臣不可信,吃败仗,怎么办,再信儿子们一次吧,所以搞出来争夺大将军王这个戏码。看看谁有才干,能给自己分忧。找来找去,看中了老十四。

这次死鹰事件,没想到老十四搞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心彻底的凉了。回头看看,也就老四稳重,顾大局。

第四箭,制造混乱,趁机布局康熙死后夺嫡。结果老康熙棋高一着,没有彻查,稳定了朝局。

邬思道分析说,局面越混乱,对老八越有利。因为老八在朝廷的人分布广,八爷党的势力又盘根错节,如果彻查死鹰事件,又将兴起大狱,乘此机会,内部的百官,外面的兵营军队,都有了操作布局的空间和机会,就算康熙没有传位给他,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势力夺权。

综上所述,老八借着死鹰事件想一箭四雕,可惜被老康熙稳住了。


西堤君


老八这是“一石三鸟”之计!

我们只看《雍正王朝》对此事的描写。八阿哥确实扣住了老十四送给康熙的“寿石”,并且,撬开了盒子,将手伸进了盒内。等到康熙爷做寿当天,再打开时,却成了一只死鹰!再加上,死鹰被打翻在地后,老九老十两人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架势,我们可以断定肯定是老八将寿石换成死鹰!

皇家自古无亲情,老八真是狠毒,用心如此险恶!他这一招是“一石三鸟”之计!

第一,康熙爷最近身体欠安,在寿诞上收到“死鹰”,万一动怒以后,可能当场一命呜呼。此时,老十四在西北,太子被废,大阿哥早被圈禁了,只有老四可以与他挣位。而八阿哥朝中党羽势力最大,老四肯定没实力跟他挣,他正好趁此机会,顺利继位!所以,老八才给老九老十使眼色,让两人叫喊着说有人“谋逆”!

第二,就算康熙不被气死,身体也会受损。礼物是老十四送来的,封条都还完好无损。康熙爷就算觉得不是老十四干的,但是,他也会对老十四起疑心。九龙夺嫡已经把康熙折磨的不轻了。先是太子和“母妃”乱伦,后是大阿哥魇镇太子。这几个兄弟间的骨肉亲情都没了,康熙这个做父亲的能不伤心吗?康熙越生气,身体越不行。康熙越早驾崩,对八爷党越有利。八爷党要等大将军王老十四再成气候了,就又多一个夺位的敌人。而且,老八这是在消磨康熙的精气头,折磨康熙!也是在报复康熙不立他这个“八贤王”当太子!

第三,康熙是不会查清此事的,这个黑锅老十四算是背上了。就算康熙下旨说不是老十四干的,但是,等康熙死了以后,老八一党照样可以拿此事“整治”老十四。老十四算是当不了皇帝了。

幸好,康熙爷没有中老八的第一计,稳住了局势。不过,康熙爷还是被气着了。还是死在了老十四回京之前。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六十大寿,远在西北掌兵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派人送了一只雄鹰作为寿礼,给老爹康熙帝贺寿。不料,康熙帝打开之后,却发现是一只死鹰……

传言送一只死鹰,暗意“诅咒老康熙早死”,说老康熙,已是一只苍老待死的雄鹰……

△康熙帝(《雍正王朝》)

老康熙帝大怒,但事后并未追究。怎么回事?

十四阿哥送“死鹰事件”,是康熙帝晚年“九王夺嫡”中关键一幕。鹰,当然是十四阿哥送的,但他送的一定是活鹰。十四阿哥既然是给老爹康熙帝祝寿,岂会送只死鹰来陷害自己?分明是有人动了手脚(弄死了鹰),嫁祸在了老十四头上。

这一点,老道的康熙帝早已识破,所以事后并没去追究老十四,只是表现“愤怒”了之。而康熙帝所愤怒的,也不是十四,而是愤怒“背后弄死鹰挑拨他和十四子父子关系”的人。

十四阿哥,送鹰给老爹康熙帝,本是一片诚心好意,意在祝老爹康熙帝“雄鹰展翅万里”,而弄出死鹰这一出的幕后黑手,最可能就是“八爷党”的八阿哥胤祀。

八阿哥为什么送老爹康熙帝死鹰?

△八阿哥 胤祀(《雍正王朝》)


八阿哥此举,有三层用意:一为试探康熙帝,二为嫁祸老十四,三为一个“乱”字。怎么讲?

