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谷歌回归,百度怎么办?

自己玩


Google阔别中国市场八年后近期频传回归中国的消息,如果此次消息属实,那么促进中国搜索市场的良性竞争,改变百度长期的垄断地位就只是时间问题,百度应该为强力对手的回归而焦虑了。

本周一(8月6日),人民日报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发布文章称:欢迎谷歌重返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今天就此问题回应称:当年百度赢了,有信心再赢一次!受谷歌回归中国市场的传闻影响,在8月1日百度当天股价还是大跌了7.73%。在谷歌缺席的八年,大陆的互联网市场格局迅速改变,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从2010年的3.03亿增长到现在的7.53亿。同时改变的还有百度对搜索引擎行业的垄断。Google 不在的时间里,百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但是做事愈发没有底线。最典型的就是2016 年的「魏则西」事件,搜索广告的竞价排名和莆田系医院将百度推上了众人口诛笔伐的风口浪尖。在软件推广上,百度同样也是劣迹斑斑。但与此同时,谷歌也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在欧洲因垄断面临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天价罚单(约合50.7亿美元)。最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与10年前的市场迥然不同。国内互联网竞争基本尘埃落地,这个时候想要重启搜索的竞争,实在是难上加难。那么现在 Google 可能要回来了,带着自己全世界范围内 90% 的市场占有率,带着自己打磨多年的安卓系统。百度在垄断的温床中败光的公众信任与企业形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挽回,他是应该为Google的回归而夜不能寐了。


AI财经社


Google公司于2006年4月进入中国,2010年3月23日退出中国市场。随后百度快速攻城略地,成为国内第一搜索平台,在搜索领域睥睨群雄,风头一时无两。

如今,据最新消息显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在中国开始招聘,这说明谷歌已确定返回中国发展的决心。联系此前Google AdWords(昆山)体验中心项目落户花桥,中国上线谷歌翻译,Play商店开发者控制台增加“中国区”选项等举动,谷歌返回中国市场似乎已经确定。

那么,好戏要上场了:一个是在国内市场经营多年的“地头蛇”,一个是承载着网友情怀千呼万唤才回来的“小强龙”,到底谁胜谁负?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值得思考一下。

谷歌离开我们已经大约6年了,估计很多人没用过甚至不知道谷歌搜索。但是谷歌回归之所以会引起大家的欢迎,也是有其实际原因的。

第一,第三方应用市场会更加规范化。在没有Google Play的这几年间,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审核机制导致用户下载的APP 五花八门,广告更是杂乱无章。大家期盼着谷歌的回归可以减少这种状况。

第二和第三就更重要了,兼容性匹配和Android升级速度加快,这两点对大多数网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估计这也是除了情怀之外,他们更期待谷歌回归的原因了。

谷歌回归了,百度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这场硬仗是一定要打的,怎么打,打的结果如何,就要看百度这几年的钻研了。毕竟谷歌离开大陆市场多年,资源信息本土化这个问题是他必须要面对的。


独角兽工场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二季度总营收为326.5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60.1亿美元增长26%,因此Alphabet第二季度净利润比同期下降9%,达到31.95亿美元。

Alphabet2018年Q2营收情况

目前Alphabet市值8372.79亿美元,微软为8296亿美元。Alphabet与苹果、亚马逊、微软等巨头间“谁先突破万亿美元市值”的竞赛还在进行中。

第二季度,谷歌广告业务营收约占总营收85.7%,贡献280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23.9%。

百度当前的市值为908.02亿美金,从市值体量来看谷歌是百度的十倍左右。营收方面,百度2018年Q1营收33.3亿美元,谷歌2018年Q2的营收326.57亿美元,两者的营收差距也在10倍左右。

两者体量差距悬殊,如果谷歌铁了心想吃掉中国市场,动用大量资源与百度竞争,百度的处境肯定不好过。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谷歌此前退出中国便是因为考虑中国市场竞争较为复杂,同时要受到政策约束。

而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逐渐成熟,曾在PC时代发扬光大的搜索业务已经看到行业天花板,谷歌此时花费精力来抢占中国搜索市场显然不明智。


媒体训练营


百度已经占据搜索市场大半江山,即使谷歌回归也没有被超越的可能!

