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北极圈罕见32℃高温,高温成因是什么?北极熊受此影响会走向灭绝吗?

满血原地复活的南恩宠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先给大家提几个点:

1.北极圈不是极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荷兰这些国家都有位于北极圈里的领土。

2.32℃不是高温,35℃才是高温的标准。

再说说它对于北极熊的影响:

可能会让北极熊灭亡。

过去40年里,北极夏季的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我们国家国土面积的36.5%。

气候学家预测,2040年可能就会让这仅剩的350万变为0。而在这之前,北极熊就可能会灭亡。

灭亡的原因两个:溺水身亡、饥饿死亡。

从过去的一些纪录片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北极熊都会在5-8天无尽头的游泳下最后溺水身亡。这也导致现在北极熊在捕猎的时候往往轻易不敢下水,因为可能面对游不到头的情况。

而这一的情况对应到人类身上可能有两个可怕的结果:

1.大海啸

北极的冰山融化,水往大洋里流,而在海拔相对低的地方可能有被淹没的可能。

2.温盐环流失效

温盐环流是调节这个地球能量平衡的重要手段,如果温盐环流失效了!

可能会出现低纬度地区热懵了,高纬度地区重新进入冰天雪地的恐怖场景。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不哈韩的小韩


北极圈也发烧,最高气温一度达32℃!

7月以来,北半球的热浪触目惊心!国内的就不多说了,7月14号以来拉起的高温预警就没断过。国外的话,像美国加州这样一到夏天就“高温配林火”,也懒得再提。夺人眼球的是加拿大,光魁北克,在7月上旬就热死超过70人;海洋性气候的日本,截至7月底,已有116人因中暑直接死亡。

而一向气候温和的欧洲也变成了人间炼狱,希腊雅典东南近百年来最致命的山火,逼迫小镇居民跳海逃生;英国几十年来的最长高温热浪则导致多地植被枯黄、野火不断……

但最最令人惊讶的,则是北欧三国挪威、瑞典和芬兰。其中,芬兰最北部的拉普兰省,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竟出现了32℃的异常天气;同样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班纳克,7月30日也测到32℃的气温。另外,俄罗斯新近冒出的两个山林大火着火点,同样位于北极圈内……

北极圈“高温”的幕后黑手居然是?

从最直接的原因上来说,一个地方持续高温主要是因为受到高压的控制。但一般情况下,高压和低压就像水流一样在全球范围内波动,不会在一个区域过久停留。然而,现在情况变得有些不一样了,简单说就是因为气候变化,北极地区的持续暖化导致了高压和低压之间的流动受阻了。

这得先介绍一个概念——高空急流(Jet Stream)。高空急流主要分为“极地”气流与“亚热带”气流,在高空中以数百公里时速由西向东吹,从而带动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移动。其中极地气流的能量,主要来自南方温暖空气与北方寒冷空气之间的温度与压力差。

但气候变迁下的北极,越来越被暖化,这就导致南北方的温度与压力差变小,从而导致极地高空急流的能动力也随之变小。那么,高气压与低气压之间的流动,自然就遇阻了。而高压或低压的徘徊少动,就会导致受控地区或是长时间高温、或是持续降雨,形成极端天气。

说个跟咱更密切相关的吧,根据美国《自然通讯》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由于大规模的灌溉农业模式对气候变化有直接影响,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华北平原将会成为全球“最热地区”之一,而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北极暖化,北极熊何去何从?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气候变迁,连人类都无法阻止华北大平原不再宜居,完全依靠冰层才能生存的北极熊又能做些什么呢?任何话语都比不过画面触目,无冰可依的北极熊,饿死与溺毙居然成了常态~

饿极了公熊,不顾母熊的哀嚎,同类相残、猎杀小熊~

智人统治下的地球,早已是万千生灵的炼狱!


不入流的大刘


我想这是气候变暖的又一个例子,北极圈附近都能有32摄氏度了。

我在digital journal找到了相关的报道,应该确实有这么高的温度,不过发生的地点并不是北极的冰盖,或者北极圈的深处,而是北极圈边缘的挪威。

上面是7月31日挪威的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到有的地方已经超过33度了。

上一次挪威温度超过33度还是2010年,这次达到了33.2度,创下了新的高温记录。放个地图来让大家感受一下挪威和北极圈有多近:

这些年一直有人鼓吹「全球变暖是个骗局」,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建设性的。温室气体在理论上已经被证明是可以增加地球平均气温的了。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减少了地球向外辐射的热量,像一个大棚一样把地球包裹了起来,让地球成为一个温室。

