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处处打压支付宝,为什么不去对付微信呢?

缘份58430456


道理很简单,目前支付宝对银行有竞争关系,对银行业有威胁。而微信对银行业没有威胁。

支付宝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一个主要工具,年流水账上万亿元,其中余额宝吸纳的资金,超过了四大国有银行存款的总额。在过去,银行看不起支付宝,认为她只是小打小闹,没有想到,由于支付宝的安全,方便,快捷,她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威胁银行业生存的地步。只要精神正常,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钱去存活期,余额宝的利息,达到了活期的10倍以上,谁不喜欢用她?虽然余额宝的利息不是最高的,但就赢在一个稳定。就以我来说,银行卡的数额一般不过超过100元,每个月绝大多数的收入,全部都会在第一时间之内转入余额宝。

微信没有被打压,是因为它目前还是以通讯为主要功能,微信支付的规模还远远不及支付宝,其金融属性偏低。虽然微信上也可以买基金,类似余额宝的功能,但刚刚起步,名气不大。如果微信在未来威胁到银行业的地位,一样会被打压。


怀疑探索者


可能笔者要说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听的声音,其实也不是银行在处处打压支付宝,更谈不上央行处处针对支付宝,甚至很多不明就里的说,央行以及个大商业银行甚至宁可去支持Apple Pay也要打压支付宝,笔者要说的是,这都是不懂金融、不懂经济本质的人纯属靠着对阿里的好感,对银行的微词,以及对马老师“高大形象”的崇拜所致,并不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或者更多的人看不见这背后的原因,简单的说一说,或者举个例子,想想当年东南亚国家被索罗斯怎么玩的,应该就明白国家为什么对蚂蚁金服做的事情如此严苛的近似打压的管控了。

不可否认,支付宝、微信让生活更加便捷

当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网上支付,还是线下支付,因为微信和支付宝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方便了很多。可以说减轻了我们的日常负担,你不用再带很多的信用卡、借记卡等银行卡,更不用带一堆现金,也不用担心银行卡被盗刷,也不用担心找零会受到假钱,甚至随着城市公交系统接入支付宝、微信,我们以后再也不需要带公交卡。甚至连曾经十分傲娇的星巴克等国外品牌,到了中国也得乖乖的遵守游戏规则。

并且随着微粒贷、借呗等互联网借贷产品,蚂蚁花呗的上线红火,芝麻信用的相对成熟,腾讯信用开始内测,毫无疑问,阿里和腾讯已经开始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更低的使用门槛,更便捷的操作让银行很被动,却让用户的生活更加高效、便捷。

央行和银行并没有处处打压支付宝,只是在做政策上的限制和正常的竞争

这是误解最多的一点,其实央行作为政策银行,行政银行,行使更多的职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央行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限制和管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规范市场行为,毕竟金融是国家命脉,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很显然阿里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不具备这么强大的调控能力,央行出台政策其实是为了降低行业风险,也是从源头上尽可能的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至于各大例如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蚂蚁金服本质上是这些银行业务上的竞争对手,自然要竞争打压,银行不是打压,而是竞争而已,反过来说,阿里也是在处处跟银行做对嘛,竞争是互相的,谈不上打压,毕竟管控的是央行,不是各个商业银行,谈不上打压。

苹果只想做一个支付工具,而蚂蚁金服是想做一个金融帝国

很多人说,银行宁可支持Apple Pay也要打压支付宝,甚至有很多人还扯出了所谓的爱国情怀。要这么说,bat本质上都是外企,大股东也都是外企,阿里大股东还是日本软银,即使蚂蚁金服已经分拆出来,但和阿里巴巴还是有很多联系,所以这样说对于银行是不公平的。本质上说,苹果只是想做一个支付工具而已,但是蚂蚁金服更多的是要做一个互联网金融企业,跟银行是直接竞争对手,作为银行支持朋友而打压竞争对手再自然不过了。

除此之外,马老师天天处处喊要改变银行,腾讯却很克制这条红线,做但未必会说!这一点不仅银行不舒服,央行也会有所警惕,如果只是单纯改变一个行业倒无所谓,但是如果改变的这个行业是可以影响到国家的方方面面,要知道金融乃国家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凌驾于很多方面,可以说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都要受到金融的影响,所以这是央行所不希望看到的,而且这也是作为竞争对手的银行最忌讳的。一旦蚂蚁足够壮大,但蚂蚁金服又没办法掌控全局,没办法调控好,那么可能会导致很多问题,这是支付宝被打压的根本原因之一。

