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一生的傀儡,還想著不負如來不負卿

秦孝公死後遺言勸解贏駟,對與商鞅應該“歸隱山林,讓其每天能看見綠樹藍天,沐浴陽光春風,此等俠士即使不為社會所用,也應該給與自由。”

由此想到倉央嘉措,被政治漩渦裹挾一生,只是一位身不由己的孤獨活佛,其短短的25歲生命,卻留下了頗多傳奇色彩的一生,先來欣賞一首他的詩歌 。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與瑪吉阿米的更傳神,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3歲那年,他被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冥冥中,他的命運,已不掌控在他的手裡了。

1697年的秋天,對於14歲的門巴族少年倉央嘉措來說,是一個蕭殺的秋天。這個秋天,他遠離他的家鄉,遠離他青梅竹馬的仁增旺姆,到千山萬水外的布達拉宮去。

倉央嘉措18歲正式成為六世達賴,成為了活佛,但是桑結嘉措念他年紀尚幼,無法在與拉藏汗的鬥爭當中領導信眾,所以當時掌握實權的仍是桑結嘉措。後來,倉央嘉措找到了排解的法子,傳說每到深夜,他便換上便服假髮逃出宮去,與一名叫做達娃卓瑪的結識並相愛。可惜紙包不住火,民間很快就有了活佛此事的軼聞傳說,並很快就傳到了桑結嘉措與拉藏汗的耳朵裡。桑結嘉措當時也犯了一個錯誤,也許是怕活佛名聲被毀讓他腹背受敵,他居然派去刺客行刺拉藏汗,可惜輕而易舉的就被拉藏汗識破了。拉藏汗以此為由,糾集軍隊,斬了桑結嘉措。除掉桑結嘉措,拉藏汗便將倉央嘉措軟禁起來,然後召集了西藏地區各寺的活佛對倉央嘉措“舉止不當”的罪過進行審判,意圖廢掉倉央嘉措。

可惜,西藏地區各寺活佛給出的結論是“迷失菩提”,也就是說,他活佛身份不容置疑,只不過是一時迷失而已。拉藏汗大為惱火,不肯善罷甘休,直接上書康熙帝,將五世達賴圓寂、桑結嘉措謀反行刺、倉央嘉措舉止不當的事全都上報朝廷,康熙大為惱火,加封了拉藏汗,並要把將倉央嘉措押送進京進行罷黜,然而,行至青海湖一帶時,倉央嘉措卻突然圓寂了,那時他只有25歲。

活佛的身份讓他受到了傷害,卻也是因為活佛的身份,讓他的一生有了頗多傳奇色彩,讓他成了“食人間煙火的活佛”,成了一個多情的活佛,正因如此,他的詩歌才會廣為流傳。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那一世》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 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飛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短短25年的生涯,因活佛而幸運,因活佛而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