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怎么入关的?

胖胖胖胖胖胖虎丶


明末乱世,群雄逐鹿,满清政权由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这父子两代枭雄,经过在关外近三十年经营,已打造出了强有力的国家机器,组建了军民合一、动员力极强的八旗军集团。

作为崛起的新兴势力,满清能做到拉拢人才,举贤用能,在占领区收取税收,稳定秩序,给军队按时提供军需。八旗军出战时令行禁止,战胜重赏、战败重罚,即使烧杀劫掠也能相对“制度化”,其兵锋当然势如破竹,迅速席卷天下。

满清的前身后金政权在立国之初,曾经被明朝的辽东、东江两镇和其盟友(朝鲜李氏王朝,蒙古林丹汗)三面包围,战略局面极其恶劣。

但是到了皇太极继位后,仅仅用十余年时间,便迫使朝鲜和蒙古各部臣服,甚至继承了“成吉思汗”名号的蒙古察哈尔部也不例外,林丹汗的正妻娜木钟成了给皇太极暖床的小妾。

满清崇德皇帝:皇太极

北方的黑龙江流域,各个丛林部落部族都已经完全臣服,给满清提供人员物力。西域的准葛尔汗国才刚刚崛起,鞭长莫及。放眼长城之北,大漠四周,满清政权俨然已经是无敌霸主,再无后顾之忧。

满清之前更多次越过长城,出入华北如入无人之境,掳掠大批人力物力,多次给明朝的野战军团以毁灭性打击。毛文龙建立的东江镇、关宁军戍守的辽东镇,其将领和部属大部分变成了满清的“八旗汉军”。松锦大战中,明朝13万大军被打得损失过半,连主帅洪承畴也屈膝降清,吴三桂所部的山海关兵马,只是此战败逃的明军残部而已。

民间传说中的「庄妃色诱洪承畴」,使其降清。

到了皇太极统治末期,满清已经通过“三丁抽一”的强大动员力,有能力一次性在华北地区投入超过10万人的机动兵力,而且还是携带多门红夷大炮的步兵、骑兵、炮兵协同作战的大兵团,无论军力和战力,在当时的中国大地,甚至于整个东亚大陆,都毫无疑问是最强者。

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犯下的最大战略错误,就是甚至不明白衰落已极明朝已经不再是其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因此,在完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在最不利的时间和地点,将8万精锐主力投入到山海关战场,其敌人却远不止是区区3万战兵的吴三桂部。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动员了十余万八旗主力军团,和吴三桂内外夹击,一战就把最强的竞争对手打残。李自成军队主力损失惨重,在北京河北一带再难立足,被迫西撤。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

而满清入关后,作为一个已经立国近30年,体制完备的稳固政权,能适应当时局势的切实需求,又在明朝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以恰到好处的政治政策大肆招降纳叛,自然是势如破竹,近乎无往而不利,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

李自成政权相比于满清,崛起太快以至于根基不足,来不及巩固其根本,当主力被打残后,更被满清以优势兵力和骑兵集团多路合击,轻易夺取了山河表里的山西,其根据地关中地区也再无地利可言,而后墙倒众人推,正是“运去英雄不自由”了。

南明弘光政权继承了持续了两百多年,早已腐朽不堪的明朝体制的一切弊端,又把阶级利益凌驾于民族矛盾之上,搞愚蠢之极的“借师助剿”,其倚仗的“江北四镇”,本身纯粹军阀化、听调不听宣的乌合之众,在清军铁蹄面前,纵然苟延残喘一时,终究如冢中枯骨般不堪一击。

只有一隅之地的大西军和大顺军残余势力,以及各路汉人军阀,实力原本远不如满清,又彼此勾心斗角,难以形成合力。

只是多尔衮在两年就扫平了李闯和弘光两个主要对手后,利令智昏志得意满,发布以“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代表的各类残暴民族政策,激起了广大汉人民众的普遍反抗,才让这些反清势力得以死灰复燃,此起彼伏支撑了近四十年时间,直到台湾郑氏政权覆亡。

满清强迫汉人剃发,改留“金钱鼠尾”,

当中原大一统帝国崩溃后,体制内部的新兴势力集团如果不能迅速崛起,那么作为体制外势力的流民军和边疆异族争夺天下,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保留剧目。从西汉末年、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唐朝末年……无不如此。

天柱将倾,明失其鹿,满清代之,也只是此类历史大戏的又一次轮回。

((本文部分内容为【长乐夜未央】 原创撰文 | 授权【狐狸晨曦】整理发布)


狐狸晨曦


首先说一下,清军入关和明朝覆灭其实是两个事件,两者有联系,但是确实两个时间段发生的事。确切的清兵入关,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在明将吴三桂的带领下,引兵大举进攻山海关,攻占京师。而从广义上来说,是清军入关后镇压农民起义军,消灭南明诸政权等汉族反抗武装的一些列由北至南的统一中国的战争,它标志着清朝在中国统治的开始。

但是要清楚一件事,导致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李自成等人率领的农民起义军。那么清军是如何入关的呢?下面说说这个问题,李自成率部攻占北京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后的煤山自缢而亡,明朝就此覆灭,张献忠也率军进入了四川,就在农民起义进入高潮时,满洲军事集团也开始蠢蠢欲动了。满洲军也就是清军,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趁乱攻入大明江山,夺取统治权,从而实现其一统华夏大地的目的。

