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推进前置仓战略,将会革掉谁的命?

最近阿里巴巴的日子不过好啊!先是在京东牵线拉桥之下,腾讯入股永辉,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直接对标阿里新零售的标杆——盒马鲜生;随后,腾讯与京东两者双双增资唯品会,电商领域的老二与老三联起手来,对阿里巴巴发起冲击。那么,阿里巴巴该怎么办?

近段时间,有消费者反映,“圆通物流怎么这么快?让人受不了了!”由此可见,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通过自建仓储、与供应商共享仓储等各种方式,利用大数据不断为物流企业“赋能”的计划已初见成效。从侧翼对京东物流发起反击是阿里成立菜鸟网络的意义所在,而菜鸟网络存在的作用或许并不仅限与此。

前不久,菜鸟网络的视角开始延伸到TO B领域:通过全面布局前置仓,帮助商品提前下沉、包裹越库集货,形成集约式共同配送,服务全国的数百万家小店。从阿里零售通的商品供给到菜鸟网络的前置仓配货,阿里巴巴逐渐将更多的夫妻便利店绑上自己的战车。

从目前来看,阿里巴巴电商业务拥有B2B、B2C、以及C2C等多个发展模式,虽然广为人知的应该算淘宝的C2C模式,但阿里零售通的B2B业务才是阿里巴巴的核心。藉此,阿里巴巴才能始终维持良好的供应链体系,源源不断通过流量获取服务费等各种收入。而这一次,阿里巴巴将目光对准线下。

线下零售业态,不仅有高大上的购物中心、一站式的商超、更多的是分布在街头巷尾、社区等小小的便利店。相较之下,为了保证盈利,这些便利店中售卖的商品大多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快消品,一般消费者购买频次较高,从而使便利店能够更好地实现资金周转。

由于是快消品,所以要求缩短供应链,前置仓自然就成为重中之重。菜鸟网络作为一个平台,整合的是各级经销商既有的物流资源,通过将这些分散地、无序地仓储资源纳入到菜鸟网络中,实现仓储资源的合理调配。如此一来,即可实现将商品按照属性不同归置在不同层级的仓储之中:前置仓中放畅销重货;城市仓放日化等;区域仓放长尾商品。

在此过程中,经销商的物流资源成为菜鸟网络的物流资源、经销商负责的便利店片区成为阿里零售负责的片区,经销商的货物进出数据成为阿里巴巴的数据(当然,经销商可能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数据库)。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借用别人的“鸡”为自己下了个“蛋”,等“鸡”成老母鸡后还可以“炖汤”喝。菜鸟网络仅提供了技术支持,脏活累活交给别人干,这真是聪明人的做法。

此外,前置仓战略也可能从便利店扩展到生鲜电商领域,从B端拓展到C端,成为生鲜电商落地化的重要举措(盒马鲜生逼格太高,稍低档次的可以考虑)。每日优鲜CEO徐正曾说过“每日优鲜能够迅速拓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设置前置仓,缩短了生鲜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带给消费者极佳的购物体验”。那么,菜鸟网络的前置仓在精细化运营后,部分前置仓经过改装后即可成为生鲜配货基地,对生鲜电商的发展不无裨益。

综上,前置仓有着“前置仓——门店”、“前置仓——消费者”等不同的打法,配合菜鸟网络以及饿了么等不同的资源,将会对中间的经销商、实体门店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至于后续如何发展,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