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军:大洋纵横,谁主沉浮

康拉德·沃特斯,出生航海世家,自小就对海军兴趣甚浓,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和当代海军问题研究,编撰了大量的海军专业著作。其主编的《西弗斯世界海军评论》是一部专业介绍世界各国海军及其装备技术发展的年度性刊物,是军事爱好者和防务专家的珍贵参考资料,自2009年出版发行以来,广受业界和读者好评。现已被翻译成《全球海军和新型战舰》出版,其中每一年度的版本康拉德·沃特斯都会在书的开头对全球海军做一个评论性概述,以下是2015版本,其独到的见解可以帮助军迷对世界海军形式有更清晰的认知。

原文(有改动):

在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将军、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修昔底德写道:“强者可以为所欲为,弱者只能听天由命”。这是现实政治恒久不变的法则。2014年3月,俄罗斯军队几乎兵不血刃就从乌克兰手中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为这一法则写下了一个鲜明的注脚。2014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革命促使亲欧政权在基辅上台,为应对这一局势,俄罗斯采取了军事行动。该行动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俄罗斯受到了欧盟和美国的有限制裁。然而,与2008年入侵格鲁吉亚如出一辙,俄罗斯不惜展示其军事实力,由此而实现了其主要目标。通过此次行动,既确保了其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海军主基地的安全,又保护了克里米亚境内俄罗斯族人的安全。

上两图:2014年3月,俄罗斯几乎兵不血刃就吞并了克里米亚。在此过程中,为防止遭到任何可能的抵抗,大量乌克兰舰艇被俄军夺占。其中,最受瞩目的是老旧的641型“狐步”级潜艇“扎波罗热”号(Zaporizhzhya)。据报道,2014年3月22日,在俄罗斯特种部队采取行动后,该艇升起了俄罗斯的旗帜。在乌克兰海军中,有大量的俄罗斯族人服役,这无疑有利于俄罗斯成功实现占领行动,从而确保其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海军主基地的安全。(安东·布利诺夫)

美国(及其欧洲盟国)未能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做出有力回应,反映出美国全球影响力的局限性已开始变得日益凸显。例如,在叙利亚对政府反对派发动生化武器袭击后,奥巴马政府没有遵照其之前划定的“红线”,对叙利亚采取行动。在主要地区盟国,如沙特阿拉伯,对美国与伊朗关系可能出现缓和而表现出不安时,这严重削弱了美国在该地区的信誉。奥巴马政府的不作为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政治对手和一些独立分析人士的普遍指责。不过,可以说,美国的这一姿态却反映出,在经历了旷日持久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民众对在海外进一步采取军事冒险行动的支持较为有限,另外还反映出在军事预算减少的时代,美国亟需对国防资源优化利用。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通过实施“转向太平洋”战略,精心维护其亚太利益的政策无疑是有利于自身的。

由于对美国是否有能力(及意愿)维持世界警察的角色心存疑虑,美国多个国际盟友对自身的国防规划重新进行了审视。在新兴大国构成的所谓威胁最为紧迫的地区,这一表现尤为明显。虽然近期美国已特别强调将致力于维护与日本的军事同盟,但后者显然对中国在东中国海日益强硬的立场变得更加担忧,开始寻求依靠自身实力加以应对。这一侧重点的变化在日本2013年12月17日通过的首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及其新的《2014财年及以后的国家防卫计划大纲》中有明显体现。为实现这一变化,日本未来五年的军事预算将增加5%。虽然上述规划强调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但仍计划大幅增加海上和监视装备,并建立一支两栖快速反应部队。对中国意图的担忧还促使该地区其他国家增加了国防开支,尤其是菲律宾和越南,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增强海上实力。