2004年11月,Google第一次发布了Google学术搜索的试用版。该项索引包括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出版的学术期刊, 可广泛搜索学术文献的简便方法。而百度在最开始是以Google为蓝本开发的,当然现在的百度搜索已经摆脱了当年Google的影子,并且大有赶超之势!

2010年3月23日,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自此谷歌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当然谷歌失去了大陆并没有失去世界,谷歌的搜索业务遍布全球,只是他的世界里少了大陆。退出中国影响了Google的收入,但那也是Google全球收入极少的一部分,据报道,2008年Google在中国收入为2.1亿美元,2008年Google全球收入为218 亿美元,Google中国收入只占Google全球收入的百分之一,因此,Google中国的收入对Google全球的的营收的影响非常小。

从科技研发角度来说,谷歌做自动驾驶已经好多年了,百度是这几年才开始做的。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参会的新闻在网上炒的热火朝天,一度上了热搜,虽然被质疑违反了交通规则,但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在人工智能AI研发方面,谷歌和百度这方面投入都比较大,虽然百度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在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大显身手,但是谷歌的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显然这方面谷歌领先百度不少。

虽然谷歌业务遍布全球,但是对于已经成为中国龙头企业的百度公司来说,想要回归中国内地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更多优质回答,请持续关注镁客网头条号~


镁客网


至从 2010 年谷歌推出中国市场,百度稳定了国内搜素引擎霸主的地位。在中国除了程序员,现在很少人在去使用谷歌。但这些年谷歌一直都没有放弃中国的市场,并且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随着 AI 大火,并且各个国家都把 AI 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大科技巨头都在砸钱投资中国市场。作为科技巨头之一的谷歌,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谷歌携带 AI 技术强势回归

2017 年 12 月 13 日和 14 日,谷歌在上海召开了 2017 年开发者大会,会上谷歌 Cloud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李飞飞刚刚宣布:谷歌 AI 中国中心今天成立! 在位于上海的谷歌开发者大会上,李飞飞表示:“我们很珍惜这次 Google 与中国顶尖 AI 人才合作的机会,这些人才,势必也是全球顶尖的 AI 人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由衷希望,这将成为谷歌 AI 中国中心长期发展的第一步。”

时隔 7 的谷歌,又要回来了。这次谷歌并非带着搜索引擎,而是开源人工智能软件库 TensorFlow 。这款 2015 年由 Google Brain 团队研发的系统,用于各种感知和语言理解任务的机器学习,在谷歌的语音识别、Gmail、谷歌相册等产品中已经发挥了作用。简单来说,这个软件库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地建立 AI 系统。目前,谷歌 的 TensorFlow 系统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在 Airbnb、eBay、Snapchat 等公司用于 AI 技术的开发。

曾任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的李开复称:

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对任何公司来说,中国都拥有无限的机会。在这么大规模的市场上,商家完全可以使用包括 AI 技术在内的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

谷歌回归中国,指日可待。


2017 年 7 月 5 日,2017 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届时有近 5000 名开发者和生态合作伙伴参与此次大会。2017 年主题:Baidu Create 2017。

如今的百度早已不是最初的百度,随着一些列的丑闻曝光(莆田系医院,推送虚假广告),人们对百度早已失去了信心。以前提到中国最牛的技术公司,人们会说 BAT(百度、阿里、腾讯),而如今随着 TMD (今日头条、美团点评、滴滴出行)强势崛起。B 很有可能被 TMD 其中之一 所取代。随后百度也知道,如果在不创新很有可能被后来者追上。百度也看准了下一个风口 AI。

近日,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会举办,百度总裁张亚勤出席会议,就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引发的新一轮技术变革,以及全球化趋势、改革开放 40 周年等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百度总裁张亚勤:“下一项”技术是人工智能。

对于当前崛起的量子计算,张亚勤表示,“量子计算令人兴奋,百度今年也成立了量子计算研究院。对于量子计算的发展来说,百度的研发重点主要放在架构和应用等方面,我们自己不会专门做量子计算机,硬件上会和相关企业合作,这将更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探索新的领域。”

