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老伴逝世后,余生一个人过好,还是找个老伴好?

株洲龙5052075049444


过不过得好,跟找不找老伴,有没有老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你是刚失去老伴一两年之内,是很难熬的,而且因为跟老伴长久的相处,在情感上也不愿意再去找新老伴。而且再找一个老伴,这个老伴之前也生活了几十年,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自己的子女和财产,有自己的工资和收入,协调起来困难重重。

所以目前,老年人黄昏恋的也很多,但是很多老年人都不选择领证,直接搭伴过日子,不涉及到财产和房子,还有子女,甚至是居住安排,有些老年人虽然处为恋人了,但是选择跟各自子女居住,一周见一次或者两次面,满足相处的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这样的方式,我觉得是现代都市人能够接受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情感也存在问题,相互之间的情感需求不够紧密,很容易分手,而且一旦有矛盾,很容易放大,而且各自的后退空间很大,一旦产生误会和裂痕,就容易再也不往来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比较多。

因此,我给您的建议是,老伴去世后,找不找老伴,得根据自己 的情况来定。一些男性老年人在低龄期,譬如60多,身体还是很强壮的时候失去老伴了,自己也不能照顾自己,也有生理需求,所以,能找尽量找,而且要抱着能够付出的态度去找,在二人关系中男性一方肯定要在物质上和金钱上付出更多。

但如果女性老年人,自己也能照顾自己,找老伴更多还是基于情感需求的考虑,如果女性老年人在情感需求上啊更高,更愿意付出,譬如在家务劳动上,热爱收拾家庭,热爱照顾别人,可以考虑再找一个,而且可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可以结伴出行,相互照顾也挺好。


云说养老


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慢慢地从劳动职业生活活动中退出,身体一天天地不再硬朗,而且社会的参与感一点点地减弱。这样久而久之会使老年人产生一种孤独感。


如果老伴不在了,我觉得最好还是再找个老伴。



原因如下:


一、孩子在外工作、空巢老人增多


社会变化很快,不停地在向前奔跑。长大成人的孩子,许多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投身于大城市的工作热潮,这样就只留年迈的父母在家了。


有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3年中国的空巢老人人口已经超过1亿了,并且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


这个数值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伤感,两亿多的老人都面临着孩子不在身边的孤独。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老伴在身边,我想留下的那一个会更孤独。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分享日常的生活,没有人照顾,没有人关心。而且社会节奏感越来越快,慢慢地跟不上节奏,那种孤独感也会越来越重。


此时我想起我的奶奶,心里就很痛。虽然她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是爷爷不在的那四十多年里,她是怎么过的呀。儿女成家后都离开了家,就剩奶奶一人。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打扫院落,一个人去种地。生病的时候,儿女都不在身边,她一个人是怎样去拿的药,怎样度过那身体不适的时光。空荡荡的屋里,没有情感的寄托,没有温暖的关爱,日子是在多少寂寞中打发而走的。她的孤单寂寞,又从来没有向人说过。而那时年少的我,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她的孤单。

二、儿女常回家看看,也不如有个贴心的人


老伴就是那个最懂你的人,知道你的喜好,知道你的作息,哪怕只有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知道你想表达的是什么。这是两个人在磨合的时间里日积月累的默契,因为年龄相近,所以一些思想、关注的事物都会相近,共同话语也比较多。


而儿女经常回家,也细心不过那个枕边人,有时候也走不进老人寂寞的心里。因为有年龄差,再加上不是每天的相处,儿女渐渐地也会不了解老人的心里。这是也老人产生孤独感的原因。


儿女来了热闹一阵,儿女走了,又是剩下自己一个人。



邻居李大爷就是这样,孩子经常来看他,也经常给他买一些吃的、用的。可是孩子一走,还是自己。用他的话说就是,很想每天外出回来,家里有一盏灯为他而亮,有一桌饭冒着热气在等他回来。出去遛弯的时候,能有个人一起陪着,哪怕不说什么,也是一个伴儿。


三、年龄大了,需要相互扶持


老年人年龄大了,身体没有年轻时硬朗了。身边有个人,好有个照应。保姆是用金钱换来的服务,不如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周到。那是发自情感的照顾,所以会更体贴细微一些。


所以说老伴不在了,最好再找个老伴。因为她(他)也希望能有人照顾你,希望你一切都安好。


但是现实社会,找老伴也会掺杂着各种因素。有图钱的,有单纯就是想把老伴当保姆的等等。


找老伴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如果有太多的不合理因素,那还是建议一个人生活比较好。毕竟之后有很多麻烦的事会随之而来,会让人更心烦。



