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还喊着招不到人是为什么?

昊小欠


毫无疑问,企业需要的是拿来即可用的人才,而不是大学毕业生的那一纸文凭,而大学生向往的又是学有所用,还希望有朝九晚五,衣着光鲜亮丽的体面工作,双方的期望值根本不在一个频道,所以造就了“众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却喊着招不到人”的尴尬现状。



作为企业方,利润越来越微薄,能生存下来已不易,谁又愿意花那么大的成本、花那么长的时间去培养一个短期不能为企业所用的大学生?说句实话,培养一个能用、好用的人才并不是一两年就可以的,特别对于技术类人员,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花费大量金钱,通过无数次实践而来的,而实践就会出错,出错就会产生成本,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试错成本的,说直白点就是要用钱烧出来的。之所以有经验的人才会吃香,那是因为人家已经在别的地方试过无数次错了,已经用钱烧成合格的人才了,用人方企业不用再烧钱了,一拿过来就可以用了,那当然抢手啊,所以造成了有经验的人很抢手,没经验的大学生却无人问津这种尴尬现状!

作为应届毕业生方,寒窗苦读了十几年,毕业后当然想有出头之日啊,找工作当然要找专业对口的、体面一点的,最好还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啊,可现实就是残忍的,由于缺乏实际可操作的、缺乏贴合企业实况的一线工作经验,应届毕业大学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被碰得头破血流,不是公司对你有偏见,也不是社会不认可你的文凭,那是因为双方的期望值完全不在同一水平啊!

企业有企业的难,毕业生有毕业生的苦,要解决这么操蛋的问题,或者只有下两剂猛药,方能解决这个难题。第一,国家出台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补贴录用应届毕业生的公司,连续补贴两年,以减轻录用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经济压力。第二,改革大学教育方式,以更贴合企业实际运作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加大学校与公司之间的互动,增加实践机会,打造出贴近一线企业的有用人才,让企业拿来即可快速使用的人才。

或者,只有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方能破解当下“众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却喊着招不到人”的尴尬现状!


设计制造迷


有一句说得特别好:企业想找拼命干活的牛,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的马!

这句话深刻的反映出几个问题来:

【1】学校教育与职场需求脱节

毕业后,大概你会听到很多声音就是,当年我的微积分有多么多么牛,但是毕业后我竟然一个都没有用到。学校的教育毕竟还是侧重于理论教育,我们学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详细的告诉我方法,以及原理,但是实际上,我们会看见,有很多同学在学校成绩很好,但是在职场发展不顺利。

职场毕竟是在考验智商和情商复杂环境。你能做事不代表能升职加薪。你在学校成绩很好也不代表在职场上能够有所创造。这里就引发一个问题,很多在校成绩厉害的学生,在企业很难适应,一方面放不下身段去协调职场关系,另一方面,自认为成绩很好就应该拿高工资。

【2】找不到工作以及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其实学历还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很多时候,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毕业生心仪的工作。为此我调查了周围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这么说的:

学生一:工资才4000元,除去租房子所要花费的2500元,只剩下1500元,我几乎所剩无几。要说可以搬到偏远的郊区住,但是每天一个多小时的上班路程,我真是受不了了!

学生二:我不明白,为什么这家企业总是要加班?难道没有员工自由吗?难道没有劳动法吗?

学生三:我大学学的是生物科技,但是实际上,我可以做的事情很少。除了去一些私企美容工作做一些护肤品的检验工作,实际上我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3】环境发展与现实的冲突

根据一份数据调查显示,2018年预计我国毕业大学生将高达820万。就业形势确实严峻。一方面,企业缺口不多,有经验的员工大把且拼命。另一方面,大学生培养的成本高,不如从同行业且工作一两年有经验的员工招聘,尽快上手。

再者,目前各行各业确实都不容易。中国老年化日剧严峻,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人数3亿人口,老年人的消费是紧缩的,企业规模也日渐紧缩,意味着岗位减少。就业将更困难。

大学生想要在毕业大潮中获得优势,需要在校期间打造更核心的竞争力,参与更多的项目,不仅学历够硬,项目经验也够硬,那么毕业后才不至于陷入困境。

职场上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萍行职场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工难,看似是矛盾体,其实是很无奈的社会现实。

大学生就业有多难?我考察过我省的大型社招会,毫不夸张的说,可以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来形容。很多学生跟磕头虫似的陪笑脸投简历,可刚一转身就被人扔到了地上。我身边的朋友,孩子大学毕业很久了都没找到稳定的工作。有一个老同事的孩子,工作还是我帮忙安排的。为什么大学生就业这么难呢?

