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德经》中未出现易或易经?

兴文192025802


老子做周王室守藏史、柱下史(史官)期间,可能浏览过《归藏》、《连山》和《八索》、《九丘》等早已失传的上古经典,但那时还没有《周易》。严格地说,《周易》是由《易传》和《易经》两大部分所组成,相对来说,《易经》比较抽象、唯心、难理解,幸好在儒家撰写了《易传》之后,才申明了其中的哲学意义,与此同时,又吸取了一些道家、阴阳家的论点和术语,是孔子及其后学们共同创作整理的成果。不过,《易传》成书年代已至战国后期,距孔子问道老子的时间已过百年,老子肯定没有机会去领略《易经》哲学思想,尤其是“简易、变易、不易”等法则之类名词

与儒家学说不同的是,《道德经》作为道家理论总纲,主要讲宇宙本源及形成,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特点,而且更侧重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运用等,是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当然,在某些思想上,《道德经》和《周易》是相通的,例如:与“筒易、变易、不易”相同的说法就有“要言不繁、为无为,则无不治、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见素抱朴,返本归真、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行者有志,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等


来取笑


《道德经》里为什么必须要出现《易经》呢?就像代数里也不会出现勾股定理啊!虽然《易经》的出现时代远早于《道德经》,而且老子应该也肯定看过这本书,但是两本书对世界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说白了《道德经》的内容更抽象(这个词并不能正确的表达我的意思)一些、更理论话一些。而《易经》的感觉更实际一些。就是《道德经》的内容更形而上一些。《易经》感觉更像是遇到问题可以套用的公式,而《道德经》则是告诉你一种解决问题的推导方法。没有高下之分,但真不是一个领域的内容。

简单的理解也可以是,《道德经》是一种信仰,《论语》是一种信仰,而《易经》是一种工具,谁都可以用。《道德经》的文字非常少,而且应该是大神离开时的随笔。《易经》根本就不是一两句话能介绍得清楚的。提也没有意义。他看过和研究过的书,重要的东西多了去了,河图、洛书、历法、天象他不一样没提吗!


梓汐丢丢


关于“周易”也好还是“易经”也罢或者“易经哲学”什么的似乎我都没有必要参与那种自吹自擂又无法拿出什么事实存在的证据来就做形而上的吹:什么”万经之首”呀?“道德经是依据易经写的”呀?什么“易经能算尽天机”了等等做那些凭空捏造的事来干什么?只是在图谋一统天下文化的意图还能掩盖吗?罢黜百家来独尊儒术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后果难道是假的不成?空口说白话就能有饭吃有衣穿还是能不断改善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促且持续地生存下去?有兴趣查历史真相的不妨去查查汉武帝时期的董仲书要将孔子封为教主之时列出来为孔子准备的功绩清单里有没有为“周易写的抟”这个项目?如果有才能证明有“周易“!如若没有又在说明什么呢?不要又将易经说成同哲学一样“已经有二百多万年“的历史了!那不知道有多长历史的“石器工具“就是无争议的历史长不到特殊情况下有谁还在追求使用石器工具作常用工具呢?人类社会必须向前谋求生存下去的机会有多少人是傻子会向死亡方向拖拽自己呢?蒋介石的名言“谣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描述出了“洗脑“的作用!结果那种没有事实存在支撑的后果是什么呢?是成还是败?……


公议


易经虽年代久远,也椹称中华第一经!但所述一切,跟道德经相论,感觉两者间,有很大的不同!易经所述一切,虽高深莫测,但对修行者的心性要求不高,现实中这好象是人中的异类,所能接触的东西,书中所迷应属玄门之法!然道德经则与易经不同,直接对修行者的心性有所要求,自所以能成为道家修行宝典,因对入门者的德性根基要求很高,所述道德论理,直指人的内心意识,思想灵魂!而易经对修行者无甚要求,则只要是喜欢,也可在社会中普及!然道德经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指导作用,对各道门玄门的修行者,那就是一盏指路明灯,生命的方向,返本归真的道法,上天的阶梯!而易经则有所不同,好像注重了一些星象术类的东西,跟大道修行则是有了很大的不同!是以道德经中没有出现易和易经,那是很正常的,两者根本就是不同的经典,易乃玄学,道德经为道门修行宝典,二经不可同日而语!然二者皆华夏文化之瑰宝,自遇有缘者习之修之,只有如些,中华传统文明精华,则传承有续也!上善!!谢谢邀请!


手机用户宣德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本书之一,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却不能说它是最最古老的书。《诗》《书》《礼》《易》《春秋》等被后世称为五经的书,其实都是周代的官方书籍,他们是周代的统治者命令专门的官司修订的,其实周代以前是没有私人著述这回事的。商代及夏代的书籍至今还没有见过。所以,我们认为《诗》《书》《礼》《易》《春秋》是我国最古老的书籍,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易》在五经中是最古老的一部。

时间上出现的早,那就一定能够意味着这些书所包含的内容或思想是后世所出现的书籍与思想的源头吗?我对这个问题是持异议的。有人说易是后世诸子学说源头,认为诸子思想都可以从易的内容里推导出来。可是我却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证明的论点。如果我们的确能够从易经的内容里找到论述诸子思想原则的内容,那我们就可以说,后世诸子是学习了易之后,才发展出各自独立的思想的。可以,《周易》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呢?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将它说清楚。试想一个根本就没有被充分理解了的东西,如何能成为后世诸子思想的端絮呢?学者为了神话易,假想若干头衔,假想了若干内容,强加到易的头上。可是所以这些东论点都不能得到经文内容本身的说明。比如,有人说易包罗万有,但是在它的内容里我们却无法找到相关证据。