表1.0.1反映出,截至2013年时,全球国防开支在过去10年的走势。显然,这并不能完全解释近期出现的上述变化。不过,它的确显示出美国及其传统欧洲盟国的开支在相对下降。这折射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2011BudgetControlAct)和欧元区经济危机产生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过去两年间,美国的国防开支已经大幅下降(实际下降了近15%)。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自2003年起,美国国防开支所占比重首次低于俄罗斯国防开支所占比重。不过,在全球国防开支总额中,美国所占数额仍然超出了总额的1/3。将这些变化放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如表所示,沙特阿拉伯、印度和韩国出现在了开支较高的国家之列;而后者是首次进入这一行列,因此,或许更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新兴地区军事强国正在稳步崛起。不过,这些国家的数据也需要谨慎看待。经济的增长经常伴随着国防成本的大幅上涨;印度所面临的形势就是一个恰当的例证。在运维成本上涨,亟需将资金转向社会投资项目的背景下,对于那些迫切需要实施的国防现代化项目,该国正在竭力保障其资金需求。一系列重大事故的发生凸显了印度海军面临的部分压力。其中,最严重的事故是877EKM型“基洛”级潜艇“海洋守护者”号(Sindhurakshak)停泊在孟买海军造船厂时,因失火而损毁,并导致18名艇员丧生。即便如此,在这些新兴地区军事强国中,许多国家已有能力对海军大型采购项目进行投资,而国内制造基础设施的日益改善为这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在未来数年内,取得的这些进步将可能会改变海上力量的平衡,使天平从老牌海军强国进一步偏向地区性海军强国。

海军评论

表1.0.2列出了重要国家海军的大致实力,通过对比这5年间的数据变化,能够对主要发展趋势进行更有效的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虽然从表中可明显看出海军力量的平衡继续由发达国家海军转向新兴国家海军,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仅有极少数国家海军的总体规模获得了增加。这至少可将部分原因归咎于国防成本上涨的水平过高,以及更加侧重于发展数量相对较少但性能更为先进的舰艇。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至今,仅有极少数国家有实力购买和均衡发展航母、核动力攻击潜艇和两栖舰艇(以及相关的海军辅助舰艇)等力量,从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蓝水”海军力量的投送。除美国外,法国在此方面的能力尤为突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法国海军(Marine Nationale)的训练有素确保了其仍能发挥全球影响力。

上图:图为2014年4月,法国海军防空驱逐舰“让·巴尔”号(Jean Bart)正与美国海军宙斯盾巡洋舰“菲律宾海”号(Philippine Sea,CG-55)在阿拉伯海编队航行。这两个国家的海军具备均衡的能力,是世界上极少数能够在全球进行“蓝水”海军力量投送的海上力量。(美国海军)

●表中数据还初步反映出了不同类型舰艇受欢迎的相对程度。例如,大多数国家海军反水雷舰艇的总数量正在不断减少,不过下降幅度有所不同。除反映出许多国家的海军更加注重发展远洋作战能力外,这一现象还反映出反水雷战技术发生了改变,使反水雷战系统不必安装在特种船只上。此外,小型巡逻护航舰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此前,这是由于冷战结束后专门遂行反潜作战的护卫舰数量减少所致。而另一个影响因素则是专用巡逻舰的发展,这些巡逻舰主要担负警戒巡逻任务,而此类任务当初是由应主要执行一线作战任务的舰船承担。

●上述最后一点还表明,在这样一个“高端”的表格中,有许多因素并不能得到完全展现。除专用舰船(如警戒巡逻舰)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是,许多第二梯队海军的相对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强。正如早前版本的《西弗斯世界海军评论》指出的那样,有些(如巴西和土耳其)即将发展成为重要的海上力量。不过,许多之前属于“绿水”海军的近岸海军目前正在发展意义深远的远海能力。马里顿乔伊·马祖姆达尔(Mrityunjoy Mazumdar)对孟加拉国和缅甸两个邻国的海军进行了详细评述,它们的情况就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代表性舰艇

意大利新型欧洲多任务护卫舰(Fregate Europee Multi Missione,FREMM)“卡洛·贝尔加米尼”号(Carlo Bergamini)和“维尔吉尼奥·法散”号(Virgino Fasan)堪称新一代水面战舰的代表,技术复杂度和动力性能大大增强。该型护卫舰装备了先进的区域防空系统,舰炮可发射新一代制导弹药,具备全面的隐身性能。与将被该型舰取代、服役已达30年之久的“西北风”级(Maestrale)护卫舰相比,它们的性能有了质的提升。与此同时,爱尔兰近海巡逻舰“塞缪尔·贝克特”号(Samuel Beckett)在近期交接入列。该舰是爱尔兰新型近海巡逻舰的首舰,用于维护该国在北大西洋的经济利益,而在这一海域经常会遭遇恶劣天气。该型舰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新型警戒巡逻舰,主要按照商船标准建造,配备了轻型武器。为更有效地执行海上巡逻任务,为其安装了先进的动力和通信系统。