一,大学扩招惹的祸。大学扩招以后,上大学跟上街买菜似的容易,满大街都是大学生,供给严重过剩,所以好工作难求。

二,求职标准偏高。很多大学生,特别是二、三本以及大专生,书生意气,自视甚高,只想进科室做干部,宁可在家啃老也不愿意进工厂下车间。

三,工作能力与企业要求不匹配。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而企业需要的是入职即能上岗的人才。这种能力与需求的不匹配,造成相看两厌的局面。

企业招工有多难?我了解几个私企,可以说是非常缺人,他们的招聘专员基本天天跑人力资源市场,在人才市场有长期、固定的展位。即便如此,招聘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这是为什么呢?

一,招聘标准要求水涨船高。大学扩招后,私企老板们眼光也高了许多。很多岗位,明明大专生就能满足要求,老板偏偏要求二本以上学历。招不上来,就骂人资部门无能,让招聘专员头疼不已。

二,待遇太低。最关键是还是工资待遇太低。很多私营单位,大学生入职起薪才2000元。北京等一线城市,985本科月薪3500元。这样的待遇,跟打发叫花子似的,对学生没有丁点的吸引力。

三,工作条件恶劣,留不住人。这是很多私企的通病。老板只想挣钱,在环境、食宿、安全上舍不得投入,工作条件恶劣,劳动防护缺失,安全事故频发。根本留不住人才。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招工难的矛盾呢?

一,大学教育要改革。改变大学教育去市场需求脱节问题,向实践化、实用化发展,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合作,为企业培养新型的实用型人才。

二,学生要降低期望值。大学生也要降低求职的期望值,特别是二三本学生,与一本和重本竞争没有任何优势,应向基层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发展。

三,企业要给予大学生应有的待遇尊重。企业之所以招人困难,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舍不得给钱。钱只要给单位,人不是问题。

四,企业要改善工作环境。私企要改变血汗工厂的不良形象,在工作条件和人文环境上多下功夫。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你怎么认为呢?欢迎大家交流。

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在感慨800万大学生就业难之前,不妨让我们先回忆下此前的一则《关于中国光棍群体数量》的新闻:截止到2018年,我国的光棍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000万。这条来自据某个不靠谱网站的报道,最后被官方辟谣,纯属谣言!

虽然3000万光棍的数据不可信,不过,而今老爷们找不着媳妇这事的困境,似乎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有些雷同,这其中的供需关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听马菠萝给大家扒一扒其中的虚实吧~

(1)别瞧不上蓝翔,论挣钱养家糊口,大学生们真准备好了吗?

蓝翔技校,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机构,不仅为大量相声段子提供了素材,而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就业模式的某种象征。别谈什么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身份,也别说读书人放不下身段的那股酸劲儿,面对“毕业就失业”这个梗,面对毕业就要挣钱养活自己这个现实问题,能否自力更生开始谋生,这才是硬道理。

从家人花钱养你,变成自己挣钱养自己,这个转变确实需要身体力行的做好技能的准备,以及心理的建设。你是否在大三大四就开始了解社会用工需求和就业趋势?是否开始针对性的锻炼对应技能?是否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与实习?

蓝翔的小伙伴们,可是在进校的第一天就在专修这些生存技能,而你呢?

(2)一个愿卖,一个不愿买;一个愿打,一个不愿挨!

最近,我们应该听到过很多大型知名企业的搬家故事。如福耀玻璃将工厂搬到了海外,华为从深圳搬迁到了广州东莞的一个小乡村,这些企业的无奈之举,都源于用人综合成本的不断高涨。

站在企业用人成本投入的角度来分析,每个老板都希望花钱请来的是立马能干活的帮手。面对既无工作经验,又无社会阅历的毕业生,倘若命好挑到个好苗子,就算是低价买进,未来升值价值可观的投资。可现实是,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距离好苗子的标准相去甚远。

面对用人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不敢冒险的企业,往往会多花点钱招聘那些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拒绝职场价值还不确定的应届毕业生。你若是企业老总,估计也会这么想吧~

(3)而今已不是物质匮乏的年代,没工作时,你真的着急吗?