两家公司都在积极应对下一个风口。一个是全世界公认最强的技术公司之一:谷歌,一个是国内自称最强的技术公司:百度。一个志在改变世界,一个志在赚取更多的钱。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你自己都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大家都非常的爱国,只要国产的质量好。人们都非常的愿意使用国产的东西。但如今又有多少好的国产货?谷歌回归,百度如果在没有什么作为,必然会被淘汰。


stormzhang


今天,Google时隔多年,在中国大陆重新推出了一个面向大众的产品——小程序“猜画小歌”,尽管它和搜索没关系,但还是让朋友圈刷屏了,大家惊叹于Google的技术和创意,这种不靠诱导分享、增长黑客形成的现象级传播,在中国互联网特别难能可贵。

如果Google整体都回来了,会不会对百度形成冲击呢?当然还是会的。搜索方面,虽然百度的事实垄断地位依然根深蒂固,但起码在一部分中产阶层内,百度在搜索技术上的欠缺,在个别领域道德和商业的失衡已经招致了强烈的反感,这种反感借由一些负面的公共事件对百度的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危机。Google搜索回归,必然会吸引一批中国用户。

除了搜索,Google在移动互联网有Android,视频方面有YouTube,这两块都是百度无法比拟的。

当然,还要看到的是,更多的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的很多商业模式都建立在百度搜索之上,比如一家做论文代理出版的公司,80%的流量都来自百度搜索。因为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在百度上,它的广告业务短期内难以撼动。所以,Google回归,对百度来说可能是一条鲇鱼,在技术、创意、新商业模式、前沿探究等领域,Google的竞争会倒逼百度以更高的标准发展。如果路径真的是这样,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百度来说,就善莫大焉了。


蒋鸿昌


对用户来说,充分的竞争一定是好事。如果谷歌能够回归内地,百度必然会有更加强烈的危机感。

目前来说,尽管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上毫无疑问滞后了,但在搜索这个领域,百度仍然是一家独大的。包括搜狗和360在内,市场份额和百度相比都差距巨大,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所以,如果谷歌回归内地,最大的受益者会是用户。另外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dont be evil”的谷歌,是否能教会百度更多的思考商业化路径的方式。

遗憾的是,题主所问的这个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仍然会处于一个“如果”的状态。不只是谷歌,Facebook、twitter等,在内地地区依然是无法访问的。

如果从这种政策性的防火墙壁垒的角度去分析,百度并不是唯一一家受益的公司,腾讯也是如此。QQ和微信基本都是在封闭环境下成长为超级APP的。但由于两家公司企业文化和商业走向的不同,腾讯并未因此受到太多诟病。

有趣的是,百度和谷歌选择的未来赛道也是一致的,人工智能,百度的新总裁陆奇也是这方面的权威。

谷歌有阿尔法狗,百度有小度。阿尔法狗仔围棋比赛大战柯洁,小度在《最强大脑》大战水哥。进度条似乎还是赶得上的。

对我等吃瓜技术盲群众来说,两家公司哪家的技术更强一些,判断起来似乎有些困难。你可以善意的认为,百度确实在努力摆脱对搜索业务到极度依赖;也可以充满怀疑的认为,百度是在试图用一个未来的故事,换取现在的市值支撑。

总之,谷歌回归一定是好事。可惜,如果只是如果。


科技考拉


谷歌不管什么方式回归,除非有非市场化的方式打压百度,否则谷歌还是没戏。因为,现在的互联网市场环境,早就不是十年的情况了。

至于BAT,根本不会把谷歌作为在国内的对手,因为他们的竞争武器,早就不是搜索引擎了。至于智能技术,也许谷歌有牛的地方,但在应用及运营层面,绝对没有BAT那样的丰富经验。


旅游达人黄华


2017年被多家品牌咨询公司评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并且排在苹果和微软之前,足见谷歌(Google)的影响力。它为用户提供各类线上软件服务,如云硬盘、Google 翻译,以及Google社交网络等等,它的安卓(Andriod)操作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主导地位,它的Google play打败苹果APP Store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应用平台。

