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双胞胎姐妹青岛海滩走失后遇难,夏天带孩子去海边玩应注意些什么?

冬之小岑


今天被这个信息刷屏了,因为是发生在家乡海边,所以朋友圈里都在讨论这件事,截至到上午11时30分左右,双胞胎中的姐姐已经打捞上岸,溺亡已无生命体征,而妹妹也正在紧张的寻找当中。很多人在讨论这事情时,既为孩子感到惋惜,又在指责妈妈的粗心大意。

每年的暑期,都会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到沿海城市旅游,让孩子亲临大海,体验一下下海的感觉。大海很美,但也很危险,几乎每年都能听到下海淹亡的事故。

在这里,元芳和大家讲两个很重要的海边旅游经验。

一、不要看到大海由浅及深的延伸就误以为是坡状的,其实不然,我们当地有一种“海溜子“的说法,看上去海平面很平静,其实有些地方下面的水流很快,而且是一种漩涡式的流动,如果你一旦踏进去,会瞬间被抽进去,水势很猛。另外,由于海浪是一波一波的,所以海底的沙子也成丘陵状一层高一层矮,形成沟壑状,有时高的地方或者只没过膝盖,但低洼的地方有可能会没过全身,一脚深一脚浅十分危险。没有经常下海的人,很难知道这些规律。

二、在海边游玩的时候,切记注意涨潮变化。涨潮总是在你无意间的玩耍之中慢慢而来,有时等你发现时感觉自己已经置身大海了。以前有外地的人就开着越野车到海滩上,玩高兴了忘了涨潮的事把车淹了经常有。还有在暗礁上玩高兴了,忘了涨潮,结果发现自己出不去了的事都发生过。

另外,因为海边有海浪声,特别是风大的时候,人的声音容易被海浪盖过,所以家长一定要随时看管好孩子,因为有时孩子的呼喊时很容易被风浪淹没,影响救护。

最后,下海前一定要记住当地的海上搜救电话和海水浴场的急救电话。


元芳有看法


刚看到消息,八岁的双胞胎姐妹均被找到,但已遇难……

孩子没了,谁的责任?

真是太令人痛心了,这个新闻曝出以后,我一直关注,盼望这只是单纯的走失去而已。我想八岁的两姐妹在一起,总能知道父母的名字电话,能够被好心人送回父母身边。

然而最终盼来的却是这样一个让人流泪的结局,一双姐妹花就这样没了,我无法想象他们的父母承受着什么样的悲痛😭。

事件刚发生后,很多网友在新闻下面评论: 母亲是干什么吃的?是不是又玩手机没有看好孩子?

也有网友提出,这个时候不应该再指责孩子的母亲,而是应该尽力帮助寻找孩子。

有人问: 这次孩子走丢,直到最后,两个孩子的生命都没了,到底是谁的责任?

母亲肯定有责任,无论是否玩手机,都没有完全尽到监护人的责任。但是否有其他家人跟他一起陪孩子出游,而且他家人又是否尽到了责任呢?孩子的父亲又有没有责任呢?

我们再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 青岛的海滩,暑假的时间,肯定人流非常巨大,有没有可能是在两个孩子在海滩玩耍的时候,被人推挤,失足掉进海里?

真相还没有尘埃落定,但无论如何,还是那句老话,孩子的安全大过天,暑期带孩子在外玩耍的家长,一定一定要引以为戒。

悲剧的发生有一定的几率,但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就是100%!

暑期带孩子海边玩,还要注意什么?

1.溺水!

这是最危险,最要命的一种事故!

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溺水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会拼命挣扎呼救,反而是安安静静的,有时候看起来就像是在玩水。

一定要时刻盯着孩子,很可能3分钟的分神,就导致孩子溺水身亡!

2.有毒水母

一些海域里可能存在有毒的水母。因为水母的样子比较漂亮,孩子不认识,可能会用手去抓去触碰,因此引起中毒,这也相当危险!