所以说,如果能找到合适的老伴,就尽量找一个。老伴、老伴,就是老来做个伴。相依相陪一起迎接生活的每一天,毕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没有合适的,就给自己的生活多添点乐趣,养养花、健健身,多参加点团体活动。


愿天下的老人都远离孤独,心有个安放的地方。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来丧偶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老年人要不要找个伴,成为一个越来越现实的问题。对此,我是这样看的:

一,找伴不如找保姆。

一般地讲,人老了,各种需求欲望相对都少了。找伴是为了什么呢?一来是为了有个照应,二来是为能有个人说话,解闷。于是问题就来了。如果你身体好,你要有照应对方的思想准备。如果你身体不好,需要对方照顾,你这个伴就不好找。即使找了,你也要有经济上的承受心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双方儿女的接受能力和财产纠葛,这些事情带来的烦恼郁闷往往比你得到的幸福快乐还要多。而你找个保姆的话,除了花给保姆的费用,可以免去许多的麻烦和纠葛。

二,找保姆不如去养老院。

找保姆是比一个人单着好,但也不一定保姆都对心思,都能除帮你洗衣做饭外,还能陪你说话聊天。而且保姆白天陪你,晚上你还是孤单一人。(也有专门陪床的保姆)。但是去养老院就不同了,白天晚上都有人做伴,有人照应。现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孤寡老人都乐意去养老院。说到底,这是个观念问题。

三,一个人过也挺好,儿女要常跟老人保持联系。

很多老人喜欢清静,也不想再找老伴,也不想花钱请保姆。我觉得,只要身体还好,一个人过也不错。但是,毕竟年龄大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小心为妙。第一,儿女们要经常回来看看老人,勤通点电话。第二,要跟邻居处好关系。远亲不如近邻。邻居能时常串门望望,说说话,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能及时发现并通知儿女,关健时候作用就出来了。


谁怜一灯影


老伴逝世后,有些老年人的余生会在对另一半的思念中度过,这时候子女已经成人,手上有点积蓄,有点小爱好,老年人一个人也可以安然的度过余生。当然,如果想找个老伴继续以后的生活,也未尝不可,但是哪一个更好呢?

余生一个人过

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子女又离得比较近,有些小爱好,又有三五知己。这样,余生一个人老去也不错。若身体不太好,需要照料,可以找个保姆,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人说找保姆不如找个老伴,不孤独,但是身体不好的话,可能只会拖累另一半,还是找个保姆或者住养老院比较妥当。况且现在的养老院各方面条件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余生一个人过也是明智的选择。

找个老伴过

感情虽然容易让人受伤,但还是不乏前赴后继者,乐此不疲者。有些老年人,一个人过太寂寞,觉得生活没希望,想找个老伴过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相互照料,相互扶持好过一个人凄凄凉凉,这个不分年龄,主要看个人。我们身边也不乏黄昏恋,这样的例子,很多老年人晚年再找老伴,也可以过得很幸福。

但黄昏恋也迎来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外人的评论、儿女是否答应。最重要的,还是财产分配的问题。因此,如果想要再找一个老伴,就要先思考自己能否处理这些问题,以及怎样处理。比如如果要领证的,做婚前的财产公证。

要看是否遇得到

就拿年轻人来说,现在很多人找对象已经觉得是负累,分分合合,有些已经不愿付出真心,老年人亦是如此,所以想找老伴,和找不找的到,以及找不找得到合适的又是另一回事,这种事情,如果遇到合适的还好,遇不到合适的又会徒增烦恼,所以还是要看是否遇得到。毕竟缘分这种东西,不能强求。

关注“颐福来养老”悟空号,或者微信关注公众号(颐福来养老),获取最专业的养老知识!


