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CT对人体致癌的概率有多大?

LCLM狼财馿貌


在医学临床上,CT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看病的一项常规检查。但CT属于电离辐射,确实有致癌的风险。

研究证实,暴露在X射线下会导致多种肿瘤发生,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还有可能导致唾液腺、胃、结肠、膀胱、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的肿瘤。其引发癌症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接受照射时的年龄;在儿童时期接受过量照射与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增加不无关系,在生育期则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晚年则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机会。

做一次CT吸收的射线量大于1毫希伏,而一个人每一年能承受的射线量也就1毫希伏而已,所以这肯定是超标的。但是,如果连续5年的平均值不超过1毫希伏,就没什么问题。

由于具体吸收了多少射线量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实际情况是有一个范围的。

5年内做一次CT,致癌率大约是千分之0.002到千分之0.3;

做两次,大约是千分之1.9到千分之31.65;

做三次,大约是千分之43到百分之1;

做四次,大约是百分之3左右;

做五次,大约是百分之5左右。

临床上,虽然CT检查只占X线检查的5%,但却占医疗X线检查总辐射量的1/3~2/3,其中诊断性X线检查尤甚,并在不断上升,尤其多期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患者的辐射量成倍增加,损害健康、诱发癌症的几率也明显增高。特别是儿童对X线较成人敏感,更易受害。

目前,滥用CT检查现象却屡见不鲜,患者稍有问题,即做CT检查,有人甚至在一个月内检查数次,这样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且很有可能引起辐射损伤。

因此,不仅医护人员,患者自己也应该学习一点防护辐射的知识。

应严格掌握CT检查的适应证,能用非辐射方法(如超声)的就用非辐射方法,能用拍片解决的就不用CT检查。尤其注意育龄妇女、孕妇及婴幼儿更要尽量避免CT检查,防患于未然。


纯钧LHGR


说CT致癌并非空穴来风。放射诊断检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影像能清晰地分辨出病因,是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对人体是有伤害的,滥用可能会诱发癌症。那么他发生癌症的概率有多大?

据研究表明,有高达2%的癌症病例可能是由于CT扫描的辐射造成的,虽然一次CT扫描就导致一个人患上癌症的风险不大,但是如果长期累积下来有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所以提出限制可能是因为辐射导致的,一次对胸部的CT扫描,辐射量就达到10~15毫西弗特,相比之下,一次常规的X光胸透辐射量为0.01~0.15毫西弗特,乳房X光照射的辐射量为3毫西弗特,牙齿X光照射只有0.005毫西弗特。过多的CT检查,的确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果剂量不大,只会产生短期效应,人体能够自身修复,危害相对不大。但是,如果X线剂量较大,就会损伤基因,产生各种有害的生物效应,而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会导致人体出现造血、生殖、遗传、生长发育、激素调节等损害几率也会加大。最常见的就是杀死白细胞,白细胞减少造成血液病。另外,还会对甲状腺、大脑和皮肤有影响。

总之,做CT虽然会对人体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ct扫描技术的应用。因为这种技术快捷、成本相对便宜,而且不会令病人感到痛楚。其生成的三维图像清晰度很高,能迅速诊断创伤、腹痛、慢性头痛、肾结石和急性脑出血的判定、部分恶性肿瘤的分期等其他病症提供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确定作者更能够有效地治疗疾病,所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做ct检查是可以放心的,一年做1-2次检查,一般对人体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不会有太大的伤害,可以放心。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是我们却不可否认药也可以治病。

那么,CT对人体致癌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根据相关规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在五年内所接受的平均辐射量不能超过20mSv,并且要求其中任何一年的有效辐射量都不能超过50mSv。

那么这就意味着,在此辐射剂量下差不多是安全的,而超过这个辐射剂量就需要好好的休息喽。

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胸透辐射为1.1msv/次,胸片0.2msv/次,胸部CT8-15msv/次。

所以说,常规的CT检查对我们来说,其实是相对安全的。

CT会不会刺激细胞的相关基因导致百刺激细胞的相关基因导致癌变呢?

