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国几千年,你怎么看?

胜在自我


类似的问题不断出来,而且点头称是者数量庞大,说明舆论宣传的力量真的很可怕,不仅可以让退休老人乐呵呵地去买劣质商品,而且可以使一大批人对历史熟视无睹,还理直气壮,义愤填膺,拒不睁眼看事实。



中国从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到清乾隆时期(公元1799年)的近两千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强的历史时期,而且大部分时间中比欧洲发达,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先进,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据有关测算,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在汉朝时比重为26%,盛唐时期达到57%,北宋中期更是达到惊人的72%,明代中期 为55%,康乾时期仍有43%,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还达到37%。而且在整个世界历史上,如此长时间繁荣昌盛,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处的,唯有中华民族一个。

在长达两千年的这一段繁荣富强时间里,中国的官方指导思想,除了短时期有个别帝王崇尚道佛之外,大多数时间都是儒家思想,即使在朝廷崇尚黄老思想或佛教的朝代,教育后代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儒家经典。儒学为中华帝国保驾护航两千年,培养了无数栋梁人才,塑造了一代代社会精英,是华夏民族能够长时间雄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成因。



乾隆后期中华帝国开始衰落,至十九世纪中期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而同期的欧洲诸国由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加上两个世纪的全世界抢占殖民地,掠夺财富,一跃成为世界列强。于是一个重病缠身的古老帝国遇上了N个如狼似虎的新帝国,面对后者的合力攻击,这个垂暮老者的确无力以对。这个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及其后果是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节奏和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许多原因造成的,全归罪于儒家思想,是非常莫名其妙的,也是无知又武断的一面之词。

在没有受儒家思想“坑害”的欧洲,这两千年的情况大概是:前六百年目睹了罗马帝国的兴衰,然后是十个世纪的“黑暗中世纪”,到十五世纪欧洲才重新苏醒,启蒙,直到十八世纪末才最终开始了工业革命。非常巧合的是,欧洲起飞的时间正是古老中国衰落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沉睡的时间长达十多个世纪,而中国在落伍了两个世纪后,已经开始再次腾飞。在上次二十个世纪的昌盛期中,儒学扮演了主导思想和护航育人的重要角色。相信在新的腾飞中,儒家将再次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无中生有hz


(这是小编我第一次回答问题,答得不好请在下面评论)(本文无图,请大家忍耐一下)

首先,我们先解决为什么有人会说儒家文化是亡国文化。

第一,个人认为是历史原因。

两百多年前,列强瓜分中国,社稷有累卵之危,而那时中国的主要思想,便是儒家文化。就在此时此刻,马克思主义的到来,救国家于为难,人民于水火。大家尝到了儒家的苦头,马克思的甜头,就会下意识的贬低儒家。

其二,是儒家内外的原因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疑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当时的儒家思想其实已经变味了,那是一个柔和了道家,阴阳家学说的儒家,并不是原来的儒家。而且,董仲舒提出的“三常五纲”,个人认为,就是礼教的雏形。再往后,清朝的时候,儒家更变成了有利于统治者的工具,和科举一结合,成了八股文科举,将原来的儒家变成了禁锢人们思想,有利于统治者的工具。

然后,我们来解决儒家到底是不是亡国文化。

其一,儒家经典

提到儒家经典,大多数人想必脱口而出:“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此为四书,“诗经、尚书、春秋、周易、礼记”,五经不谈,四书是纯正的儒家思想。儒家积极提倡入世,四书所写就是修身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话还出现在课本上。

其二,儒家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亚圣”孟子所提出的。可见,刚开始的儒家,所提倡的便是“公仆”,为人民服务。到后世,才沦为工具。但是,正如太极图告诉我们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儒家思想,有适合的,有不适合的,有时髦的,有过时的,这些就需要分开对待。