3.误食有毒鱼类和贝类

一些鱼类和贝类天然含有毒素,有些甚至有剧毒,如果误食,很可能引起生命危险。

因此家长们带孩子在海边玩耍时,一定要留意,不要让孩子抓或者捡不认识的鱼虾贝类。自己抓到的鱼贝海鲜,在吃之前一定要问过当地有经验的渔民,确保安全才可以。

4.吃海鲜引起食物中毒或过敏

去了海边,难免会吃些海鲜。但如果遇到海鲜,品质不够新鲜或处理不够干净得当,很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

还有些孩子可能会对某种海鲜过敏,一旦发生过敏,如果不能及时,就医治疗,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丢掉性命。

5.注意避免晒伤

海边的紫外线非常强烈,孩子在海边玩耍时,一定要给孩子涂抹防晒霜,并且一定要及时补涂,1-2小时就要补涂一次。

如果有条件可以给孩子选择长袖长裤类的泳衣。

我是小毛阿姨,关注我,获得更多专业母婴育儿知识及贴心育儿经验分享!

小毛阿姨聊营养


大海不是游泳池。泳池是封闭的!大海是开放的,海是活的!就算是在海边很近,也可能因为摔倒,被水卷入更深的地方。没有多大的风,也可能会突然出来大浪拖你下水,会突然有暗流让你永远也游不回岸!带孩子到海边玩千万警惕!一个是大海太危险,一个是人多,都很危险。

双胞胎姐妹在海边失踪遇难这个事儿实在是太让人痛心了,家长也很不容易,孩子辛苦带到这么大,突然之间发生这么大的意外,非常让人痛心。

但是还是要提醒一下:第一,在这种有水有山有安全隐患的。这种公共场所家长对孩子的照顾事件是须臾不离。真的,特别是有水的地区要确保孩子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要知道在泳池里一个孩子淹死,也就是一两分钟的事情。而且海边有可能是一个浪过去孩子就没了。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的多。而且孩子天性喜欢水,大人一个不注意,孩子就跑过去了在水里了。

第二个呢,在这个公共场所人多的时候家长的视线或者注意力经常会被干扰,这个时候孩子的安全更加需要格外的注意,既然是出来渡假的,那么就好好享受自己的假期陪伴孩子。一起在沙滩上做点儿游戏,堆沙堡啊,做沙雕啊,或者是跟孩子一块儿戏水。

第三个,就算没有水溺,也要防止水母蛰伤,(尤其是僧帽水母,看起来就像个塑料袋,但是毒性极高,致死率极高)

第四个,防止儿童走失。人多,人杂,一转眼孩子可能就走丢了,这些都是海边的潜在危险。


陈岚的女拳


无知害死人

8岁双胞胎姐妹青岛海滩走失后遇难,夏天带孩子去海边玩应注意些什么?

悲剧已经发生,无可挽回。

说孩子母亲无知害死人,并不是为了指责而指责,而在于警醒更多的人,避免这类错误。

孩子母亲陈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事发的情况:

【当天下午1点多,她和孩子到万达公馆南侧的海边游玩。“她们在沙滩上玩沙子,我在距离她们几米远的位置看手机,”陈女士不敢松懈,也是看一眼手机,看一眼孩子,但意外还是发生了,“下午3点多,我再次抬头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不见了,第一反应是她们可能是去海边冲洗挖沙玩具了,可我在海边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一个多小时后就去报警了。”陈女士当时表示,孩子们不太可能在海里遇险,“海滩很浅,而且一起下海的成年人也说,如果有两个小孩在水里挣扎,大家一定会发现。”】

无论她的做法还是说法,处处显露出知识的欠缺,将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却完全懵懂不知。

具体错在哪里?下面将结合注意事项具体分析。

那么,

夏天带孩子去海边玩应注意些什么?

主要的可以归纳为“两防”,即防晒和防溺水。

防晒

海滨沙滩,没有任何遮蔽物,常天日光直射。

防晒是海滩游玩或游泳必做功课。具体包括皮肤的防晒和眼睛防晒。

皮肤防晒:阳光对皮肤的伤害主要来自紫外线。

紫外线可以分为ABC三个频段,UVC会被皮肤角质层完全吸收,UVB主要作用于皮肤浅层,UVA可以穿透整个皮肤达到皮下组织层。

紫外线不仅可以晒黑、晒伤,并加速的皮肤的老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伤害细胞DNA,引发皮肤癌。

尤其是小儿,那么一次暴晒都有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而且,水对于紫外线没有任何吸收阻挡作用,因此,无论在海滩玩耍还是游泳,都必须定时涂防晒霜。

眼睛防晒:主要包括预防紫外线和蓝光对眼睛的伤害。

UVB完全被角膜吸收,UVA可以穿透到达眼睛不同深度,但只有极少可以到达视网膜。因此,海滩眼睛防紫外线主要在于预防长期大剂量UV增加白内障发病危险,WHO估计有约20%白内障与日光UV眼睛损害有关。