1、射线刺激相关基因造成突变的概率与个人体质、射线的次数、射线的剂量和射线的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射线的频率越高,发生突变的概率也就越大

②CT远远大于胸片(毕竟拍一次CT相当于做二十次胸片)

2、另外射线造成突变的概率也与被照射者身体发育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比如说孩子正在长身体,身体发育旺盛那么她接受过照射后白血病与甲状腺癌的概率就会增加

②妇女在生育期间乳腺活动相对旺盛那么在此期间照射的话,其患乳腺癌的曾率也会有增加

3、而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射线既然可以让细胞往坏的方面突变,那么它肯定也可以让细胞往好的方面突变。所以说,其实CT也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有以下情况,建议你不要做CT哦

1、孕妇和部分不适合做相关检查的患者(比如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如心、肝、肾等);

3、患者病情特别严重,无法配合做相关检查;

CT检查的注意事项

1.对于不能自控的病人,比如说小孩儿、意识不清楚的或烦躁不安的病人,可以到相关地方取相应的处理后再检查;对于危重的病人必须要有相关的医护人员和家属陪同呀

2.金属之类的物品,比如说耳环、项链、含金属的衣物、手机、钱包和钥匙等,以防在较高的磁场下磁化对人造成其他的伤害

3.注意听外面医护人员的要求,按照要求摆好支持,保持不动一直到听到医护人员说检查完毕;中间无论发生任何意外,都要及时告诉我相应的负责人。

特别提示

CT对于医生诊断患者的病情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在各项条件都符合的情况下,请您配合医生的检查哦。

“转发”是一种鼓励!


医线天


CT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利用X射线的极强穿透性,对人体进行一层层的轴扫描,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处理信号而得出病变部位整体清晰图像,从而对疾病实现诊断。

我们都知道,CT扫描的辐射量较大,平均辐射量为6.6mSV,而做一次胸透才大约0.05mSV,所以一次CT扫描就相当于做了130多次胸透,而医院一般建议我们半年才做一次胸透。所以,这么高辐射剂量的CT扫描到底对人体有害吗?会不会致癌呢?


翻阅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有关的科学研究显示:CT扫描确实和某些癌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CT致癌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2009,由美国的Rebecca Smith-Bindman, Jafi Lipson, Ralph Marcus等人发表在<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显示:他们通过对在2008年1到5月份之间的1119名做过CT扫描的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区患者进行癌症风险评估,发现对于40岁的女性来说,做过CT扫描后患癌风险率为1/270,男性则为1/600。



而2013年另外一项针对澳大利亚青少年做CT与患癌风险率的研究(Bmj 346, f2360, 2013)也发现:

做过CT扫描的人,起癌症发病率要比未做的高24%,特别是一些实体癌(例如消化器官、黑色素瘤、软组织、女性生殖器、泌尿道、脑和甲状腺部位癌症)、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和其它一些淋巴癌,它们的发生率要显著增高。做过CT的组癌症发病率高于未过约9.93人/每十万人。


所以,做CT还是会增加患癌风险的。不过,这篇文章也提到,随着技术的发展,CT辐射越来越小,技术越来越优化,或许会把患癌风险率降的更低。

虽然CT会增加一定程度的患癌风险率,但是这个风险率并不高,甚至没有你吸烟喝酒的高。如果有些疾病到了CT非做不可的地步,还是需要进行CT扫描的,这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如果没必要做,使用核磁共振、超声等辐射极小的检测就可以诊断的疾病,还是能不做就不做为好,毕竟,辐射是真辐射,药就不知道是不是好药了。

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一下吧,更多健康知识,敬请关注~


PhD肖


X光、CT、钼靶检查都有辐射,会不会致癌?

