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醒茶?

  很多人有開封馬上喝茶的習慣。但像普洱這樣的茶類,尤其是經過了多年倉儲的老普洱,開封即喝口感不佳,常常能喝出異雜味或是感覺燥喉。

  對於老茶客來說,醒茶便是再熟悉不過了,不止普洱茶,其他茶類從密封罐裡拆封之後放進透氣的陶罐中“醒一醒”會更好喝,只是不同的茶類醒茶時間不同。

  醒茶將打破茶葉原有的穩定狀態,讓茶葉在短時間內快速氧化的過程——使沖泡出的茶湯口感更加和諧,香氣更舒暢。可以說,醒茶,醒得越好,沖泡出的茶湯就越能呈現出更好的狀態。

  例如普洱新茶,特別是一年以內的生茶,口感相對粗糙,苦澀味重,對口腔的刺激性過強;而熟茶還容易有堆味。經過醒茶,可以加速茶葉內含物質的融合,增加茶湯的協調性,也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茶葉中的堆味,從而明顯改善茶湯的適口度。

  再比如說普洱老茶,尤其是十幾年以上的老茶,其存放在一個低氧、乾燥、無光的環境,內含物質處於低活躍狀態,此時的茶湯味平,不順,香氣陳悶,有點散,感覺沒有什麼喝頭。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醒茶,所有內含物質會重新變得活躍,茶湯稠度、醇度都會明顯提高,倉味也會大幅度降低。

  但對於普洱散茶,以及處於開放環境中,可隨時取來喝的普洱茶,就沒有刻意醒茶的必要了。

醒茶分為幹醒和溼醒。

  幹醒則是將倉庫存儲的普洱茶拆封,用其它的方法進行存儲1-3個月,去除異雜氣、發散茶氣的一種方法。

  溼醒是泡第一道茶棄之不飲,提高茶葉的溫度,讓茶葉充分舒展,茶味更好地呈現。有的人把第一道稱為“洗茶”,其實,稱為“潤茶”或“醒茶”更貼切。

  字面意思就是把茶“從沉睡中喚醒”。對生普來說,久存之後需要讓其雜味消散,香氣“活”起來,其飽滿的韻味才能展開來。對於熟普來說,渥堆產生的熟氣讓人覺得不愉悅,加之包裝進行倉儲,若一開封便直接沖泡便感覺有點“悶”。

  純幹倉只是理想狀態。普洱的存儲乾溼得當,茶葉不能受潮是底線。幹醒是在喝茶之前,改變茶葉的存儲方式。茶葉醒得好,口感能提升一個層次。

普洱茶如何幹醒?

  1、茶葉解散

  餅茶或其他形狀的緊壓茶,需要拆除包裝,充分解散。從茶餅側面插入茶刀,上下晃動,輕輕將茶葉撬起,注意沿著茶葉的條索,儘量避免茶葉撬碎。正確的方法撬下來的茶,是呈片狀的,茶條完整。

  2、通風透氣

  將解散的普洱茶置於乾爽的瓷盤上,放入乾燥通風處,為了防止灰塵或雜物掉落,可在茶上蓋一張宣紙,透氣性較好。茶葉注意隔絕異味,且不可強光直射。這樣放2-3天,塵封的味道基本上就消散了,如果是渥堆味比較重的熟普,可加長時間。茶要徹底地“醒”過來,還需要進一步醒茶。

  3、茶罐儲存

  陶罐或紫砂罐透氣性好,很適合用來醒茶。過度醒茶也會散盡茶香,需要控制好時間。在空氣中已經通風透氣過的散茶塊,放入茶罐中進一步醒茶,大概存放2-3個月,讓茶與空氣緩緩接觸。茶罐透氣性好,導熱慢,能保持罐內溫度、溼度穩定。

普洱茶如何溼醒?

  溼醒,便是第一泡的潤茶。沸水沖茶後加蓋迅速出湯棄掉,避免過度浸泡而使茶浸出物質過多,而致使正式沖泡時茶味變淡。

  水溫的控制,需要根據不同的嫩度來控制。原料較老的茶,可用沸水醒茶,原料較嫩的茶,適當降低溫度醒茶。

醒茶的材質不限,鐵製的、竹編的、陶器的都可以。講究點的茶人,醒茶多選用具有良好透氣性的材質製成的容器。如果想醒茶快,用燒結度低的粗陶;如要慢慢醒茶,則用燒結度高的紫砂。

  茶葉易吸附異味,而新制紫砂罐或陶罐容易帶土氣和火氣,會導致茶葉出現雜味,因此儘量選用沒有異味的老罐(盒)子為好。

  因茶而異,但一般來說,醒茶需要一到兩週的時間,但具體情況下略有不同——

  ①熟茶的標準是新茶就要好喝,因此醒茶的時間略短,一週就可以了。

  ②生茶,醒茶的時間稍微要長點,大概要一兩週。

  ③老茶,十幾年以上的普洱老茶,茶葉本身已經鬆散了,不能強行使勁撬開,需用手溫柔地從外向裡一次拆開,再裝入紫砂罐中,醒茶兩到三個月。

  醒茶也不能過頭,不然會導致氧化過度,茶香散失,茶味寡淡。特別是對於好的茶,如果沒醒好,反而對茶是種傷害,下面分享兩條醒茶小技巧:

  1.越是好的茶,越要慢慢醒,特別是好的普洱生茶和普洱老茶。

  2.如果急著要試茶,醒茶也可以速成。撬散的茶塊直接放入茶荷,一兩天後就可以。前提是不能受潮和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