但是,眼睛防晒更重要的是防日光中短波长的蓝光对视网膜的伤害,以预防终生视网膜黄斑变性的风险。

由于在海滩,进入眼睛的光线更多来自于沙滩和海面的反射,因此,宽檐帽没有作用,最主要是佩戴太阳镜,以茶色为优。

防溺水

日光损害是不可避免的,防晒是为了降低未来的损害风险。

而溺水,则是完全可预防的、致命性急性伤害,因而,防溺水是海滩安全策略的重中之重。

认识溺水,增强风险意识

这是预防溺水之首要。

有人或者不服气,认为,谁不认识溺水啊。

事实上,多数人还就是不认识溺水。

比如,任何人都必须认识到:

溺水可以发生在瞬间,有时只需要几秒钟。

多数溺水发生在悄无声息之间,遇难者出于本能所能做出的只有溺水本能反应——竭尽全力试图保持口鼻在水面以上,无力举手和叫喊呼救。

任何水源都存在溺水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幼儿和不会游泳的儿童来说。因为,溺水有时候并不需要溺水者全身浸没入水中,只要水面足以淹没口面部,溺水就会发生。

该事件中,孩子母亲陈女士当时表示,【孩子们不太可能在海里遇险,“海滩很浅,而且一起下海的成年人也说,如果有两个小孩在水里挣扎,大家一定会发现。”】

可见,她和“一起下海的成年人”都不真正认识溺水。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四川一28岁成年人溺亡在泳池中,周围很多人,没有一个认识到他已经陷入溺水的绝境。

这一“教科书式”的溺水,被有的媒体称为“离奇溺亡”。可见,对溺水缺乏认识的并非少数人。

选择安全的游泳、游玩场所

具体到海滩,必须选择配备有专业救生员的正规海水浴场和沙滩,标志是救生员瞭望台和警示旗。

因为,一方面,这些场所都是经过精心开发的,已经消除了绝大多数安全隐患,因而相对来说具有很大安全性。

同时,经过良好训练的专业救生员,可以远比一般人更及时的发现溺水事件,启动紧急救援和急救措施。

这一点非常重要。

据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在有专业救生员场所发生的溺水,仅有3%需要进行心肺复苏,15%需要送医治疗——就是说,97%的溺水事件在发生心跳呼吸停止之前就被发现,及时救起。

即使我国的救生员没有人家专业,有总比没有强。

事件中,陈女士选择的是没有经过开发,并立有禁止游泳警示牌的野泳沙滩。

这种沙滩隐藏着重重不可预知的风险,比如,沙滩暗沟,由此生成的离岸流等等。

遵从指示

在有开发和救生员的场所,需要严格遵从各种警示标志和安全人员的监督,在指定的安全区域游泳或玩耍,不要私自进入其他危险区域。

对孩子保持高度严密的监护

即使是在有救生员的场所,父母或其他看护人也必须保持对孩子的高度严密的监护。

如果孩子在水中,成年监护人也必须会游泳,并在水中与孩子保持在不超过一条手臂长度的距离——即触手可及范围内,提供所谓“接触式监护”,以确保安全。

如果孩子在水上,比如沙滩,负责看护的成年人的目光和注意力必须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期间,成年人不应该从事可能分散注意力任何其他活动,比如打电话,玩手机、看书、社交活动、其不能饮酒。

事件中,【陈女士称,下午一点多开始,“她们(俩孩子)在沙滩上玩沙子,我在距离她们几米远的位置看手机,”】。

——这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就这样【看一眼手机,看一眼孩子】,居然也敢说“陈女士不敢松懈”——还要怎么松懈?要知道,“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千年”——像玩手机这种沉迷性行为中,时间会在不觉中飞速流逝。

陈女士自己认为,【看一眼手机,看一眼孩子】,实质上,谁都明白,她的绝大多数注意力和时间必然在手机上,实质上俩孩子处于完全没有人照看的危险中。

这不,时间一下就到了【“下午3点多,我再次抬头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不见了】。玩手机可以沉迷,小孩子的行为往往难以保持一惯性。陈女士,难道指望自己沉迷于手机的2个多小时,孩子们会一直专注于“玩沙子”?

