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左旗「巡察人手記」進駐當天就立案

——我的巡察故事

我叫李永強,有幸參加了中共土左旗委第六輪巡察工作,親身經歷了一次對某行政村的延伸巡察。

“這輪被巡察黨組織是察素齊鎮黨委、把什區域服務中心黨委、臺閣牧鎮黨委、北什軸鄉黨委、塔布賽鄉黨委和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巡察對象要覆蓋到行政村兩委班子負責人”。2018年7月25日上午,旗委常委、紀委書記、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閆瑞卿在旗委巡察動員會上要求我們把巡察延伸到村。

巡察延伸到村,這是我從事巡察工作以來首次聽到的一個說法。我從2017年就陸續參加了旗委組織的好幾次巡察,巡過科局,巡過群團組織,巡過開發區管委會,但我們每一次的巡察都是針對的科級幹部,最低也是一個股級的二級單位負責人,這次怎麼還把村幹部也列進來了?會後,我悄悄地向我們的蘇和組長問道。

“這輪巡察是黨的十九大以後,旗委確定的首輪鄉鎮巡察,旗委給定的調子就是‘群眾觀注什麼就巡什麼,反對什麼就巡什麼’,村幹部是直接與群眾打交道的人,也是農民最關注的人,所以才要擴大到村幹部”。組長的解釋雖然很到位,但我還是很疑惑。村幹部到是挺多,可沒有線索,怎麼形成震攝呢?總不成我們把所有村的賬都翻一遍吧,可就一個月的時間,哪有那麼多精力呀?帶著一絲不解,我開始了我的這次巡察。

7月26日,旗委巡察動員會召開之後,我們按部就班的召開小組會議,議定巡察方案,討論人員分工,對接聯絡和準備在被巡察單位召開巡察動員會和進駐事宜等工作。

7月27日上午10時,三個村民走進我們巡察辦和巡察組的辦公樓,巡察辦主任、巡察組長和我在約談室會見了他們。

“你們反映什麼事?”巡察辦主任開門見山的問道。

“我們想看看工作證,行嗎?”為首的群眾懦懦的說道。

“不相信我們是巡察干部?”主任和組長對笑了一下,示意我出示證件。上訪人檢查我們的身份,這還是頭一回遇到。

3個人仔細地輪流看了一遍我的工作證,“同志,不是我們不相信你們,實在是怕讓村領導知道後刁難我們。我們村黨支部書記長期不公開村務,去年他私自把一塊地租賃給外村人建設移動通信塔,他還向村裡的低保戶收取好處費,他和報賬員還虛報玉米補貼款,對村裡村民關心的民生問題不過問,今年村裡的農田灌溉問題村裡不給解決。村監委會的公章由村書記和報帳員夥同使用,三年來沒有向村監委公開村裡的‘三務’情況”。

送走上訪村民後,我們立即開了一個碰頭會,決定先從建設移動鐵塔這個事上找到突破口。當天下午,我們就藉助旗紀委監察室的同事,聯繫上了洽談鐵塔佔地事宜的人。

7月28日上午九時,我和組長見到了這個人,從他手中拿到了他和鐵塔公司簽訂的合同,以及他和村黨支部書記簽訂的合同。我們向他詢問相關情況,可對方一口咬定沒有給村黨支部書記好處費。無奈之下,我只好拿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說他涉嫌倒賣土地,我們可以移送公安部門。對方一聽立馬慌了,很快就寫了一份給村黨支部書記好處費和請客吃飯的書面材料。固定關鍵證據後,當天下午,我們又到鄉經管站調閱了發放玉米補貼款的相關資料,並請舉報人指認了虛報面積。

“怎麼辦?移不移紀委?”我問組長。“我看可以,不過還是和主任商量一下再說”組長回覆道。

7月28日,我們把相關問題線索材料全部移交給北什軸鄉紀委,並要求他們快查快報。

8月6日,我們巡察組正式進駐北什軸鄉。動員會臨近結束的時候,鄉紀委書記雲振飛宣佈了對某村黨支部書記立案審查的決定。那一刻,主席臺下就座的所有人都懵了,這名村黨支部書記就在會場,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我看到,他的表情先是驚愕,接著是憤怒,迅即又轉為羞愧,臉紅了,紅到了脖頸處。他知道紀委在調查他,可他沒想道巡察組進駐當天就被立案審查了。

“巡察要發現問題,要形成震攝”。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巡察在路上,我們今天才剛剛進駐北什軸鄉黨委就對某村黨支部書記、報賬員進行立案審查,這是至我參加旗委巡察工作以來從來沒有過的。“進駐當天就立案”在北什軸鄉幹部和基層村幹部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使巡察工作“發現問題,形成震攝”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