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多因素導致P2P跑路、退市常態化,迴避基本面差的公司

隨著國內監管持續加壓、市場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近段時間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P2P跑路案例;股票市場方面,個股退市逐漸常態已成為A股的話題。

顯然,經歷上半年市場大洗禮之後,國內金融市場正發生顯著的變化,那麼如何評價市場變化呢?對於股市投資者而言應該回避哪些公司?為此私募排排網連線了五位私募基金經理,他們分別是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君禾資產、騰逸投資總經理張飛騰、瑞峰資產總經理葉瑞堯。

請輸入圖片描述

多因素導致P2P跑路、退市常態化

對於上半年國內市場發生的變化,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

國內經過上半年不斷地排除P2P等“雷區”之後,資本市場退市制度已經進一步得到完善,有利於國內金融市場的長期穩健發展。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則認為,P2P跑路潮、債券違約、高質押的上市公司大股東爆倉等等一系列市場現象,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目前整個國內市場資金面還是處於比較緊張的局面,再加上國內去槓桿持續進行,所以導致了上半年國內金融市場出現顯著的變化。

君禾資產表示,上半年出現的一系列市場問題源於中國流動性的緊縮,並且在貿易戰以及美國加息週期的背景之下,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帶來外資的流失。近期在一些政策的積極刺激下,A股市場已經開始回暖。但當前來看,去槓桿仍是大背景,所以市場應把握住流動性、確定性這兩條主線。“流動性”指的是公司的現金狀況一定要好,依靠再融資成長的企業,未來很難提升估值。“確定性”是指中國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產業結構會發生顯著的變化,未來所謂的新經濟產業的佔比會越來越大,相關科技和消費類的龍頭未來將持續獲得溢價。

騰逸投資總經理張飛騰透露,上半年P2P頻頻跑路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購房資金鎖定導致P2P資金鍊斷裂;另一個是P2P投資人恐慌蔓延導致集中贖回引發P2P公司資金。當然這和中央財政緊縮政策的實施也有一定的關係。股票市場退市成為常態的主要推動因素是證監會,近年來證監會對證券市場違法行為維持高壓態勢,對造假上市和欺詐投資者等行為進行打擊,將一批嚴重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實行退市處理。

瑞峰資產總經理葉瑞堯則認為,近年來,證監會倡導價值投資,對錶現較差或負增長的上市公司實行了嚴格治理,那些不良的企業將會逐步退市,進一步體現了優勝劣汰的特點,有利於國內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堅決迴避高質押、基本面差的上市公司

在去槓桿、國內監管持續加壓的背景下,退市個股呈現逐步增多的跡象,那麼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買入這類上市公司呢?馬澄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中小投資者們應該回避那些高質押,並且公司基本面業績出現連續虧損等問題股,這類股票很有可能會成為退市的對象。

梁濱則建議廣大的普遍投資者們要堅決迴避那些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高質押和現金流比較差的週期性行業個股,這些公司資金流動性一般而言比較緊缺,容易出現主營業務危機。

張飛騰表示,投資者在投資股票之前要對上市公司有充分地瞭解,要注意上市公司是否參與經營P2p;另外投資者也要注意上市公司不注重主營業務發展而專心於資本運作和併購重組,這些行為都是圈錢跑路的前兆。最後,投資者瞭解到上市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止損,以免不必要的損失。

葉瑞堯表示,中小投資者應該認真研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經營狀況,對業績不良、股票大幅質押以及講故事、畫餡餅、無實際發展前景的企業堅決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