【再次抬头的时候】,离上一次看孩子一眼的时间,谁也难说是不是“人间已千年”。

要知道,正如上文所述,溺水可以发生在瞬间,悄无声息。

据美国CDC的资料, 许多淹死在家庭游泳池中的儿童,溺水发生在父母一方或双方照看之下,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

穿着非充气性救生衣

不会游泳的孩子在水中,或者水域周边活动时,都应该穿上救生衣。重要的是,不能穿充气救生衣,也不要用充气救生圈等救生设备。

因为,充气设备就存在漏气的机会,不能确保安全。

学习游泳

虽然,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4岁以下小儿童学习生存游泳也有助于安全,但是,5岁以上大龄儿童学习游泳,对于预防溺水确有帮助。

事件中,一双双胞胎女儿,好像都不会游泳。

认识和识别“离岸流”

海滩游泳不同于其他水域的一个巨大潜在风险就是离岸流。

认识和及时识别“吃人”的离岸流是海滩游泳必备的技能。

什么是离岸流?就是海浪冲击到海岸被打破后回流海中形成的激流。

离岸流有几种类型,大致上可以分为固定的离岸流和非固定的离岸流。

固定的离岸流一般在浅滩之间狭窄的深水区(水下沙滩中断),或者离码头或者突出于海岸线的其他物体一定距离内。

因此,经过开发的海水泳场不存在固定离岸流风险。这也是必须在公共海水浴场,而不能私自到未开发的海滩游泳的一个重要理由。

不固定的离岸流 任何开阔的海面都有形成这种离岸流的可能,因此,这种离岸流只有靠自己识别并远离。

离岸流为什么危险的?离岸流的方向是流向深海,而且是狭窄的激流,流速可以达到每秒2米,每股离岸流可持续2~3分钟。人一旦被卷入可以在1分钟被带到离岸50米的深海区域。

美国海岸警备队估计,美国海滩救援中的80%以上是由于被卷入离岸流。

如何识别离岸流?无论哪种离岸流,共同特征是离岸流水面平静的,水色深暗,表面没有白色浪花和泡沫,仔细观察会发现它可以携带东西快速离岸而去。

如果在没有管理的野泳海滩戏水游泳,绝对不要让孩子和自己陷入离岸流中。对于会游泳的成年人,陷入离岸流后,要尽量冷静,不要试图逆离岸流方向游回岸边,而应该顺势向侧方向,即顺着海岸方向,争取游出离岸流,再游回那边。

对于儿童,不管会不会游泳,必须完全避免陷入离岸流——这完全需要监护人几十2识别离岸流风险。

成年监护者应该知道如何救援、救护和应对

一旦出现事故,成年监护者应该掌握救援知识和技能;急救,主要就是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事件中,【“下午3点多,我再次抬头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不见了,第一反应是她们可能是去海边冲洗挖沙玩具了,可我在海边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一个多小时后就去报警了。”】

一个多小时后才(就)去报警。才和就,一字之差,反映出陈女士一方面没有危险意识,另一方面根本不懂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对照来看 ,该事件中,遇难的双胞胎姐妹母亲陈女士几乎完全缺乏海滩安全的基本知识。

围水上活动期间,任何人严禁任何含酒精饮料

这是所有涉及水安全指南中都反复强调的。因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会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判断力和行为能力。很多溺水事故的发生都与酒精高度相关。

关于北京双胞胎溺亡在青岛海滩事件,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是孩子母亲的无知,正是这种无知害死了自己两个未成年女儿。


挣脱枷锁的囚徒


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关于8岁双胞胎姐妹在沙滩失踪的后续消息,虽然姐妹俩均已被找到,但却不幸遇难,这个结果令人很痛心,而此时,大部分网友留言责骂姐妹花的母亲,责怪这个母亲只顾玩手机却没看好孩子,也有网友提出,这个时候不要再责怪妈妈了,她现在的心里比谁都要难过。

每年暑假都是儿童溺水事件的高发期,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在暑假期间带孩子去海边游玩,因此孩子的安全是重中之重,那么为了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家长带孩子去海边游玩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防止溺水

首先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到没有安全人员管理的水域,而上述事件中的姐妹花就是在未开放的沙滩上游玩的,一定要带孩子去正规浴场游玩,带孩子在海边时家长一定要注意看管,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也不要让小孩子到深水区,一旦发现孩子有溺水症状应立即施救。

2.选对用品

宝宝在海边玩耍时,救生圈、泳衣、泳帽、眼镜、戏水玩具等用品自然必不可少,家长最好选择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游泳用品,其表面光滑、做工精细,不会对宝宝的皮肤造成伤害,小宝宝游泳最好不要选择脖圈。

