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爆红网络的杀鱼弟如今服毒自杀,你认为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悲剧?

富春一凡


百草枯是一种现阶段在全球都有广泛使用的、毒性较高的除草剂,应用在农业很广泛。而我国更是生产和使用百草枯最多的国家之一,可以说在农村还是能够广泛接触到百草枯的。张大夫在ICU工作期间曾经救治过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成功率几乎为零。

百草枯进入人体后可使肺、肾脏、肝脏、心脏、脑、消化道等多脏器出现损伤或衰竭,中毒后病死率极高且无特效解毒药及方法,血透也毫无办法。目前,临床上以综合性对症治疗为主,还可使用血液净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纤维化等药物治疗,而对于严重肺纤维化患者,肺移植则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百草枯毒性极强,口服致死量小,口服后大概在两个小时左右达到血浆浓度高峰。因此,在口服此药患者中,如果发现时间早,应积极开展洗胃、导泻。百草枯的中毒机制之一为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进而对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基于这些中毒机制。所以,一般百草枯患者入院后要马上给予开展大量抗氧化药物( 乙酰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等) 以减轻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伤。血液灌流是通过吸附原理清除体内毒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有效方法之一。

因为口服百草枯后基本上无生还希望,所以,还是希望能够加强对百草枯的管理,不要让未成年人轻易接触到它。


张之瀛大夫


99随便语: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不要苛求孩子,也不要苛求孩子的父母,他们也不想如此。

谁是杀鱼弟?

事情需要回顾到7年多以前,大约在2010年11月份,一篇叫作《苏州最年轻杀鱼弟!绝对震撼你的视网膜神经》的帖子出现在网上,迅速爆红。

杀鱼弟就是帖子主角,叫孟凡森,当时年仅9岁。

孟凡森家卖鱼的摊子,在苏州市官渡里立交桥附近,化肥厂菜场的对面街边。

笔者已在苏州生活超过20年,在2010年的时候,官渡里附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居住在那里的,大多是从外地来苏“讨生活”的外地人。

孟凡森就生活在一个外来人口家庭。

父母是山东人,当年生有5个孩子(据说现在已经有6个),孟凡森是家里的老大,5岁左右来苏州,跟着父母卖鱼为生。

在2010年11月帖子爆红,9岁的孟凡森对于自己的“出名”,其实很反感,有记者曾记载这样一件事,当这名记者找到正在卖鱼的一家三口,表明身份,“小鱼老板”孟凡森突然发火,一声不吭端起一盆鱼池里的水,泼了记者一身鱼鳞。

第一,苏州有多少外来讨生活的人?

不计其数。

20多年前笔者刚来苏州的时候,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小城”,市区人口不过7,80万,加上县级市和农村,也不过2,300万人口,但到了现在,全市常住人口,已经过千万!

9几年的时候,我妻子厂里有个打扫卫生的老阿姨,苏州长桥镇人,平时没法回家,到了周末才能乘郊区公交回家,好像回家探亲一般。

但是现在,长桥那个地方几乎属于市中心了。

20年里,苏州这座城市扩张了N倍,人口暴涨之下,多出来的人口,从哪里来?

杀鱼弟一家,笔者一家,这样的外来人口,组成了“新苏州人”群体。

第二,生活在苏州的人,都是富人吗?

在很多人眼里,苏州是个好地方,以一个地级市的身份,曾经占据全国GDP排行榜第4名的位置,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富人。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笔者曾在苏州当律师,接触过不少外来人口家庭,坦率地说,杀鱼弟孟凡森这样的家庭,在苏州不是少数。

苏州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外来人口赚钱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苏州的生活支出成本高,房价涨得快,很多外来人口家庭的收入,大部分被迫砸进了房子。

有句话叫,“新苏州人”辛苦半辈子,换来一套苏州的商品房,然后发现,自己并没变成苏州人。

第三,杀鱼弟为何没有上学?