虽然在中国并不能用,但是也不能阻止我们了解一下它。

1996年佩奇和布林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课题——BackRubRub技术,他们发现这对高级搜索引擎很有帮助,于是决定将这项技术卖出去。当时各大门户网站对此技术都非常冷漠,认为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最终,佩奇和布林决定自己开公司,他们从Sun公司联合创始人贝托尔斯海姆那筹集到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在一个小车库里研发了谷歌搜索引擎,正是这笔启动资金最终成就了谷歌(Google)今天高达5790亿美元的市值。

谷歌搜索引擎的问世给当时的互联网行业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谷歌(Google)出现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成本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输入一两个关键词,你就可以迅速地找到想要的信息,互联网的内容开始呈几何数量级别的扩散。到了2000年,谷歌(Google)已经发展成为主流搜索引擎,每日的搜索次数高达几千万次,雅虎更是选择Google 作为默认的搜索引擎。同年谷歌(Google)推出AdWords,一种全新的广告模式,将所有广告按照客户购买的关键词以纯文本的方式安置在相关搜索页面的右侧空白处,也为谷歌带来了巨额收益。第二年,谷歌又研发出了网页评级机智PageRank,它是用来标识网页等级的一种运算方法,按照点击率规则,被链接的频率越高,页面的位次也就越高。后来人们已经习惯通过一家公司,一种商品在Google上的查询结果来判断其知名度和重要性,有人甚至说,它能决定网上行销企业的成败。

后来,谷歌开始大力扩充自己的产品线,也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来达到涉足多产业发展的目的,它推出Gmail邮箱,一开始便为用户提供以G为单位的超大免费存储空间,要比当时的邮箱空间多出百倍以上,它发布谷歌地图,除了普通的矢量地图,还提供卫星照片,能看到实地拍摄的实景3D图像。2006年,谷歌斥资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使其一夜之间成为了视频邻域的明星,2007年,手机操作系统安卓面世,谷歌将安卓的代码全部开源,大大加快了全球智能手机的发展进程。2008年,谷歌(Google)推出了Chrome浏览器,现在Chrome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主流的浏览器。

经过多年的发展,谷歌(Google)将搜索从简单的文本框进化成一种各类产品的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科技巨头。2010年以后,谷歌也开始在硬件领域积极尝试,但此领域的发展并没有想象得那般顺利,收购摩托罗拉,以及Terra Bella等项目都相继失败,这似乎没有成为谷歌进军硬件市场的绊脚石,它推出谷歌眼镜,推出的无人驾驶汽车,在2017年10月的新品发布会上,谷歌(Google)又推出了支持40种语言实时翻译的智能耳机,在锁屏状态下能够识别主任声纹的手机,锁屏状态下能够识别主任声纹的手机等等。

谷歌预测,下一次人类的伟大飞跃,将发生在AI、软件和硬件的交叉口上。2017年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就打败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旗手柯洁,除此之外,AIphaber旗下还有一个神秘的谷歌X实验室,它拥有一百份震撼世界的创意清单,其中包括太空电梯,物联网以及机器人等等。

如果,当初谷歌没有推出中国市场,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YottaMaster


退出中国市场七年有余,Google正在积极采取最大胆的方法试图回归。这一次,它不再主打搜索引擎。因此,百度可能不会是其在中国市场的最大竞争者,毕竟与百度的这场战争,还涉及到国家对防火墙等协议的许可程度,而不单单是比搜索引擎。即便是谷歌服务在中国可用,带给用户的体验未必好得过百度。

自从进入2017年,总是时不时传出Google即将回归的说法。虽然这些说法未曾没有落地,但Google确实在为进入中国做准备,而这次的入口是人工智能。根据业内熟悉Google公司计划的人士爆料,Google正在积极推广TensorFlow软件,使其更易于构建AI系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市场业务联系的一种方式。同时,面向中国学术界和科技巨头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演讲。除此之外,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还增加了许多人员来对中国企业进行潜在的AI投资。

中国市场巨大,但获利艰难!