3.注意防止脱水

夏日气温较高,宝宝玩耍时的活动量又大,体内水分的丢失自然也就较多,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引起宝宝体内水分不足,甚至脱水,因此,宝宝玩水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喝水。

4.注意防晒

如果带孩子去海边玩要提前20分钟给孩子涂具有防水功能等儿童专用防晒霜,以防止晒伤,最好选阳光不太强烈的时段玩水。

5.海鲜食物中毒

到海边一定会吃海鲜,为了减少吃海鲜引发的食物中毒,尽量选购活的,尢其是死蟹最好不要买来吃,贝壳类海鲜烹煮前,要在淡盐水中浸约一小时,让它自动吐出泥沙。

6.玩水后及时洗澡

孩子在海边游玩肯定会沾有沙子,结束游玩时一定及时洗澡,将细菌、病菌冲洗掉,降低皮肤病的风险;最好再用干净的棉签或酒精棉帮宝宝清理耳朵积水,以免细菌在里面滋生,引起中耳炎。

【我是生肖侠,你身边的儿童玩具创意专家,想要了解更多创意新玩法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哦】


生肖侠


我是在海边长大的,广东的一个著名5A海岛风景区,小时候经常能跑到海边玩。从小我觉得全国各地的地方都像我们家那样,有小山,有大海,然后包围着我们生活的城镇,长大后发现原来并不是。也许其他没有海的地区的人们不了解大海,所以很多到海边旅游的人会忽视大海的力量。

就我所知,我们这边每年都会有人溺亡,而且都是外地游客(成年人居多)。我归结了几点原因:

一.游客对海域不熟悉。

我相信每个正常成年人都有常识知道大海是有暗流的,但很多人都不畏惧,因为他们只听说过没有遇到过。暗流是什么我不作专业字面上的解释,我亲身的在海边游泳经验(深海的不讨论)告诉我的是:我看到海面的海浪前后翻滚前进后退,其实在海底水流是有明显的左右拉扯的感觉,这就是在海边很常见的暗流。这时候只要不到水深的地方就好。

二.游客分不清在大海游泳和在游泳池游泳的真正区别(面对大海不自量力)

大海和游泳池的区别不是咸水和淡水那么简单

很多人对自己的游泳技术过分自信。在大海游泳也能像在游泳池一样,根据物理常识,海水比游泳池淡水更容易浮上水面,应该更容易掌握。是的,无浪且浅水的海边的确是,但一旦海边是有浪水且深的状态,拉扯的力量有种润物细无声的错觉,一旦被扯远,你体力再好都难以回到岸边。

很多人判断错了大海和游泳池的水深。对于很多人来讲游泳池内可以在2米池驰骋飞奔,1.6米、1.7米的地方都是他休息的区域。但海边不是!水深到了胸口你就要回头了。还是因为浪和暗流,在海中飘来荡去你无法把握的。

三.到非泳区游泳是危险的行为

国内很多海滩都要收费的,几十到上百不等,也划分了游泳区和非游泳区。一方面是旅游区为了赚钱;但另一方面划分的区域是适合游泳的。实在想游泳的,花钱去游泳区以策安全。我们这边所有出事的都是在非泳区。

说下我小学时候的亲身经历:当时我和一个小伙伴在海边游泳,两个人手拉手在海里面跳(直直跳那样,水深到肚子),后来发现水越来越深,到胸口了,再一跳就到了下巴。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候立刻怕了,马上叫小伙伴慢慢往回走。水下拉力很重,我们手拉手用尽力气往回走,很慢很慢一步一步的,终于水深到胸口到肚子。我上岸了,完全没有再玩的兴致了。现在回想起来我都害怕,因为我当时就知道处境已经很危险了!

回到题目,夏天带孩子去海边玩要注意什么?除了像平时去商场那样要看好小孩防止走失之外,还要注意这几方面:

1.做好防晒。夏天在海边游泳很容易晒伤,小时候我们每年都晒脱皮,当时没有防晒的意识,反正大家都是这样长大的,但那不是正确的!过度暴晒之后,晚上皮肤会火辣辣的,并全身通红,因为这样,晚上经常睡不着,而且睡觉接触床的背部有刺激感,很不舒服。再过一两天就开始脱皮,一般情况问题不大,如果再有强烈的不适就要就医。