据2010年的媒体报道,孟凡森曾被父母送进一所民工小学,但没几天就跑回家,跟着父母卖鱼,渐渐成了那条街上的“名人”。

由于有年幼的孟凡森在,他们的生意一直很好。

2010年孟凡森被叫作“杀鱼弟”后,他家的鱼摊子,甚至直接改名叫作“杀鱼弟水产”。

又据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出名后的孟凡森再次被送去民工小学,但他又跑回来了,依旧跟着父母杀鱼,卖鱼,直到现在。

第四,我们能指责杀鱼弟的父母吗?

我认为不能。

道理很简单,就算是一个鱼贩子,也明白孩子读书比不读书好,假如这是个富裕家庭,孟凡森的父母,一定不舍得让自己亲儿子,从小就跟着自己卖鱼。

但是没办法,这户人家有6个孩子!

孟家的鱼摊应当比较赚钱,但这么多的孩子要养活,这家人应当也想赚钱在苏州买房子,让自己变成“苏州人”,在巨大的压力下,作为家中长子的孟凡森,他当然应当被“牺牲”。

这很残酷,但却是现实。

第五,杀鱼弟喝百草枯自杀,我们同样不能指责他。

杀鱼弟很可怜。

今年已经17岁的孟凡森,他的青春期是在鱼摊子上完成的,这样的经历,我们无法强求他,不出现任何心理问题。

据报道,8月3日,杀鱼弟因为价格问题,和客户发生冲突,他的父母没有站在他一边,这让杀鱼弟很气愤,一怒之下喝下了百草枯。

目前,杀鱼弟虽然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但百草枯对身体的伤害极大,他已经在事发后第二天,从苏州市立医院,转院回山东治疗。

而这件事,早在8年前就有了预兆。

2010年刚刚9岁的孟凡森,由于“眼神犀利”被叫作杀鱼弟,由于对记者不喜欢,就用鱼池里的水泼向记者,性格明显暴躁。

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他的错,是生活环境造就。

结束语:是生活造成了杀鱼弟的悲剧,是社会造就了现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分子,我们的力量有限,能做的仅是适应社会,让自己生存下去。


99随便


3日,苏州17岁的小孟与家人发生争执,一气之下服了百草枯……

2010年,一段视频疯传——小孟在自家鱼摊杀鱼,手法娴熟,眼神犀利,被网友戏称为“杀鱼弟”。致此小孟一举成名,辍学的小孟重回课堂。但其父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回来杀鱼。辍学多年的小孟因学习跟不上,自然也无心读书。

父母的短视使小孟的个人命运划了一个圆圈又重回原点,忙碌艰苦的生活看不见未来,暴躁父亲的打骂更是家常便饭,最厉害的一次,打得小孟差点摘除眼球。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正常的,需要父母的关心爱护,平等交流沟通。但迎接小孟的只是辱骂和暴打。让小孟的心灵越来越封闭和绝望。那些乐观,坚强,美好的希望在17岁少年的心中早已荡然无存。是谁让小孟走到服毒自杀这一步?

短视,暴力的父亲肯定难逃其责。但因为贫穷,所以短视。因为短视,所以会错失“杀鱼弟”成名,从而改变命运的瞬间良机。

有时候贫穷真的会令人只顾眼前而顾不到将来。


许爱莉老师


“杀鱼弟”、今年17岁的苏州小孟服用剧毒农药百草枯自杀,“悲剧”背后有着深层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先来看心理原因。

首先,亲子关系和教育存在重大失误。说到亲子关系和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最早最好的人生启蒙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十分广远8年前的网红的意义。亲子关系和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为孩子营造足够的安全感,绝对不能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让孩子整日活在惊恐中,可惜这最重要的一点,一些家长至今还不太清楚。据邻居透露,小孟的父亲常常打骂孩子,最严重的一次,打得小孟差点摘除眼球。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从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容易产生自卑、敏感、恐惧和抑郁情绪,甚至内心极度偏狭、自私、愤怒,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这是悲剧发生的首要原因。

