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去世后,出殡时摔灰盆的习俗有什么寓意?

扼腕叹息529


农村老人去世后,出殡时摔灰盆的习俗有什么寓意?

摔灰盆在有的地方也叫摔“老盆”,相传是源于制陶业祖师范蠡死后,由继承他衣钵传人的徒弟,将范蠡制作的老盆摔碎。后来,当老人死后,人们就将提前准备好的瓦盆,让死者的长子在棺材起灵准备下葬前,在灵前摔碎,这就叫“摔灰盆”。在农村,谁摔了“灰盆”,谁就是家业的继承人。

在我的家乡,老人去世后,都在家中停尸三天,第三天出殡。在灵前都放有一个青色的瓦盆,前来吊唁的人点上三柱香后,就在这个瓦盆里烧上纸钱。这三天期间,香火不断、焚纸不断。

等到出殡的那天,一般由长子顶着瓦盆出门,在路口由管事人端着瓦盆在孝子头顶转一圈后,用力摔碎,便于死者一同将纸钱带走。

随着灰盆的破碎,这死者也就像这灰盆中的纸灰一般,灰飞烟灭了,算是人生划上了句号。而他身后的事情,就移交到了下一代的身上。在过去农村,大多是长子顶灰盆,如果长子提前故去,则由次子等依次担当。没有儿子的由本家的侄子来作为“孝子”完成这个仪式,所以那个时候,有的人家出现多个侄子争当“孝子”的情况,说白了,就是为了继承死者的遗产。

我们那里,还有一个与摔灰盆有关的现象,那就是垫在地上摔灰盆的石头一般是找一块三棱青石,这样灰盆摔在上面就会破碎。如果没有摔碎,是不可以摔第二次的,人们必须从上面走过去,用脚踩碎,当然,灰盆是越碎越好。而这块石头等下葬归来的时候,孝子会捡回家,放在粮缸后面的角落里存放起来。据老人们说,此石可镇宅辟邪,也有的称此石为“借寿石”,说是能借来死者的福寿,能护佑子孙后代健康长寿。

摔灰盆,是汉族人死后出殡时特有的风俗,是死者告别这个世界的一种仪式,也是后人对死者的一种尊重。


建行渐远


中华民族是个十分注重礼节程序的民族,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筑房开业”、“逢年过节”等等早就形成了无数流程式的礼节规范。

死亡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大事,我国自古就奉承着死者为大,更有“死了死了,一死百了”、“盖棺定论”的说法。所以从一确定人死亡到入土为安就有一套严格的礼仪流程,而“摔老(灰)盆”就是这套流程里面出殡的一个重要环节。

1、摔什么盆?

盆子为瓦质,名曰“老盆”、“阴阳盆”、“吉祥盆”或其他名称,直径一般约四寸左右,深约两寸,各地不一样。绝大多数盆子底部都有孔,山东地区为一个孔,河南部分地区会开七个孔。有些地方还会把老盆放在棺材脚端,给来吊唁的亲朋烧纸钱。

2、什么时候摔?由谁来摔?

农村丧事大多数都请专门的道士或和尚来主持,具体时间也是事先商量好的。发丧那天,时辰一到,只听得“噹啷”一声,瓦盆坠地,灵柩杠起,顿时间哀乐低回,哭声大作,出殡正式开始。

过去摔“老盆”的人可不是白摔,因为它通过一个仪式告诉本乡本土、同族同宗的老少爷们:我是亡者名正言顺的财产继承人,起码是占大头的。同时也是请大家帮忙做个见证,以免后患。“摔老盆”一般都是长子,长子不在则长子长孙摔,无长子、长子长孙则次子,若无次子以其它各子长幼轮序、嫡庶伦序。一嫡之中无子由同姓亲族中血缘最近的堂侄子摔,但条件是要其人未婚。若其已婚,则由未婚亲族堂侄摔,以此长幼轮序(堂侄之所以要求未婚,就相当于过继入门,延续这家香火,当然也继承所有他的财产。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有类似的情节)。

一些地方,如果这家仅生有女儿,是不能继承以男性族群为主的家庭遗产的,如果这户人家在本地无其他家族成员,人死后甚至要落个“吃绝户”的凄惨下场。

现在,家里有男丁的就不用说了。如果家里有女儿明确是“招女婿”的女婿也可以“摔老盆”,就是没有招女婿的,女儿也可以“摔老盆”了。

当然还有一些地方,“长子打幡,次子摔盆”,这里就不多说了。

3、怎么摔?有什么规矩?