中国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市场。曾经,谷歌在中国的业务领先,通过中国众多人员的体验可以用来提升产品,特别是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产品。

但是,再次进入中国的谷歌即便更加活跃也不能保证有利可图。该公司的主要机制是实现其AI工具,即云计算业务,中国的开发商无法在没有海外服务器或技术技巧的情况下访问谷歌的云服务。谷歌也面临着激烈的本土竞争,主要来自于同样做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百度在语音控制和自动驾驶方面的研究同样是很超前的。

不过,Google显然有兴趣重新点燃其在中国的业务。它在2010年将其搜索引擎和许多其他服务从大陆提拔为审查制度。在此后的几年,Google已经探索了几条重新进入的路径,包括在国内启动其移动应用商店,但基本没有成功。中国已经成为运行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最大市场,但并不能享受到Google服务。

重新踏入中国土地,放弃搜索引擎,主推TensorFlow!

Google的最新中国战略不仅仅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产品,而是一项庞大的任务,重点是让开发人员在国内接受AI相关技术培训。这类似于一些做企业服务的创业公司在企业IT部门注意到之前,让员工使用他们的服务。一旦这些工具变得流行,公司通常会接受它并注册完整的服务。

在过去一个月,几位Google的美国工程师在北京和上海的TensorFlow开发商活动中至少举行了三次详细的简报。根据参会人士的说法,与会者要求不准记录,拍照或者上传到社交平台。Google表示,它支持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TensorFlow的开发人员,而不是专注于中国。

最新的策略与Pichai的口号相吻合,即Google将以“AI-first”的身份重新定位网络服务,这个网络服务可以从人们在屏幕上输入的内容重新定位到与各种设备对话的世界。 Google于2015年开始免费提供的TensorFlow是一个基石,这些工具已经变得非常受开发人员和模仿者的欢迎。今年,Google的云服务租用了针对TensorFlow优化的新芯片。

尽管Google的云服务在中国不可用,但中国依旧是亚洲地区TensorFlow开发者社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数以千计的中国公司正在部署机器学习系统,自动调整数据的AI软件,更新银行服务,识别人群中的人脸和控制无人机等。

今年3月份,Google工程师Jeff Dean在线上发表了一个针对TensorFlow的幻灯片。 Matima的首席执行官Reza Zadeh表示,在一小时之内,幻灯片就被翻译成了普通话,并在中国社交网络上“病毒式”传播。

在中国以外,很多创业公司可能会使用Google云端业务的服务器来运行其应用程序。但是中国的Great Firewall阻止了Google服务器,所以很多团队会选择修改TensorFlow一些工具中的代码,让它不再尝试从Google的服务器上访问文件,而是运行在国内服务器上。

即便云服务被允许,Google也将面临巨大竞争

即便Google的云业务被允许将服务器放在中国大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当地竞争对手也会以销售便宜的云计算产品对其构成威胁,这将使得美国公司难以盈利。但是所有的开发商都在等待Google来中国推出更多的TensorFlow技术和产品,因为Google的云解决方案非常酷,其工具非常方便。

随着国内用户的兴趣增长,Google最近在几大中国城市都发布了AI岗位招聘通知。公司也开始派更多员工来到中国。近两个月来,Google的企业发展团队成员和Alphabet的私募股权基金CapitalG已经与中国的一些AI公司进行了会面,但却表示投资部门最近没有投资打算。在2015年,Google投资了Mobvoi,这是由Google前工程师组织的中国初创公司,将AI支持的聊天室放在智能手机、汽车和其他设备中。

虽然,谷歌在中国的推进过程很艰难,但这并没有阻止Google。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公司均在使用TensorFlow,Google试图通过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的影响力来传播软件。

迄今为止,TensorFlow已经从自己的服务器和外部来源被下载了超过790万次,公司对早期的采用感到惊喜。经常在中国工作的投资者分析了前5000名开发商访问工具的位置,发现北京的所有产品比硅谷都多。

早期的兴趣有助于谷歌在中国,但百度去年推出了自己的AI工具包,称为PaddlePaddle。 据熟悉谷歌内部人士的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在开发商手中的传播速度已经超过了Google。 百度拒绝发表评论。

结语

对于中国的一些AI研究人员来说,百度的成功反映了用户对本地产品的忠诚度,对外国工具的警惕。在罗切斯特大学攻读AI的中国专家刘晓波表示,企业可能会使用TensorFlow进行原型设计,但如果想把东西放在产品中,他们就会使用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