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達科技三大核心高管集體減持

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即將在下週披露半年報的華達科技(603358.SH),此次迎來核心高管集體減持。

8月12日晚間,包括公司董事及總經理葛江宏,董事及副總經理朱世民,董事、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許霞在內的三名核心高管拋出減持計劃,三人擬在未來六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400萬股公司股票,減持比例合計不超過1.8%。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公司身兼要職之外,上述三人同時也為華達科技的第二、五、六大股東。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華達科技去年1月上市,11月份破發。然而上市首年,公司就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財務數據顯示,去年華達科技營業收入31.72億,同比增長16.43%;淨利潤2.26億,同比減少22.2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6187.89萬,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僅為1.9%,現金回收質量急速下滑。

針對上述問題,長江商報記者多次致電華達科技併發送採訪函。截至記者發稿前,公司尚未有相關回復。

三大高管擬減持比例合計1.8%

此次減持計劃中,華達科技持股5%以上股東,董事及總經理葛江宏,董事及副總經理朱世民,董事、董事會秘書兼財務總監許霞擬在9月3日至2019年3月1日期間內減持所持公司股票。

具體來看,葛江宏、朱世民、許霞三人計劃減持數量分別不超過250萬股、100萬股、50萬股,合計400萬股;計劃減持比例分別不超過1.12%、0.45%、0.23%,合計1.8%。擬減持股份來源於IPO前取得、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及二級市場增持取得。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葛江宏為華達科技第一大流通股東,持有上市公司19946780股股票,持股比例為8.9%,同時也是除控股股東、實控人陳競宏之外的公司第二大股東。朱世民、許霞分別持有上市公司7620480股、2239440股,持股比例分別為3.4%、1%,同時也是華達科技第五、六大股東。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董監高減持為華達科技上市以來首次股東減持計劃。自2017年1月25日上市以來,高管持股中僅葛江宏、範銀松分別增持3400股、1500股,除此之外再無持股變動。

公告顯示,此次減持價格按照市場價格減持,但不低於21.3元。但以前復權股價來看,去年11月華達科技跌破發行價31.18元/股,此後一路震盪下跌。截至8月13日收盤,華達科技報18.13元/股,近兩個月內最高跌幅超過三成。

現有產能利用不足仍重金提升產能

資料顯示,華達科技去年1月在上交所掛牌,不過,上市首年華達科技就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2015年至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3.69億、27.25億、31.72億,同比增長6.44%、15%、16.43%;淨利潤分別為2.57億、2.91億、2.26億,同比增長16.29%、13.06%、-22.27%;整體銷售毛利率分別為22.98%、23.69%、19.35%。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同期華達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46億、3.11億、6187.89萬,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0.38%、11.4%、1.9%,現金回收質量急速下滑。

與此同時,公司的存貨不斷攀升,分別為5.54億、6.96億、10.07億,同比增長-9.7%、25.6%、44.6%,遠超同期營收和淨利潤增速。

今年一季度,華達科技營業收入7.74億,同比增長33.27%;淨利潤8166.25萬,同比增長5.2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896.63萬,佔當期營業收入的2.4%。

截至報告期末,華達科技資產總額39.93億,27.38億的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為3.68億,存貨進一步提升至12.2億。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報顯示,華達科技現有產能中成都華達工廠原設計產能為衝壓次數300萬次和焊點數100萬點,報告期內產能分別為220萬次、92萬點,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3.33%、92%。海寧華達工廠原設計產能為衝壓次數800萬次和焊點數250萬點,報告期內產能分別為650萬次、200萬點,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1.25%、80%。

在存貨高企且現有產能不能完全利用的情況下,華達科技仍在推進上述兩大工廠的產能提升。

截至去年年末,華達科技在建IPO募投項目中,計劃投入2.25億元的成都二期項目累計投入了6548.85萬元,預計產能為衝壓次數700萬次。計劃投入4.17億元的海寧二期項目累計投入1.67億元,預計產能為衝壓次數500萬次,焊點數500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