其三,流传因素

古代可没有打印机,春秋战国只能靠手抄,抄错那是情有可原(通假字都是因为抄错字抄出来的),这就增加了可能被篡改的可能性,而且,古代的书是没有断句的,不同的断句,意思截然不同。打个比方,“道可道,非常道”,换个断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也说得通。综上,篡改的可能性非常强。况且,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本意是什么样,自然不清楚。

综上所述,我认为儒家文化并非亡国文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好坏兼有,乃是自然之理。


碧海蓝天69684262


坚决反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极端言论,儒家是中国精神的内涵,中华文明绵延千年靠的就是儒家文化,不能挑着里面的一点小错不放,就说出儒家思想坑害中国千年这种不负责的话。

孔子是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在他之前华夏文明已经有了一个比较高的文明水平,经过伊尹周公等人的教化,华夏民族的文明程度已将逐渐在这片大路上独照鳌头,并慢慢形成了“中国”这中说法。孔子整理了前代的各种典章制度文化礼仪,第一次开始了以私人身份开堂授课,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并通过宣扬自己的各项主张和理论,最终形成了儒家这个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派。

孔子作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着,正好在那个时代为我们准备好了各种精神食量,因为一场暴风雪马上就要到来,此后中国的走向将扑朔迷离,在最动乱的时刻,幸好有孔子为我们准备好的精神食量,才让我们不至于惊慌失措的迎接未来。此后的战国时代,最终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一个全新制度的朝代诞生了,秦朝。只不过他太短命,还没来得及学会如何治理国家就灭亡了,之后汉朝开始崛起在华夏大地。

朝廷有了,但人心却早就在连年的征战中涣散了,幸好孔子和儒家早就为这个新兴的王朝准备好了以整套规章制度和礼仪规范,只要照着做,国家自然会慢慢好起来的,在董仲舒的推动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华名族最核心的思想内核,从来没有改变过。

正是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保证了中国在此后几千年里,统一成了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主要状态,分裂成了细致末流和暂时状态。不管多么艰难,也不管分裂了多长时间,只要一有机会,中国的有识之士心中所想的都是大一统,统一文化成了中国最大的文化特种,这些都是儒家思想带给我们的。

儒家思想之所以长久不衰,是因为他符合人们最基本的感情诉求,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只要人心里诉求不发生改变,儒家在中国就有生存的突然。只不过现代化以来,农耕文明被功业文明所取代,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儒家思想,某些地方显得落后和过时了,但这也只不过是儒家思想的一小部分,而且儒家思想也并不排斥改变,只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坚持底线的改变还是可以的。

我们不能因为现代化之后,儒家的一些思想不符合现代观,就说儒家毒害了我们千年,熟不知在过去的岁月里正是儒家这种先进大多文化,才使得中华文明绵绵不绝,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儒家思想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思想体系,至今依旧有很多非常好的地方,对于现代社会,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思想,但是你不能否认儒家思想曾经在历史上的伟大作用,更不能说儒家思想害了中国人。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论发展到那个阶段那个层次,都不应当忘了自己的过去,更不应当全部否定自己的过去,儒家思想就是我们的过去,我们现在认为对的那些看法,也是一点点积累变化而来的,而儒家的这种变化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儒家思想并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腐朽思想,像我们的祖先致敬,因为没有他们优秀的传承了儒家思想,就没有今天我们现在的国家。

一个国家和民族决不能以否定自己的历史为荣,儒家思想绝不曾毒害我们千年。没有儒家文化,大概我们现在也像欧洲那样四分五裂了吧。


昭烈名臣


好吧。

有人说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国几千年,请问是多少千年?儒家从孔子开始,至今也只有两千多年,怎么就几千年前了?头三千年怨谁呢?

这是其一。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王朝开疆拓土,强汉令人闻风丧胆,请问儒家坑汉朝什么了?南朝的几位君主,笃信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南北朝的老百姓,又是什么羸弱的状况?