2.通常海边是伴随着沙滩,要注意沙子入眼,小孩子不懂事,拿着沙子就撒,而且会揉眼睛,这样很容易被沙子进眼睛。

3.重点:不要带小孩子到水深的地方,即便有救生衣或救生圈!再说一个我近期亲眼见到过的:我和几个朋友在海边游泳(要门票,有护游员的游泳区),看到一个男的带着3岁左右小女孩,到成人胸口水深的位置。小女孩是有救生圈的,当时的海浪比较平静,看似没有什么危险,但是海浪不是稳定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一个较大的浪冲来。幸好,海面一直比较平静,没发生意外。其实这样真的很危险,一个过头浪过来,男子根本不可能抓实小女孩,小女孩的救生圈也会翻过来,随时掉入海,等浪过去了,女孩绝对已经呛到或者淹到了,3岁的小孩呛10秒钟估计都受不了了。

小时候我们偷偷去海边游泳,回家后被家里知道都是会挨打的,但真的比较少出事故,不是说生长在海边的都会游泳,而是我们知道大海是什么,去海边游泳的红线是什么,会有分寸(当然这是经常被家里打骂教育出来的)。

一句老话:欺山莫欺海(水)。到海边玩,不单要看到孩子,还要看好自己。


五岁小小新


看到这个新闻,内心真的很痛!暑假本应是一家开开心心的日子,父母可以陪着孩子出去放松心情,孩子也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但是暑假同时也是儿童溺亡的高峰期,家长们可千万得长点心!

事件回顾:

1、2018年8月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黄海区万达公馆对面沙滩发生了一起儿童走失事件,据向儿童的母亲了解,走失的儿童是一对8岁的双胞胎姐妹,母亲说事发时她在看手机,再抬头时发现孩子不见了。

2、随后,母亲报警并发布寻人启事,警方连同当地的志愿者开展了水陆空三方面的救援,热心群众也帮忙转发朋友圈。

3、2018年8月6日下午1点,也就是今天下午,警方发布消息,称已经找到了双胞胎姐妹的1人,已无生命特征。

疏忽的母亲、离不开的手机,你这辈子都会活在内疚之中吧

毫无疑问,这次悲剧发生的最大责任在于母亲,在于只顾着看手机、刷朋友圈的母亲!我怎么样也想不到,你带了两个那么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来到了这么危险的海滩上,隔壁就是深不可测的大海,你怎么放心把视线离开她们哪怕一秒呢?你可以用手机来帮他们拍照、拍视频,但是你不应该只顾着玩手机而忽略了她们啊,你这样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这个母亲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只是看了两眼手机,然后一抬起头就发现不见两个孩子了,这种鬼话谁相信了,偌大的沙滩,如果只是低头看了几分钟手机,孩子有可能那么快就离开你的视线范围吗?你最少盯着手机有十几二十分钟吧?在那么长一段时间了,你是完全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才会完全忽略自己的孩子吧,你这样带孩子,即使这次不出事,到时候到外面也会被人贩子拐走的!你这辈子就活在内疚之中吧!

现在只能祈祷另一个孩子没事吧....

夏天带孩子去海边玩应注意些什么?

我的建议是,暂时最好还是不要带他们去海边,毕竟海边的危险性还是很大的,海边的人流密集,要警惕有人贩子,而海边又危险,又担心孩子自己跑下水里玩。

如果一定要带他们过去,最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要看好他们,视线一刻不能离开,还有绝对不能让他们下海,最多就在海边玩一下水,而且你在站在孩子的面前,避免他被浪花打到,至于手机的作用,是用来给孩子拍照、记录美好时刻的,千万不要只顾着自己刷朋友、看视频!


李钦宇


不要玩手机!

不要玩手机!

不要玩手机!

重要事情说三遍。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放在一边,自己去刷手机?大海是美丽的,但同时也是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的,孩子在海边玩的时候,请各位父母将自己的视线全程关注在孩子身上,这是第一个重要提醒,也是一条铁律。

其次,要注意“离岸流”,这次双胞胎事件很有可能是遇到了“离岸流”,一下子被消无声息的带到了几十米的海里。这种海流发生的时候没有任何浪花或是明显的现象,但力气大的连救生艇都可以将之淹没,而且速度极快(2米/s),距离可到达700多米。下面的图是给各位家长提供如何分辨“离岸流”以及逃生路线的,此外您需要检查一下海边是否有“此海区有离岸流”之类的警告牌。