颐福来养老


夫妻风雨相伴几十年,最终有一人先离去。这种情况的发生无不让人动容,我在此诚恳地致意,愿天下所有丧偶的老人们,能尽快地从悲痛中走出来,好好地、快乐地享受晚年。

在回答问题前,我想举一例发生在我身边的事。

2002年的秋天,我的邻居,一位七十余岁的张姓老人,其爱妻得了癌症不幸去世,一家人痛苦万分。张姓老人更是整天泪水洗面,录音机里总是循环播放《梁祝》,过往的路人亦听得双眼掛泪。他有三个儿子,都已成家且有稳定职业和经济收入,对老人也很孝顺,但无法让父亲从悲痛中走出来。 … …两个月之后,一件偶然的事,让其长子触发了灵感,他把刊有《夕阳红》文章的几份报纸,有意无意地放在家中的茶几上,时间大致过去了两个月左右,他们的父亲突然提出要到外面走一走,几个儿子都支持,容后请假与父亲同行,但老人态度坚决,必须立马出行。经儿女们多次询问,才告知要去"相亲",而且对方已经发出邀请见面,儿女们只有轮换着请假与父亲前行。两个月后,两位老人就生活在一起,直到现在已是十多年过去了,两位老人都已八十多岁已近九十了。他们仍能互相照料对方,这几年来,仅是老人患大病住院时,各自的儿女才去看护,除此而外,他们从未给儿女们添什么忙烦,儿女们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真是两全其美。

由此,我的建议是:

1、老有老伴,小有小伴。只要老人愿意,作为儿女的要支持老人去寻一个老伴,让其安享晚年。

2、如果老人不愿意,也不必强求。孝不如顺,在这种情况下,做儿女的就是工作再忙再累,也要多抽出时间与老人家闲一闲,聊一聊,特别是高龄老人更应如此。还要尽可能地邀约老人家的同龄人来家里与其相伴,当然,他(她)的同龄老人愿意才行,他们之向有共同的语言和相似的经历,能互相理解。

3、或者,征求老人的意见,送其去敬老院或养老公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提是老人愿意。

恭祝所有的老年人们,晚年幸福,安康!

谢谢。


知行1204800


老年人的老伴去世了,是一个人过,还是找个伴,哪个好呢?这就要看每个人的想法,喜欢一个人过的,就一个人好,喜欢两个人过就找个伴儿好。

我也老伴走了。我也在思考,究竟是一个人过呢,还是找个老伴好嘞。这下面是我的看法,不知对不对?大家有有帮我参考一下:

一,先说找一个老伴吧,找这个老伴就必须要扯结婚证,这就牵扯到财产,虽说婚前公证,但是此后又怎么说呢?我老伴走了以后,有一套房,房产证是她的名字,现在要出卖,就牵扯到过户手续,这个继承手续太麻烦了,人累死了,手续还办不好。另外,找个老伴,人家也有儿女,自己也有儿女。这些事情也不好处理,填了结婚证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如果谁有过意外,对方生病了,大家都有责任照顾和付出。虽说找个老伴不用开工资,但也得出钱一齐用呵,也有相应的有责任,也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有了病也不能不治呵,这样下来再找老伴也麻烦。




二,一个人过吧!年轻一点,可以可以自由自在,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要出门提个包包就走了。一个人没有争吵,一个人感到很安静,没有人唠叨,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去哪里?都没有人干涉,也没有那么多麻烦,也没有那么多牵挂,也没有那么多责任。一个人有时候显得孤单,有时候一个人觉得很难过,夜深人静的时候没有一个说话的,冷床冷被。现在有些悲凉,特别是有生病的时候就显得困难重重。心里面的悲伤比身体上的伤更重。有时候一种孤独悲凉的感觉会自动爬上心头。望着远方的夕阳,看着落下山的太阳,悲从心来,感到以后的路不好走。一路上一人唱着孤单的歌。

在大街上,在村落,在路边,看到七八十岁老人的情况,就想到自己的末日,真的好害怕,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三,找老婆也不是说找就找的,没有缘分找来也麻烦,一个人过也不是过不下去,心态阳光一点也无所谓,反正人生来就是一个人,死也就是一个人。


劉金子


这要看什么情况,如果老太太先去世,剩下老头那还是找个老伴,来相伴扶持自己到老,当然了还可以找个保姆来伺候老头,这样几乎都是儿女的意思,在老头心里还是想找个老伴,只有老伴才能对老头体贴入微的来扶持老头,俩人相伴到最后,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当老头末尾卧床不起的时候,还得有个人来照顾他,所以老头晚年还的需要一个老伴,保姆是替代不了的。


再说老太太,都说女人柔情似水,到老了也不另外,柔中带一些刚性,她们失去了老伴,几乎都不再找老伴了,出非没有生活来源找个依靠而已,但那样的夕阳恋很不稳定,最起码老头的儿女就不支持的,怕自己父亲的家产被老太太搂去。所以老太太丧偶很少找老伴的。

不管是老头也好,老太太也好,一方先离世了,都能过下去,但有一个关键的条件,那就是底子厚,儿女孝敬。如果没钱老太太想找老伴,也没人要,老头没钱也没人跟的。说的现实点,兜里有钱到老了自己过也是一样,找一个高档的敬老院,也能更好的度过晚年的生活,儿女谁也不拖累,轻轻松松的老去。


风吹不倒的秋草


老年人老伴逝世后,余生是一个人过好,还是找个老伴好?

