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的盛世?鏡頭下真實的康乾盛世卻是遍地的貧困,飢餓

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誕生了兩百多位皇帝,其中有賢明的君主也有昏庸 的皇帝。

比如,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帶領大唐走向繁榮復興,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幾大帝國之一。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我們今天重點來說的是清朝年間的康乾盛世。

首先給大家解釋一下,康乾盛世不僅僅只有康熙,乾隆,還有中間過度的雍正。這三人具體關係我想不用解釋了,大家看清宮戲都看膩了這幾個人了。在我國曆史上來說,康乾盛世被稱為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教科書上也說在這期間我國經濟總量大增,人口爆炸性增長,領土面積擴張等等。這句話沒錯,一個盛世並不僅僅代表著經濟的猛增,還有政治軍事,領土人口諸多方面的因素。

真實康乾盛世,人民生活水深火熱

在明朝末年,雖說老朱家的公司不咋的了吧,但是好歹有個張居正改革,還有擊敗了葡萄牙,荷蘭當時的殖民強國,關鍵這時大明王朝已經很顯然在走下坡路了。而所謂的康乾盛世吶,康熙年間施行留頭不留髮,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屠城,施行種族隔離制度,不準滿漢通婚,打壓漢族人才,大興文字獄,壓制人民的思想。如果這也算是盛世的表現的話,那麼我國曆史上盛世貌似不少!

經濟方面生產力相對停滯

首先,康乾盛世時滿清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此說不假,只是滿清以前中國的經濟總量一直就是世界第一。滿清之前宋朝的經濟總量佔世界75%,明朝佔45%,滿清佔25%。這得歸功於滿清以前中國雄厚的基礎,巨大的慣性作用使中國延續到康乾之時仍保持了經濟總量的世界第一,但比例已開始嚴重下降。

我們不妨來比較一下明清時期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明末時的葡萄牙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札記》裡說:“這裡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利瑪竇中國札記》第十章)。而乾隆時來訪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則說:“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士兵拿著生鏽的大刀……軍隊象叫花子一樣衣衫襤褸很多人沒有衣服穿……這個帝國必將是野蠻、落後的”。

在當時的北京城,沒有漢人居住,北京是專門給滿人居住的,而只有被閹割的太監全是漢人!

旁觀者清,看英國使者如何看待中國

在旁觀者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們眼中“康乾盛世”,“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只要輕輕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馬戛爾尼在出使日記中說:中國“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