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境淺說」:經典近體詩賞讀之七絕篇《一》



送梁六

張說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首句言送梁六之地。次句孤峰浮水,指君山而言。後二句言,洞庭乃龍女神靈之地,仙蹤已渺,惟餘湖水悠悠。與崔顥之“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意境相似。格調雖高,於送友無涉,張為初唐能手,當不作此寬泛之詩。友誼有深淺,詩意殆因洞庭秋望而作,兼及送友,猶李白《渡荊門送別》詩,全首皆言荊江風景,惟末句始言送別此詩言煙波浩渺中,神仙既不可接,客帆亦天際遐遙。末句之悠悠凝望,即送別之心也。

邊詞

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凡作邊詞者,每言塞外春遲,而各人詩筆不同。此詩言時已二月,而柳條未洩春光,迨長河冰解,長安已處處飛花。極言氣候之不齊,語頗質直。若王之渙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推為絕調,傳遍旗亭。吳兆騫詩: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為《秋笳集》中第一。此二詩皆言絕域春寒,情詞並美,突過前人。然張詩自有初唐質樸之氣。

春日思歸

王翰

楊柳青青杏發花,年光誤客轉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幾個春舟在若耶。

詩言客中春色,已杏柳爭妍。而耽誤年光,欲歸不得。遙想若耶溪畔,當有搴芳女伴,向綠波春水,爭蕩輕舟。綺緒鄉愁,一時並集矣。明人詩:不待東風不待潮,渡江十里九停橈。不知今夜秦淮水,綠到揚州第兒橋。同是春日懷歸,同於第三句擅勝。唐初詩與後賢相較,此類甚多,時代文質之分也。

涼州

王翰

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言強胡壓境,杖策從軍,判決生死之鋒,懸於頂上,何不及時為樂。檀柱撥伊涼之調,玉杯盛琥珀之光,拼取今宵沉醉。君莫笑其放浪形骸,戰場高臥,但觀白草縈骨,黃沙斂魂,能玉關生人者,古來有幾人耶?唐人出塞詩,如歸馬營空,春閨夢斷,已滿紙哀音。此於百死中,姑縱片時之樂,語尤沉痛。

結襪子

李白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

感君恩重許君命,泰山一擲如鴻毛。

樂府盛於漢魏,沿及江左,西曲南弄,古意寢微。太白此作,悲壯挺崛,猶有樂府遺風。首二句用荊高專諸事。後二句言,生命重於泰山,不輕為人許,感君恩重,願為知已用,遂一擲等於鴻毛。聲情抗健,可作遊俠傳贊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