对于这个问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的认为找老伴不如找保姆,有的认为过来70岁就不宜找老伴了,更有脑洞大开者认为不如买一个AI,既省钱又少纠纷,还人性化。

对于以上建议有书君只能是呵呵……,却不敢苟同了。

诸位吃瓜群众议论的热火朝天,可不知各位可曾倾听过失去老伴的老人内心的声音呢?

有书君觉得,对于失去另一半的老年人,余生是一个人过好,还是找个老伴好,首先一定要尊重当事人自己的意愿。

只要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经济条件允许,他愿意找老伴,子女就应该同意支持他找,他愿意一个人过,也应该同意和支持。

毕竟过日子是老人自己的事情,就好比有些年青人愿意单身,你再怎么催逼他要结婚,他也不会理你,有些年轻人想要结婚,你怎么反对也没用。老人再婚还是单过,其实也是同样道理,也应该把尊重老人意愿放在第一位。

有书君的邻居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老伴已经去世多年。

可老头身板还很硬朗,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常年四季回来不到一两回,平常就靠个电话联系。白天,老头儿在小区打打牌、遛遛弯,日子倒也易于打发。

可是,一到夜晚,老人关起门来出出进进就只剩我一个人,冷冷清清。有一次,老头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回来就有些醉意,倒头就睡,睡了几个小时,觉得口渴,想喝口水,自己挣扎着爬起来,想倒口水喝,却没想撞到椅子,摔了一跤,半天才爬起来,幸亏没骨折。

老头想起老伴在世的日子,心里说不出的难受:“这么下去可真不是办法呀,要是我今天摔死了也没有人知道哇!”所以,老头就生出来找个老伴的心理。

可是,老头把这想法和孩子们一说,他的子女却强烈反对,不是说老头丢人现眼,就是说老头有两钱放口袋里就作烧,没有一个孩子愿意从提高老头的生活质量去想,结果,老人只能偷偷摸摸的和一个自己中意的老太太搭伴过日子,让老人过得非常憋屈。

所以,对于对子女不能在身边照顾,老人又希望找个老伴搭伴过日子的老人,子女一定要把老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考虑,支持甚至帮助老人找到合适的晚年伴侣。

其次,如果老人希望再婚,就要考虑再婚的对象是不是合适。

老人再婚,合适就是一个伴,可是不合适的对象可能就是一个绊,与其找个老伴疙疙瘩瘩的过日子,可能还不如一个人过。

有书君认为合适是指老人双方情投意合,愿意双方互相照顾,而不是过多的考虑其他物质方面的问题。这对再婚双方都是一种理想状态。

楼下朱阿姨前些年老伴因车祸去世,可是朱阿姨自己还不到60岁,女儿远嫁,不在身边。她长期沉浸在失去老伴的痛苦里,常常以泪洗面,茶不思饭不想,一个人形单影只,让人看了心疼。

她以前的同事想法设法给她牵线搭桥,可是都不合适,直到前不久,她以前的同事帮她介绍了一位60多岁的退休老师,两人一见如故,结成老年伴侣。现在,每天出双入对,朱阿姨心情明显好了,许多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因此,如果老年人在另一半去世后,如果再婚,一定要双方都感觉合适,相处舒服,才可能让晚年生活的幸福。

第三、老年人自己也应该理智的认清再婚和独居的利弊,清醒的做出自己的选择。

对于选择再婚的老人,可能会牵涉到双方的子女和财产问题,因此,在婚前,老人就应该和双方子女沟通,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以免婚后因为这些问题影响老人的生活。

对于选择独居的老人,也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万一自己不能照顾自己,是选择和子女共同生活还是住养老院,如果发生意外或者发生疾病不能自理,能否指望子女照顾,还是需要找保姆……

第四,有书君认为不管老人选择再婚还是一个人单过,作为子女都应该把孝敬父母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尊重父母的选择,做好子女的本分。要常常回父母家里看看。

切忌把父母当做累赘和包袱,给父母脸色看或者不闻不问,以致老人晚景凄凉,心里添堵。

最后,有书君认为,老年人伴侣去世后,无论再婚还是独居,都应该把选择权交给老人自己,子女所做的只能是尽量安顿好老人的生活,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而社会则应该为解决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途径。

你们认为呢?