在马菠萝接触的很多70、80后的眼中,而今年轻人的工作态度与状态,时常刺激这些中年人吐槽几句。其实回想起来,一二十年前,80后还是年轻人时,工作上的种种表现也被60后们各种吐槽。

这一代代传承的吐槽,一来是源自时代的代沟,二来是如今的生活条件确实没那么苦了。即使没工作混一段日子,也不至于四处要饭。特别是家庭环境还不赖,父母手头也宽裕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并没有着急选择四处求职就业,反而继续待在家里,宅着玩游戏度日。

【马菠萝扎心总结】

企业一直嚷嚷着缺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可在这些老板眼里,到底愿意为毕业生支付多少用人成本,这份投资到底是升值的,还是赔钱?核心答案其实都在大学生自己手里。大学生是否能早早的提升自我,修炼职场技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与业绩,啪啪击碎老板们的质疑吧,您说是吧?

欢迎大家与职场大咖“马菠萝”一起扒开职场真相,探究职场攻略,同修进阶秘技!任何平台搜索【马菠萝扒职场】都能找到马菠萝哦~期盼您的关注与评论交流,快来加入吧~

马菠萝扒职场


或许这是一个让人最纠结的问题,各有各的痛苦,各有各的纠结。就是那句 话“中国最不缺的是人,但缺的是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中国缺的不是大学生,而缺的是精英大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什么“天之骄子”的神话了,而是随便出去一问学历,再差都是大学生,只是毕业的学校好坏而已。那么多如牛毛的大学生,毕业肯定是面临着巨大的 就业压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似乎是每年都避免不了的话题,综合原因大概如此吧:

时代在变革,随着创业潮的出现和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那么90后大学生毕业,想创业的学生也特别多。很多学生毕业也不愿意去打工,那么最终创业不成,自然也成了找不到工作的学生了。其次,现在的学生个性特别强,特别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去挑战墨守成规的东西,那么企业不接受,彼此不合拍,自然而然不换而散。那么大学生自然成了找不到工作的学生了。再次,这个是地区不平衡,许多学生不愿到艰苦的,偏远的地区,宁愿留在大城市追逐梦想,那么最终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当然,剩下的许多学生多是在大学里混日子,并无多少专长或者特别优秀的专业的学生。

企业招不到人的原因:一,大企业,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可能想找优秀的毕业生,也就是毕业生中的精英,那么这个过程可能双方在选择上就有所考虑,那么结果就是难找到人。其次是一些中小企业,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可能也学不到东西,发展不大,难找到人。三是偏远的地方。

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企业,若能成为精英,这个大概都不是问题。“家有梧桐树,不愁凤凰栖”。把自己打造成精英,一切都不是问题的。


教大育小


大学生毕业喊着找工作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企业也天天苦恼招不到人。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在毕业生中流传着毕业就是失业的说法。其实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就会知道,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用不了几个月还是能够找到工作的。不同的是,有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的人找的工作不喜欢,只是凑合做,心猿意马,骑驴找马,频繁的跳槽。这就造成企总是招不够人的原因。

我国现在的大学主要还是理论学习大于实践。看看现在的大学生考证热就知道了,没有三四个证书更甚者有五六个,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大学毕业了。但是拥有大量证书的同时,也预示着所掌握的技能不够深入。但是企业需要的是专业深入的人才,每一个岗位需要的是对相关知识深入,精准的掌握的人才。这样就造成了岗位有,但很多没有实战经验的刚毕业的学生胜任难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们,在学习期间,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多实习,找到自己的方向,深入的涉足,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都是已经成熟的理论,经过比较成熟的考证后,才编写成教材。但是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导致很多理论,技术飞速的更新换代,导致学到的知识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有的可能已被淘汰。这就要求学生要多实践,了解掌握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信息,保持自己的领先状态。

这些都需要自己主动去学习,去了解的。早做打算,找好方向,利用假期多去实践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做生活的主导者。


决胜网


确认过眼神,你不是对的人;你蓦然转身,前程暗似黄昏。

借用《醉赤壁》一句歌词,感谢方文山、感谢林俊杰,哈哈哈。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无数,招不到人的企业也是太多,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呢?人岗不匹配!