金融乃国家之命脉,国家管控不好,就会像东南亚一样被“索罗斯们”玩死

最后要说的还是这点,金融乃国之命脉,管控得好国家就繁荣昌盛,稍有差池,将会是灭顶之宅。我国经济为什么这么多年高速发展,跟国家牢牢掌握着金融命脉有很大的关系,国家可以很好的做宏观调控,而外国的资本财团也很难打通国门,影响中国经济。要知道08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是水深火热,我们却受影响很小,当年索罗斯几乎一己之力震动了整个东南亚,但是唯独我国没有受到影响,这跟国家对于经济的绝对控制有很大关系,而这些蚂蚁金服不具备。作为一个商业型互联网公司,赚钱、发展永远是核心价值,支付宝未来要不要走出国门,要不要接入更多外币体系,要不要留存国外通道,这样一样,国家层面就更难监控,失控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国家不会冒这个风险,毕竟13亿人的人口大国,稳定才是核心问题。

因此,央行的政策监管,各种政策的提出,绝对不是限制或者打压蚂蚁金服,更不是针对支付宝,只是作为国家命脉金融规则的制定者、行业的监督者,央行有责任、有义务做好管控,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那么在政策还不足够完善,互联网金融依然在处于摸索阶段,已经证实了稳定、安全的传统银行无疑是最佳保证。做好监管,做好限制,对于行业、对于蚂蚁金服本身都是好事,毕竟这样才能更加健康的推进行业进步。同时各大商业银行,本质上也属于蚂蚁金服的竞争对手,毫无疑问对手之间就是你死我活,扶持各自的“朋友”来狙击竞争对手,属于正常的市场竞争,谈不上处处打压,只不过是处处竞争,然后显得咄咄逼人而已。


EmacserVimer


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迎来支付宝时代之后,我们的生活真的便利了不少,当然对银行也有一定的冲击。试想一下,在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种操作之前,我们上街都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呢?包中揣着一定数量的现金,或是拿着银行卡,但总会担心丢东西的事情发生;而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一切,不光出行便利了,转账也便利了。

实际上,银行和支付宝之间的矛盾在2013年就集中爆发了。银联以“补偿性清算”的名义处罚了加入银联网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违规绕银联转接的行为。2016年,银联表示将会对第三方渠道进行实名认证的用户给予限制额度,让支付宝、微信成为小额交易的工具。

而银行之所以处处打压支付宝,归根结底是因为支付宝触动了银行的根本利益。马云曾经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去改变银行。”支付宝推出低成本、高收益的余额宝,分割了银行对这块大蛋糕的部分业务,而花呗和蚂蚁借呗的出现,同时也秒杀了贷款业务。

但微信和支付宝与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是存在的,为什么就没有遭到银行的打压呢?

原因很简单,微信是作为一款社交软件而存在的,移动支付只是它附带的功能而已。更为重要的是微信支付不像马云的蚂蚁金服那样有余额宝等金融产品,它的支付业务并不是微信的核心业务,微信红包也是有上限的,同时微信钱包提现需要手续费,并且微信钱包余额不会为用户提供任何的收益。因此,单单作为一款线下的支付软件,微信对银行的冲击力并不会很大,由此看来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会打击支付宝而不会针对微信的原因。


环球老虎财经


独角兽工场认为,央行和银行并不算处处打压支付宝,只是在做政策上的调控和管制,整顿和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央行作为政策银行,行政银行,需要行使比一般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多的职能。毕竟金融是国家命脉,万一出现问题后果会十分严重。阿里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不具备这么强大的调控能力,央行出台政策其实是为了降低行业风险,也是从源头上尽可能的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

至于其它商业银行,蚂蚁金服本质上是这些银行业务上的竞争对手,自然要竞争打压,因为支付宝凭借自己的优势抢了它们的大蛋糕,触动了银行的根本利益。

支付宝对标的是银行,而微信的支付功能对标支付宝。从本质上说,微信是作为一款社交软件而存在的,移动支付只是它附带的功能而已。更为重要的是微信支付不像马云的蚂蚁金服那样形成一个完善而庞大的金融帝国,它的支付业务并不是微信的核心业务,对银行的冲击力并不会很大,所以银行暂时还不需要应付微信所附带的金融功能。


独角兽工场


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根杠杆可以驱使人们行动——利益和恐惧。这句话放在现在也适用。