首先回答:用来检查诊断的X光、CT,钼靶,由于单次暴露于射线下的剂量很低,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诱发癌症。不要听一些不懂剂量的人瞎说。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我们常说的医用X光、钼靶、CT等,就是利用电离辐射中的高能电磁波X射线能穿透人体的特点,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后形成的图像,观察人体的内部结构。

用于X光、CT的X射线不存在残留问题,不会继续给人体造成影响。

X光CT检查的剂量很低,不可能诱发癌症。即使是最厉害的腹部+盆腔增强CT,做1次也只增加了五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患癌风险。医学诊断性X光与CT,它们的致癌作用很弱,做1次X光与CT检查而导致癌症死亡的风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如果1年内多次做盆腔+腹部增强CT,还是需要当心,因为患癌风险会逐渐累积。大量的专业实验及数据表明,用于医学检查的射线剂量很低,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不会诱发癌症的发生。因此,看辐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主要要看它的剂量。

提示:

在医院内做放射性检查时,在满足诊断的情况下,是可以要求穿上防护服的。比如胸部CT,带上帽子,防护甲状腺,防护卵巢等。


乳腺科杨医生


这里讨论“CT对人体至癌的概率”问题,应该说十分重要、非常及时和必要。一是CT对胸部等部位检查以及肿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是CT辐射较大,可能有至癌风险,三是很多人还不知道CT幅射危害,同时医生可能较多地让病人做CT检查。这些矛盾确实存在,需要各方面都来认识和思考。这里筆者:一是对肺部胸透、胸片、CT的选择提点建议。二是对肺部肿瘤诊断、治疗中CT检查的疑问和建议。1.查资料:胸透所产生的辐射一般为1.1msv/次,胸片0.2msv/次,胸部CT8-15msv/次。2.有文献报导“研究表明有2%癌症病例可能由于CT辐射造成的”。3.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建议是:体检中最好用胸片,胸透对多数健康者可以采用,但不宜短时间内反复做。对肺部结核、肿瘤可疑者采用CT诊断是必要的,因CT更清晰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短时间内重复做,有些患者到几个医院去确诊如重复做是不合适的,反复做CT可能原本没有肿瘤,而过多辐射至癌风险会大大增加。4.确诊肺部是否癌变用CT确出于无奈是必要的,但治疗中如多次用CT检测肿块是否缩小、对治疗效果的评估,这应该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筆者认为:(1)如不否认CT辐射的至癌风险,则应有必要制定CT二次间的间隔时间。(2)肺部癌症患者经放疗或化疗后免疫力严重下降,辐射危害更大,如治疗中做多次做CT,是否有“雪上加霜”的后果?建议医生选用其它判定方式。(3)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对CT至癌风险的认识和研究,减少不必要的CT检测;患者遇到医生过多要求做CT时,有权予以拒绝。


观察J


X线辐射剂量:0.2mSv

胸透辐射剂量:1.1mSv

CT辐射剂量:2-15mSv:头颅 2mSv;胸部 8mSv;腹部 10mSv

血管造影辐射剂量:15mSv

对一般人来说,普通人每年的正常因环境本底辐射摄取量是每年1~2mSv。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mSv,还需要定期检查,如果超过了需要立即停止工作。就是这个小盒子。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算,一年做头颅CT的次数最好被控制在2次以内。


所以说CT能少做就少做!尤其是儿童,孕妇如果因为疾病频繁照射CT之后,很多人会被建议暂时不要孩子。


但是,有些时候疾病给人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做CT的危害,权衡利弊之后还是该做就做。比如颅脑损伤,性命攸关,CT可以在1分钟之内发现颅内的出血,无法被其他检查方法取代。


如果医生让你做CT,基本上是经过权衡之后的选择,几乎不用担心医院用CT来赚钱。

因为一次CT的价格现在越来越便宜,最基本的头颅CT可能只要200多块,还会被纳入医保。医院没有太多盈利空间。


看了评论,很多人说自己做了CT很贵,大部分可能都是增强扫描,或者加做了多个部位。

现在国家都是有限价的,可以去当地物价局查一查CT的限价。



医学江湖


我因为车祸做过脚部CT,当时百度CT的危害,看看网友的各种回答,不管是有鼻子有眼的的数据还是信口开河的危言耸听,都着实让我郁闷了很久!

