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没有汉武帝的名气大吗?为什么?

敖广57656845


汉武帝和汉宣帝谁厉害,谁名气大,肯定是汉武帝没错,为什么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两位帝王,汉武帝是汉宣帝的太爷,是汉宣帝刘病己的爷爷卫太子刘据的父亲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是汉朝的第七位,第五朝皇帝(两个被吕后立的不算),在位一共54年,汉武帝的继位主要是他母亲王太后的运筹帷幄,和长公主刘嫖的鼎力支持,才使他这个本与皇位无缘的皇十子胶东王变成了大汉朝新的天子,应该说他继续之初,处处受到来自他的皇祖母,窦太后的打压,建元革新的失败就源自于次,但是不得不说,窦太后压制的这六年,也使得刘彻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愤青变成了一个知道一步一个脚印治理天下的皇帝,也把天下那些质疑刘彻的人都汇率在了自己的身边,让刘彻看清楚了哪些人是反对他的,然后在这些都结束之后,她才一步步的把大权交给了汉武帝,窦太后很平顺的让刘彻完成了中央权利的接棒,我说这些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辉煌的时代一般都是需要女人来推动的,当然,刘彻的时代,是窦太后开启的,但是推向鼎盛的是另一个女人,她就是卫子夫,卫子夫从歌姬到皇后,这就是大汉朝权利中心从以窦太后为首的老臣集团,向以汉武帝为首的新贵集团移交的过程,所以,汉武帝的掌权过程,赋予了太多的能量和故事,他不像汉宣帝,只需要耗死霍光就可以了。

然后,汉武帝的时代,充满了金戈铁马,他重用卫青和霍去病,沉重打击了匈奴,虽然是汉宣帝最终把匈奴打凉了,但是匈奴的主力主要都是被汉武帝打光的,汉武帝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把匈奴打残,最后给汉宣帝摘了桃子,我不否认这个桃子摘的也需要实力,但是,很明显,作为汉匈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作战,是汉武帝打响的,汉武帝在对匈奴作战的贡献主要有几点。。第一,他打响了第一枪,请大家记住,这个第一枪不是任何人都敢打响的,因为汉匈战争一直都是汉朝输得,汉武帝万一打输了,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声誉的影响,更是大家对他政权的质疑,所以,第一枪很关键。。第二,他训练出了大汉朝第一支骑兵部队,包括骑兵的战术,大迂回,偷袭等等,都是他手上训练出来的,汉宣帝是坐享其成者,也可以说是画龙点睛者。。第三,汉武帝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他的父亲和爷爷为他积累了这么多年的财富,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对匈开战,他很出色的完成了使命,虽然很败家,但是我相信你只要完成了任务,成本大一点,爸妈也不会怪你的。。第四,攻守易行了,在汉武帝之前都是匈奴追着汉族人打,从汉武帝开始,汉族人追着匈奴人锤,虽然是汉宣帝彻底把匈奴人锤死的,但是是汉武帝开始追着锤的,赞一个。。第五,不得不说汉武帝这个人他其实如果不是皇帝,他应该是会做一个将军的,因为他太热爱打仗了,而且也很坚持,他前后打了四十年的匈奴,如果半途而废,汉宣帝的桃子摘的就够呛了。

话说这么多,主要说的,就是汉武帝是开创者,宣帝是继承者,汉武帝开了先河,汉武帝朝的故事也比宣帝多很多,加上文人都是喜欢像卫子夫卫青这样从一介奴隶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因为他们很励志,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汉武帝的影响大于汉宣帝。


逐梦星辰丶


汉宣帝是汉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是个很好的皇帝,文治武功都很了不起。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外夷咸服,可以称得上是罕见的盛世。但是,对国人来说,汉宣帝的知名度显然不如汉武帝,这是为什么呢?