相关的数据也非常确凿,全球平均气温与二氧化碳浓度高度相关,而高温本身又不会产生高二氧化碳。所以最合理的推测就是这近一个世纪的升温是人为的。

当然,大家也不需要太过于紧张。首先一个,就是这里的高温时在陆地上的,陆地本身的比热容就比水低,容易升温;其次还有洋流的影响。北极圈深处还是没有这样的高温的。


章彦博


今年的高温是全球现象。在我国,暖湿气流冲进内蒙古大草原腹地和新疆戈壁滩,,在欧美,暖湿气流也冲进了北极圈内的加拿大苔原、挪威峡湾、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北半球大陆上的冷空气毫无作为,几乎集体失踪。在暖湿气流的强大攻势下:

东北和华北出现持续桑拿高温,辽宁沈阳、本溪、大连、丹东等高温打破历史纪录;日本和韩国均打破了100多年来的“国家级高温纪录”,最高气温突破40度,日本名古屋、韩国首尔、朝鲜平壤等大城市均出现了接近或打破历史极值的极端高温;西欧和北欧都出现罕见的持续酷热,葡萄牙和西班牙40度以上,比利时、英国、法国35度以上,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西北部气温升到了32度以上,这其中有北极圈内的城市,为历史罕见;波罗的海都被晒成了“热海”;美国和加拿大今年的高温也不逊色,美国死谷最高气温一度达到52.8度。

据欧洲气象网站,波罗的海局部海温已达26度

据NOAA监测,近几天北欧地表温度巨幅偏高


这次极端高温的直接原因,是夏季风偏强、副热带高压偏北。从7月中旬开始,副高大幅北抬到华北甚至东北,且经久不退,成了事实上的“温带高压”;在欧美,情况更加极端,北美副高一度控制整个美国本土和加拿大南部,而北欧的北极圈内出现了象征副高势力范围的“5880线”(实际是阻塞高压)。正因为此,副高控制下的高温区也就来到了北方,副高南侧的台风带也跟着向北,连续抛出两个台风登陆上海。

7月31日副高和主雨带位置,可见主雨带已经到达新疆

副高为什么会这么北,是全球变暖引起的吗?如果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是不是以后每年都要这么北,北方高温会不会成为常态,季风水汽会不会经常进入新疆,西北戈壁滩会不会变成塞外江南?


今年副高这么北还是个例,和全球变暖可能有关系,但关系不直接。今年副高这么北,主要还是异常的海气形态引起,尤其是低纬度的印太齿轮、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的过渡状态,以及高纬度的北大西洋三极子。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今年低纬度的海洋--大气状态,有利于夏季风偏强,让暖湿气流跨越式北伐和副高持续北抬提供原始的动力;而中高纬度的海洋--大气状态,有利于西风带整体北缩,也有利于在欧洲、我国东北和日本海附近形成西风带暖脊,吸引副热带高压在这几个地方维持。

今年南海季风偏强


因此,今年的异常高温,和北半球环流异常有关,但和全球变暖关系不是很直接,因此这种事情不会年年出现,北极冰川也不会立即化光。但是,北极熊确实因为人类活动大幅减少,需要我们爱惜保护。


中国气象爱好者


北极熊:我来的难道是一个假的北极?

北极圈罕见的高温,达到32度,这波热量影响的不仅是北极熊,北极圈附近国家瑞士的路面温度超过50度,当地鼓励给狗狗穿鞋逛街,因为狗狗烫脚受不了,同样苦恼的还有美国,美国冷战时期建设在格陵兰岛的核武器基地由于冰面减少,露出真容。

下图为加拿大魁北克省高温,人们乘凉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猛兽为什么会死去?

北极熊身体覆盖有厚厚的皮毛,耐严寒,一般寿命可以达到20岁到30岁,近年来也有不到20岁就死亡的,北极熊在北极几乎没有天敌,也算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猛兽。北极熊主要捕食领地就是在冰面上,气温升高,冰面会减少,北极熊捕食的领域大大减小,虽然北极熊会游泳,但300到800公斤重的体重不是很适应游泳,如果长时间涉水难免会淹死。

北极熊捕食的主要对象之一——海豹,主要就是在冰面上捕食,水里的海豹滑不溜溜,想起来也是难以捕捉,长时间捕捉不到食物的北极熊因此可能会饿死,为啥喜欢海豹呢?因为它脂肪多,肥。