其次,没有解决好“青春叛逆”的问题。青春期属于人生的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时期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又被称为“叛逆期”、“危机期”。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儿童,身体急剧发育,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因而具有身心发育不平衡、情绪起伏波动大的特点,所以会更加在乎自尊,表现出敏感和争强好胜,容易在生理、社会和心理的不平衡中产生矛盾冲突,对待事情常常会产生偏激的看法,从而引起严重不良情绪的产生。反观“杀鱼弟”小孟,从小跟着父母到处奔波,居无定所,又生活在菜场这种人员混杂的地方,况且还没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仅本该在正规的学校里获得的行为能力没有,还会产生和“混杂人员”接触交往上的心理落差感、迷茫感。再加上小孟的父亲只知道赚钱,而却认为读书无用,这就导致父母对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小孟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引导,也是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第三,过早让孩子接触与其认知不相称的事物。小孟的父母不仅对其缺乏应有的关爱,还让孩子过早去杀鱼,接触“血淋淋”的场面,这对尚处于认知幼稚阶段的小孟来说,无异于是一场难以承受的“打击”。心理学理论认为,超出与其年龄相匹配的认知体验,尤其是涉及“血腥”“冰冷”的东西,会使心理发生扭曲,容易产生冷漠、孤独、无助甚至绝望的心理感受。这也就验证了小孟为什么用犀利、冷漠的眼神杀鱼、卖鱼,而不是这个年龄本该流露出的纯洁和无暇的目光。正因为由于小孟的父母不会去理解孩子的心理体验,而小孟有什么心事也不愿和父母交流,同时又缺乏朋友倾诉,时间一长,压抑的不良绪总会爆发,这也是悲剧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再来看社会原因。

社会上有少数人怀有“猎奇心理”,由于他们的盲目叫好,使得小孟的父母看到了“发财”的捷径,就是通过孩子来招揽生意,可以获得不菲的“经济利益”,这又是悲剧发生的又一原因。

基于以上四点原因,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父母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成长氛围,给孩子浓厚的家庭的温暖,对孩子健康成长具有相当重要的心理意义,这不仅让孩子感到实实在在的稳定,而且使孩子们心理上有一种踏实感,给孩子爱,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可以让孩子慢慢懂得爱,这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只有得到足够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就会非常自信,有很强的自知力和理解别人的能力,且心理耐受性好,环境适应能力强,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所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是家长首先要做的。更是亲子关系和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二,(1)父母需要正视少年儿童的“青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是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成人感出现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作为父母,一定要正视这一现象,到这个时期父母不能再把子女作为支配的对象,要认识到子女也已经不再依从父母,成为独立的自我了。

(2)父母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的要点。在叛逆期到来之前要做好思想准备,注意调整与子女的关系和改善对他们的态度,为正确对待反抗期做好铺垫;要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尊重他们所需要的隐私权,遇事多同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父母对子女要以友相待,要和他们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能够交流思想,吐露心声,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朋友的关系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引导子女正确地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3)教给“青春叛逆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叛逆期”少年儿童的情绪变化强烈,带有冲动性,且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时,应教会他们积极的应对方法。如纠正非理性的观念,参加集体和文体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理性面对情绪的周期性变化等。

三,要正确安排“青春叛逆期”少年儿童去做与他们认知相匹配的事情。父母要根据子女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去引导和安排适应性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实现他们自我意识的顺利完成。


四,遇到类似情况,社会“关心下一代”等相关机构有义务及时介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心理干预,尤其对家长要进行有关“亲子关系和教育”的知识培训和指导,使他们了解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科学规律。

总之,对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对一个需要用爱来包裹的稚嫩心灵,父母一定要带给他们安全感,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相待,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切忌打骂孩子,多给孩子以爱的关怀,努力创造适合他们心理安全成长的环境,这些都会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白新明心理健康到家