当时皇位继承人谁也猜不透,到底康熙帝中意哪位皇子?从当时种种迹象来看,纷纷猜测似有“传位十四阿哥”的倾向,但谁也不能确定猜测。

于是,八阿哥设计了这出“死鹰事件”,借十四阿哥送死鹰,来试探老康熙帝对十四阿哥到底什么态度。说白了,就是试试康熙帝欲传位十四阿哥,到底真不真?如果康熙帝心中默认十四为传位人,那么一定会被袒护;反之,则必会受罚。

另外,八阿哥借“死鹰事件”,也有挑拨康熙帝和十四阿哥之间父子关系的用意,死鹰嫁祸十四,让十四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让老爹康熙帝和十四关系恶化、变僵,从而使老十四失去康熙帝的欢心。

当然,八阿哥此举最终的用意,要的就是一个“乱”字。就像邬思道所言:“八爷正是瞅准了,才走的这一步棋。”八阿哥正是想乱中取胜,制造混乱,从而赢得对自己有利的转机局面。

所以八阿哥,借“死鹰事件”,企图挑动康熙帝降罪十四阿哥,十四阿哥不甘,势必会逼起十四率兵逼宫夺位。别忘了,十四阿哥此时是在西北手握几十万重兵的大将军王。

康熙帝:见招拆招,如何破解危局?

△康熙帝(《雍正王朝》)

康熙帝:姜还是老的辣!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洞若观火的康熙帝,暂时并没有降罪十四,而是以安抚为上,就是图一个“稳”字。因为“稳”字,对他心中选定传位人四阿哥胤禛有利,可以平稳的权力交接。

老谋深算的康熙帝,自然也猜到了“死鹰事件”八成是八阿哥所为,所以不仅没有降罪十四,事后反而还褒奖了十四。这一下,令所有人都确定这皇帝必是十四阿哥的了……

连四阿哥胤禛,都开始向邬思道表示泄气了。四阿哥胤禛抱怨了一通,大致意思是:老十四当众送死鹰这种禽兽之举,是人尚且不为,结果皇阿玛非但不怪罪,还奖励了老十四,可见十四弟已是皇阿玛心中默认的传位人了……

帝术大师:邬思道一语点破四爷!

△邬思道(《雍正王朝》)


随后,邬思道看着垂头丧气的四爷,哈哈大笑,说了一席话,令四爷胤禛恍然大悟,尽扫胸中疑惑和郁闷。

其中点破四爷的几句,邬思道说:“送死鹰,八爷正是瞅准了,才走的这一步棋。八爷要的就是一个乱字,而皇上(康熙帝)要的却是一个稳字…只要不乱,皇位就能顺利传承……这也是皇上的良苦用心啊……”

当所有人都误以为皇位必是十四阿哥时,只有邬思道洞若观火,看透了康熙帝的帝王心术。而八阿哥送“死鹰事件”,看似高明,实则早已被他老爹康熙帝看透了,沦为了一步臭棋。

【原创:峰子哥;点关注 趣史随时获得!】


峰子奇观


就剧论剧,送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未必是死鹰,死猫死狗都可以,恶心或者惊吓到康熙即可。这是胤祀算准了局势之后的一步“兵行险招”,其目的正如鄔思道所分析的那样,直接针对康熙的“油尽灯枯”,把朝局搅乱借机夺权,从雍正的整个即位过程来看,这算是八阿哥的垂死一击。



在康熙的寿宴上晋献死鹰,这是欺君的死罪,如果康熙下旨彻查,立刻就是天下大乱:查十四阿哥,拥兵在外的老十四立马有了带兵回京“清君侧”的借口,因为他确实送的是异石寿礼;查八阿哥,胤祀又可以叫起“撞天屈”,因为礼物是老十四的,自然有充分的借口勾结京中势力“夺权洗冤”,所以鄔思道断的很准:朝局稳,对四爷有利,朝局乱,对八爷有利。

康熙虽老,对大局的把握还是准确的,来了个不了了之,焦晃老爷子的演计真不是盖的。



因为他已经默定由胤禛接掌大位,而这位“雍亲王”在京中的势力明显不足,无论是朝臣的支持数量,还是京郊三大营的掌控,乃至于京中卫戍的重要位置“九门提督”,当时都不在胤禛的手中,如果大局稳,可以给康熙从容的布置时间,比如用一生一死两份遗诏搞定新任九门提督隆科多,使其不敢不按“正大光明”匾后面的指示拥戴新君;同时也给了胤禛积蓄实力的机会,比如私会老十三,掌握军队中级军官等等。所以康熙对老八的攻势采取了不理不睬的冷处理办法,让“八爷党”一脸的懵比。

老八是阴险的,偷换礼物的另外一个目的,是让领兵在西北的“大将军王”胤禔也丧失即位的资格,在天下重臣面前用死鹰气死父皇,这个罪过一旦落实,胤祯即为大逆不道,哪还有继承大位的资格?因为八爷党一直认为,康熙以大将军王的身份派遣老十四领军西征,就是“代父出征”的意思,因此,这个死鹰是一箭双雕,同时打击一母同胞的老四和老十四,消灭两个仅存的竞争对手,结果没有成功,老皇帝比他想像的还要精明。



《雍正王朝》的小说原著里,老八还一并用假信计策反了替老十四送礼回京的鄂伦岱,也就是说,这个惊天大案如果康熙真的彻查的话,老八一定立于不败之地,老十四寿礼特使这位关键证人,完全可以证明礼物没有经过老八之手,往下还怎么查?九王夺嫡,真是血雨腥风啊。

八阿哥这一击确实够毒,不想康熙也够老辣,否则就真的没有四阿哥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