24帧半


这要看每个老人的性格。

(一)、有的老人个性比较坚强、倔强、独立、对异性有警觉性,这种性格的人能很快适应一个人生活的状态,不会轻易接受另一个人,走入自己的生活。

(二)、有的老人夫妻间感情非常好,而且对爱情有洁癖。这样的老人虽然也渴望有人关爱他,但精神世界上无法接受其他的人代替原来爱人的位置。即使勉强和其他人组成再婚家庭,也会产生各种矛盾。

(三)、有的老人在情感上比较脆弱,喜欢依赖于对方,那么老伴的去世对他就是一个打击。这样的老人,当出现另一个人给他关心、爱护,就很容易接受这段感情。

(四)、还有一部分老人,以女性为多,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经济状况比较差,而自己的儿女又不可能对自己提供帮助。这样的老人通常会选择再婚,来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

(五)、也有一部分老人,以男性居多,天生的多情,这样的老人也很容易接受下一段感情生活。

再婚的老人都会面对很多问题。比如经济问题、双方子女的问题、两人不同的生活习惯的问题……能够处理得好,才能够有更好的晚年生活。

其实,现在人们生活视角越来越开阔,老年人可以做的活动非常非常多。我想,我如果到老了一个人生活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人走下去。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经济条件有保障的情况下。如果经济条件只够温饱,我会选择在居住地的附近,白天找个老年活动中心,可以学习书法,练练绘画,打打门球。晚上或者去跳跳广场舞,或者在网上和老姐妹们唱首歌,再或者可以在网上写写诗词。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会参加一些旅游团,到处走一走。既结识了新的朋友,又填补了年轻时无法到处旅游的心愿。

等到年纪再老些,如果担心自己有什么意外,而又不想麻烦儿女(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了),我会选择一个养老院入住,在突发疾病的时候,算是给自己做一个保障。(现在的养老院都和医保挂钩了,有的甚至配有专业护士)

一个人的生活简单,你不用再去想到点了要给谁做饭,也不用唠叨他的衣服穿的太脏了。一个人生活以后,所有的社交关系都简单多了,一切都回归自然,恬淡舒适。你不用感到寂寞,你只要把每天的时间填充好。

寂寞这两个字,是人创造出来的,人也能把它消灭掉。人的情感层次非常丰富,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异性之间的感情,你爱书法,你就对书法有感情。你爱跳舞,你就对跳舞有感情。这个时候,移情别恋,这四个字,对于单身的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

无论你是选择一个人独立走下去,还是选择组成一个新的家庭,都要告诉自己,我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我是满足的。只有怀着这样的心态,才能使我们的晚年生活充满美好。


谁家杏子哦


老年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面临身体功能下降、社会角色改变等身心问题。尤其是那些失独老人,他们往往面临更大的观念冲突和心理压力。独身老人是不是需要找老伴儿,这个问题一直是社会大众比较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我支持老年人找老伴儿。

有这样的看法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再婚能够消除独身老人在精神上的孤独感和在生活上的无助感。

老年夫妻在共同走过的数十年的婚姻历程中,各自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旦老伴儿去世,就会使本来完整的家庭结构和功能残缺不全,老人的安全感会因此削弱,孤独感、无助感也会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因为缺乏另一半在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老人生活上也会产生诸多不便。

心理健康是老年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为了保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当子女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从健康角度讲,有老伴的人,活的更健康,因为生活的也比较有规律,如果只是一个人,情况就不一样了,很容易一日三餐,将将就就,有什么吃什么。而且,两个人在一起,还可以一起出去散散步,走走路,一个人就呆在家里看电视。

现在年轻人都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在外地,老人如果没有孩子在身边,就比较寂寞孤独。有个在身边,对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身边人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

两个人搭伙过日子,经济上就宽松些,也可以减轻双方子女负担,老人自己也觉得少拖累孩子。

如果老人有个老伴,平时头疼脑热的,有个人照顾,减轻子女的负担, 毕竟单位不能经常请假。

老人有了老伴,一个家庭就完整了,如果此时有孙子辈的孩子,老人也方便照顾,享天伦之乐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年人!老伴?顾名思义当然是老来有伴比较好!少来夫妻,老来伴!人生有了这些经历才能称作完美的人生!年少的是夫妻,等到了老年才是人生真正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