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军队输送后备军官18年,今天这条路取消了

中国国防生的臂章,不同于现役军人。麦穗怀抱着的,是交叉的步枪和钢笔。从这些配发给在校大学生的肩章图案中,不难猜出其中寓意:文武双全,献身国防。

中国现行的国防生招录制度,走过了十八个年头后,今天,进行了大调整。

5月26日,国防部新闻局公开表示,从2017年起,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国防生,也不再从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国防生。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告诉政知道,这意味着,此前国防生的招录,已经走入了历史。

国防生十八年

1999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选拔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自此,国防生这个新鲜的词汇逐渐走进人们视野。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

国防生的选拔有两条途径:一为从当年应届高考生中录取,另外也会在高校学生中定向选拔。

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这个金额不同时间段内有所不同。国防生制度刚刚实行时,为每年每人五千元,目前,这个数字上涨到了一万五千元。

完成规定的学业和军政训练任务并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国防生将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与部队同级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军事专家陈洪教授告诉政知道,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的国防生入伍,其职位为副连或以上,军衔为中尉或以上。“部队也非常鼓励学员继续深造。”陈洪说。

本科毕业的国防生在取得协议单位同意后,同样可以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后继续履行相关入伍协议。

国防生有别于军校生

顾名思义,国防生经常让人容易和军校生搞混,其实两者的区别很大。张军社接受政知道采访时表示,军校生正式入学后,即取得学籍和军籍,其学杂费由军队承担;而国防生只有在毕业入伍后才取得军籍,在校期间的费用由自己承担,只是每年发放一定的国防奖学金。政知君大致列出国防生和军校生的四点不同:

身份待遇不同

军校学员经复查合格者,即取得学籍和军籍,享受部队供给制学员待遇,发放津贴费,学习和生活费用由军队承担,其家庭享受军属待遇;

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办理入伍手续,没有军籍,毕业后按照协议书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在校期间可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

学习环境不同

军校生只能在军校学习,而国防生可在录取自己的高校(包括北大、清华等名校)学习。

体检要求不同

国防生身体条件符合军校非指挥类招生体检要求即可,视力要求也比军校生适当降低一些。

管理方式不同

军校生接受完整的军政训练,由军校直接管理;而国防生仅接受必要的军政训练课程,接受所在高校和军队驻校选培办双重管理。

上课训练两不误

国防生虽然在校期间并没有军籍,但国防课程、军事训练同样必不可少。

据悉,国防生除完成高校规定的学习外,还要接受军队和高校组织的军政训练。军政训练包括军政理论课、日常训练和假期集中训练。军政训练纳入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者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要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可以说,国防生在必修课方面,和统招生没有任何区别。但同时也要进行一些专门训练,熟悉最前沿的军事理论甚至是尖端的装备。

一位曾经就读于河南理工大学的国防生网友在知乎网站透露,国防生集中住宿,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十分出操,学校东门出南门进,刚好三公里。然后吃完早饭回宿舍之后,要整理内务,叠被子。晚上7点开始,没有课的国防生将着军装集体晚自习至晚9点。

不过这位网友也坦言,在自由时间里,他们同样会上网、看比赛、谈恋爱,和普通学生的业余生活无异。

据媒体实地调查,某部队单位现任师、团职领导干部中,军校生占83.1%(含战士考学和地方青年考学),国防生占12.7%。以小见大,这个数据或许可以反映出一线部队干部的“出身”比例。

在国防生这个群体里,对自己的标签有着不一样的解释:比如为国防而生,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国防生不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