虽然不断搜索关于CT辐射对身体的危害并没有让我感觉到有丝毫释怀,但是我对CT这个东西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我目前所了解到的是:关于低剂量的辐射危害目前还是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的

百度的很多关于辐射的内容过于损人听闻!很可能就是一些利益相关的人故意写的宣传辐射概念的软文,看看淘宝上那么多卖抗辐射制品的商家或许可以理解很多了。

在知网搜索关于低剂量辐射的相关论文,会看到目前关于辐射线性无阈模型以及低剂量辐射损伤还存在较大争议。而主流依据线性无阈模型来制定防辐射政策是一种保守的做法,毕竟若干年后如果确定了低剂量辐射对人体的辐射损伤就晚了! 就相关论文研究来看,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其中包括支持线性无阈模型的,不支持线性无阈模型的,以及支持线性无阈模型截然相反观点的; 支持者认为日本核爆幸存者远期肿瘤发病率与遭受到的核剂量的大小拟合的曲线大致符合线性无阈模型,而反对者则认为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单从日本核爆的数据看难以支撑线性无阈模型在低剂量辐射下的成立。 有不少关于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研究,通过与低本底地区对照,并没有发现更高的肿瘤发病率,更有甚者,得出了高本底地区能够导致人体辐射应激性反应反而降低肿瘤发病率的结论~其中著名的中国阳江地区和印度的Erasama沿海地区本底为北京近三倍的7msv,而伊朗拉姆塞尔地区本底剂量甚至达到均值百倍的200msv。 当然目前还存在大量的研究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阐述低剂量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大量的小白鼠低剂量照射实验,虽然阐述了一些机理,但对于流行病的调查与统计还需要大量的数据。 综上,我觉得这个世界其实是保守的,医院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肆无忌惮,如果让百度来指导生活,我们便没有东西可吃了!医疗辐射的损伤如果很大,怕死的"上流社会人士"早就出来反对了


健健可迪仔


我是一个影像科医生,在CT岗位上干了七八年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

对于X线对于人体的伤害,一种叫做确定性效应。一种是不确定效应。而我们平常防护,主要就是为了阻止确定性的,尽量减少随机性效应。

对于射线对于人体的危害,没有确定的数据。但是对于已知的,可以查查自然界的本底辐射,还有烟民们查一查吸烟的辐射,一包烟的量不次于做ct

对于x线检查,应该正确的认识,为了医学诊断的必要,影像检查的是必须的。现在强调精准医学,搞医的都应该知道,现在无论讲什么病和病例。几乎都是从影像开始的。就算不是搞医的,自己上网查一查,都不难找到根据。

请不要说医生乱开影像检查,因为开100个,他也多挣不了一分钱,举个简单的例子,脑出血和脑梗塞的病人,症状太像了,自己百度一下对照一下就好,可是治疗起来,一个是溶栓,而另一个需要止血,没有影像学的检查,必然增加很多的医疗事故。

没有一个病人来医院看病,最后是被射线射死的。想想我们影像科大夫吧,每天要吃多少射线?有几个真的得病的?甚至我们还会开玩笑说,射射更健康。

正视影像检查的必要性吧,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希望疾病检查清楚再治疗还是稀里糊涂的接受治疗?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不是没有遇到过,检查了发现没事生气的说自己白花钱了。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胸部CT没有发现事,被病人磨了一下午非说我没有好好看的。不知道你们觉得这是笑话,还是觉得确实白花了。


厚朴莲心


射线辐射量参考值:

胸透一次大约1.1mSv

胸片一次剂量0.2mSv

头颅CT 2mSv

胸部CT 8mSv

腹部CT 10mSv

骨盆CT 10mSv

公众年剂量限值1mSv

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

每天吸20支烟年0.5-2mSv

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0.01mSv

辐射照射有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只有确定性效应有阈值,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多少,随机性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剂量有关,严重程度和剂量无关。也就是说单次照射即使受照的剂量大,也不一定导出问题,具有随机性。

医疗设备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医疗器械检测所的检验,其实主要是对安全性的验证,这也是厂商最重视的。对性能的验证都是扯,很容易就通过了。

一次胸部ct辐射量大约5、6个毫西弗,相当于乘坐从北京飞上海的飞机几百次。

大众对射线的认识在增加,但也不要太担心,在医疗过程中所接受的射线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伤害,只是增大了患病风险。相对于诊断需求收益还是大于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