我试着回答这个回答。

1、两人在史书上所占的份量是不同的

大家去翻翻《资治通鉴》的西汉部分,汉武帝时代几乎占了将近一半。我给《历史中国》从书写了一本《西汉原来是这样》,汉武帝部分占了十五章,而汉宣帝只有五章。并非我厚此薄彼,而是汉武帝统治时间特别长,总共有五十四年,超过半个世纪;而汉宣帝只有二十五年,不到武帝的一半。更重要的是,汉武帝特能折腾,从上台后一直折腾到死,几乎没有一年闲着没事干。因此,汉武帝时代几乎每年的历史大事,都是写得满满的。汉武帝出镜率这么高,混个眼熟,知名度比汉宣帝高,是再正常不过了。

2、汉武帝的武功远远超过汉宣帝,大大提升国家民族的自信力

汉武帝的武功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向北打到漠北,把匈奴打到荒寒之带;向东灭了朝鲜;向南灭了南越;向西征服了中亚的大宛;西南收拾了一堆小国。可以说,四周全打遍了,打出了国威军威,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基础。

与汉武帝相比,汉宣帝时代战争较少。宣帝曾出动十六万大军北伐匈奴,战果微乎其微,倒是汉使常惠指挥乌孙军大破匈奴,成为匈奴衰弱之一大转折;另外还是赵充国平羌以及郑吉平西域之战,规模都比较小。

汉宣帝有两个伟大的成就,一个是南匈奴归附,宣告汉对匈奴战争的全面胜利;一个是设西域都护府,宣告汉对西域的管辖权。此两大成就影响深远,不过,我觉得这里也有汉武帝的一半功劳,没有武帝时代对匈奴的打击以及对西域的经略,就不可能有宣帝摘果子。

3、汉武帝对后世中国的影响,绝对汉宣帝能比

从个人感情来说,我比较喜欢汉宣帝宽厚仁慈,不太喜欢汉武帝的无情残忍。但是,就史论史,汉武帝对中国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

一个是开疆拓地。汉武帝几乎奠定了今日中国除青藏、东北之外的所有版图的基础,特别是平定南方,使岭南之地永久性成为中国之土地,在以后历朝历代也没有分离过。开拓河西走廊,凿空西域是汉武帝时代最伟大的事业之一,奠定丝绸之路的基础,也为今日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领土之一部分,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二是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之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后世两千年。我们常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罢黜百家是没有的,独尊儒术是有的。推崇儒学本身是没有错的,儒学思想中“仁政”主张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学说。中国的古代政治文明在两千年里能不断让周边国家民族学习,是很了不起的。

4、汉武帝选对接班人,汉宣帝选错接班人

汉武帝既是明君,也是暴君,特别到了晚期,国家差点被他折腾死掉。但他最后一件事做得漂亮,选对了接班人。这一步走对,挽救了大汉帝国,大汉的故事可以继续说下去。但是汉宣帝一辈子干了无数漂亮的事,最后一步,干得不漂亮,选错了接班人。他明知道太子刘奭不行,还说:“乱我家者太子也。”但还是没忍心换掉。以宣帝不同,武帝是铁石心肠,因担心刘弗陵太小而太后干政,他竟然把其生母杀掉。从后来西汉末与东汉的外戚之乱来看,汉武帝虽然残忍,却真的消除国家之一大隐患,不可不谓明智。

后世史家说到西汉衰亡之原因,总要上推到汉宣帝选择接班人不当,这着实让汉宣帝掉分不少。

5、汉武帝时代群星闪耀,也给武帝的知名度加分

说到汉武帝时代的群星,大家都可以如数家珍了:卫青、霍去病、张骞、李广、苏武、司马迁等等,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把这些人拼凑起来,就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李广、卫霍的保家卫国,张骞探索未知领域的开拓冒险,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大义,司马迁在困厄中奋起之学人精神。不管是武夫还是文人,我们都看到“自强不息”的坚韧。

宣帝时代固然也有出色的人物,比如赵充国、郑吉等,但是不及武帝时代之鼎盛。


君山话史


一、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他生于宫中,虽然他的母亲王氏只是一个美人身份,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得益于汉景帝的亲姐姐刘嫖。

汉景帝和姐姐刘嫖关系很亲密,刘嫖的女儿阿娇长得漂亮,刘嫖很喜欢这个女儿,一次刘嫖问刘彻,想不想娶阿娇做媳妇,刘彻说若娶了阿娇,就造个金屋给她住,这就是“金屋藏娇”的由来。