如果气温继续升高,在以后每年九月份北极很可能出现千里无冰现象,失去家园的北极熊得不到保护因此很可能会灭绝。

北极温度今年异常高的原因——热带气流惹的祸

虽然全球气温在逐渐升高,但是今年比往年温度一下子升高20度,《巴黎协定》签署后,正常每年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范围,20摄氏度还是超出了人们的额预期的,主要就是热带气流惹的祸,如2015年和2017年的北大西洋气旋,当时的最高温度,也达到了27摄氏度,大气环流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移动带去了大量热量。冰面的减少还会减少对于太阳光的反射,北极吸收大量太阳辐射,使得温度进一步升高,因此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也许无法控制热带气旋,但是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全球变暖作出贡献,比如夏季时将空调温度调高一度,冬季时将空调温度调高一度,单人出行尽量乘坐公共教工交通工具等等。


五月21号


今天夏天的高温小伙伴们肯定都感同身受了吧,似乎在我们的印象里夏天从来没有这么热过!2018年夏天,我国东北和华北的持续高温已经打破了历史记录,邻国韩国和日本的温度也打破了100年来的最高记录,许多人因为中暑而死。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今年夏天北极圈内的气温攀升到了32摄氏度,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极圈内的高温呢?因为极地上空高压和低压气流之间流动停滞,在极地之上本来有寒冷空气与南方的温暖空气发生对流,靠的是双方的温度和压力差,但是今年北极的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压力差减小,气流之间的流动也就受阻,最终导致了北极一直处于高温降雨的极端天气之下。关于北极今年极端高温的成因,很多人认为是我们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升温引起的,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次偶然的极端天气,类似于厄尔尼诺现象。

图注:欧洲夏季气温升高的幅度,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1979与2007年夏季北极海冰面积的缩减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北极高温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冰层的减小,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北冰洋夏季海冰面积萎缩了一半。2016年夏季,格陵兰冰盖的总量达到了有卫星观测的历史最低值,科学家认为到了2040年,北冰洋夏季海冰将全部消失。


图注:在浮冰上活动的北极熊,图片来自网络


北极高温和海冰大面积消失对于北极熊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为北极熊是靠在浮冰上捕猎海豹生存的,现在浮冰没有了,北极熊很难找到食物,有一些北极熊来到人类生活的区域捡拾垃圾,而更多的北极熊因为缺乏食物被活活饿死。如果北极在以后夏季都会出现像今年这样的高温天气,那么野生的北极熊很可能会在4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从地球上消失。

图注:在苔原上活动的北极熊母子,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饿的瘦骨嶙峋的北极熊,图片来自网络


古生物探索


不只北极,今年夏天整个北半球一片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真·有热同当。

我大概看了一下全球范围内7月有关高温的新闻,放眼望去全是高温热浪,各国都在各凭本事的热……

新闻包括但不限于:

欧洲多国遭遇高温干旱,林火频发,北欧一带、英国、荷兰7月下旬经历极端热浪。

日本、韩国高温热浪,多人因中暑就医甚至死亡。

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和亚利桑那州多地气温破极值。

多个北非国家出现热浪。

加拿大魁北克7月初出现罕见连续高温。

我国华北和东北现在的高温就不用说了……

当然,还有北极圈内观测到了30℃+的温度。

我今天看了一篇气候中心的推文,提到了今年极地环流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都出现了异常。一方面导致极地的冷空气活动弱,没法南下;另一方面西太副高的位置偏北,强度也比常年偏强。这可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年北半球很多地方热得如此突出。

不过呢,今年北半球热成这个熊样子,固然和近期的大气环流异常有关,但和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也脱不了干系。

而这个大背景,是无法被忽略的。

虽然30℃+的气温只是在北极圈内被观测到,并非北极点的温度,但北极地区确实是在变暖的。我没有找到截止到最新年份的北极圈气温统计,但是从70年代开始,北极海岸线的气温就在持续升高。除了今年夏天格外热,就在2015的冬天,北极点的气温曾经升到了0℃以上,当时也是有记录以来北极第二次出现这种情况。

相比于20世纪的最后20年,目前北极的海冰已经减少了接近50%。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北极夏季的海冰范围正在不断减少之中。

而海平面正在上升。


对于北极熊来说,海冰的减少确实会对他们的生存造成威胁。

北极熊主要以捕食海豹为生,整个捕猎过程在海冰上效率是最高的。海冰减少会让北极熊获得食物变得困难,而且可能要被迫长途跋涉去别的地方觅食,加剧能量消耗。

长此以往,北极熊的健康和繁衍都受到影响,生存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现在有很多研究都在关注北极熊数量和海冰的关系。有一组研究数据是这样的:

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海冰数量在以每10年14%的速度消退。而波弗特海的北极熊数量,在过去10年里下降了40%。

如果海冰继续减少,北极熊会种族灭绝吗?也许吧。


并且未来如果在无节制排放的情况下,全球的气温走势并不太乐观……4℃的升温不是闹着玩的。so,积极减排,仍然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必要措施。


不吃肠的大肠


最近,一篇“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刷屏朋友圈,事实真的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no。所谓“北极圈气温高达32℃”指的是挪威北部一个叫Banak的气象站,此地往年平均气温在20多℃,而今夏突破了30℃,难怪当地认为是要热skr人。

不过,这个地方实际上只是北极圈的一个边缘地区,代表不了整个北极地区。且有专家表示,北极圈内陆地气温偏高不等于北极变热,今年夏天北极异常温暖现象主要发生在周边陆地,没有证据证明北极冰区气温也变高了。所以,用北极圈32度的温度来说北极熊活不下去是没有道理的。

尽管如此,北京熊的生存状况堪忧却是真事,且与全球变暖相关。全球变暖和,北极熊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但他们的食物——海豹却越来越难以捕捉,随着温度升高,冰块融化,海豹觅食范围越来越大,且足迹分散,过去一只北极熊平均几天就可以捕捉一只海豹,现在则要花费半个月以上。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北极圈会这么热,32度的高温到底因何而起?全球变暖和北极放大效应都“功不可没”。一方面,全球变暖是今年被半年高温热浪异常的“原罪”,另一方面,“北极放大”效应则大大加大了这一影响。全球变暖以来,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速度明显更快,是其他地区的2.5倍,这种现象被称作“北极放大”效应。

眼看全球变暖这把火已经烧到了两极地区,尽管暂时不会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致命影响,但努力减排,保护环境确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了。否则,我们再也看不到北极熊就真的不再是危言耸听了。



留白说


全球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是这背后的罪魁祸首,《自然》(Nature)杂志最近刊载的一项研究强调了这一点。此次北极圈的温度升高到罕见的32摄氏度,这又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自然》(Nature)杂志在上个世纪末刊载的一项研究就已经指出,全球气温与二氧化碳的浓度密切相关。在过去1000年中,全球气温和二氧化碳浓度波动不大。

但到了上个世纪初,在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之后,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大幅升高,导致全球气温也随之显著升高。金星是浓厚的二氧化碳造成强烈温室效应的最好例子,这颗行星97%的大气是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高达四百多度,即便是没有被太阳照射到的那一侧也是很热。

《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杂志在去年刊载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至少是2000年来的最高值。

北极熊依赖于北极海冰进行捕食,由于北极变暖,海冰减少,导致北极熊很难寻觅到食物。为了寻找食物,北极熊不得不长时间在海里游泳,有些连续游了9天,甚至有些还因此而溺水身亡。如果再这么变热下去,科学家估计北极熊可能在未来数十年内灭绝。如果我们没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受到生存威胁的不仅是北极熊,而且还有人类自己。


火星一号


图片由提问者提供


显而易见,北极圈附近出现32摄氏度的高温,是人类造成的,由于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森林覆盖率大量的减少,导致气温变化异常,高温天气日益增多。这需要全球警惕。


再说北极熊,由于北极地区冰川大量融化,冰面大幅减少,北极熊所猎杀的主要猎物--海豹的难度会加大,也就是说,在气候变暖之前,以前在近海就能猎杀到海豹。现在,由于气候变暖,冰面回退到很远的地方,增加了猎食难度。北极熊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猎杀成功,这对于刚从冬眠苏醒过来的北极熊,不是一个好事。体力已经严重透支,需要尽快猎杀到海豹,满足体力消耗。如何还能做长距离游泳呢?


如果这种状态不断持续,会导致数量不多的北极熊种群锐减,甚至灭绝。此外,也会导致以前能适应寒冷地区生存的其他北极圈动物,如狐狸、鸟类,以及植物发生种群变异。适应寒冷地区生存的物种,无法适应温度升高带来的变化,会数量锐减,甚至灭绝。


其实,在几年前就有北极海鹦,这是一种生活在高纬度海域的海鸟,喜欢以寒冷海域的一些鱼类为食。人们发现,由于海洋温度不断上升,那些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鱼类数量在减少,这也导致北极海鹦的数量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