挪威皇家海军“盾牌”级(Skjold)轻型濒海护卫舰。该型舰专门用于濒海水域的反水面作战,船体以双体气垫船为基础,使其能在水深大都较浅的濒海水域快速、稳定地采取行动。正因如此,随着与邻国俄罗斯的关系不再像冷战刚结束时那样缓和,该型舰非常适于保护挪威漫长的海岸线。经过长期的研制与试验,6艘舰现已全部服役;它们的最高航速超过60节,号称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战舰。

此外,用商船设计满足军事需求的另一个例证是美国海军新型机动登陆平台舰“蒙特福特角”号(Montford Point,MLP-1)。近年来,在将商船概念改作军事用途方面,美国海军正变得日益具有创新性。在此方面,最具典型的就是美国海军的濒海战斗舰和联合高速船。不过,“蒙特福特角”号机动登陆平台舰将这一方式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该舰由美国油轮的设计改进而来,旨在将其用作一个大型海上离岸平台,协助将供应舰上的部队和装备转运至登陆艇和其他具备两栖能力的船只上。目前在建的一种改进型机动登陆平台舰将被用作军队人员、直升机以及执行特种作战或反水雷任务的小型船只的海上基地。这一方式使得特种船只能够被解放出来,用于执行其他任务,而且机动登陆平台舰本身的建造成本也低于同等大小的战舰。

技术发展

2013年8月6日,日本航母型直升机驱逐舰“出云”号(Izumo,DDH-183)下水;第二年3月,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新型两栖攻击舰“堪培拉”号(Canberra)开始海试。这两个事件使亚太地区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凸显了该地区在全球海军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两舰均可搭载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F-35B“闪电Ⅱ”新型联合攻击战斗机,而且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5月,澳大利亚新任国防部长戴维·约翰斯顿(DavidJohnston)表示,澳大利亚正考虑采购该型战机。这一采购决定如能获得通过,将使澳大利亚自1982年“墨尔本”号(Melbourne)航母退役后首次具备在海上起降高速喷气战机的能力。

上图:在存在领土争端的背景下,在该地区国家采购的新型战舰中,日本直升机航母“出云”号(DDH-183)是其中的佼佼者,该舰于2013年8月6日下水。(日本海上自卫队)

水雷战对海军作战仍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的潜在对手,如伊朗,将其作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反水雷战的一个主要局限在于,难以将相关的反水雷装备快速部署至所需地区。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海军一直在投入大量资金,研制特殊的反水雷模块。这类模块能够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舰艇快速部署至作战地区。

在战舰达到服役年限后,历来都有必要对其加以回收利用,但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的战舰被大规模拆解后,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战舰处理技术已经发生了重大革新。不过,目的并没有发生变化,对于那些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仍然要尽可能地回收;通常情况下,被回收的材料的重量占1艘舰艇最终排水量的95%以上。

上图:在亚太地区国家中,澳大利亚是另一个正在增强海军航空作战能力的国家。不久,该国将完成“堪培拉”号的接装,该舰是澳大利亚订购的2艘“胡安·卡洛斯一世”型(Juan CarlosI)新型两栖攻击舰中的第1艘。2014年5月,澳大利亚新任总理和防长同时宣布,可能会购买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并配备在这2艘舰艇上使用。(澳大利亚皇家海军)

结论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世界海军的发展显然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而又出人意料的态势。诚然,由于该地区多个邻国之间依然存在领土争端,促使这些国家继续大力发展海军和其他军事能力,因而亚太地区仍然是关注的焦点。不过,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其影响力的复苏,这同时也意味着欧洲水域将会一片祥和的想法也已经过时。在另一地区,印度所经历的“灾年”使人们得到了及早的警醒,认识到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即使经济形势有利,也可能需要走过一段非常漫长的道路,并付出高昂的代价。

《全球海军和新型战舰》

原文作者:[英] 康拉德·沃特斯(Conrad Waters)

《全球海军和新型战舰》(全2册),康拉德·沃特斯(Conrad Waters)主编,海洋出版社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未来,海洋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按照地区的不同主要介绍和分析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海军的实力变化、发展规划、舰艇采购情况和面临的挑战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