在刘嫖的策划下终于王美人被立为皇后,刘彻就成为太子。刘彻十六岁继位,即汉武帝刘彻即位时,经过四代帝王的治理,国库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吏治清明。但也存在一些潜伏的矛盾。

1、汉武帝就任用了一大批儒生,推行政治改革。继续倡导休养生息政策外,还倡导法治,为百姓减轻负担,重新规范的礼乐制度。

2、汉武帝韬光养晦终于等到一直干涉朝政的窦太后去世,儒家思想的领军人物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正切合了汉武帝的思想。

儒家独尊,统一思想,推广开后,她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他实行丞相只管朝廷以外,内廷的事务由皇帝管理。把大权牢牢抓在手里。

3、它采用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大大消弱了地方藩王的势力。他把全国分成13个监察区每区派一个刺史,刺史由皇帝直接管理。监督检查地方官员的隐私舞弊,贪赃枉法行为,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4、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增强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

5、讨伐匈奴。面对匈奴不断骚扰边疆地区,先后任用卫青、李广、霍去病等将领彻底把匈奴摧毁,逼其远徙中亚。

6、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古代欧亚的“丝绸之路”,把新疆、甘肃西部划入版图。东北延伸到浑江、鸭绿江流域。

汉武帝在位54年,他的一生辉煌,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二、宣帝刘询是从牢房里走出来的皇帝。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惨死在一场“巫蛊之祸”。刘据就是宣帝刘询的爷爷。刘询的父亲母亲被杀,由奶奶抱着进入监狱。5岁的时候昭帝大赦天下,刘询才被释放出来。

汉昭帝没有子嗣,权臣霍光就选无依无靠18岁刘询做了皇帝,就是汉宣帝。

当时霍光位高权重,汉宣帝只有隐忍,韬光养晦。等到霍光死了,他以帝王的规格厚葬霍光,并加封霍氏家族有关朝臣,麻痹他们,后来寻机一网把霍家势力打尽。

汉宣帝夺回政权后,就开始励精图治。汉宣帝在位25年他粉碎了权臣,武帝死后匈奴卷土重来,汉宣帝软硬兼施平服了匈奴,繁荣了经济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昭宣中兴”。

三、汉宣帝的名气不如汉武帝主要表现一下几点:

1、汉宣帝18岁继位,43岁去世。公元前74年继位,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可以说前六年是霍光专权,公元前66年至公元前68年,这两年主要是处理霍家专权问题。在位25年,实际自己真正执政干活儿只有十七年。

2.汉武帝十六岁继位,七十岁去世。他是太子继位,人心所向,与汉宣帝相比较,执政期间基本顺利,他有顺利施展才能的环境。在位时间长,他不仅对内励精图治,对外扩展疆土,打退匈奴,开辟的欧亚“丝绸之路”使西汉的贸易扩展到了国外,他这一时期由于长期与匈奴作战,培养出了历史上多名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李广。

所以说汉武帝比汉宣帝名气大很多。


莫天聋


首先,因为汉武帝是通过强硬的武力手段打败匈奴的,在汉武帝之前,大汉对匈奴的政策都是以防御和亲为主,是被动的局面,到了汉武帝时代,才扭转局面,以被动转变为主动出击,最终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大汉的威胁。



因为这个,汉武帝也被称为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也被和秦始皇一起被称为秦皇汉武。也达到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

其次,汉宣帝虽然在文治武功的成就很高,让大汉国力达到鼎盛。也有了定胡碑,凡日月之所照,皆为汉土,凡江河之所至,皆为汉土。也让匈奴臣服汉朝。

但是这些都是在汉武帝时期的基础上而得的,所以给人感觉汉宣帝的名气没有汉武帝大。虽然如此,汉宣帝也确实是一代明君。



最后,汉武帝武略方面成就高,也常年对外发动战事,晚年又沉迷长生不老,同时又发生巫蛊事件,导致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身死,国力也极度疲惫。

所以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时晚年又开始有点昏庸,这种情况下就让他有了很大的反差,因为这个他的名声比汉宣帝要熟悉。


当然,汉宣帝的确是一代明君,在整个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有条件和资格具有庙号,汉宣帝就是其中一个。所以汉宣帝对于大汉朝的贡献和他的功绩还是得到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