至少说从一开始,支付宝的冲劲就给银行业造成了震憾。而在最初时,微信只是在银行的奶酪上咬了一小口。所以两害相权取其重,银行就死命的打压支付宝。这是竞争导致的必然。

支付宝现在是移动支付、吸储、投资的万能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支付工具。支付宝本质上是一个货币基金,给银行吸储业务,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银行必须要打压,不然应变略弱的银行系统,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比如支付宝里的“余额宝”,不属于存款,它是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共同合作推出的一款货币基金产品,它的规模再大、用户群体再多,本质依然是货币基金。但却能当作活期存款来用,因为随时可以提现,提现之时,是支付宝先垫付。这样支付宝简直就是一家移动超级银行,要知道,支付宝里面的余额,高达1.5万亿,简直相当于一家中型银行。而且钱放在余额宝里面,比银行利息高、支付更方便。

显然,支付宝是方便了亿万民众,不管是支付的便利性,还是收益性,都给支付宝用户带来好处。但这却是从银行那儿剐了一块肉下来,按照马云说的,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样银行怎么受得了?我就不改变,但我就能怼死你!

刚开始时,微信没有支付宝那么强大的功能,它就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小额移动支付工具。买包烟、买瓶水什么的,相当的便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丰富了银行的支付手段,帮忙完善银行移动支付这个领域。它都这样委屈求全了,银行怎么好意思针对微信?

在支付宝发力收益、风声水起的日子里,起初的微信只是个支付工具,对外支付时才会从银行卡扣款,虽然会有资金沉淀,但是和他的市场规模挂钩,而且腾讯基本上不会对外发放收益,这和银行业务有着本质区别。

不过,微信现在也在布局类似支付宝“余额宝”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微信的“零钱通”也来了,关联着4个贷币基金,不仅开始有收益了,而且零钱的转入转出也很方便。不过,“零钱通”现在尚没有全面铺开,是逐步对微信使用者开放。但凡事开始了,结局就一切皆有可能。

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与微信都有着强大的创新能力、保障能力与信用能力,它们依托着大量的客群,终究容易给银行的市场拓进带来麻烦。

这个时候,鼓励竞争就显得重要。


波士财经


这些年来移动支付异常火爆,传统银行步履维艰,而作为始作俑者的支付宝自然备受银行痛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支付宝被传统银行步步紧逼的当下,微信却能置身事外,一心一意谋发展,那么银行处处打压支付宝,为什么不去对付微信?让我们看看网友观点。

一叶岂可知秋:

支付宝一开始只是地位为钱包,属性是存钱、购物消费方便。从开始推出余额宝产品后,支付宝就不仅仅是个“支付工具,钱包”,为用户提供了理财服务。当支付宝开通交水电费、煤气、信用卡还款等等功能时,它的目标就和“钱包”无关,而是为广大用户提供另一种生活方式:不再去超时交电费,用支付宝;不再用老旧还款方式,用支付宝还信用卡。当支付宝链接商户和用户时,它又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支付宝链接用户和商家、链接用户和服务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反感,归根结底是因为“利用支付宝还信用卡、交水电费比以往更方便”,为用户带来便利。而这是银行给银行卡的属性定位,这就导致广大用户对银行卡的依赖大大降低了,尤其是现在实行无现金社会,支付宝的便利就提现的更突出。而微信作为一个通讯工具,虽然也不满足于工具属性,其提供的理财通、链接用户与服务、用户与商户也在走支付宝的路线:大家都不满足于工具,而期望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生活服务。而且微信支付如果想要完善更多的支付场景、生活服务,就不会一直依托于微信,但微信一开始进入用户心中的是通讯工具,那就很难超脱人们的品牌认知,后续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会收到局限。微信的侧重点也是作为一个通讯工具。相比较来说支付宝对银行的威胁会大很多。

用户107235806:

支付宝是中国这个世纪最伟大发明!乔布斯是西方的神,马云是东方的神。乔布斯带领世界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马云带领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经济时代,一个是全才,一个是鬼才,比尔.盖恣只服两个人,一个是乔布斯,一个是马云,预言马云会成全球第一个万亿富豪!支付宝是为一个无所不包的金融产品,移动支付是重中之重,过去银行认为支付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没有油水可捞,马云去找建行合作,建行都不投资。

支付宝是二维码支付,银行是银联支付,二维码支付能得到消费清单,银联支付能得到消费金额,平常人不懂得消费清单的重要性,惯性思维没什么用。‘马云用反常人思维去思考问题,阿里有天量成交,这些大数据怎么变成钱?