最后关于预防孩子溺水,我要给各位家长几个建议,一是请家长全程看护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她私自下水。二,给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最好不要把孩子放在救生圈上。前几日有个案例是关于妈妈把孩子放到了救生圈上,结果孩子左翻右翻一下子翻到了海里,还好最后抢救及时才避免了悲剧。三是不要在水中和孩子嬉闹或是喂食,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孩子被呛住甚至窒息。四是游泳技能,人救不如自救,尤其是不幸遇上离岸流的时候。这次两个双胞胎如果会游泳而且了解离岸流,就可以从离岸流两侧游出去得救。并且家长也一定要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因为当孩子溺水时的第一个30分钟-1小时是黄金抢救期,也不会给孩子留下因溺水抢救不及时而存在的后遗症。最后一条,要在正规的、熟悉的、有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这次双胞胎所在的海区是一个非正规的地方。


最后还是忍不住再叨叨一句,陪伴孩子的时候,请各位父母丢掉或是关闭你的手机、电脑、ipad这些会让你分心的东西,不仅是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是为了能让孩子和父母建立很好的亲子关系。



积木育儿


片刻的疏忽,可能失去的是生命中的最爱。

8月5日下午,来自北京的王女士带着一对8岁双胞胎女儿来到青岛黄岛区万达公馆对面的沙滩上。妹妹两个和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妈妈坐在几米远的地方边看手机,不时抬头看看孩子。三点左右,妈妈发了个朋友圈,抬头发现孩子不见了,只有她们的鞋子还在沙滩上,她以为孩子到海边冲洗挖沙子的工具,就沿着海岸线寻找,一个小时后母亲报警寻人。当时沙滩上的游人很多,妈妈一直认为孩子是走失,没穿鞋子不会走太远,她不确定孩子会下水。

当地警方从海滩、海面到海底进行了全力搜索,第二天先后找到了孩子的遗体,双胞胎姐妹在海边溺亡。

发生这样的悲剧,不知道妈妈心中有多么难过多么自责,辛苦培养的两个孩子就这样离开了,父母应该是最痛心的。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妈妈为了女儿宁愿放弃使用手机,但是,没有如果,只有惨重的教训。

过多指责这个陷入巨大悲痛中的母亲没有意义,但是这个教训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的父母警醒:面对大自然,我们一定要有颗敬畏之心。

我的家乡离大海很远,小时候对大海比较陌生,这里说说个人的一点感受。

我与大海的初次相逢是在大连,蓝天、白云、碧海、如雪的浪花,充满了诗情画意,正当一车人欢呼雀跃,准备扑向大海时,导游告诉我们:昨天,就在这片沙滩上,大海吞噬了一个游泳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顿时安静了。那一天我们在海滩上玩的时候特别小心,带小孩子的游客更是小心谨慎,导游的话像警钟一样敲在大家心中。一直到今天,我无数次地到过海边,但是从来不敢在海中任性畅游。

所以,外出游玩时切记:敬畏自然,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

最后,回答夏天带孩子去海边玩应注意的问题:

1、带孩子游玩的家长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记得孩子年幼的时候,每次外出旅游我都无心欣赏美景,因为眼睛一直长在孩子身上,真是一刻不敢离开。 为人父母后就要负起责任,就要有所牺牲。在孩子的安全面前,就得放下自己的闲情逸致。 片刻的疏忽,可能失去的是生命中的最爱。

2、告诉孩子,大海美丽又广阔,但是很危险,只有在父母的保护下才能靠近。


远方老师在美国


首先表达对双胞胎姐妹的哀悼与同情!二位遗体已找到且确认遇难!其次对她们的母亲,虽然不幸,但血的教训她是要承担责任的。她只是一边玩手机不时的看看孩子,并未下水陪同,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一旦水里的孩子出现状况,专业救生员如果不是第一时间判断出问题并迅速赶往救援,都有可能救不回来;游泳池都不可大意,何况据报道是非正式浴场且有警示牌不准游泳!

对于带孩子到海边游泳应该注意什么,我想把范围扩大到所有水体来回答,也许不全面,但夏季类似问题都应该注意。

一、最重要的问题说三遍:带大人!带大人!带大人!