听闻这一起悲剧,为发生这样一起事件深感痛惜!这是一个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

但无论怎样我都觉着需要正视和面对它。自杀行为不但危及自身生命,也痛苦到家人和朋友。

十七岁,正是每个年轻人的花季时节,而"杀鱼弟"却以一服百草枯妄图匆匆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那么,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青春大男孩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面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们无法了解他身上有着怎样的创痛,但我们却不难从他的生活经历去回顾他的个人成长。

在我看来,在他还没有走完的三分之一的人生里完全是一个悲剧故事,当所有学龄孩童都在就学的时候,他已经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的世界是灰暗的,无光的。

我无法想象他用怎样的沉默和耐性去完成每一天在他心理上极其压抑的工作。对比其它入学的身边同伴,我不知道他内心是否像平静的湖水那样不起涟漪。

他应该很渴望上学,那样才是他的快乐。可是,他是没有快乐的。我不知道,他一个人静默的时候,那种不快乐会不会时常传染到他。作为父母怎么可以抛弃自己的责任。

我是一个在外工作的人,尽管每天极其辛苦,但我心里面从来不会抱怨,因为我有女儿等待我的抚养,我不可能让她从小就缺失受教育的权利。她应该和正常的同龄人一样享受属于她的年龄的生活。

我不知道"杀鱼弟"的父母有没有一丝半点的愧疚心理,既然没有能力供自己的孩子上学,为何还要让孩子遭遇来自身体上的伤害?

我不知道十七岁的"杀鱼弟"连这个社会正常的年轻人应当享有的天赋权利都没有的时候,他的生命里还有哪些是值得留恋的?

一个经常对孩子拳打脚踢的父亲,没有按这个国家正常法定的要求将孩子送学的父亲,一个按照正常的成年人劳动参与家庭活动的自食其力的孩子。

我不知道这个家庭到底给了他哪些温暖?或者,在他记忆里从来没有过温暖。

他还有一个极其残暴的父亲,这个父亲的暴脾气甚至能够差点将孩子的眼球打烂。这究竟是一个怎样凶狠的人?

换是我,遇到这样的父亲,我会愤恨不已,等我渐渐长大了,我会和他对着干,我已经能够自食其力了,为什么我还要遭受暴打和毒打?

我没有就学的权利,家庭本身已经很对不起我。我个人的言行还要遭受严厉的监管,他们凭什么管我?

我自己能够挣钱养活自己,为什么我还要遭受毒打,甚至父亲的行为都快造成我失明的危险,

我完全不知道存在这个家庭里有多少意义,我觉着我不该来到这个世界。

我来到这个世界,我没有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我连正常孩子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都被剥夺,

我还是他们的孩子吗?我是他们的孩子为什么还要遭受这样的责难?

大概,种种的心理因素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杀鱼弟",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对自己不好,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

父母本是自己人生的最大倚仗,最后却成了心里最大的悲苦,带着这样的苦是否要继续存活下去?自己已经没有了根本,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显得一点都重要!甚至自食其力了还要百般折磨,这显然是"杀鱼弟"内心不情愿看到的,所以,父亲的任何一次严厉或者暴行都会直接引起小孩子奋起反抗的心理。

当反抗的次数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小孩子毕竟是依靠着父母生存的,当生存的路已经无法可走,应当获得的正常人的自由权利也被剥夺,连一个靠都没有的情况下,自己还怎么活、

人生的命运又是那般悲催,重重心理因素积累之下,选择结束生命寻求解脱显然成就了最后的行为。

所以,在我看来,"杀鱼弟"的行为完全是一种精神障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一个好的社会氛围,没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孤独,无助,无望,猜忌和被歧视充斥着一个不健康的身心,最后才酿造了今天的悲剧。

对于这个社会,相信还有一些像"杀鱼弟"这类情形的孩子没法正常入学,同样也担负起一定的家庭生活责任,当他们担负起做人该负的责任的时候,自然要求社会和家庭要赋予他们正常人的权利,当这种正常的诉求遭遇地抵制的时候,内心显然是反感的,而家庭方面的规训一旦过于严厉,自然产生逆反心理。

因为,我们真的没法要求一个能够同等付出且能够自食其力的小孩还要生活在我们严厉的管辖范围之内,因为我们自己都不愿意遭受那样的待遇!