马云投资云计算,2010年马化腾,李宏彦还嘲笑云计算是忽悠,没想到阿里云成功了。有了阿里云,阿里大数据就变成中国个人消费金额清单分布图,中国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区每个人的消费图,可以给每个人每个商户每个小企业评分,有了评级。有了评级支付宝为每个人定制专享服务,为每个商户定制共享服务,为小企业定制产品服务,拿下淘宝后,再为天猫大企业定制分享经济!有了二维码移动支付才有中国的共享经济,滴滴打车,美团,共享单车,无人超市,盒马鲜生等等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中国发明和独有的,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无人可挡!

微信虽然有二维码支付,可微信没有阿里的天量大数据,只能控股京东获取,而京东大额交易用户习惯用银行支付,京东又主要是自营,拿不到大数据,就不能用腾迅云计算,给人评级,所以危胁不到银行!马云说过支付宝只要三万人就可以取代银行百分八十业务,真不是吹的!支付宝用大数据评分,用云计算放贷,用网银服务,用苏宁银行吸储,完全可以取代银行!

银行能不怕吗?微信还不行,因为没大数据!

天天122685816:

因为支付宝太可怕了,如果不加监管的随意发展,很可能会颠覆中国金融。比如现在你去国外旅游买个东西,你可以用现金,或者刷卡,当然很多国家开始接入了支付宝。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漏洞,如果这个东西是一个价值1美元的汉堡,你用1美元来购买,那么,这个叫做交易。但如果你用一千万美元去买,这就叫洗钱,或者叫资本转移。资本流出的途径本来是被人民银行监控着的,外国资金想要离境必须要在人民银行汇兑,由于全程被监控,所以非法收入是不能出境的。很多很在国内比如贪污受贿或者非法获得大量钱财,从正常渠道你也是无法带出去的。

现金不可能,一个人能携带的现金是有限的,基本上带个200万就背不动了,而且很多国家是有现金入境的上限的,所以现金转移资金不现实。第二种就是卡转,直接汇款应该不是立刻到账的,因为需要对你的操作进行核查,而一比非常大的转账一定会被监控,所以直接转账不现实。

那么可以通过购物来实现资金转移。不过如果用卡购买,也是有上限的,比如最近就有境外消费超过1000就要被关注还是什么的,就是为了防止这个,有人会说那多买几次就行了。如果你通过一个账户在同一个地方不停的进行消费,肯定会引起注意。所以支付宝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资本外逃的方式。因为支付宝转账和购物的结算是在阿里巴巴,所以如果他刻意开后门,那么资金很容易在逃的。毕竟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不可能放在一个私人企业的手里,所以国家统一监管是有必要的。

丰登街:

从线上到线下,从战略到投资,腾讯和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公司的竞争从未停止过,但与此同时,两者又都在各自的领域上称王。腾讯的微信和阿里的支付宝虽同为移动支付领域的佼佼者,但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银行处处都在打压支付宝,反而对微信比较宽容,这是又为什么呢?

在余额宝出现之前,支付宝更多的被看作是一种电子钱包,其功能属性主要是存钱和电子支付,目的是为了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在2008年-2013年期间,支付宝陆续与银联、银行、社会保障局等机构合作,陆续推出各种金融理财服务,如信用卡支付、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缴费、保险理财产品等等。

这时候,支付宝的定位已不仅仅是一个电子钱包了,除了支付消费、转账结算等基本功能以外,支付宝还能用来消费、还款、查账单甚至是缴纳水电费,这基本就是银行给银行卡的属性定位。随着市民对于信用卡的依赖度降低,支付宝也开始影响到了银行的利益了。如果说余额宝的低成本、高收益的运营战略威胁到了银行存款,那么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出现,则秒杀了银行贷款和其他线下金融公司。

根据加上马云曾说过“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考虑到超过4.5亿的支付宝实名用户,央行确实不得不防。支付宝虽然作为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但是从用户消费结算的流程来看,支付宝似乎完全可以替代银联。众所周知,国内每张信用卡的消费都需要经过银联的清算,但如果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够完全替代银联,完成收单和清算的全套服务。

IT168企业级:

处处打压倒也谈不上,只是有所管制!

