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四川军阀的情况具体是什么样的?

用户4633405243601


民国建立后,立即陷入新旧军阀混战的局面,四川也不例外。从1912年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四川共发生大小战争400次以上,几乎是连年混战,但20多年始终未能达成全省统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1918年掌握四川军政大权的熊克武,推行了“防区制”。四川各军按驻防地划分防区,拥有防区的军政大权,形成一个个“独立王国”,彼此展开混战。不过四川军阀混战有几个特点,一是胜利者从不对失败者赶尽杀绝,打完仗还是好兄弟,坐下来继续摆龙门阵。二是如果有外省军阀打四川的主意,川军各派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四川军阀混战有点像“过家家”,大家点到为止而已。

四川各派在经过长期混战后,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这四人展露头角,共分四川,而刘湘则为川军之首。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4人,

一、刘湘

刘湘(1890-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人,1909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速成系”首脑。曾随熊克武参加护法战争。1921年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932年发动对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文辉的战争,获胜后控制全川,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成为四川军阀中最有实力的人物,人称“四川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刘湘即电请缨抗日,先后任第2预备军司令长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并抽调川军主力部队奔赴抗日前线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初,刘湘与韩复榘密谋阻止蒋军入川,事泄,忧惧吐血死于汉口。

二、刘文辉

刘文辉(1895-1976)四川大邑人,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回到四川,为“保定系”首脑。刘文辉平时注意扩展地盘,壮大实力,1922年升任第九师师长,

1927年,刘文辉加入国民革命军,任24军军长。这时刘文辉几乎和刘湘(21军军长)并驾齐驱,刘文辉拥有军队几十万,拥有防区70多县,囊括大半个四川,刘文辉的势力仅仅次于刘湘。不过1932年,刘文辉被刘湘击败,势力受到巨大打击。1939年,西康省建立,刘文辉就任第一任西康省政府主席。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率部在彭县宣布发动起义。新中国建立后,他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等职。1976年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三、邓锡侯

邓锡侯(1889-1964)四川营山人。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所属的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堂,辛亥革命前夕回川,曾先后出任过护国军营长,团长、旅长、师长。1924年为四川省省长。

1926年加入北伐军,邓锡侯任二十八军军长。倒杨之战后,邓锡侯已成为四川军阀"四巨头"(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独霸一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任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及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等重要职务。1949年 12月9日在彭县率部通电起义。1949年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国家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第一与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享年75岁。

四、田颂尧

田颂尧(1888年-1975年),龙泉驿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12年任川军第4师参谋。1924年任21师师长,驻潼川。1925年任四川军务帮办,占据以三台为中心的大片防地。

1926年参加北伐,田颂尧为川西北屯殖总司令、第29军军长。1933年,率部围剿红军,但遭到惨败。田颂尧因此被蒋介石撤职查办,田颂尧就此离开军界,寓居成都。1949年12月9日,田颂尧与刘文辉、邓锡侯等人联名起义。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参事室参事等职,并任四川省政协委员。1975年10月15日病逝于成都,终年87岁。

四川军阀虽然内战不断,但抗战爆发后,他们能够迅速摒弃前嫌,共赴国难,百万川军更是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牺牲,值得尊敬。不过川军毕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解放战争时期,川军沦为蒋介石的炮灰,势力受到严重削弱,所以川军将领纷纷倒戈起义,四川军阀历史就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