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網購,爲何成爲投訴重災區?

7月23日,上海市消保委公佈了2018上半年投訴處理情況通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各級消保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81442件,同比上升8.8%。

商品類投訴30308件,佔投訴總量的37.2%,家用電器、服裝鞋帽、交通工具居商品類投訴前3位。服務類投訴51134件,佔投訴總量的62.8%,交通運輸服務、旅遊、文化娛樂健身居投訴前3位。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網購、共享車輛。

網購渠道投訴39288件,同比上升17.9%,其中服裝鞋帽、家電、手機、食品和化妝品投訴較為集中。主要問題:商品質量、售後服務、物流配送、售假賣假、退貨退款以及虛假促銷等方面。

共享單車投訴3625件,同比略有下降,但絕對量仍然較大,主要問題:押金退還延遲及無法解鎖、無法還車、異常扣費等APP軟件系統故障。共享汽車投訴527件,主要問題:車輛行駛過程突然發生故障、續航里程與實際行駛里程不符、無法還車、異常扣費、車損責任判定難等。

是不是對於這些投訴的問題都很熟悉?到底這些是真的難以解決還是根本就沒有認真對待呢?

比如共享單車,說白了就是租賃自行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但最終還是被有些人包裝上共享經濟的時髦外衣,藉此畫餅圈錢。為了這個目的,各種瘋狂融資擴張,搞惡性競爭,都意圖壟斷行業,貌似繁榮,卻完全把管理和運營拋在腦後,導致用戶體驗差、影響市容等問題。

如此盲目和投機,還談什麼服務呢?投訴什麼的它們又怎麼會在意呢?這樣的行業只會隨著理性的迴歸最終走向平靜。

至於網購,同樣亂象叢生,如今甚至發展出一個牢固的潛規則產業鏈,讓人驚掉下巴。

最後,我們還是“單純”的希望各行各業在瘋狂逐利的同時能重視用戶的投訴並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