央行最新发文,号称“第三方支付版银联”的网联,将在2018年6月30日监管“收编”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微信支付均在“收编”之列,届时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此次调整由央行牵头,主要出于用户资金安全考虑。据推测,由于网联可能会收取部分手续费,因此整合之后的各大移动支付平台恐会提高提现手续费。

清请情感:

银行对付支付宝,是因为银行收入锐减,感觉到痛了,银联都没有刷卡收入了,今后2年,可以说银联边缘化,任何银行的不作为,都是成就了马云的支付宝,国外为啥没有支付宝,或者说移动支付,因为国外银行都比较竞争充分,服务好,所以人们并不需要移动支付来替代信用卡。

在美国如果信用卡掉了,因为美国信用卡不用密码,只有签字,你只要挂失,所有不是你消费的钱,银行都会包赔,而不用担心,而银行的损失会找被消费的企业求偿,因为签字是假的。

国内银行垄断,服务太差,收费太高,这是移动支付受大众欢迎的原因,用脚投票,没有银行的不作为就没有支付宝的今天。

丝丝小可乐:

微信只是个支付工具,对外支付时才会从银行卡扣款,虽然会有资金沉淀,但是和他的市场规模挂钩,而且腾讯基本上不会对外发放收益,这和银行业务有着本质区别。而支付宝就完全不同了,他的主要目标在各种基金理财产品,和银行业务重合,但是他没有营业网点,不需要支付房租水电装修安防人员工资等等一系列成本,反倒是银行的营业点在免费为蚂蚁服务,很多人去银行存款,连大厅还没走出去就已经把钱转走了。这是银行永远无法竞争的痛点。而且,支付宝的规模远不止日常消费支付,如果大家都把钱提出来去买支付宝上面的各种基金产品,对于银行的打击几乎可以说是灭顶的,因为他没有上限,甚至于可以将银行的资金储备掏空。所以说,微信在银行的眼里只是小屁孩而已,但支付宝绝对是个无法战胜的对手,基因优势根本没有竞争的余地,唯一能够匹敌的,只有行政干预。


千机問問


其实银行并没有打压支付宝,银行和支付宝的关系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银行和微信的关系也是一样的,不能说之间只有打压的关系啊。

移动支付的兴起,导致了支付更加方便快捷,与此同时,更多的人选择使用第三方支付产品进行购买理财,让理财也变得简单高效方便。对于银行来说,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银行主要就是吸收公众的存款,然后借贷给借贷者,赚取其中的利差,银行还有的收入就是来自代销理财的产品,理财公司给予银行一定的代销的费用,有的银行也销售保险理财等。

微信支付宝的出现使得公众把以前放在银行的存款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放在银行微信理财通里面或者支付宝里面,造成了银行存款的大量的外流,主要流向了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少部分流向了其他的金融平台。



所以支付宝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面有竞争的关系,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竞争,更多的还是合作的关系 合作才能共赢啊。

流入余额宝里面的钱就是购买了货币基金,流入理财通里面的钱也是购买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的钱最后还是大多数资金需要回流到银行的,也有资金流入高价值的证券等等。所以银行和支付宝微信也有合作的关系。


另外,每次你转走银行的钱的时候,支付宝或者微信都是需要给银行支付手续费的,也就是费率,钱不可能让你白白转走,都是需要手续费的,那么支付宝和微信发展的规模越大,银行从中赚取的手续费用就越多,支付宝和微信也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这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啊。


财经小车


很奇怪,网上都是一边倒地申讨银行打压支付宝。大家欣赏支付宝没有问题,但是银行打压之说从何而来?我认为,从支付宝出现到现在,从来只有支付宝从银行手里抢夺客户,银行根本就不能也不会从支付宝挖客户。为什么到了网上,银行却从一个丢失客户的失败者变为一个面目可憎的压迫者?我不得不再次为银行失败的公共关系管理感到叹息!


银行与支付宝,只在两个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一是居民存款和理财,余额宝的推出从银行手里抢走了一批客户;二是支付渠道,用支付宝可以替代原先的刷卡消费。但是,银行和支付宝还有更多的合作关系:一是资金托管。要知道支付宝是个第三方支付机构,其资金还是需要有银行托管的;二是资金存放,余额宝这么多资金也需要存放银行;第三是资金清算,支付宝本身也需要通过银行进行二次清算;四是征信合作,你在支付宝上借款的征信信息来源也是银行提供的;第五甚至在支付渠道,银行也在毫无保留地替支付宝和微信做地推。所以谁说银行不会改变,银行也在顺应时势,积极地参与新的金融技术的运用。从竞争与合作的领域看,两者合作多过于竞争。


至于微信,相比支付宝更像一个支付手段,且微信支付大有赶超支付宝的趋势。但由于余额宝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可能大家对微信的理财功能不太关注,其实它也有类似余额宝的货币基金。说到最近余额宝购买受限,我认为不是银行打压的原因,而是天弘基金出于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要知道如果一个货币基金大到可以超过国内大多数银行,这在国际上是不可想象的,实际上货币基金规模越大,其盈利能力越难以把握,试想这么大的资金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投资渠道,不投吧,存在银行还倒贴要客户理财利息,其压力也是山大呀!