在出殡前,由道士、和尚或杠头喊“请盆子”,孝子奋力将盆子摔向地面。摔盆讲究一次摔碎,越碎越好。为了保证能够摔碎,地面上都放上硬物。即使没有摔碎,也不能摔第二次,而是由后面抬杠师傅将其踩碎。

“摔老盆”一般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也就是说若是家中过世的是男性,用左手将盆摔碎,反之同理。

4、“摔老盆”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传说典故吗?

摔盆目的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就是警醒转世的灵魂,不要忘了亲人,也有让在世的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意思。

第一种传说:有的说老盆是亡者进入阴间后接受子女祭奠的容器,有的说老盆是亡者的锅,死后用它来生活做饭。之所以要摔碎是能够方便携带。

第二种传说跟“孟婆汤”有关,说孟婆汤是亡者在世间产生的污水,必须要喝完,具有遗忘的功效。在世的人为了让亡者少遭点罪,也为了让亡者记住在世的亲人,就在盆底留个眼或摔坏。

第三种传说说范蠡在帮着越王勾践完成复国大业以后,和西施泛波太湖,远走他乡,终成商贾巨子但无子嗣,最后他选择了制陶手艺最好、对他最忠心的人来继承财产。

在我国华中、华北、西北、华东等农村地区,“摔老盆”的民俗流传许久。现代人有自己的生活、思想,对于像这样的老传统“沽枉信之”,也不怎么麻烦,你要是不信也没有人会把你怎么样。一个人活在当下,优雅而自在地老去,应该是所有人的心愿。“尘世已了人无怨,江山依旧又重游”,真有这种好事?😂


不死的骆驼


在这边农村,农村老人去世后,葬礼是非常隆重的!而出殡那一日早上,烧枕头,摔灰盆这个程序更为重视!

出殡这一天天还未大亮,老人的孝子孝女(包括儿媳妇,这边儿媳妇比女儿重要)早早起来,拿着死者生前的枕头,用过的大盆(碗),向坟地方向走,一在到出村的路口,把枕头撕开,倒出荞麦皮谷皮这些来在放好的砖石上面,点着火,快要燃尽时,有长子将这个盆扣在那一堆灰上,就暂且离开。



中午饭后出殡,一干人等抬着棺材,哭着灵走到这个地方时,由孝子孝女们围着转,左三圈右三圈,然后由长子媳妇高高举起这个盆,向砖石上狠狠地摔下去,摔的越碎越好!



听老人们说,盆下面会有一个图形,表现老人已经转世的样子!天机不可泄露!看到的人不能说破!盆摔过以后又什么都看不到了!我不是长媳,所以从来不知道下面有什么图形?老人们所说是真的还是假的?不清楚!

但这个风俗习惯却坚持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传说这个习俗,起源于陶瓷的祖师爷范蠡。他老人家死前立下的规矩,为他摔盆者,就是他的继承人。《红楼梦》中有大美女秦可卿死后,因为她没有子嗣,由她的丫环给她摔灰盆的情节。



十里乡俗不同,不少地方是由长子来摔!没有儿子的由侄子来摔。无论怎么变换,都是表达老人已与尘世绝缘,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有这样隆重的仪式为老人送行,一个人总算没有白活在这个世界上。营造了一种沉痛告别的味道!犹如古时候壮士出征前一碗酒,一去不复返了!

每一种民俗民风,都有它的道理和源缘。我们且作为一种文化学习吧!

你认为呢?

【关注村姑说村事,我们有缘再相会。】


村姑说村事


农村风俗,十里九不同,在我们这里叫摔孝盆或摔子盆,盆中的东西都是躬亲,孝子们祭奠时烧的白纸和冥币,及凉浆水,总共一大一小两个盆,在搬灵时,大盆由家中长子顶,小盆由次子顶,他们头顶子盆,必须后退着出门,走到门口,由搀扶孝子的人便会帮助摔破,摔破后孝子又返回家里,引灵柩出门,所有孝子出门都是以后退的形式出门,灵柩出门时非常小心,不能碰到任何家里的墙,和门框,门槛之类的东西,否则就叫遗丧,在迷信上说遗丧是最大的忌讳,以后会对家里人不吉利,逝者得不到安息,逝者的阴魂将在家中阴魂不散,在迷信里讲,逝者与你更亲近越爱缠你,如果阴阳先生处理不当,厄运将会缠住后人,在寓意说,更象征着烟飞灰灭,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