从隋朝开始,科举取士,优秀的儒生进入中枢,到明清,除了部分官员,多数如吕蒙正、苏轼、张居正、于谦、纪昀、刘墉,哪个不是儒学出身?科举是害了盛唐,还是害了明朝呢?儒学就是个学问,科举又是以考察学问为手段,遴选人才为目的的行为。不然,选拔治国人才,你考什么?考谁木工活好,谁打架厉害么?考木工的,那是工部在遴选工匠。考打架厉害的,那叫武举。

这是其二。

儒家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符合统治者维持秩序的愿望。如果经典之中,有啥不符合其目的的地方,就强行进行解释,修改原意。儒家思想,既然没害了强汉盛唐,自然也害不了明末和晚清。害人的是什么,你自己心里得有数。

这是其三。

不知道“二”不能用“几”,这叫不识数。不知道朝代不论强弱都从过儒家,这叫没文化。这么久都不知道到底是谁害了自己,这叫没脑子。一个没文化还没脑子同时不识数的人感慨一句“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国几千年”,不算什么大问题。信了这话,还天天挂嘴头上,自以为深沉的人,才是最可笑的。



豆子人民艺术家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什么是仁,仁,就是“仁者爱人”。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理论体系,构成了儒家思想,从汉代董仲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阶级集团的正统思想,演释成了一套庞大,复杂而健全的理论体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礼,义,廉,耻,忠,孝,节,悌。

它有很多精华的东西,也有一些糟粕。比如:忠,就有忠诚,爱国,爱民的内容,但也有忠君,忠主的愚忠要求,甚至后者盖过前者。以至出现一些现象,象文死谏,武死战,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不这样就违犯忠君效主的道德范畴等。再比如孝,主要指孝顺父母,听说为孝,听话为顺,也就父母的训斥不反抗不辩解,照着去做,好象错了也得这样,这是不是有点不辨是非呀?而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有点封建宗法观念了。

一般认为儒家思想是由孔子与孟子的言论及其弟子们的论述构成。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充实。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仍是其核心部分。有人把这种体系概括为:仁,义,礼,智,信。要想完整的来阐述它实属不易。但我们知道有很多传承下来的东西,仍是我们社会的主流方向,如仁的爱,义的见义勇为,礼的礼节,礼貌,待人接物的规矩。信的守信,诚实,契约精神。廉的清白,大公私。悌的互尊互让等等。延续了几千年的东西,并成为了人们的道德规范,至今长盛不衰,只能说是有益的,不能说它坑害了中国几千年。

但儒家思想也有其不足或糟粕的东西,特别是对待妇女问题上,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等。造成了妇女在旧礼教的压迫下最悲惨的社会地位。

应该说新中国建立后,对儒家思想体系是采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批判地接受和继承了其合理的精华部分,使儒家思想的精华成为了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为社会的发展,稳定,和谐作了巨大的贡献。这也表明:一种成功的社会理论体系的建立,要经过长期的过程和社会实践,它不可能一日一夜形成,也不可能一下放弃。那种认为西方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观能够放四海而皆准,替代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为中国人全盘接受的想法是荒谬的。


天太2


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直白的说儒家思想推崇尊卑贵贱,男尊女卑,权贵尊而平民卑。

三纲六纪,君主、臣民行孝,等级关系则被比喻为父子关系。直到如今我们仍说“百行孝为先”,这种价值观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



中国自古以来有古代神话, 神话也深刻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散见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各处。这种影响,一方面是社会的无意为之,一方面也是人们的有意再创造。

儒家文化令中国跌宕起伏:唐朝佛教文化开创了盛世唐朝,世界有了至今都繁衍不息的唐人街;

宋朝儒家文化极盛,琴棋书画样样在行,但面对外敌已经没有汉唐之气,只要乌纱帽,何惧岳飞亡,北宋变为南宋,直至被元替代。



明朝迎来短暂的辉煌,清兵入关,迎来康乾盛世,但蜕变到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满族血性的马上功夫再次被“之乎者也”战而胜之,剩下的就是“量中华之物力,结帝国之欢心!”

