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兵李杰:多次参加救援,深感当兵自豪

进行体能训练(李杰供图)

□鹤报融媒体记者 李丹丹 实习生 郭恒茂

淇滨区33岁的李杰是一名现役工程兵,2001年12月入伍,2004年考入军校,200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武警某部大连交通支队。

4年的军校生活给李杰留下了深刻记忆。“训练十分艰苦,每天从早到晚,除了文化课、室外军事课,就是各种体能训练。”李杰说,“不过我非常感谢部队的生活,从身体到思想上都得到了锤炼。”

让李杰感动的是,他在军校收获了很多友谊。2007年秋天,李杰因患急性阑尾炎住院并做了切除手术,学校派了一名战友到医院照料他。

“这名战友叫陈红权,贵州人,和我一个班,当时我们只是认识,并不十分亲密。”李杰说,“他在医院里整整陪护了我10天,医院病床紧张,他就在我的病床边支了一张简易小床。吃饭时他一勺一勺喂我,还给我擦洗身体,扶我上下床活动等,照顾得很好。”

李杰回忆:“自那时起,我和陈红权就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兄弟,平时形影不离。毕业后,我俩被分配到了不同地方,现在还经常联系,有什么心事相互倾诉。”

去年8月,驻地附近的步云山突发洪灾,李杰所在的部队前去救援。“到处是一片惨象,许多民房、路基被冲毁,我们帮着拓宽河道、清理淤泥、安置受灾群众。”李杰回忆。

李杰说,当时,战士们穿着过膝的雨靴跳进淤泥里,用铁锨一锨一锨地往外挖淤泥,最深处已淹没大腿。雨过天晴后的淤泥散发出的恶臭特别熏人,有的战友都被熏吐了。

“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感激我们,走的时候有个大娘一直拉着我的手非要送我两瓶水路上解渴。”李杰动情地说。

“还有一次,我们正在营区训练,营墙外不远处冒起了黑烟。”李杰说,经打听,是附近一个村庄的塑料大棚着火了,可是因为村路太窄,消防车进不去,情况十分紧急。

“领导迅速命令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带领20多名战友前去救火。”李杰说,“我们到了以后,用了2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有的战友的衣服被火星烧破了,更多的战友脸上都是灰。我们毫无怨言,来不及喝一口老百姓端来的水,就赶回了营地。”

李杰告诉记者,2011年,他所在的部队正在秦皇岛执行任务,劳累一天的战友们准备休息时,山林里突然出现了火情,大火借着风势,迅速蔓延。“现场营救力量不足,我们部队向上级领导请示后自发组队扑火。”李杰说,“大火很快被扑灭了,我们赶回营地时已是凌晨,战友们十分疲倦,不少人没有脱衣服就躺下睡着了。”

“入伍17年,我不仅学会了坚强、奉献,而且深深地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军人的使命和自豪。”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