这不仅仅是大人带着去,而且必须是陪同下水。且要随时注意孩子的状况。如前所述,水中出事,如果距离远或者不是第一时间发觉,往往来不及救援。面对突发状况,孩子太脆弱,大人才有能力应对,但非专业人士反应时间更长、反应能力也更弱。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陪同的大人应该是擅长游泳或者至少会游泳的,如果不会,就只能去更加有安全保障的地方。

一再强调孩子不可私自下河下塘(下海)游泳,这应该扩大到当大人距离孩子太远也视为无陪同。

二、去之前先确认水体状况和天气等情况。

比如潮汐、风速甚至风暴。前一阵又有中国游客在国外因为天气不好、风浪大溺亡。

海里潮汐时变化很快,涨潮时待在水里或者礁石浅滩的往往因为突然水变深而困住,落潮时待在较深水域的,潮水也会把人快速带往远离岸边。不熟悉海边状况的要多咨询当地人。

海的情况与河湖不同,无风三尺浪,还有涌,不适应浪涌节奏的在风大时海泳比较危险。



三、对于非正式浴场的,尤其要注意水下环境。

一般来讲带孩子是不应该去非正式浴场的。对于有较强能力的大人,这也属自己负责自己安全的地方。孩子的安全更难保障。正式浴场的管理方有责任对水体进行排查安全隐患和采取保障措施,如救生员、防鲨隔离网等,不要试图摆脱这种安全措施的“束缚”。

非正式浴场只能去熟悉的,如果确实到了一个新的海滩、水体,大人必须事先探查,特别是水下状况。其中水下最危险的是:暗沟暗坑暗洞、暗流、不安全的人工设施或礁石、动植物等。

这次出事的原因据报道就是暗沟,这类构造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工的。我小时候在河里游泳,也因为水下据说是战时留下的弹坑突然变深,一脚沉了下去,幸亏旁边有大人,一把拽了上来。

暗坑暗洞常常伴随暗流或者漩涡,这在河边、海岛等地都常见,海里较深水域还有水下洋流和瞬间袭来的暗流,专业潜水员也遇到了也很危险。前年深圳有潜水爱好者就被暗流卷走身亡。

水下设施包括人类废弃的养鱼网箱、破旧渔网、沉船等,如果有的话要特别小心远离。在水下缠上了或者突发导致的破损、塌陷都可能困死你。孩子好奇“探险”更不可。本次找到溺亡的妹妹就是困在了废弃渔网上。



还有个特殊例子,电网。在中国这种违法捕鱼方法一直有。2017年9月我在北京附近的潘家口水库考察长城,去之前几天那里就发生了潜水员失踪的事件,他们是资深潜水爱好者,证照级别比较高了。最后在我们走后几天才找到失踪身亡的两名潜水员,死因可能是水下约十几米深处有残余电网电击,而这是属于隐瞒不报或漏电的。

水下动植物,植物如大的海带、水下枝条等可以缠住你,而开放海滩里出现鲨鱼是有可能的。应该做好防范或警惕。

水下的淤泥、流沙,无法预测,但可以警惕,大人伴随有机会救助,单独出游就很危险了。

四、大人小孩都应该了解溺水常识或者急救常识。



一个典型的错误是认为溺水的人会大声呼救或扑腾。其实有游泳能力的人或者其他受伤因素但还能游的才可以这么呼救或示警。已经溺水的人呼吸困难、一般喊不出来,手脚都僵了,意识开始模糊。已经出过多次这样的例子(上面动图),就在游泳池里,旁边几米远的孩子溺水已经浮在水中,家长没有看他这边或没分辨出来,还以为孩子在潜水玩。等发现连救都救不回了。



五、这是个“通用”的注意事项:在野外或公共区域不要埋头玩手机或听双耳塞。



这种教训太多了。埋头玩手机导致交通事故、听双耳塞且音量大导致听不到周围人或者警示的声音、意外发生时的声音,从而失去了应对危险的机会。

玩手机听音乐是现代低头族通病,不但丧失了很多其他生活部分,也导致了危险。早在电影《侏罗纪公园2》里都有这个细节,探险队同伴去森林里小解,出了事呼救时,他的同伴一直在听耳机没有听到呼救,找到时已经被吃掉了。

此君之死跟耳机有关

手机难以割舍,但至少做到不要太长时间沉浸在手机里,定时休息。在户外环境少用,在户外或公共场所最好不听耳机,或者最多只能听一个,留一个耳朵保持对环境的警觉。包括过马路、公交或地铁上,野外徒步、游泳场更是如此。

关于带孩子游泳要注意的问题,这里可能不全面,但我觉得是常见而且容易出事的环节。供大家参考。再次希望,这种不应该的错误导致的危险再次降临到每个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