面对列强,皇帝信奉儒家学说,那国家之奴性就会国际化,向强者卑颜屈膝,割地赔款求和。

中国历史就是如此,儒家求和,其他的诸子百家挺身而出,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或一统天下,然,和平时期,儒家往往再次走向前台。

鲁迅有言,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精练到两个字——吃人。鲁迅也有言,中华的脊梁是劳动人民。鲁迅对儒家太犀利,儒家恨之、官僚恨之。



乌纱帽在中国能令一些人疯狂。时至今日,也是如此。这难道不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吗?



儒家思想正如张仪之言:“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途,唯我正宗。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凭心而论,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尔等不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整天淹没在那个消逝的大梦里,惟知大话空洞,欺世盗名而已!”张仪之言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

抹茶开心



儒家思想作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历来为统治者们奉为治国之准绳,北宋宰相赵普更是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影响和塑造着中国人的性格和思维长达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深受其益也深受其害。然而说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国人几千年,却是有失偏颇的。

儒家兴起于春秋战国,上可追溯至周文王,孔子承其思想,融化贯通,把它发扬光大。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把他的言行集结成《论语》一书。《论语》传到西汉时,已有“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个版本,前两种后来失传了,流传下来的“鲁论语”也有所残缺,最早的《论语》版本已是残缺不全,更不用说后世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继承了。其实《论语》一书只是孔子和其学生谈话的记录,后世学者为迎合统治者的需求,多在此思想上牵强附会,衍生出许多无稽之谈。

西汉的董仲舒为了逢迎统治者的需求,打着儒家的旗号,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等主张,他的学说被汉武帝所采用,从此儒家上升为学术正统,为历朝统治者所奉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延伸出的“仁者爱人”,“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理论都是积极向善的理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统治者的需求,也逐渐衍生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封建落后的理论,儒学之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大概在此。

《论语▪乡党》中有一段话:“既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曾看到有书本对这段解释:《论语》中记载,有一次,孔子家中的马厩着火了。孔子知道后问的第一句话是:“伤人乎?”根本没有问到马。由此可见,孔子把尊重人和爱护人放在第一位。同样,作为管理者,只有为下属着想,下属才会为管理者和企业着想。

这段解释表面上看去似乎没有问题,其实仔细想想是不通的,因为孔子仁民爱物,不可能在失火后只关心人而不问马。后来有学者考证出“不”和“后”在古文中是互通的,也就是“不问马”,其实是“后问马”。

可见我们连孔夫子的言论都没有理解清楚,无怪乎要说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国几千年了。


煮酒君谈史


这个问题从中国人类历史文明进程及社会文明进程来说,儒家思想一直是块绊脚石。站在现代社会文明角度来讲,它毕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产物,也是封建社会官府、贵族推崇的产物。换句话说,儒家思想是服务于封建社会官府、贵族的思想,因此备受封建官府、贵族的推崇。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想必不用解析,通过读历史,大家都不会陌生。远的不说,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是一个什么样的王朝?!为了中国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先知先觉者为什么要推翻它?中国的封建社会正是因为有了儒家思想做基础,才使得中国社会象驴转圈推磨一样,几千年都浸淫在封建社会的圈套里,无前无后,无始无终,哪有前进可言?哪有发展可言?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儒家也称腐儒。能最早认识到这一点的,恐怕要数秦始皇了,尽管他第一个创建了封建社会皇帝王朝。焚书坑儒,就是秦始皇认知和行动的一个体现!焚什么样的书?焚儒家书,倡共工(农工、养种等类似当今科普一类的书)书。坑儒,可以理解为废儒:凭三寸不烂之舌、四体不勤、无尺寸之功、只知做官享受嗟来之食的腐儒!从这一点上,可见秦始皇是有先见之明的!其次能在封建社会认识到这一点的,是明朝《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这从《三国演义》作品中看得出来,其中有一段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景、场面描写,可谓是精彩连连,群儒丑态百出!