五个字说起来简单,解释起来的成本还挺高,如果你感兴趣,那就跟着缪老师接着往下看吧。

先不管企业,咱来聊聊大学生。经过几轮扩招,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多如牛毛,“天之骄子”这四个字,似乎距离大学生越来越远了。目前大学的职业教育尚处于初步阶段,绝大多数的大学都有职业规划课,常常都是学校老师来授课,本身老师的职业之路相对比较单一,拿本职业规划的教材,讲出来的东西经常与职场脱节,学生们自然也很难获得准确的职业指引。

大学开设的专业,绝大多数都已经开设了很多年,很多授课内容没有紧跟社会的发展,讲述的内容陈旧,走上社会之后,学生们经常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似乎什么都能干,又似乎什么都干不了,学校教育与职场社会在这个层面上是脱节的,希望未来能有所改善。

比起之前几十年的情况,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更加注重自我的年代,更加追求个性,现在提起“铁饭碗”,得有一票一票的学生嗤之以鼻吧?但如果说起“GAP YEAR”得有一堆一堆孩子眼放绿光吧?现在的学生们对于职业的渴望,也没有那么迫切,更何况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也客观上支撑了学生的延迟选择和频繁更换工作岗位。

再撇开学生,咱聊聊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甄选人才有什么根据呢?当然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梳理好用人标准,再用标准来卡人嘛。可是问题在于用人单位的标准是相对固话的,而学生们的诉求是多元的,所以以前大家各退一步,领证结婚,现在大家不想将就,只好拜拜分手。

太多用人单位的思路还留存在之前体系驱动的年代,相信体系是框架,人是附着在框架上面的零件,这其实依然没有摆脱工业化的思维嘛,依然把人当做是零件,忽略了灵魂,当然如果把人作为主体,单位会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恰恰是人类本能最讨厌的东西。

所以,你看,用人单位很难先知先觉去改变公司治理架构,学校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很难一朝一夕去改变,学生的个人诉求与企业很难达到高度一致,最后导致的结果一定是人岗不匹配,失业的人多,招不到人的单位也多。

其实也没什么可担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未知行业、岗位都会涌现出来,行业壁垒渐渐被打破,人的个体价值越来越凸显,组织的模式会进化,人作为流动资产去产生价值填补企业所需,而不被岗位所固化都有可能实现。

一起憧憬未来吧?很美好的吆~

关注缪登峰老师,你的高考已经成功了一半!

本文由“大学活地图”、高考规划师、职业规划师缪登峰老师原创,谢绝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仿冒必究!


缪老师妙笔生花


原因有几方面:


第一,从大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


客观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但是,我们的产业结构中,低端制造业仍然占据了重大比例和份额。

你看看珠三角地带,佛山、汕头、东莞等地,仍然是以相对低端的加工制造业为主。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满大街的大学生,而是能够充当他们劳动力的熟练工人,你来这里就是干活的、打工的,别讲那么条件和待遇,更不用说什么发展前途或者职业规划了。对不起,我们没法提供给你。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高端岗位提供给你,学会计、金融、设计,跑这里去有需求吗?

可是,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寒窗苦读十余年,肯定是想着有良好的发展平台、高大上的办公环境,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啊。

这样一来,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存在天然的矛盾,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可能所有人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第二,从学校教育机制和培养来分析


现在大学的很多培养体制和机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老师都不搞教学了,天天整些乱七八糟的项目和论文,考核基本都是以论文为指标。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学质量每况日下?
因为一个老师的职称只与他的科研成果有关。
所有高校领导都在说,我们必须重视教学。他们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论文发表的数量。
学生的数量比学生的质量更重要,因为高校经费的划拨与招生数量有关,与毕业质量无关。

高校本来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可现在有多少高校真正全新全意培养人才的,有多少老师又真正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与发展的。

最近不是爆出一则新闻嘛:

网友各种爆料,导师就在拼命压榨自己的学生。

还有之前西安交大博士自杀事件:

杨宝德生前所在学校西安交通大学回应称,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筠确实存在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

现在高校都没有真正以人才培养为本了。


第三,从学生自身来看


当然,学生自身因素肯定也是逃脱不了干系的。

就像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和团中央痛批大学生所说的:

上课睡觉发呆、靠前突击、考试抄袭,课后从来不学习,求职前没有任何规划与准备;

什么能力没有,连踏实上进的品质都不具备……

起码的office办公软件都不会……

下面这段话说的特别好:


综上,为什么8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还喊着招不到人?


原因有三:

产业结构偏低端导致对白领人才需求有限;

高校教育体制和培养有问题;

自身能力素质不过硬。


三个原因共同导致的,单纯说其中哪一个都有失偏颇。


我是冯老师,头条签约答主,专注于青年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


冯起升


社会发展加速,员工对企业要求高,企业对员工要求更高。所谓8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从何做起?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现实,但成为现实的诱因是什么?为什么企业又说招不到人?