青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尽管"杀鱼弟"的行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特例,但我们的社会和家庭一定要关注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自杀行为又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故而,我们社会应该从各个方面去着手和关心年轻一代的未来成长,只要多关心,多预防,世界一定变得更加美好!


红小影


还记得8年前爆红网络的“杀鱼弟”吗?就是下面这张图里的男孩。最近他被刷爆了微博热搜,因服百草枯自杀。

杀鱼弟孟凡森

在7月31日下午,小孟因为进货的事情和邻摊发生了争吵,因为都是亲戚,夫妻俩便吵了他几句,附近的邻居也跟着来说他几句,结果适得其反,小孟愈发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于是回家后喝下百草枯。

小孟的轻生想法估计酝酿了很久,这瓶农药也是半个月前从一个搬走的摊位里买的。生活压力大再加上烦心事多,自己和爸爸经常吵架,多时一天吵两三次,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小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据主治医生说,他是百草枯重度中毒,已经进入尿毒症期。青涩的花季却只能躺在重症病房,痛苦地等待死亡。

百草枯重度中毒什么概念?百草枯摄入量在20-40mg/kg,除胃肠道症状外,伴有多系统损害的表现,数天至数周后出现肺纤维化,多数于2-3周内死亡。

大概是太怕苦了,所以他喝下百草枯时,掺兑了冰红茶和白水。他是有多绝望才会去喝这么毒的百草枯啊。

正因为百草枯的毒性巨大,早在2016年7月1日,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百草枯水剂的使用和出售,但迄今两年多了,仍有许多不法店铺和企业在生产和售卖“百草枯”。

一部分商家为了牟利,偷偷将百草枯改名为“敌草快”出售,然而这也仅仅是换汤不换药。

这正是把小孟推向深渊的另一只手。

如果在日本,这非法售的商家是要坐牢的!

根据日本的農薬取締法,贩卖者必须进过农药管理部门、农药生产厂商等组织进行培训,并必须获得贩卖许可证书。贩卖的时候要提供贩卖的所在地,姓名,住所。

只能贩卖,容器/包装,以及登录番号等(每一瓶农药都有不同的番号)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农药,法律规定以外的农药禁止售卖。还有农药的入货,和贩卖量都需要记录在账本上,贩卖记录至少保存3年。

如果个人贩卖没有登录的农药,会被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1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公司贩卖,法人则会被判罚1个亿日元以下。

如果个人违反毒物劇物取締法,则会被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2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贩卖者需要学习相关资料,获取证件之后才有资格贩卖。

(需学习的相关资料)

对于农药的购买,使用者需带着身份证明(类似身份证),以及印章。认定身份后,才能购买。对于小孩可以随便买到法律禁止的农药这件事,在日本是不可发生的!

农药使用的时候,使用者必须事先充分熟悉,了解该药适用作物,使用方法。商家及生产者会进行现场指导。

商店对农药必须专买专卖,不可兼营其他商品。日本全国从事农药销售的商家达4,500家,任何商家不能另设分店,坚决堵住一家销售店设立上百家分店或小卖部。

正因为日本对农药的严格控制,小孩喝农药致死的事件几乎没有。

日本最全人气商品介绍,添加Wechat:monster_kong


看日本


截止目前媒体公布的所有信息,杀鱼弟已经苏醒,但是病情如果逐步恶化还是有生命危险。父母也出来回应说:没有打坏孩子眼睛,就是凶了几句。百草枯的毒性会在体内发作很多天希望杀鱼弟可以转危为安,早点好起来!