清军入关,入的是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总兵是吴三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李自成占领京师之后,吴三桂在是否归顺满清政权这个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但也最终选择了归降满清,归顺满清后,多尔衮帅兵从山海关长驱直入,覆灭了一众的起义军。最终清朝建立,这就是清军入关。本想在扯一些题外话,包括对吴三桂的评判以及清入关后的种种,篇幅太长,所以以后有机会在说吧。

最后,说个别人不知道的,清军究竟是如何入关的,答案看下面图片。


小马侃历史


满人能入关其运气成分占了决定性作用的。

大明王朝从万历年间就开始走下坡路,崇祯帝又遇到天灾人祸双重打击。人祸主要是来自李自成,因为像张献忠那些势力尚可在控制之内。前期有袁督师(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守辽东时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还有一次回师京都保卫战,当时满人能入关的机会几乎是微乎其微。转折点就在十几岁的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奸计误杀袁督师,但这点对满人入关还不算是足够的条件。

再一个关键点就来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了。估计大家都听过“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很多人都认为红颜是祸水是完全不对的。因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这位乱世红颜她自己是做不了决定的,要怪只能怪她太美吧!吴三桂汉奸这个罪名是洗不掉的,就算当时没有陈圆圆,他自己也不会臣服李自成的,闯王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不齿。所以说吴三桂放满人入关其实是夹在李、满之间自己做出最后的选择,他是深思熟虑分析形势之后做出错误的选择,也给自己留下千古骂名。如果吴三桂自立然后一心对抗满人的话无论成败绝对是英雄。没办法他的选择证明了满人运气太好。

最重要的是满人祖先是来自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也称东伯利亚)野蛮人。入关仍是不停遭到汉人反对(反清复明)。他们为了容易统治汉人就给自己乱认祖宗,说是完颜氏的金人后裔。金人有金人的文字,满人当时是没有的,而且语言跟金人也是天壤之别。金国被蒙古灭后子孙已经往南散落各地了。


半島风


不邀自答。

清朝入关,主要是努尔哈齐以及皇太极、多尔衮这父子三人努力的结果。

努尔哈齐为清朝打下了辽东作为其基本盘。努尔哈齐以七大恨誓天起兵,正式和明朝分庭抗礼。并通过萨尔浒大战、辽沈之战、广宁之战等一系列战役,先后夺取了辽东大量的城市和人口,并以原明朝沈阳中卫城作为盛京。如果努尔哈齐没有发动对明朝的军事打击而是继续宅在赫图阿拉,那么后金政权也不会存在多长时间。

皇太极继位后完成了后金/清朝政权由军事贵族民主制向君主专制王朝转型,并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为清朝最终入关打下了基础。皇太极是清朝入关真正的奠基人,他在任上发动了大凌河之战、松锦大战、征服朝鲜之战并组织八旗将士五次破关,消灭了大量的明军,掳走了大量的财物和人口,对明朝打击非常大。而且皇太极也改变了其老爹的政策,大量招揽原明朝生员、投降的明朝文武官员为自己服务,同时削弱军事贵族力量,完成了后金/清朝向君主专制王朝的过渡,为清朝入关打下了基础。
作为顺治早期的实际执政者,多尔衮审时度势发动了清军入关作战。多尔衮采纳谋士范文程的建议,以为崇祯复仇的为名入主中原,并采取一系列政策争取到了原明朝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与清朝合作;发动一系列战役严重打击了南明残军以及农民军的实力,为日后清朝统一大陆打下基础。
至于清军一直无法正面攻破的山海关,已经成了民族主义蛋白质的遮羞布。


北洋海军陆战队


实际上明朝是李闯王灭的,不是满清灭的。放满清入关的是吴三桂,吴三桂作为袁崇焕的嫡系,目睹主帅冤死,你当吴三桂心里没有阴影?

后来,李闯王攻破北京,手下人又杀了吴三桂家属,吴三桂能不愤怒?

前有主帅冤死,后有李闯背信弃义,是爷们都会冲冠一怒!于是,吴三桂打开关隘,放满清入关。。。


起点神作l星空战元l


在大明帝国灭亡以前,清国只是由东北的大明帝国的臣民满洲族建立的分治割据政权。

由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从陕西起兵,来到了北京,崇祯皇帝既不招安李自成,也不迁都,导致了北京城破,崇祯自杀,明朝的灭亡。

明朝灭亡以后,中国出现了多个分治割据的政权,南明,大顺,大西,大清政权。

大清国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招降了山海关的守将吴三桂,开启了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沈阳杨艺


没有吴三桂叛变,清军不可能入关,吴三桂智勇双全,可惜坏在李贼那批强盗手中,吴三桂终于为了家庭和女人叛变了。成为清妖的走狗。其实留发不留头汉族从心里上己经亡国了当时明皇朝对官员,百姓残忍程度也登封造极了,弄得官员和百姓都想更换朝代,如果不是强盜造反,也一定会改朝换代,清拣了一个大漏,凭什么灭方孝孺十族,从这个事件开始百姓对这个皇朝离心离德,无论清还是强盜都比这个皇朝好,中国的知识分子吃了大夸,结果清比明还黑暗,光是文字狱就杀了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剃头更服从心里上灭了几千年大汉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