到了中国近代社会,人们对于儒家思想危害的认识就更不乏其人了,文化领域中的鲁迅便是其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层面上也有过反封建运动或活动:如破四旧、破除封建迷信等等。事实上,站在今天社会文明和科技文明角度看封建迷信和儒家思想,其实就是一种很可笑的东西。现代社会文明,特别是科技文明在不言中把封建儒家思想正一点点逼隐!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现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与儒家不能划等号!那种动辄就给某某文化人扣上“颇有儒家风范”帽子的人物,是很可笑的!

确切一点说,是儒家思想坑害中国社会文明进程几千年,这与坑害中国社会几千年还是有点区别的!


kankanhao\n


首先,小编不认为儒家思想坑害了我们几千年这一说法。

自汉武帝竖起儒家这一竿子大旗开始,此后历朝历代都独尊儒术,儒家学术与思想也就成为了历代王朝的正统学术与思想。

从统治层面来看,儒家思想核心之一就是:皇权天授、三纲五常。

这一思想一定是为皇权服务的,是为了建立崇拜式的信仰以及统治秩序的。但是,这并非是儒家思想的全部。

大一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朝上国,四夷来朝。

入世,宗教包容,敬鬼神而远之;

内圣外王,修齐治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重知识精英,重阶层,重德,重礼;

……

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思想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这世人的三观,举例而言:谁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学而优则仕。这不就是儒家思想嘛!这一思想一定没有错嘛。

再举例而言,谁都希望在结婚之际,能有一套属于小俩口自己的居所,这样才算是“成家”,于是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年轻人都会努力奋斗,家长都会尽全力去实现这一想法,这就使得我们比任何民族都要勤奋,这也没有错嘛。

文天祥的绝笔很好地诠释了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历史作家煮史问道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或者说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刻的思想,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儒家思想都潜移默化的存在着,借用一句非儒家的佛教诗句“你信,还是不信,儒家都在那里,不远不近,不离不弃”。

儒家思想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核心有两个:“仁”和“义”。这两个核心包含了几千年里我们的祖先生活的轨迹。

其实“仁”和“义”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道德”和“责任”。

孔子的道德,崇尚秩序,等级,礼仪。他给人们描述了一个有秩序的,温文尔雅社会——一个理想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社会,人们要不断的“修养身性”,所谓“克己复礼”。

孟子的责任,崇尚担当,赞美“舍身取义”,他给人们指出了人的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

孔孟之道,很高尚。给孔孟之道抹黑的人,想必也拿不出太过硬的理论来诋毁,于是会搞出一些“历史绯闻”来“人身攻击”。

在两千多年前,两位圣人的思想,经过“百家争鸣”和“优胜劣汰”,最终成为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帝王将相共同遵守的“指导思想”,显然其“思想指导性”严重压倒所谓的“危害性”。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有极大危害性的核心价值观会被推崇和沿用两千年。所以说,“儒家思想坑害中国几千年”这个说法或者思潮,不仅是个笑话,更是个恶毒的笑话。

在上个世纪初,“砸烂孔家店”,曾经是那么的时髦,但“孔家店”被砸烂了,孔家的等级观念却仍然存在,没有了“君君臣臣”,但仍然有“父父子子”。我们仍需要“舍身取义”的社会责任担当,尽管这个“义”与“忠君之义”已经有本质区别,但思想内涵没有变化。

近代,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和传教士强行闯入或不请自来,输入所谓的西方文明或文化“实际上就是基督教文化”就成了自认为“能拯救世界”西方列强给自己赋予的“责任”,这种强行输入显得多么的霸道。

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进步,儒家思想当中的确有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内容,但是它的“精神内核”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根基与支柱,或者说之一。

当我们的社会道德体系和社会责任体系都未能摆脱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的时候,它究竟危害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