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关外三陵”是怎样产生的?

历史茶坊


  清朝的关外其实有四座陵墓,要说是怎样产生的话,可以说是清朝兴起的见证。

  1、龙兴之地-清永陵

  爱新觉罗族的祖陵(家族墓地),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安葬了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追封肇祖原皇帝)、曾祖(祖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伯父、叔叔等人。猛哥帖木儿率领斡朵里部的建州定居在赫图阿拉(后称兴京),励精图治渐次兴旺为后来的努尔哈赤后来的一统女真奠定基础。顺治八年设官兵守护陵寝,十六年(1659年)更兴京陵名为永陵。意在江山永固、帝业长久。后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皆有为永陵增建扩建。

  2、大清建国后第一座皇陵-东京陵

  东京陵位于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东京陵街道东京陵村,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后兴建。曾埋葬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妻子及伯父、兄弟、儿子等人,后顺治复将努尔哈赤祖父辈的陵墓迁回故土赫图阿拉永陵,是清皇陵里唯一一座没有皇帝皇后的陵园,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大尔差等人的三座陵园,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冷落下来,不及其它关外三陵有名。

  3、清太祖努尔哈赤之陵墓-福陵

  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努尔哈赤的后妃叶赫那拉氏、博尔济吉特氏等人合葬于此。初建时只称作“先汗陵”或“太祖陵”,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运长久。

  4、清太宗皇太极之陵墓-昭陵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锄花



清朝的皇陵,大家熟知的是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的清东陵,以及位于河北省易县西的清西陵,为清朝皇陵寝园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清朝皇陵还有“关外三陵”,同样列入清朝皇陵寝园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该说,清朝皇陵,实际上是还有“关外四陵”才对。

一、永陵,始称兴京陵,后改永陵,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启运山下,前临苏子河,是清皇室的祖陵,葬有追赠皇帝的努尔哈赤父、祖父、曾祖、六世祖及伯父、五叔等。


二、福陵,又称沈阳东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的石嘴山上,建陵后改称天柱山,前临浑河,是清朝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陵墓。

三、昭陵,又称沈阳北陵,为“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清朝皇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公园内,是清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的陵墓,前有人工开挖的湖泊,后有人工堆土的陵山——“隆业山”。



四、东京陵,位于辽宁省辽阳市文圣区东京陵街道东京陵村积庆山下,为清初定都辽阳时的祖陵,后迁回清朝发祥地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永陵祖陵,但仍有部分皇族成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等三座墓葬,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