《道德经》里没有出现易或易经,其实是因为《道德经》里所包含的思想与易没有半点关系。老子不是因为学习了易经才写出《道德经》的,我们可以设想老子曾经读过易或根本就没有读过易,但是我们并不能够证是有老子的思想是来源于易经的。自古研究易的,多数学者将易看作来神话来对待,宣称它博大精深,包罗万有,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从易内容里导出任何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来。对于易,人们只知道它是神圣的,但神圣在哪里呢?却没有人能够回答。为什么呢?是因为人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读懂这本书所讲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国学新逻辑


易经是大道之源。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篇。流传下来的易经专指“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周易。是根据阴阳变化发展而来的体系。是人类与大自然斗争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是具有哲学思维的生存法则。易经在前道德经在后,易经号称群经之首。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博学多识的老子李耳在前学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怀忧国忧民之心感悟天地之道。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思考和生存智慧的再次升华。从道和德的角度深入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的本源!推允顺其自然提倡无为而治。要求人要善养其德遵循其道!是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化学说。

易经是阴阳变化之中的模式推演。把规律分为简易变易和不易。用辩证思维分析和判断天下万事万物!

道德经以天地之道生生不息的功德倡导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回归道法自然的心性。修身养性无为而治然后天下太平!

易经是自然科学的起源。道德经是养性修身的经典!

易经更贴近现实,道德经更贴近理想。所以有句话说以道养生,以佛修心,以儒治世!


居士恒光火炎焱燚


晕倒,有没有认真读书哦!《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被习主席多次引用过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句话中的 易 代表的就是《易经》,图 指的就是: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只是省略了一个是字: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是之。意思就是让河出图,洛出书的人就是圣人,也就是中国七大预言中写的紫薇圣人。


彩虹w微笑


国学大家熊十力说《易》与《老子》的关系:

“老氏一生二、二生三之说,亦本于卦,每卦皆以三爻明变。。。庄子遵孔而述老,其学渊源于《易》,又不待言。魏晋人推本《周易》《老》《庄》,谓之三玄,可谓能得其旨。”

“《易》广大悉备,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不易而变易,是举体成用。于变易见不易,是即用识体。”





新儒哲


多谢邀请,为什么《道德经》之中没有出现“易”和《易经》。老子的《道德经》成书与春秋战国时期,在老子《道德经》成书的时候,孔子的《易经》有可能还没有成书。在孔子之前的几千年,虽然有很多版本的《易经》,但是很难完整的流传下来。我认为这个原因就是老子《道德经》之中,没有出现“易”和《易经》的原因。但是《道德经》和《易经》基本一样,都是说的天地之道,是自然规律。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不论哪朝哪代,只要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社会就不安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遵循自然规律,你就会顺心顺手,比如说你想干一番事业,光有雄心壮志没有用。如果亲戚朋友都不支持,那就要想一想了,如果找一个对象,家里人都不同意,你也要想一想这个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在高明的医生,在做手术之前也要会诊。


老哥jl


道德经里没有出现“易经”二字,但是还是有出现多次“易”字的,当然道德经里的易字肯定不是特指《易经》的易,所以问题还是成立,道德经里确实没有出现明显特指《易经》的易字或者易经二字。为什么?小编只是对传统东西有业余爱好,所以思考分析这类文化人的问题也用业余方法来推推。道德经里没有出现易经或者易字,有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易经被称为易经,是因为孔子(或者其弟子们)整理出《十翼》后才被统称为《易经》,在此之前只有《易》,而不是《易经》,老子早于孔子,那道德经里没有易经两字纯粹时间差,不可能出现易经两字。


第二,至于也没有出现特指《易经》的易,《易》在孔子前,《易》里只有卦象、卦辞与爻辞,是没有《象》《篆》《文言》等这些内容的,而且《易》的主要功能仍然是以占卜为主,老子肯定读过《易》,老子作为这么伟大的思想家,也能从《易》中读出哲学的思想来,但是老子在成书《道德经》的时候,不会用“易”字去专指某一种思想的内涵,也因此《道德经》自然不会出现特指《易》的“易”了。

第三,虽然《道德经》里没有特指《易》的“易”,但是其内容中还是可以读出《易》的哲学思维的,最明显的比如《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如下: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 恶,唯孤、寡不谷,而

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是否因为读了《易》而得出这种对大自然规则的思考,还是与《易》无关,无从有绝对的考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尤其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辩证思维,尤其能体现出《易》里卦象所蕴含的哲思。


第四,从《道德经》与《易》的内容方面来讲,两经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有本质的区别,即使孔子对《易》进释注后,两者在内容方面也是有很大的差别。老子所生活的时代春秋一直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虽然思想内容各不相同,但其实目标几乎一致:那就是为诸侯们提供治国的方法以及建议。从老子的《道德经》内容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大篇幅在阐释如何为君为臣以及治民等。


0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而《易》的内容,仅是《周易》中文王所作的非常简练的卦爻辞(至于《归藏易》与《连山易》是否内容上与《周易》有很大区别,今天的我们就无法去论断了,从文风上,春秋时期的文章用字跟《周易》里的卦爻辞用字差别还是挺大的),由此,老子除了能吸取《易》中的一些思想,也难以将《易》中具体的文字内容引入到《道德经》里。


总结:《道德经》与《易》在成书目的以及功能上就完全不同,虽然在深层的思想中是具备相通的部份,但是老子著《道德经》时也无法如问题所表述的直接将《易》里的文字内容引用到《道德经》里。