综上,虽然银行的服务让大家感到不满,但要把打压支付宝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也实在是有失偏颇啊!


空谷寒潭


支付宝是中国这个世纪最伟大发明!

乔布斯是西方的神,马云是东方的神。

乔布斯带领世界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马云带领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经济时代,一个是全才,一个是鬼才,比尔.盖恣只服两个人,一个是乔布斯,一个是马云,预言马云会成全球第一个万亿富豪!

支付宝是为一个无所不包的金融产品,移动支付是重中之重,过去银行认为支付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没有油水可捞,马云去找建行合作,建行都不投资。

支付宝是二维码支付,银行是银联支付,二维码支付能得到消费清单,银联支付能得到消费金额,平常人不懂得消费清单的重要性,惯性思维没什么用。‘

马云用反常人思维去思考问题,阿里有天量成交,这些大数据怎么变成钱?

马云投资云计算,2010年马化腾,李宏彦还嘲笑云计算是忽悠,没想到阿里云成功了。

有了阿里云,阿里大数据就变成中国个人消费金额清单分布图,中国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区每个人的消费图,可以给每个人每个商户每个小企业评分,有了评级。

有了评级支付宝为每个人定制专享服务,为每个商户定制共享服务,为小企业定制产品服务,拿下淘宝后,再为天猫大企业定制分享经济!

有了二维码移动支付才有中国的共享经济,滴滴打车,美团,共享单车,无人超市,盒马鲜生等等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中国发明和独有的,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无人可挡!

微信虽然有二维码支付,可微信没有阿里的天量大数据,只能控股京东获取,而京东大额交易用户习惯用银行支付,京东又主要是自营,拿不到大数据,就不能用腾迅云计算,给人评级,所以危胁不到银行!

马云说过支付宝只要三万人就可以取代银行百分八十业务,真不是吹的!

支付宝用大数据评分,用云计算放贷,用网银服务,用苏宁银行吸储,完全可以取代银行!

银行能不怕吗?微信还不行,因为没大数据!


心有远芳


文|廖保平

我认为,并不是说银行处处打压支付宝,而不去对付微信,对于银行来说,这两个支付工具对银行都是致命的打击,多年前,银行就试图通过央妈出台《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来打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银行要求央行出台办法,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如此低的转账金额聊胜如无,相当于废掉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武功。

这种废掉武功的做法打着所谓“安全”的幌子,靠着央妈来加持,不然,银行也实在没更好的办法了。

试想用技术?靠竞争?靠大数据?靠渠道?都不占优势。抱监管部门的大腿,靠监管部门出杀手锏,这是个好办法。

然而,这几年过去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活得好好的,因为市场认可,用户支持。

早先银行认为支付宝和微信的安全问题,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可怕。

而且仅仅从安全的角度去打压这两大支付工具也说不过去。因为,孩子不是天生会走路的,而孩子学走路是不安全的,是不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不让孩子走路?答案是否定的。同样的道理,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谨慎没有错,但是不能让互联网金融不走路。

譬如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业务,不让其尝试,怎么就知道其不安全?更何况,腾讯、阿里、中信的产品,是经过了长久的设计试验,虚拟信用卡的授信额度低,有实名用户群和信用数据为基础,又有保险公司参与,风险管理问题已非主要问题。

世界已经打开,就再也合不上了。人们已经尝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便捷和好处,再回头去忍受传统金融的不便和粗蛮怎么可能。譬如人们已经尝到了余额宝高于十倍、二十倍活期存款的好处,他们怎么可能还会忍受负利率的活期存款?这就好比猿进化成了人,再让人退回去做猿,可能吗?

正是因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便利,而且一个是接近电商,一个接近社交。银行的储蓄存款被这两家分流了太多,原来大大的蛋糕不断地被互联网金融切割,银行也急了,考核完不成,所以要处处打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只是因为支付宝相对于微信支付,会沉淀更多资金,也分流更多的资金,支付宝成了银行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要处处打压它。

可是,正如前所言,猿进化成了人,再让人退回去做猿,可能吗?不可能!银行如果不改变,就让马云他们来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