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训三个月,最难忘的是他

新兵班长李云令谈到他,“民和”人想必都或多或少有了解。你会想到他被评为优秀学员、优秀新兵班长、优秀四会教练员、优秀连长、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有着许多辉煌履历的他,在我眼里,很普通,只是我的新兵班长——李云令。

​ 他,个头不高,170cm左右,身材微瘦,属于那种怎么吃也不胖的人,让人很是羡慕。 与他朝夕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新兵三个月,却让我一辈子难忘。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新兵二中队门口,黝黑的皮肤,第一眼给我很不好惹的印象。然而“造化弄人”,我刚好被分到他所带领的六班,而且"不幸地"成为了睡在他上铺的“兄弟”。 了解之后,得知他是我们新兵营刚刚集训完的军校毕业生。说来也巧,他与我哥岁数相同,那时的我只有18岁,乳臭未干,处于青春叛逆期,在家乡与哥哥经常吵架,所以对他印象更是好不到哪去。 在家,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来到“民和”,才发现自己错了。我的手很笨,叠个简单的衣服、裤子都费劲,更不用说“豆腐块”了。看到其他人学得很快,做得很好,心里也甚是焦急。他似乎知道我的心,从不批评,只是一遍遍手把手地教,让我别急,慢慢来。新训的日子很累,有的战友一上床很快就打呼噜了。我是例外,要很久才能进入梦乡,但却从未等到班长回床铺睡觉。有时他是加班学习,更多的是总结当天的训练情况,制订明天的训练计划,根据班级、个人出现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四年军校经历,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我们班的人都暗自庆幸,遇到个负责任的好班长。同时,我心里更感动,遇到一个细心贴心的好班长。我睡眠质量不好,稍有动静便会醒来。而他回班里时,总是静悄悄的,从来没有把我吵醒。 每次的长跑训练,他总是最累的那个,一会儿带队,一会儿鼓舞士气,一会儿又在队伍后方鼓励那些“体力不支”的同志,陪同他们、鼓励他们,不让一个人掉队,体能很好的他每次下来都已大汗淋漓。但他总是说:“我们六班是一个整体,坚持住,一个人都不能少!”那时,“团结”这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六班每个人的脑海中。训练上一个个都是咬紧牙关,不想辜负班长的苦心,更不想给集体丢脸。也正是这样,我们六班的凝聚力最好,训练成绩也上去了。 还记得一次会餐,整个饭堂就剩下我们排两个班,连长来检查时发现垃圾桶里有一个完整的馒头,非常生气把班长叫来严肃批评,并且要求让当事人做出检查,其实那馒头并不是我们班扔的,可是班长还是承认错误,并把馒头从垃圾桶里拿出来一口吃掉。 事后,心中又是委屈又是心疼的我们问班长,为什么不解释。他笑着说:“军人哪有那么多理由,而且以实际行动给你们这群娃子上一次现场节约粮食的教育,岂不是两全其美。” 现在,只要一回想新兵三个月,班长的笑容就会浮现在我眼前,感谢班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我们树立好榜样。 在新兵训练的最后考核,我们班在新兵营里排名靠前,具体第几名,班长没说。班长告诉我们,只要看见我们成长进步,成绩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新训结束,身为干部的他自然得去新岗位任职。离开的前一天班级晚点名,他特意指明我们明天不许“流马尿”。第二天,全体人员争相送别,加上当时气氛特别好,欢声笑语的,大家情绪没有什么起伏。等到班长背起背囊的那一刻,从侧脸,我看到了,看到了他眼泪不住地往下流。那一刻,我也再没有忍住泪水,即使当着众多人的面,即使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却也深知“只因未到伤心处”的情深意长。直到今天,我也依旧记得他给我起的外号“小话唠”。 后来,我被分到警卫连。因为专业、岗位、所住楼层不同,我与他的生活并无多少交集,偶尔在食堂就餐能碰上面。与一般人见面寒暄不同,与其他人毕恭毕敬喊声“班长”不同,与他见面,我喜欢跟他开玩笑,但我对“班长”的尊敬却是很深,比任何人都深。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8年军旅生涯就快要结束了,单位移防我们也在2017年分别了,现如今他为某旅营长,与我相隔甚远,见面机会少之又少。 如果说新兵训练的艰苦曾动摇了我的军旅梦的话,那我的新兵班长就是那个牢固的柱子,他始终支撑着我,使我变得坚强,对当初青春献国防的选择无怨无悔。在军旅人生路上,让我走得更加无所畏惧、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