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想要的工作。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年薪百万加,如果公司能配一台车或者送我一套房就更好了。我就想问问您还需要点什么?公司要不要再帮你娶个媳妇?虽然这个言论会刺激到很大一部分人的内心。但这确是实情,刚毕业没经验、没人际关系、更是不懂人情世故,非专业人才谁又会花高薪聘请一个没有任何经验与能力的人?

不是企业招不到人,是招不到他们想要的人。有些企业抱怨每年的各种招聘会都参加,可就是找不到我们需要的人才。于是诞生了一个学科,等你学业有成毕业后发现这个行业已经爆冷,大学四年学的东西也只能搬砖。而企业是逐利的,是会根据市场需求做出改变的,人才的需求方向也是结合公司发展方向的。大学生学的东西是固定的,也就说大学生就像一张上好的宣纸,在纸上留下的东西取决于社会和行业,而不是自己身。企业招聘人才的时候,往往希望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等等一系列高级人才都具备的品质。但薪资待遇却很抠门儿,甚至希望你不要钱。这事儿各位都有体会我就不说了。

总结:800万大学生里有没有出类拔萃的?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他们也找不到工作?放下面子,扫大街能不能扫?管厕所能不能管?回家当少庄主能不能当?去工地搬砖能不能搬?给自己一个定位,自己的能力有多强,人脉有多广。正视自己后找工作不难。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找一份工作真的不难。只不过这个工作不是你喜欢的罢了。

而作为一个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招聘上来的员工综合能力强悍,甚至没有磨合期,甚至能独立自主的为公司创造效益,而且薪资要求还低。但这现实么?我记得前段时间看到一家公司抱怨招聘保安召不到人,他开出的薪资条件是2500-3000,要求年龄22-35周岁,试问这个年龄段的人只要稍微有点智商的工资都能拿到5K以上。你这个2500+薪资是不是有点太高了?不是所有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更不是所有企业召不到人,只是个别现象而已。


龙江生活资讯


我觉得是供需错配。比喻一下:企业想找拼命干活的牛,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的马!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呵!难的让人郁郁寡欢,难的家长愁呀。我有个朋友,她女儿是南京一所一本大学校毕业的,两年了呆在家里没工作,也可能是看不上,现在考研两年。还有一位朋友是东南大学毕业的,学的英语专业,也还在家里呢。还有一位朋友,小孩子从英国留学回来,找不到工作,现在也在家里呢!

近日,网易云课堂联合前程无忧、微博职场共同发布了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报告显示,被调查人群中有超过21%的大学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平均求职过程接近5个月,其中21.8%的人求职时间超过6个月,7%的人一年以上都没有找到工作;虽然超过3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求职比较顺利,但平均求职时间也有2个月。

在求职期间投递简历的数量方面,55%的学生投递简历数量在10—30份之间,23%的学生投递了30—50份简历才找到工作;在面试次数上,47%的应届生求职期间共参加了5—10次面试,24%的学生参加的面试次数在10次以上。

再看看这组数字,估计你心里凉了半节。

自2014年国内大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之后,毕业生人数年年递增,从2015年的749万到2016年的765万再到今年的795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求职中,哪类大学生找工作尤为困难?求职顺利与否与求职人群的哪些因素有关?


“参加了四五场宣讲会了,都投了简历,但现在都还没有收到回复。”前几天在高铁上,我遇见了一位大四学生,说起自己的求职经历,她有点泄气。她告诉笔者,新学期一开学,她就投入到了求职大军中,但投出的简历就如石沉大海,没有了回音。而来来回回面试的车马费已经过了六千元。有时要从哈尔滨来到徐州来面试。

下面重点谈谈原因:

做为一名喜欢研究经济宏观形势、没事乱琢磨的小人物,我觉得这和中国整体人口红利消失有关系,这几年来中国成年人口在下降,代表着消费主力军的下降,进而带动各行各业的紧缩。更精深的可以参看《人口硝壁》这本书。这是最深层的主因。大家不要小看人口这个问题,经过过去十年的计划生育,中国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老人的消费支出是紧缩的。此外,还有国际产业链分工的关系,一些白领的工作,基本上在欧美国家,这些能让大学生求到职的工种越来越少。

求职过程中,有没有最佳的时间窗口?从秋招季开始的2-3个月为最佳时期。这与大多数用人单位的校招集中在这个时间段有着很大的关系,秋招期间,是高校宣讲会和招聘会的高峰期,而春招,相对秋招来说较少,有时只有秋招的三分之一,建议大学生应尽力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多做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