看到这个事件,突然想起来前几天考上北大的河北女孩说“感谢贫穷”。但其实贫穷,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灾难。像杀鱼弟小孟,过早的懂事持家赢得了大家的同情和赞扬。但是父母只是用了他的网红属性和名气来赚钱,并没有让他进一步去读书。





如果当时他有一个贫穷但是不短视的父母。那么也许我们今天会看到的新闻是:“昔日网红杀鱼弟,今日喜得高考录取通知书”这样的一个反转式的寒门逆袭的新闻。只可惜大多数的家长都像杀鱼弟的家长一样,把经济建设放在了家庭的首位,毕竟,熬过生存的压力对谁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诚然,他现在十七岁有这种过激的自杀的行为,肯定跟他自身的性格,抑郁、暴躁,叛逆期有关。但是,受教育少、过早的承担了家庭的重担,是导致他性格失衡的不可回避的原因。

我们在每年的高考季都能看到很多寒门弟子的逆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95%贫穷的父母是像杀鱼弟他们家这样的家长,让孩子早早的出来挣钱,孩子只能延续父母辈的劳作之路,错过了阶层突围最佳的学习时机,为生存困境苦苦挣扎……


我是一个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的妈妈,因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他给你的远远大于你付出的。上述观点供您参考,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关注我的号——讲常识、说真话,认真探讨养育孩子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亲妈学堂



秀子


这个男孩今年17岁的话,就应该是2001年出生的。我知道,2001年在我们国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一家生六个小孩绝对是超生了。看到他父母在菜市场卖鱼,说明他们是从农村作为超生游击队来到城市的。

在我们老家农村,当年违反计划生育超生的家庭,那可是要提心吊胆东躲西藏,到外面打工谋生的。而且超生的小孩没有交完罚款,是永远上不了户口的,所以这样家庭的孩子没有上学,可能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我记得前几年夏天我回老家的时候,我们村有一个外出多年打工的人,回到村里找村干部,说是为孩子读书的事要上户口,孩子七岁了在外面漂泊了七年,没有交罚款就上不了户口,也就上不了学。我当时看到的情况是,他请求村干部帮忙说好话,看能不能少交一点罚款,解决孩子户口的问题。

这个“杀鱼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到17岁,可想而知,他的童年是另类的童年,埋藏在他心里的苦,外人又如何测猜得透呢?虽然他与他父亲的争吵是诱因,但深层次的原因,一定与他内心的孤独封闭,再加上没法和社会正常接轨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背景有关。

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一点,至于说得对不对,还请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参与讨论。


山人的生活感悟



年仅17岁,便因为服用剧毒百草枯而惨遭人间悲剧。

这是不仅是一个悲剧,更加不单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是一个应该引起全社会思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让17岁的青少年不得不走上绝路?

百草枯是无解的剧毒,最恐怖的是它并不会让人立刻死亡,而是让人在经历过后害怕、恐惧、难受、绝望之后才会慢慢致死。

用最通俗的话说:大多数百草枯中毒的患者是因为肺纤维化而严重缺氧,继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给活活憋死的。

也有人说:服用百草枯后,它留给了你后悔的时间,没有给你后悔的机会。

我不知道这位少年为什么要选择百草枯,但我知道导致他自杀的原因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贫困。

17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应该在享受校园里的美好生活,还没有接触到这个复杂的社会和卑劣的人性。

但是,对于他来说:甚至从一出生开始便被迫接受了生活的磨难。

父母没有能够给他丰足的物质,也没有能够给他接受教育的机会,甚至没有给他足够的爱和关心。

曾经,他被父亲暴打,严重打需要考虑摘除眼球的程度。

其实,对于这样不幸的人来说,活着根本没有什么理想,只是为了活着罢了。

他们所患的是穷病,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

更残酷的是:类似这样的群体并不是少数,类似杀鱼弟的悲剧也有很多。

归根到底,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是贫穷!

因为贫穷会让你看不见未来,会让你看不见希望,会让你感到自卑,会让你绝望。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如果心理不足够强大,极有可能在某一次寻常的生活矛盾之后便引发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